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兴大汉-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门外看去,只见里面石屋连绵,院子里一堆小孩在嬉闹,个个灰头土脸;分不出男女,都在夯土泥地里玩的不亦乐乎。

    刘晔瞧得有趣,却不肯闯入;令,“拿我的拜贴与礼单,奉给里面主事的人,就说我们来了。”

    说完跳下马来等待。

    很快,闾门大开;一个青年人率众而出,目光像宝剑一般锋锐,一扫这兵甲齐备的队伍,见着为儒袍青年,就是一怔,随即笑容堆上了脸颊。

    “刚才我还在纳闷,我与刘侍中素未蒙面,为何他会遣人来见我。不想来得竟然是你刘子扬!”

    说着狠狠地给刘晔一拳。刘晔哪里是对方的对手,只得硬挨了这一拳,揉了揉酸疼的肩膀道,“这不是想给子敬你一个惊喜吗?再说了,这次我确实是怀着主公的命令的来的!”

    鲁子敬一时举着手,都忘记了动作,瞠目道,“你已经出仕刘侍中了?你不会是向让我也出仕吧?你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祖母还在,此事面谈!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青年身材魁梧,面容粗犷,一副赳赳武夫的模样,但他清澈睿智的眼睛却出卖了他身份——这是一个智慧不下于刘晔的文士。

    刘晔无奈的叹了口气。早知道他不会同意,却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就被他看破了,并且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都说他鲁肃是个实在人,他也太“实在”了吧!也不知道给老朋友留点面子。

    没错,刘晔眼前的这个青年,就是他的好友——鲁肃。

    鲁肃,字子敬,九江郡人,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他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长大后,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身为一家之主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等到了战乱波及道家乡,他便举家迁往了东城,附众不计其数。

    到了古城里,他便开荒种地,引水灌田,整饬兵甲,外出行商。短短几年,由一个有名的败家子,迅速成为一方土豪,创造了诺大基业。

    他修缮古城,训练民众,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不但没有因为外来户的关系受到排挤,深受乡民拥戴。

    连袁术都听说了他的名声,想要让他出任东城长,被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所以对于好友的决绝,刘晔是有心理准备的。

    当饶是如此,刘晔心里还是有些郁闷。

    鲁肃也发现了这一点。他这个人虽然直率,心思却很细腻,于是他一面派人将刘晔的胞兄刘涣请来,一面开设酒宴款待对方。只是丝毫不提出仕的事情。

    为了留在家里,服侍年迈多病的祖母,他也只能狠下心来绝了好友念头。

    等到酒过三巡,气氛才活跃起来。可是刘晔一支没有找到事情的切入点,话题老是被鲁肃带偏。

    于是刘晔知道,此事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只能先着手完成另一件事情。

    刘晔敬了鲁肃一杯酒,感谢他对兄长和家人的照顾,然后抽出一份礼单。上面有黄金百两;各色绸缎五十匹……

    鲁肃见之勃然变色,怒问道,“子扬这是何意?”

    刘晔听了失笑,“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主公的心意。难道我还不知道子敬的为人吗?”

    鲁肃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点了点头道,“刘侍中活民无数,这些礼品我是不能收的。但是此次子扬前来,定是怀着刘侍中的使命,我若是不受,恐怕子扬你连口都不开不了,我反而会坏了刘侍中的大事。”

    鲁肃与刘晔互为知己,刘晔知道他的为人,他自然也知道对方的为人。

    刘晔明知道自己的为人,还是硬是这样做,肯定是受了刘和的严命,于是他也不打算令好友为难。

    “也罢,礼物我就收下了。刘侍中有什么事要我家做的,只管道来。凡力所能及;义不容辞!”

    刘晔知道事情成了,便直接将接粮的事情说了出来。

    鲁肃闻言哈哈大笑,当即挽着刘晔的手臂走出了厅堂。只见后院里伫立着两个有高有大的圆形大粮仓,每仓都装有三四千斛米的大米。

    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道,“侍中有需,只管去取!若是人手不够,我可以遣商队送过去!”

