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张须陀!”

    李荩忱的笑声差点儿戛然而止。

    没想到大汉的金陵书院,竟然当真卧虎藏龙。

    张须陀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历史上此人是隋朝大将,曾经追随史万岁平定巴蜀和南中,又追随杨素南征北战,被认为是隋朝后期的柱石人物,名将秦琼就曾经追随他。张须陀最后却死于李密之手,输给李密这种隋唐乱世之中的枭雄,也不算耻辱了。

    今年金陵书院招生的名单李荩忱并没有看,他也不想、也没有精力对金陵书院事事过问。

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 
倒是没有想到张须陀这样的名将竟然会出现在金陵书院。

    “你是北方人?”李荩忱好奇地问道。

    他印象中的张须陀应该是北方人才对。

    “回陛下,学生的确是北方人,此次大汉天兵北上,北方战乱,学生随家人南下,听闻金陵书院招生,便斗胆前来,好在学生在家念过几天书,所以侥幸得以录入。”张须陀急忙谦虚的说道。

    金陵书院出来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因此他自称“学生”也没有什么错。而入金陵书院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因此也的确可以称得上“侥幸”。

    不过无论是不是侥幸,有资格站在李荩忱面前的,绝对算得上是天之骄子。

    李渊是这样的天之骄子,历史上一个人支撑起隋朝在山东的格局的张须陀,也应该算得上。只不过此时站在李荩忱面前的张须陀瘦瘦弱弱的,怎么都不像是一员猛将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男子。

    这倒也不难理解,张须陀的河南老家一直都在战火之中,他追随家人辗转南下,一路上饥饱难料,自然也不可能长得雄壮。归根结底,还是李荩忱一手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金陵书院之中,体格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依旧还是脑子。

    很明显,张须陀的脑子并不差,而且逃难的经历也让他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这是李渊比不上的。

    不过李渊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认输,这个张须陀的成绩也不差,一直以来都是李渊的劲敌,现在张须陀在陛下面前这么长脸,自己当然也不能落后,当即李渊说道:“陛下所说,学生之前的确没有想到,如此说来,地若是真的是圆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能站在地上,为什么我们向前走或者向后退不会摔倒呢?”

    李荩忱点了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掉下来,而不是掉上去?”

    学堂上一时语塞。

    而李荩忱看向几个张口结舌的学堂先生:“那学生们不知道,诸位可曾晓得?”

    见没有人回答,李荩忱摇了摇头,和这些千年前的古人讲述这些后世就连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似乎也有些太高深了。

    此时的李荩忱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感觉。

    之前他是站在底层向上努力挣扎拼搏,从来没有考虑过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过,自己实际上拥有的不仅仅是千百年来的关于战争和政治谋略的经验,还有更多关于科学和科技的经验和知识。

    好在现在开始一点一点的启蒙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算晚。

    李荩忱并没有打算、也不奢望着能够一步登天,任何科学思想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甚至这中间还充满了曲折和反复,毕竟思想的发展本来就是螺旋上升的。

    只要自己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点起了这星星之火,那么终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的。

    牛顿的祖宗可能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山间野人呢,华夏一旦真的开始发展近代物理学和化学,那就意味着华夏将会领先于这个时代,甚至永久的领先于整个世界。

    李渊的声音之中明显透露着不自信,一边思考一边说道:“启禀陛下,学生以为或许是因为我们的脚底下有一些力道,准确的说是我们所踩着的土地有些力道,所以会把我们固定在地上,因此我们向上跳起来最后还是会落到地面上,这样的话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圆的而我们却很难感受出来。”

    其余的学生们也若有所思,这的确是一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新思路。

    原来世界是这样的?

    而张须陀也恍然道:“而且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所知道的地方太小,因此虽然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圆的,但是我们只是这个大圆球上的一个小点,那么就没有那么圆了。只是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得知这个世界到底有多么广阔呢?”

    他这么一说,一下子让学生们激动起来。

    “只要一直向东走,或者向西走,如果地真的是圆的,那我们就一定能够回到原点!”

    “向南和向北也可以!”

    “对,而且如果每个地方都是和华夏一样,苹果会向下掉而不是向上去,那就说明真的有一种力量从这个大圆球的里面发出来,把我们都固定在地面上。”

    “或许我们可以向下挖洞,只要能够挖到另一边,然后再根据祖冲之的圆周率算出来这个圆球到底有多大。”

    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讨论,让李荩忱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

    他倒是忘了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祖冲之。祖冲之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算出来的圆周率却说明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逐步开始意识到圆在人们生活之中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发展的萌芽。

    李荩忱的数学并不是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会完全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无疑是物理、化学等等学科发展的根基所在,而只有发展数学,才能够为其余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圆,是数学中人们较早认识的一部分。

    而认识圆,也是在认识这个世界。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圆的。

    还好这个时代的人们在积极地认识圆,也不排斥去认识世界。

    不管这些学生们会不会实现最终环游世界以证明世界是圆的梦想,李荩忱都清楚,至少今天,自己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很有可能是一颗诱发大汉进行地理大发现乃至于大航海的种子。

