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生出一股豪情。
台下三千学子。毕业以后便是三千团长。自己麾下的军队必将会随着这次军校的建立更加的正规化。
看到李承训走上高台,作为军校教育长的李靖便将双手一伸,虚压了一下道:“同学们,下面有请军校校长讲话!大家欢迎!”
“啪、啪、啪……”
一阵鼓掌声过后李承训终于站在主讲台上,看着底下学生的疑惑,不解,惊讶的眼神心下一笑。曾几何时自己也如同他们一样,天真烂漫,虚度着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同学们,看到我是不是感觉到很惊讶?”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底下的学生笑了笑问道。顿了一下接着道:“是不是感觉到我一点也不想你们心目中的形象。身强力壮,口阔鼻方,乃是一位猛人。反而是一个孩童感觉到不解?”
场下众人突然被李承训的举动弄蒙了,全都口关闭鼻观心目不斜视的没有说话。全场除了呼吸声之外就再也没有了多余的声音,李承训看到这个情况也是知道,在这个时代你根本就不可能像后世一样可以听到学生们的声音。
“本王作为大唐楚霸王,曾出兵漠北草原,斩杀突厥十八部落为上阳县百姓复仇,于突厥圣地狼居胥山堆土铸京观,而后于九原县城烈火焚城。灭掉颉利的五万铁骑。”李承训目光犀利如刀,看着底下认真倾听的学生:“再后来本王出兵灭西秦,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本王说这么多不是为了炫耀!”
“而是要告诉你们,本王虽然年少。但是绝对有资格作为你们的校长,教导你们!”李承训看着众人,良久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道:“因为本王也是一个兵,一个老兵!”
“这一次入校的学生既有现役军官特训学员,也有招收的新生。”李承训目光炯炯看着底下学生道:“本王今日也不想多说,只是前来强调一下作为军人最基本的守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同时是让你们见见所谓的校长是何模样!”
“立正!”
“请校长训示!”
随着李承训的一声命令,三千学子再加出席帝洲军校开学典礼的众多高层都是站了起来。李承训看着经过前几天短暂训练的而显的整齐划一的队伍,心下稍微满意。面色一肃道:“全体都有,稍息!升军旗,唱军歌!”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李承训看着精气神饱满的学生,心下也是一阵满意。端起桌面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滋润了一下干枯的喉咙大声喝道:“同学们,告诉本王帝洲军校的校训是什么?”
“责任,荣誉,国家!”
万口一心的回答来的很是震撼人心,对比李承训不过是淡然一笑罢了。李承训目光幽深的看着底下的学子,嘴角一动道:“帝洲军校的校训便是责任,荣誉,国家,不错,你们记得很清楚,本王很欣慰!”随之语气一变:“但是你们知道这六个大字的意思吗?”
无声!
没有人回答!
李承训心里清楚不出声便是不懂,他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些观念的淡漠。于是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扫过每一个人的脸颊道:“既然你们不知道,那么今日本王就告诉你们,希望日后你们能够记得!”
“责任,代表着作为一名军人,吃着国家的粮食,拿着老百姓的工资,所该负担的责任。本王将它概括为保家卫国,面对敌人进犯,敢于拿起武器击退来犯之敌,保护国家与百姓的安全,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责任。荣耀,军人以荣耀为荣,军人不重钱财,不重升官,只看重荣耀!至于国家,便是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本王希望你们永远都要忠于他,不要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
“谢校长解惑,学生必将铭记于心!”
“嗯!”
李承训一点头算是认可了台下学生们的话,想了一下对着所有人道:“接下来本王宣读一下关于帝洲军校的校规校纪!”
“一、服从,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二、工作无借口绝对的制度,纪律就是纪律,在帝洲军校只有“四个标准答案”:只能为“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学员不能多说一个字,长官只要结果,而不是要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解释。新学员要对包括学长在内的人敬礼,称呼“长官”、“您”,这在社会是被视为软弱的行为。但是在军队必须要受到尊重和软弱。
帝洲军校绝对不允许迟到一分钟,一个犯错众人受罚。帝洲军校学员必须建立使命感,帝洲军校学员的品德,这是一种高于社会的道德品德。一个帝洲军校的军人是挣的薪水哪怕是最低收入,但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一伟大事业中很重要的一份子,视军人为最大荣誉,把自己的一生与帝洲军校军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问你自己,你给了国家什么。”
在我帝洲军校内一切从零开始,新学员受训刚开始是没有名字,没有一切个人的特殊物品。”李承训看着底下的学生还是台上的高层,严厉的喝道:“任何人,无论是那个达官贵族,皇家亲戚,还是本王,在于帝洲军校之内都没有任何特权!就算是当今太子进入帝洲军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已!”
军队是用来厮杀的,不是用来给官二代,官二代等人镀金的。李承训绝对不允许发生这类的事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是一个国家很重大的事情,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必须要保证它的纯洁性。李承训知道一切的罪恶之源在于初,有些事情要从早,根本来杜绝它们的发生。
所以李承训打算在帝洲军校的创建之处,便是开一个好头。能够保证帝洲军校的学生的纯洁性,让他们知道,他们只是军人,干好军人的本职工作就好了。李承训可不愿意帝洲军校像后世黄埔军校一样,称之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那样简直就是胡搞,军人没有军人的模样,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手段,到时候只会徒增笑饼罢了。李承训看着底下沉思的学生微微一笑道:“本王所说的这些,随后都会有人给你们原本,自己抄写下来,背下它!”
