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长史此话怎讲,我海军当真可以为大军之先?”王昌和邱志对视一眼,顿时来了精神。

    海军这一次在南征之战中虽然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却都不是血战的功劳,因此最后的大功十人之中只有一个戚昕是海军出身,这让王昌和邱志都有些愤愤不平。

    你们陆军抢功劳,当真是有本事!

    不过要真的把战线拖入陆地上,也的确和海军没什么关系。

    因此在两人看来,北伐之战,海军怕又是要充当运输大队的角色了,刚开始坐下来的时候,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在讲求奋勇作战、以获取功勋为重的大汉军队内部,拿不下来作战任务,将士们自然就没有可以夸耀的功勋,那就是主将窝囊无能。可是事实摆在这里,北周所依凭的还是广阔的陆地,和海军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北周水师那几条破船,只是用黄龙大舰就能碾压过去,用五牙大舰以及后来的青龙大舰等等,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因此虽然王昌等人在心中骂娘,可是谁也都不敢跳起来和陛下干一架。现在第一个点名的就是海军,他们哪能不激动?

第一五九零章 从山东到辽东() 
“没错,现在来看,周狗防卫最严密的,除了淮北就是洛阳沿线,偏偏这两处也是我们必然要进攻的地方。”杨素沉声说道,对于北周的布防情况,他已经烂熟于心。

    这几年来,眼见得大汉厉兵秣马、一天胜比一天强,北方的宇文宪也没有了和大汉正面交锋的勇气,但是自家的地方还是不能不要的,所以宇文宪一直在加强战线上的防卫。

    从蒲州到潼关到洛阳再到淮南,向北依托大河和中条山,向南依凭秦岭,已然构成了一条还算严密的防线,在这条防线内外,宇文宪不断的加强城池建设,大小城镇都修缮城墙,甚至为了应对大汉的投石机,诸如洛阳这样的雄城还都开始用青砖包裹城墙——促使中国的城墙从夯土进入到砖裹,李荩忱功不可没。

    而城池中也是大小守备用具一应俱全,只待敌人进攻,尽情的向敌人招呼。

    可是明知道宇文宪防备森严,又有多年中原拉锯战争的经验在,对中原的地形地势了解远在大汉之上,汉军也万没有退缩的可能。不过这并不代表汉军就只能硬着头皮直接装在这生死线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堆出来一条道路。

    海军,作为大汉近几年极力发展的兵种,自然不能在这一次举国北伐之中充当运输队,民船也能胜任的事情,还要那巍峨炮舰有什么用呢?

    那岂不是成了浪费钱财的了么。

    海军是吞金巨兽,这是海军自己不管情愿不情愿也都得承认的,国家为了供养海军的确耗费不少,上一次为了能够让海军新式的战船成功下水,甚至都惊动了陛下,还让陛下不惜挪用内库之中为数不多的钱财,陛下对海军的重视可见一斑,而海军也不希望自己变成运输队,那无疑会让陆军笑掉大牙不说,再下一次就算是还有陛下的支持,朝堂上的众多臣子难道还会放任海军占据这么多拨款么?

    别说是那些文官了,恐怕就连陆军这同为军队一部分的都会不同意吧。

    因此王昌他们,比任何人都着急想要证明自己。

    南疆之战只能证明海军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他们还需要有一场大战来证明海军是不可或缺的!

    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杨素径直说道:“之前朝廷就有心想要依托海军绕过淮北防线,现在看来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行,海军在大战开始之后的部分任务,就是护送陆军在淮北防线之后登陆,两处夹击,突破敌人淮北防线。”

    竖起耳朵的王昌,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长史所言部分任务是何意思?”

