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吴掌柜-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人,团团围住。米信手执大刀,步战突围,幸好曹彬亲自带兵赶到,内外合力,在新城东北,大破敌军,随即领了涿州。

    田重进这一路的人马,急行军到了飞狐口以南,遭遇了敌人。契丹的这名主将,名叫大鹏翼,官拜“西南面招讨使”,领兵相拒。田重进自己在东面列阵,命他的部将荆嗣绕道到西面,趁黄昏时分,直扑敌阵。契丹兵的阵地在一处高地上面,向下猛冲,得了地利,宋军吃了一个大亏。相持数日,各不相下,荆嗣想了一条计策,派出两百人沿大路布设旗帜,同时率领部下所有人马,疾趋敌阵,叫骂挑战。

    大鹏翼紮兵在山上,遥遥望见大路上旗帜连绵,以为宋军後路的重兵,已经到达;估量不敌,准备退去。田重进就趁他这气馁的片刻,挥兵猛攻;契丹大溃而逃,大鹏翼为宋军生擒,於是飞狐口和灵邱的契丹守卒,望风而降。荆嗣打了个极漂亮的胜仗。

    於是田重进乘胜转战到飞狐口以北,颇有斩获;而第四路的潘美亦打得很好,由勾注山的西陉进入,越过雁门关,破敌寰州,进围朔州。这两地的契丹守将,都举城投降。接着连克应州、云州,截断了契丹的进援之路。不幸的是,曹彬打了一个损失惨重的大败仗。

    当曹彬与诸将出征以前,面谒皇帝辞行;皇帝对进取方略,曾作过一番明确的指示。

    “潘美与杨业行军要快,直趋云朔,但行动要隐密。曹彬将兵十万,不妨大张旗鼓,声言必取幽州。缓缓行去,以持重为上,不准贪功轻进。这一来,契丹必以大兵救幽燕,对山後各州,就顾不到了。”

    此是声东击西之计,曹彬的任务就在诱敌深入,掩护潘美与杨业以精兵袭取太行山後的寰、朔、应、云各州。但是曹彬的部下,却不明白皇帝的深意,尤其是先锋李继隆,轻骑疾进,所向克敌;捷报到京,皇帝总不免疑虑,觉得曹彬这一路进兵太快,违反了他的持重的训诫,不能达成诱敌的目的。

    及至兵到涿州,与耶律休哥快将形成短兵相接之势;如果鼓勇直前,一举而下,自然也是好事,然而曹彬的部队却无力前进了。

    这主要的是因为遇见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耶律休哥的人马不多,只能坚守待援。他白天不敢出战,只是虚张声势,到了晚上,派出轻骑,四处骚扰,遇见人单势孤,在巡逻的宋军,估量吃得掉的,毫不客气地下手,神出鬼没,对宋军的士气,颇有影响。而最狠的一着是伏兵林莽之间,绝宋军的粮道。这样十天下来,曹彬军粮不继,无法再留在涿州,沿白沟河退到涿州以南的雄县,等待粮食。

    但是,曹彬的部下,眼见潘美与田重进接二连三地打胜仗,自觉握重兵而不能有所作为,是奇耻大辱,因而谋议纷起,这个也要进攻,那个也要进攻。曹彬与米信商议,怕压抑太甚,会激起兵变,决定再度进兵涿州。

    这一次进兵,大家带的都是乾粮,到了有井、有河的地方,席地而坐,就水进食。而耶律休哥,派出不少小部队,十廿个一群,专趁宋军进食的时候来骚扰。

    这对宋军构成了极大的困扰,自救不暇,疲於奔命;加以天热缺水,士兵苦不堪言,从雄县走了四天,才到涿州,已经搞得人饥马乏,困顿不堪,甚麽雄心壮志都丢到九霄云外了。

    相反地,契丹的战斗力却增强了,萧太后与她的儿子文殊奴,亲统大军南下应援,自幽州西南行,渡过桑乾河,已到涿州东北的驼罗口。曹彬与米信自知不敌,只好去而复回,向西南撤退。

    那知耶律休哥却放不过他们。萧太后所统的大军是正兵,耶律休哥所带的便是奇兵;奇正相生,一明一暗,耶律休哥暗中追了下来,追到涿州西南四十里,拒马河以北的歧沟关,一仗大胜。曹彬与米信已经无法部勒各营,只有连夜渡过拒马河,打算到易州安了营再说。