    摆脱陆地的束缚,走向更加深远的海洋,这是李荩忱期望这些学生们长大之后能做的、哪怕是这些学生的后代们能做的。

    大汉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足够早。

    欧洲还在封闭和黑暗中,大汉还有时间。

    就当李荩忱准备接着讲一些基础常识的时候,李平快步走进来,看他的脸色,李荩忱便清楚肯定有事情发生了。

    能让李平脸上流露出凝重神色的,绝对不是小事。

    十有八九是有人不老实了。

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 
“诸位同学,今日朕所说只是广阔世界的九牛一毛,朕所能知道和想到的,实际上也就只有这一些。”李荩忱恨不得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天文地理的知识都倾囊相授。

    但是他没有这个时间,更不可能这么做。

    他不能把皇帝的形象真的变成神仙。

    因为一旦皇帝变成了神仙,那么自然而然也就让人们的方向从探究事物的本质和世界运行的规律变成了探究那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最终导致封建迷信越来越深。

    封建迷信这种东西李荩忱并不是不讲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问题都没有办法用人们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来解释的时代,迷信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统治阶级能够借助这个办法来稳定百姓的心思,而百姓也能够借助这个办法来填补自身对于未知问题的困惑。

    但是如果思想真的想要发展和进步,那么迷信就必须要被打破。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代一代人一点一点的在科学领域向前探究了。李荩忱所能为后人、乃至于为整个华夏做的,也就只有这些。

    只要华夏的人们愿意遵循他所指明的研究方向,那么就肯定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

    走出学堂,李荩忱听到了身后轰然爆开的声音。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来说,世界是广阔无垠的,他们本身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然这个世界并不单纯是指我们所看到的山水和人,还包括所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

    李荩忱的话,无疑让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有多么少,自然也就有更多的愿望去探求更加辽阔的天地。

    “陛下,会稽急报,会稽留氏造反,杀会稽郡守并当地官吏十二人,会稽乡兵都落入留氏的掌控,现在连带会稽周围几个郡府,都有烽烟起!”李平急声说道。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李荩忱冷笑一声。

    留氏要造反的消息,他早就已经知道,只不过不知道具体的时间罢了。针对会稽那边之前就已经愈演愈烈的局势,李荩忱也早就已经作出安排。从江陵抽调出的一支兵马之前就已经入赣水,随之折而向东,从太湖南侧直插钱塘,目的就是截断会稽和吴郡之间的联系。

    而南方的汉军也在陆续北上,由罗毅率领,北出福州,直入江浙。

    与此同时,建康府的汉军也陆续集结,配合京口的汉军一起南下。

    除此之外,水师也陆续调动,从大江到太湖再到富春江,南方赖以交通的水面,都已经被水师船只所遮蔽。

    江南的汉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也都不是好惹的。

    更何况汉军的背后,还有白袍。

    吴郡是江南的中心,而会稽则是越地的中心,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产出就已经支撑起大汉的半壁,所以李荩忱绝对不允许这里会发生任何的乱子。

    “春耕刚刚开始,这些人就作乱,还真的是会挑选时间。”李荩忱冷笑道,“第一滴血既然已经流淌出来,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传旨,召见百官,同时令江南各部,按计划出击!”

    李平当即应诺。

    而跟在李荩忱后面的几名金陵书院的先生,本来是打算送一送陛下的,却跟着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一时间都有些惊讶。

    李荩忱回头看了他们一眼,淡淡说道:“血落下了,那么就只有血(和谐)流成河这一种可能。”

    先生们打了一个寒颤。

    他们突然意识到,金陵书院这里,或许算得上桃源之地了。

    ————————————

    这些书院先生们的想法并没有错。

    如果这些世家们不打算直接和大汉刀兵相见,那李荩忱不介意用新颁布的律法来惩罚他们,但是不至于要了他们的性命,但是如果这些世家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实力改变这一切,甚至还想要拼命,那李荩忱不介意要了他们的性命。

    会稽留氏的叛乱兴起的很快,如火如荼席卷多半个越州,但是来得快,退散的也快。

    留氏虽然是地方豪强,但是在国家的绝对暴力面前,豪强,算得了什么?

    甚至就连杨坚这样的枭雄都在大汉面前被打的溃不成军,一个地方豪强,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更不要说撼动大汉这条巨轮了。

    叛乱爆发于大汉新元二年三月初五,春耕刚刚结束没有多久。

    爆发后的第四天,汉军包围留氏叛军于富阳,汉军水师沿着富春江顺流而下,一路高歌猛进,曾经的山清水秀几乎化为灰烬,而汉军鲁世真部则从富阳北侧直插向会稽!

    曾经气势汹汹的叛军,在列装了火枪的汉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这是留氏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

    他们没有想到朝廷竟然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就集结起来如此多的军队,更没有想到,朝廷的手中竟然会有这样大威力的、从未见到过的武器。对于留氏来说,他们对朝廷军队的认识还停留在南陈时期,认为单纯的凭借人数和反抗的斗志就能够取胜,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对手早就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无比依赖于世家的军队了。

    这支军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手中拿着跨越时代的武器,的确不是那些临时拉起来、许以丰厚报酬的平民百姓能够抗衡的。甚至就连留氏家族的子弟,在富阳之战中都有成群结队投降的。

    这一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没有悬念。

    以卵击石,不过如此。

    新元二年三月二十,汉军包围会稽。

    距离叛乱发生只有十五天。

    进攻会稽的战斗进行的很快。

    “第一排,放!”

    “第二排,放!”

    汉军火枪手迈动着步伐向前,每当听到口令声,就扣动扳机。第一排放完了枪就地蹲下装填,而第二排站直了放枪,等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