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帆战舰-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砺并不是笨蛋,满清对汉人提防的态度,早就让他心生不满。

    以满清对汉人苛刻,他在损兵折将后,自己回去,那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金砺在郑成功给了自己这个台阶后,立马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金受教了。如不听将军之言,金某险些误入歧途。金某随将归顺将军!”

    郑成功忙扶起金砺,说道:“快快请起,金将军肯加入我军,我军定当如虎添翼,真乃明严之幸!”

    金砺趁势起身后,说道:“处州、台州、金华三府守将乃是我心腹手下,我愿意去劝降他们,以助明公。不识能相信否?”

    郑成功忙拱手谢道说:“此明严所愿也。来人,将金将军的坐骑牵来。明严在此等候将军,还望将军早归!”

    金砺抱拳说道:“定当不会负将军信任!”

    说完,金砺骑上马就朝着处州府跑去。

    王忠孝听后摇头说道:“大将军,此举孟浪了。他此去必不来矣!”

    郑成功听到摇了摇头说道:“金将军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

    嘴里说的好听,郑成功内心却是暗思:他现在不来投靠我,还能去哪里?

    继续跟我对抗,别说笑了。现在他三万大军都差不多丢在温州了。他拿什么坚守。

    老子现在有十几万大军,怕过谁?

    金砺走后,郑成功没有过问,只是令人在温州筹备军粮。

    三日后,军粮筹备妥当,金砺还是没有回来。

    郑成功手下不少人都大骂金砺此人言而无信,大将军错信了此人!

    郑成功笑而不答,只叫大军起兵朝处州府杀去。

    行军一日,当郑家军走到处州城门前,只见大门正开,处州文武官员都恭敬地耸立在一旁。

    看到骑在前头的郑成功,处州知府急忙跪下说道:“恭迎大将军!”

    郑成功跳下马,忙走过去扶起为首的几个官员说道:“众位请起,明严怎敢受此重礼。众位快快请起!”

    郑成功拉着处州总兵赵文熙的手,一同入城。“赵将军能弃暗归明,真乃处州府百姓之福。”

    赵文熙忙说道:“不敢,赵某也是多得金将军提醒才会醒悟。”

    郑成功听到问道:“那怎么不见金将军呢?”

    赵文熙回答说:“金将军劝说我后,就启程去台州了。”

    金砺前两天单人匹马来到处州,唤出赵文熙,让他投降。

    赵文熙一时有迟疑未决者,金砺喝到:“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

    赵文熙听到才不再犹豫,决定投靠郑成功。

北伐(四)() 
就这样,在金砺的帮助下。

    郑家军兵无血刃就夺取了处州、台州、金华三府。

    金华府衙,郑成功抬起一杯水酒对金砺,“这一杯是我敬金将军的。如果不是你,又不知道要有枉死多少士兵!”

    金砺忙举起酒杯说道:“不敢,全仗大将军声望,郑家军雄威,我才能顺利劝说他们投降的。”

    郑成功说道:“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不用谦虚!”

    金砺听到说道:“大将军,这三府是我的心腹手下,我能劝说的了。但绍兴、杭州等府的守城将士皆是定南将军刘之源的手下,刘之源此人乃满清一条忠狗,想劝说他难以登天。”

    郑成功问道:“那他手下有多少兵马?”

    金砺想了下说道:“大概有五万人马,原本是准备剿灭四明山叛军的。”

    郑成功将杯中的酒一口喝尽说道:“既然他甘心做满清的走狗,那么就让他见识下我郑家军的厉害!”

    金砺也将杯中的酒喝尽说道:“大将军,末将有个不情之请。”

    郑成功说道:“金将军请说?”

    金砺说道:“满清皇太极对我不薄,我不想跟清军对阵,恳请大将军准许末将归老。”

    郑成功劝说道:‘金将军仁义,不愿意面对旧主,我又怎么会为难将军你,归老之事且吾再提。将军,不瞒你说。南洋哪里有广阔的领土等待我们去开阔。将军若有意,你可领兵去哪里?“

    金砺听到来了兴致说道:“我平时对南洋之事也略有所闻,末将愿为我们汉人在海外开疆辟土。”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那好,金砺听令!”