“是,校长!”(未完待续。)
第145章 岑家来人()
整整一上午的帝洲军校开学典礼结束了,李承训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开了帝洲军校。帝洲军校的每一个学子就像是春天里散播的种子,经过帝洲军校三年的培育,必将结出累累果实。
回到霸王殿的李承训依然有点兴奋没有缓过来,坐在书房喝着绿衣端上来的茶水思考者下一步的走向。天下走势经过李承训的一闹腾出现了太大的偏差,历史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指引条。
接下来的兼并争霸战,需要的再也不是所谓的先见之明的指引,而是三军纷争,武将效死以及各大谋士的群策群力。李承训放下茶杯将目光看向了籍,心里有些戚戚然。
充电!
李承训终于意识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自己从来都没有多读书,到了这一刻终于是有些智短了。这个时候的古人脑瓜子可是绝不是后世人可以比的,正所谓玩啥的精啥。便是这个道理。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李承训便伸手拿出了一本书来翻着一看赫然写着左传二字,乃是春秋之时左丘明所作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记载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着重记载了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李承训的脑海里闪过关于左传的记忆,目光一闪随之翻开了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李承训看着这第一篇,目光微微闪烁有所悟。他感觉到了这本书确实是个现在的自己,这种关于斗争的书能够让自己的格局,着眼点都变得宽阔起来。慢慢的让自己成长,能够在第一时间顿悟别人的计谋陷阱。
左传,资治通鉴,韩非子!
李承训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学习的不是什么治国之术,也不是什么率领士兵纵横沙场的无上谋略与武艺。他真正需要的是权、求、势。作为一名上位者。只需要懂得权术势,懂得使用赏与罚,就可以坐拥天下高枕无忧了。
上位者,不需治国。无需将兵。只要善于用人即可。
突然间李承训觉得以前自己的方向有了点错误,错过了壮大自己的最佳时机。在长安之内,教授皇子王孙的老夫子都是整个华夏最顶级的人才,就这样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李承训居然无知的生生错过。
作为一名王者。无需征战沙场。这一刻李承训便决定了以后自己绝对不会轻易带兵出战,而是将这一切的机会留给自己麾下的将领们。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到了这一刻李承训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也就是在这一刻,李承训才真正的了解了何为至尊王者之道。
“王爷,有人求见!”
门口李一突然开口道,看书看的正在入迷有所悟的李承训心下有些不高兴。但是对于李一他是极其的看重,也就强忍着没有发怒。轻轻的合上左传,放下书,转头深吸了一口气道:“李一。什么人求见?”
李承训实在有一点想不通,李一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同寻常的举止。按理来说一般人的求见,都会挡回去了事。可是这一次深知此事的李一却反常的没有阻拦,反而前来汇报,这便说明来者绝不简单。
“回王爷的话,来者自称是岑家的人!”李一听出了李承训的愤怒,但是对于这件事他也是没有办法。本来他知道李承训正在看书,想要推脱了过去的,但是正好遇上了百里挑一这个政务院的院长。是百里挑一吩咐自己前来汇报王爷的,他说这件事情很重要。
“岑家的人!”李承训听到李一的回答。喃喃自语一声心下一惊。因为这江南岑家绝对不简单,据李承训所知,大唐贞观年间,天下有些关陇士族。山东士族,江南士族,三大士族。具体又被称为五望七姓,关中四姓,江南八姓。
这岑家便是江南士族的领头羊,李承训目光之中闪烁过一抹精光。随后沉默片刻。便是对着李一道:“去,将来者请进来!”
“是!”
李承训这是打算在书房内亲自接见这位江南的地头蛇,他想要看看来者有个意图。李承训看着书房,随及一笑喊道:“绿衣,将本王珍藏的上好的,雨前狮峰拿来,本王要招待贵客!”
“是,王爷这就来!”
“山野之人岑文本见过王爷!”就在李承训刚吩咐完绿衣之时,便是听到了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李承训闻言目光一顿,看向了来者,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道:“起来吧!在本王这里无需多礼!”
“谢王爷!”
来者年纪轻轻,面容俊秀。端是不凡!李承训目光幽深的看了一眼岑文本,伸出左手指着身边的座位道:“岑先生坐吧!”等到岑文本坐下来随之便开口道:“岑先生次来找本王所谓何事?还清岑先生明言!”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李承训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因为李承训心里深深的清楚眼前坐着的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奇才。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后迁居江陵,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贞观元年,以为秘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
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先不说岑文本陪葬昭陵这一殊荣,李承训可是清楚的知道李世民曾经认命岑文本为尚书令的。纵观贞观一朝文武百官都是一些出类拔萃之人,但是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房玄龄都没有担任尚书令,反而是岑文本这个家伙。
由此可见岑文本之才有多深,要知道大唐之初的尚书令由于是李世民担任,导致这个尚书令的位置极其的独特。到了贞观一朝,空悬十数年,最终被李世民授予岑文本。
更让李承训清楚认识到岑文本能力的是电视剧上那个机智如妖的谋士,那个支持李恪与长孙无忌相斗不落下风的妖孽谋士。李承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