    渡河之时,耶律休哥自然乘胜追杀,宋军在拒马河中溺死的,不计其数。到了第二天日出,整顿残兵败将,就在河边休息,一面派出兵去,到邻近村落收集了一些米粮食器,埋锅造饭。吃到一半,得到警报,说耶律休哥,已在下游渡河而南,即将杀到。宋军一惊而溃,不复成军。耶律休哥的精骑,果然风驰电掣而来,宋军再次大败,弃甲如山。遗屍塞河,等於全军覆没。

    经此巨创,大宋皇帝重新作了一番持久的部署;以田重进屯兵清苑以西的定州;潘美回镇代州,将云、应、朔、寰四州的官吏百姓,迁移到河东、关中一带,以为坚壁清野之计。这个护送四州吏民内迁的任务,即由杨业担任。

    飞狐口是河东重险,其地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百有余里,成为山後九州的噤喉。但是,此地易守难攻,或者可以作为一条急行军的捷径,却不宜於出击;尤其是敌方有备的状况下,出飞狐口攻击,弃险就危,本身虎落平阳,敌人可以守株待兔。所以潘美回救蔚州之役,为耶律斜轸所伏击,不支而退。

    这一下,不但蔚州失陷,而且在它西面的浑源及应州亦大为震动,守将都弃城而走。於是耶律斜轸乘胜沿桑乾河北岸西进,攻克了应州东南的寰州,打算截断杨业的去路。

    杨业的负荷甚重,云、应、寰、朔四州吏民内迁的护送之责,都落在他肩上。此时正由他的长子延玉协助,率领精兵在应州以东、云州以南、朔州以西的地区,居中指挥掩护。现在眼看耶律斜轸攻占了寰州,如果向西越过雁门关,直扑朔州,则四州的吏民如入袋底,而从东面的蔚州到西面的朔州这一个袋口,尽为契丹所封锁,百万吏民尽成俎上之肉,这後果太严重了。

    杨业精於韬略,熟地形,估量敌我之势,提出了一个极好的撤退计划。撤退的地点,杨业已经选定,是在朔州西南七十里的翠峰山下,这座山东面连着石碣谷,绵延二百余里,其中地势平坦,可容数十万人暂时躲避。

    石碣谷的北面连接大石口,在应州以南三十里。杨业的计划是一方面调集在代州的後备部队,往应州增援;一面让云州的吏民南下,这时在寰州的耶律斜轸必定向西进攻,而云州吏民与代州部队联成南北一线,为西面造成一道屏障,正好让朔州吏民趁这一段安全的时期,由翠峰山避入石碣谷。

    於是,杨业与潘美及两护军商议,当时两个护军一个叫王侁,本职是蔚州刺史;一个叫刘文裕,原是顺州团练使。王侁为人刚愎自用,而且一向嫉妒杨业的威名战功;加以蔚州失守,自觉面上无光,所以情绪更不好了。杨业受不了王侁的冷言相激,毅然接受了一条诱敌之计。

    潘美与王侁亦就连夜调兵,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布下阵势,准备大大地立一场功劳。杨业、杨延玉父子则作为诱饵将对方引到这处可以反败为胜的包围圈内来。只是当杨业父子将耶律斜轸的部队引到陈家口的时候,潘美与王侁的伏兵早已不知所踪,最后落得杨延玉战死,杨业被俘,三日绝食而亡于契丹的军帐内。)

    雍熙北伐之后,契丹和中原王朝又进行了几次较量,但结果都差强人意,中原王朝始终收复不了燕云地区,契丹也消灭不了中原王朝,彼此只能南北相持。

    萧绰和契丹小皇帝耶律隆绪都是聪明人,他们发现,契丹和中原王朝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对峙时期——谁都征服不了谁,只能借着时间充沛拉开持久战。

    然而,这样今天你征讨我,明天我讨伐你,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两国人民均会遭受严重的灾难,两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力自然而然也越来越弱。萧绰知道,这也下去,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会是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契丹渐渐掌握了对卫王朝的主动权之后,萧绰开始有意无意地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减少赋税,抚恤孤寡,努力发展经济。契丹与中原王朝之间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这样过了没几年,太宗赵光义驾鹤西去,他的儿子真宗赵恒继承皇位。