    杨素微笑着说道:“而从淮北继续向北的广阔海岸线,将交给海军和新组建的海军陆战队来负责,无论是骚扰敌人,还是干脆沿着大河向敌人纵深挺进,更或者直接北上攻略幽燕,然后和我北伐大军会师邺城城下,这就是海军自己需要考量的问题了,对于北方的海岸和水文,余也不甚清楚,到底应该进攻哪里,又能不能站稳脚跟,需要海军自己来筹划。”

    王昌和邱志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旋即下意识的对视一眼,再看向李荩忱,他们的脸上已经难掩激动地神色。

    如果真的如杨素所说,那对于海军来说,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从山东到辽东,在北方辽阔的海岸线上,海军将可以自由地选择进攻的方向和目标,并且有了海军陆战队的帮助,海军甚至还可以肆无忌惮的上岸攻城略地。

    而一旦敌人发动反扑,海军还能从容不迫的用战船掩护撤退,并且根本就不用考虑会不会有友军前来抢夺功劳,因为根本不会有友军能够越过战线抵达敌人的最后方。

    若真是如此,整个敌后战场,都将在海军的掌控之中,依赖于地方上白袍的配合,海军未必就做不出一番大事业!

    明白杨素给了海军一份大功劳之后,就连陆军的将领们都有些眼热,除了能够跟着海军绕到淮北防线之后的一小部分军队之外,绝大多数的陆军还是得在漫长的战线上和敌人血战,相比之下,海军的确更容易在他们牵制了足够的敌人前线兵力之后在敌人背后掀起腥风血雨。

    不过海军想的美好,关键还是要得到李荩忱的许可。

    李荩忱轻轻咳嗽一声:“海军最需要保证的,依旧还是淮北战线上我军能够顺利突破敌人的封锁,同时海军在北上之后,也要把作战重点放在大河沿岸,如果届时大河没有冰封,海军需要择机进入大河,一来掩护陆军渡河,二来压制敌人沿河城寨,减少伤亡。至于继续向北的进攻,海军务必要拟定详细的章程。”

    顿了一下,李荩忱的声音更加严肃:“让海军北上,并不是让海军去打打闹闹、扰乱敌人的,朕希望海军和陆战队能够在此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够择机和北渡大河的陆军相互配合,截断宇文宪从邺城后退的道路,彻底包围邺城。”

    这算是李荩忱给王昌和邱志提个醒,海军和陆军还是要联合作战的,不准各自打各自的。

    李荩忱之所以允许海军一路北上,将整个幽燕乃至于辽东都划定在进攻的范围内,一来是想要避免宇文宪在从邺城败退之后一路北上,经过幽燕退入草原,一旦战争进入了草原,那么将会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是李荩忱不希望看到的,他更希望在广阔的北方原野上和宇文宪决胜负、定生死,二来李荩忱也希望能够通过海军的强大,先一步震慑辽东的大小部落以及高丽这样一直对蚕食辽东有兴趣的国家。

    大汉未来肯定还是要向辽东发展的,不为别的,就是辽东黑山白水下的那些矿产,李荩忱也不会坐视不管,因此先树立大汉的强大形象并非什么坏事。

    辽东的那些游猎部落,一向是以强者为尊,想要驯服他们倒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就是那个高丽。

    “北上幽燕还好,若是海军打算北上辽东,一定要注意和高丽之间短期内不要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李荩忱又补充了一句。

    zwqiushu

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 
话锋一转,李荩忱还是又说了一句:“不过如果高丽有胆量支持宇文宪或者单纯的想要算计我们,那也不用跟他们客气,海军的火炮不是吃素的。”

    大汉固然现在不想和高丽出现矛盾冲突,但是大汉也不能给高丽一种好欺负的感觉,这样只会导致以后边境上会有更多的麻烦。先给高丽施加一下压力,至少可以在以后爆发战争的时候让高丽束手束脚,大汉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在座的众人都用惊奇和诧异的目光看向李荩忱,难免都露出钦佩的神色。即使是对于李询这样出身北方的将领来说,高丽也是一个很遥远、遥远到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的存在,而李荩忱竟然已经把高丽考虑在整个战略部署之中,陛下之高瞻远瞩,我等望尘莫及啊。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李荩忱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知道历史上隋唐时期高丽和中原王朝的那些恩恩怨怨罢了。

    既然到时候战争不可避免,那就不如先敲打敲打高丽。

    意识到自己这一次北上的责任有多重大,王昌和邱志也都收起来笑容,郑重拱手应是。

    杨素旋即转移目光,沉声说道:“宇文宪能够横行北方,得赖于其麾下鲜卑骑兵的强大,除了骑兵之外,大队的步卒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多数都是收编当年齐国降兵,真正属于周国的老卒并不算多,因此反倒是不足为虑。”