    金砺忙站起拱手喝到:“末将听令!”

    “我命你率步兵两千,水师一千去马六甲,一处叫狮城的地方驻守。记得要在当地最高山处叫石匠凿出“汉疆领土”一行汉字。”

    虽然不明白郑成功为什么特意吩咐这件事,金砺忙喝到:“末将领命!”

    “嗯,你这边准备好了的话,就是福州找洪旭将军,他会帮你安排的!”

    ……

    杭州府衙内,浙江巡抚肖起元担忧地对定南将军刘之源说道:“刘将军,现在海寇大举入侵浙江,金砺那个狗贼已经投靠郑海寇,金华、台州、处州三府已经沦陷。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刘之源不屑地说道:“别人怕他郑成功,我刘之源可不惧怕他。”

    肖起元可没有刘之源那么有信心,“可现在郑家军有十多万,又刚攻克温州、台州,气势正盛!”

    刘之源傲气地说道:“肖巡抚不用担忧,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现在郑海寇只有十万兵马,而我军有五万大军。我据城守之,他能奈我如何?”

    肖起元听到刘之源说起的孙子兵法中的,他心中稍稍放心了点。“只是郑海寇以水师起家,听说拥有战舰上前艘。”

    刘之源听到哈哈哈大小起来,说道:“杭州湾口较宽,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到澉浦为20公里,海宁一带仅宽3千米。且水道水道弯曲,浅的不过三四十米,大船不易通过。如果郑海寇敢驾驶船舰过来,那更好,老子就将派兵将水道堵塞,来个瓮中抓鳖。”

    听到刘之源说起头头是道,肖起元也放心了,说道:“杭州安危就托付刘将军了。”

    刘之源拍胸口保证道:“肖巡护大可放心,有我在,杭州必然安然无恙!”

    ……

    陈永华自父亲在同安战役中自焚而死后,就对满清怀着异常的痛恨,也在那一天开始成熟起来。

    日夜苦读,才能在一帮才智杰出的政法大学中以第一名毕业。

    除了读书外,陈永华也学他的偶像祖逖,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几年下来,陈永华剑术也算了得,但等闲二三个人近不了身。

    正因为陈永华可算能文能武,姚启圣才敢派遣他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去游说各路义军志士响应郑家军北伐。

    陈永华用陈近南的名义,打着郑成功的旗号游走在江浙,那真是如鱼得水。

    现在郑家军大举北伐,浙江的温州几个府都已经被打下了。

    现在满清还能不能保的住江浙地区,还真的不好说。

    如果郑家军真的在攻下了江浙,那自己动了他的人,那不是找死吗?

    上至官史衙役,下至商户百姓,有很多人都知道近来活跃的陈近南。

    但他们都抱着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陈近南在浙江的游走都当做没看见。

    陈永华就这样行动自由地在绍兴府游说了几个有声望的文士答应响应郑成功。

    眼见郑成功兵不血刃就收复了金华、台州、处州三府,陈永华越发对自己感到不满。

    大将军都收复浙江半个省了,自己却一事无成,要自己何用?

    陈永华绝对不容易大将军第一次交代的任务,就这样无所作为。

    陈永华低头思考浙江的形势后,是夜连夜赶路直奔宁波上虞。

    陈永华不想再这样小打小闹了,他准备干一场大的。

    要想实行这计划,就需要兵马。

    陈永华没有兵马,他准备跟别人借兵来实行自己的计划。

    首站他就准备劝说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人。

    少年时期,张煌言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南下,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投笔从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

    后被清军击破,逃亡浙东。

    战败后,张煌言深感不足,自此更加努力练习骑射,并在浙东招募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屯田拒守。

    陈永华来到上虞县平冈寨前,山寨前几个持枪的民兵看到有人,忙举枪对准陈永华,喊道:“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陈永华忙拱手喝到:“同安陈近南求见张侍郎,有要事禀告,劳烦通报!”