    ……

    “什么?他们这是疯了吗?这些吃里爬外的士族,真以为我不敢诛杀他们吗?”

    自从合肥新城筑建以来,刘和忙前顾后,一直没有好好的收拾合肥城内的士族。

    因为刘和没有侵犯的他们的利益,又有重兵的威胁,所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刘和暂时没有秋后算账的打算,他们哪怕想要巴结袁术,也用不着与刘和作对。毕竟士族们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脑子抽了才找刘和的麻烦。

    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刘和可是合肥之主,随时可以把大刀砍到他们的脖子上。所以刘和一直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没想到他们真的脑袋抽了!

    “脑袋既然坏了,那就不要要了!”

    见刘和杀气腾腾,要拿合肥士族们开刀,一支很支持刘和的封旻却劝阻了他,递上来一条情报。

    刘和目光一扫,当即皱起了眉头,“张勋竟然出任了淮南郡的典农校尉,怪不得他们突然闹腾了起来。”

第109章 田契() 
“典农校尉司职农产、民政和田税,这田契之争正在张勋的管辖范围之内。”

    虽然刘和对汉末的部分官职及职权范围不是很清楚,但封旻对此却如数家珍,及时的帮了刘和查漏补缺。

    说道这田契之争,根子还是在屯田的上。

    屯田所在的荒地处在巢湖边上,由湖底的淤泥堆积而成,土地极其肥沃,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田,灌溉非常便利。

    开出的生田虽然比不得上等的熟田,但比之下等熟田也不差了,甚至好的地段堪比中等的熟田。

    如此可口的肥肉,当然引得群狼环伺。

    按理说如此的有潜质的沃土早就被士族们开发出来,为何会留给刘和呢?这问题出在大汉的土地制度上。

    大汉一半以上的耕田,全部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而在建国初期,这些田地大部分是属于自耕农的。

    然而这天下名义上属于天子,地方上却被世家大族把持着,他们的实力也渗透到了地方的方方面面。

    经过经过几百年的豪取掠夺,自耕农的土地便渐渐转移到了他们的名下,而自耕农则渐渐成为了他们手下的佃户。

    大汉耕田是私有制,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当然归他们自身所有,也就给他世家大族们的侵吞的机会。

    然而除此之外的土地,哪怕是一块荒地,所有权也归属与帝国,大族们的是不敢动。等到天下大乱,朝廷鞭长莫及地方,这些土地却又被诸侯们占有,大族们更是不能动。

    否则他们伤财劳力之后,将巢湖荒地给开垦出来,岂不是跟别人做了嫁衣?

    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世家大族们是不会去做的。然而又便宜不占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做。

    所以随着屯田分配方案的出现,事情就来了。

    合肥新开垦出的生田有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是有幕僚们策划的三年所有制。

    即流民开垦出的生田第一年产出全归流民所有,不收税;第二年产出,交一半税;第三年产出正常交税,土地正是归开垦者所有。

    目的是激励流民,增加屯田的数量和质量。

    但这一方案被刘和当场否决了,因为这与他屯田的目的背道而驰。

    因为刘和屯田的目的有两重,一是为了增加本集团的收入,维持势力的运行和发展,二是将部分耕田充作军田,以作抚恤奖励之用。

    于是幕僚们提出了第二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将流民所开垦出的田地记录在案,等开荒结束之后,以记录的田地开垦量为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出部分土地,直接奖励给流民。

    这样的好处是流民当年就可以获得耕地,拥有自家的田地,积极性依然很高。而剩下的田地当然了还是需要流民耕种,只不过所有权归官府,产出交的田税要比自耕田高。

    但第二套方案执行起来要比第一套遇到的困难多,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于是屯田的主事们花费了很长时间,终于在昨天将一切准备就绪。

    不想就在官府给流民的划分好了自耕田,出具了田契,准备分发的前夕,这些田契竟然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一位叫宋昱的主事。