    李荩忱微微颔首,明白杨素的意思。

    北周军队当中鲜卑将领和汉人将领之间的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一般骑兵以鲜卑人为主,都掌握在鲜卑将领的手中,而步卒则是以北地的汉人为主,自然也都是汉人将领统带的多,换句话说,让鲜卑将领去统带步卒以及让汉人将领去统带骑兵,也都有些强人所难。

    因此当初北周分家的时候,北周国内的步卒主力基本都在杨坚这边,现在也都随着杨坚势力的覆没,或是编入汉军,或是归家务农,不复存在,杨坚麾下的骑兵屈指可数,也几乎都覆灭在了当初的上洛血战中。

    而北周国内的骑兵主力则依旧在陈王宇文纯等人的手中,在宇文宪的麾下,反倒是步卒,除了淮北王轨麾下的一部分之外,其余的多数都是当初的北齐军队改编或者拉来的壮丁,战斗力自然堪忧。

    所以汉军这一次北伐,最主要解决的肯定还是北周的骑兵。

    “现在周人主力分作四部分,一部分在淮北王轨麾下,以步卒为主,主要是守卫城池,除非我军放弃进攻淮北,否则必然不会轻易有所调动,”杨素对于这些敌情消息自然是烂熟于心,“一部分在潼关尉迟迥手中,步骑混编,也是以守卫潼关到函谷关一线为主要任务,除非我军突入洛阳,否则也应该不会轻动;还有一部分在晋阳,是宇文宪手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骑兵,归属于宇文纯,最后一部分自然是宇文宪亲自统带的大军,分别驻扎于洛阳和邺城,以邺城为主,也是步骑混合编制。”

    旁边的张须陀也起身补充:“敌人的主力可战之兵在二十万上下,其中骑兵有六七万,如果加上各地守备之乡兵,总兵力应该在五十万上下,而战争开始之后,估计还能再征调二十万左右的兵力作为丁壮,用于守备城池或者后勤运输。”

    从金陵书院毕业之后,张须陀进入太尉府,充当杨素的副手,虽然位置不高,但是执掌的都是大汉军事机密,其能力可见一斑。有这么一个历练的经验,以后快速上升绝非难事,由此可见,杨素对于这个李渊在学堂上的“劲敌”还是很器重的。

    李荩忱沉声说道:“我们不能留给宇文宪那么多时间,现在大汉举国上下北伐,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在二三十万左右,再加上民夫丁壮也不过四五十万,和敌人不相上下,而我们虽然有火器之利,却在骑兵数量上远远弱于敌人,胜算远没有那么大。”

    大家都纷纷点头。

    大汉既然要北上,就是以倾国之力,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国运相赌。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就落得一个“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下场,到时候大汉元气大伤,说不定将会重新把局面变成当初南北朝割据的样子。

    要知道一次元嘉北伐失败,南朝可是几代人都没有恢复过来元气。

    所以要打,那就要全力以赴,而且就算不是胜券在握,七八成的成功可能性总归是要有的吧,否则甚至还不如暂时维持如今的局面。

    “在实力上双方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从战略上下功夫,”杨素沉声说道,“大汉现在有火器之利,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臣等以为应该把敌人引诱到城池众多、山丘高矮不平之处决战,趁机消灭敌人绝大多数的可战之兵,尤其是给予敌人骑兵以致命打击,否则的话战事一旦拖延到大河以北的原野上,将是敌人骑兵突进的绝佳机会,届时大汉将处于劣势。”

    “决战于中原是可行的,”李荩忱微微颔首,“大汉有火器之利,就算是攻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将敌人拖入城池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敌人骑兵的威胁,另外海军可以溯流而上,切断敌人从中原北上邺城或者晋阳的道路,从而形成包围。不过这样的决战之处,又应该选择在哪里?”

    裴子烈径直说道:“整个中原有如此之地的,不外乎青州和洛阳,而如果我们突破淮北之后,敌人不一定会全力把守青州,毕竟青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