    随着山寨的民兵向张煌言通告后,张煌言一头雾水,陈近南?没听说过。

    张煌言问道:“他有说什么吗?"

    民兵回答道:“他说有要事禀告!”

    “让他进来!”张煌言说道。

第三十六章 北伐(五)() 
山寨忠义堂,张煌言坐在正位看着眼前青年,说道:“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陈永华拱手向张煌言说道:“张侍郎见谅,陈近南是后进生的化名。学生真实姓名叫陈永华,乃是招讨大将军郑明严旗下的参军。”

    郑成功原是尊奉隆武帝,隆武挂了后,就遥奉永历帝,一直是不承认鲁监国正统地位的。

    张煌言却是尊奉鲁监国的,隆鲁政权的正统之争让张煌言对郑成功一向不怎么待见的。

    张煌言听到来的这个人竟然是郑成功的手下,顿时有些不悦地说道:“郑成功派你来是做什么的?”

    陈永华抬起头看着张煌言说道:“久闻张侍郎素怀驱驰鞑虏,匡扶大明之大志。”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样?”

    “如果是的,学生恳请张先生适黔粤之拥戴,是用归藩。”

    “休想,忠臣不事二君,我是绝对不会改门换闾的!”

    陈永华面色庄重地喝到:“大敌当前,而同姓之争,岂能成中兴之业。难道先生的忠义只是为个人,不为大明大业着想一下。大明毁灭,先生又如何能实行匡扶大明之志愿!”

    张煌言有些狡辩地说道:“那桂王为什么不放弃正统之争,归附鲁监国呢?”

    陈永华正声说道:“其他各省地方政权都承认和支持永厉帝,我主延平郡王拥兵十七万,大小战舰上千艘。大西军拥兵二十一万,广东惠国公拥兵五万。敢问鲁监国拥兵多少?”

    听到陈永华将侍奉永历帝的将军兵马人数报了出来,张煌言吞吞吐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这是因为……”

    尊奉鲁监国的张名振、王朝先只有兵马两千人,宁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冯京第等义师也只有八九百人。

    满打满算都不足五千兵马,所以才会被清军一败再败,最后只能苟全在舟山。

    陈永华看着张煌言严厉地喝道:“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皆当同心戮力,共图兴复。今永厉既正大统,自难改易;鲁监国此时兵微将寡,上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下不能自保以据疆土;有何能力平定天下,中兴大明。学生劝先生当为大明江山弃小义而奉大义。还是说学生看错先生了,先生将自己忠义的名声看的比大明百年基业,天下黎明百姓更重要!”

    张煌言听到脸色发青地大声说道:“你胡说,我一片丹心碧血可照日月。又岂会贪图一点名声。”

    陈永华看到张煌言已经有些松动了,忙说道:“恳请张侍郎改奉永历为尊,跟我主招讨大将军公谋大业!想必张侍郎也听说了,我主现在出兵十二万正在攻打江浙。学生想请张侍郎起兵响应我主,只要江浙一下,匡扶大明之大业指日可待!”

    张煌言此时内心一阵挣扎,他不是笨蛋,知道鲁监国的实力是没可能实现反清复明。

    反倒是永历帝现在有着实力最强劲的三镇支持,而且大西军和郑家军都在北伐,复明的形式大好。

    按说自己为了自己的心愿是该改奉鲁监国,但多年读的圣贤书让张煌言实在是无法做出背主的事。

    看到张煌言还在犹豫,陈永华躬身拱手说道:“机不可失,时不待人!张大人,为大明百年基业,请你改奉永厉帝,响应我主!”

    张煌言叹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

    他说道:“为了能驱驰鞑虏、匡扶大明,我张玄著又何惜一点名声!”

    陈永华听到张煌言已经表明会侍奉永厉帝了,大喜地说道:“天下百姓必称赞张侍郎高义!”

    张煌言看着陈永华说道:“我手下只有五六百人,你想我怎样响应你主?“

    “学生听闻王翊等人敬服张侍郎,还请张侍郎传信请他们共谋大事!有您的几百人下,再加上王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