    等第二天才有消息传了出来,原来这些田契竟然到了士族们的手中。

    对此刘和当然是不会承认的,下令要将这些田契收回来,但这时张勋的此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作为一郡的典农校尉,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此事。

    若刘和坚持田契作废,势必会与张勋发生冲突,并很有可能惹怒袁术。

    要知道淮南已经成为了袁术后方,其能否稳定,关乎着他被征伐中原的大计,若真与张勋闹起来,恐怕正遂了张勋等人的意。

    刘和现在可是寄身在袁术治下,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与袁术翻脸。

    但是若要刘和让步,那更不可能,否则以后刘和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刘和捏了捏眉中,神色有些疲惫。

    “张勋不是因为上次之事被袁术责罚,要被贬职吗?怎么突然又被任命为了典农校尉一职?”

    “听说是孙策的建议。”

    听到刘和提问,封旻便将收集到的情报大体讲了一下。

    原来袁术一开始确实想要责罚张勋,但是由于张勋用起来还算得力,将他从身边踢开,又有些犹豫。

    这时张勋不知什么时候勾搭上了长史杨弘,在杨弘的却说下,反复无常的袁术竟然一改前章,不但没有重罚于他,反而打算任命他为淮南太守。

    这一决定引起了他帐下文武的一致反对,尤其是阎象的反对尤为激烈。

    淮南郡自周昂跑路之后便一直没有太守,毕竟现在的汉室的威望虽然已大不如从前了,但哪怕是骄狂的袁术也不敢直接扇朝廷的脸。

    袁术将九江郡改为了淮南郡,变相的夺走了九江,但太守的空缺还算是给朝廷留几分面子。

    但若是让张勋当上太守,算怎么一回事?

    面对麾下文武的反对,“无奈”的袁术只得采用孙策的建议,将张勋降半格任用,命他做了典农校尉。

    手下的文武这才偃旗息鼓,听说连一直与张勋不太对付的桥蕤也没有激烈反对。

    “孙策这是找死!”

    听了封旻的解说,刘和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

    便面上是孙策还张勋的人情,毕竟之前张勋在袁术之前举荐孙策领兵,这次孙策建议张勋担任典农校尉,在外人开来这可能是一次很平常的礼尚往来。

    毕竟孙刘之间还是有一定交情,没来由孙策是不会轻易介入刘和、张勋之间的恩怨的。

    但对他一直抱有敌意的刘和,却闻出了其中不同寻常的意味。

    孙策刚来过合肥,当然明白合肥的根基在与屯田,而刘和张勋之间的矛盾更是世所共知。

    这个时候孙策建议什么不行,非得建议张勋担任掌管全郡的农事的典农校尉,要说其中没有猫腻,那是不可能的。

    刘和知道,孙策恐怕已经有了现在还不该有的野心。

    孙家虽然没落了,但孙坚在袁术帐下结下的人脉是极其恐怖的,再加上孙策本身的优秀,孙策在袁术麾下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爱慕孙策的风采,连袁术都认为孙策是少年英雄,常叹息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这从袁术采纳了孙策的建议,就可以看出,孙策要比历史上混得要更好。

    要知道,在孙坚死后,孙坚的部曲虽然被袁术吞并,但现在率领他们的主将依然是孙家之人,也就是孙坚是侄子孙贲。

    虽然掌握的孙家全部的力量,他还是尊孙策的正嗣。

    而袁术也不是后来的袁术,现在的袁术还是比较注重的名声的,所以虽然吞并了盟友的部曲,表面上还是将孙家的亲侄孙贲推上了前台,表其为豫州刺史,继承孙坚的一切,并允许这支部曲表示一定的独立性。

    孙策应该是与孙贲联系上,并取得他效忠,使得孙策有了与刘和做对手的资格。

    虽然现在的孙策要变历史上复出是要稚嫩的多,但他也比历史上更加的意气风发!

    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