    萧绰得知以后,觉得中原王朝新皇刚刚上台,根基不稳,就想趁机南下,用武力威慑一下中原王朝,于是,马上调集大军,气势恢宏地南下杀来。

    这一打又是几年,几番战争下来,双方都没讨到便宜。萧绰眼看战争迟迟没有结束的征兆,胜利也遥不可及,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契丹军俘获了一个对契丹和中原王朝未来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叫王继忠。王继忠很小的时候老爸就死了,他因为老爸的关系成为殿侍,整天跟真宗混在一起,两人渐渐地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真宗继位以后,王继忠就开始平步青云,在中原王朝混得风生水起。

    萧绰和耶律隆绪一开始只是爱惜王继忠是个人才,没有杀他,而是把他招降了,让他做户部使,还把契丹开国功臣康默记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萧绰了解到王继忠是真宗的死党,顿时心花怒放,马上把王继忠找来,问他关于中原王朝的事情。

    王继忠虽然被迫投降契丹,但心中仍然惦记着故国,再加上亲眼看到战争中两国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心里十分触动。所以,一听到萧绰询问自己,马上决定趁机说服萧绰罢兵议和。

    他告诉萧绰,契丹和中原王朝一直把彼此当作仇敌,动不动就兵戈相见,结果导致两国国内一片骚乱,民不聊生,实在没什么好处。这样下去,两个国家不但得不到发展,恐怕国力还会大大衰弱。相反,如果两国肯罢兵议和,重修旧好,结为盟友,让百姓休养生息,双方都会从中获利,共同繁荣。

    几年战争,带来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萧绰和耶律隆绪都看得十分清楚。现在听到王继忠的话,俩人都如梦初醒,觉得议和的确很有必要。

    但萧绰并不急着罢兵议和。作为一个在政坛呼风唤雨、阴谋阳谋久了的人,她很清楚罢兵议和代表着什么,也知道接下来的谈判会是怎样——谁掌握着更高的筹码,谁就有资格开出更高的条件。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下一剂狠药,让自己一方议和的筹码更上一层楼。

    于是,萧绰在听取了王继忠的建议以后,不但没有罢兵,相反,却打着收复当年被周世宗柴荣所攻占的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的旗号,带领二十万大军,气势磅礴地向南杀来。

    虽然中原王朝之前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但是当远在开封的中原王朝大臣们,听说契丹兵马如狼似虎地从北涌来,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很快就拿下了唐兴、遂城等地,一直推进到望都,大有直接攻取定州的气势,他们仿佛看到神兵神将一般的契丹兵正兵临开封城下,旌旗猎猎,厮杀震天,顿时全给吓傻了。

    真宗心里十分纠结,他一方面不想当个窝囊皇帝,想要学学大伯赵匡胤和老爸赵光义,披甲挂帅,豪气干云,杀契丹军一个片甲不留。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根本没那个能耐跟马背上长大的萧绰、耶律隆绪母子叫板儿,所以他十分想听从一部分大臣的意见,南下避难。

    就在这时,王继忠在萧绰母子的授意下,给真宗写了一份信,表示契丹有心重修旧好,希望陛下抓住时机,赶紧罢兵议和。

    真宗看到信以后,真是啼笑皆非,契丹兵正肆无忌惮地南下攻打中原王朝,这边却又想议和?于是,真宗也决定学学契丹,一边表示愿意议和,一边也抓紧时间调兵遣将。结果,双方都不肯让步,议和提议最终不了了之。

    萧绰一看真宗竟然“敬酒不吃吃罚酒”,心里十分窝火,马上休整兵马,加大力度,攻打卫军,想要给中原王朝施加更大压力,促使真宗让步。捷报不断传来,契丹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逼近澶州,直逼开封。

    消息传来,中原王朝上上下下大为震惊,甚至有胆小的大臣,更是干脆建议真宗迁都金陵。

    真宗如坐针毡,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卫王朝建国以来,先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们对皇位的威胁,然后又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贯彻到底,结果导致整个国家的将领乃至军队整体素质都大大下降。

    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不是被奶奶、老妈、奶妈、宫女等一大堆妇人养大,就是整天跟一群毫无男儿豪气的宦官厮混,别说真刀真枪地实地演练,就连骑马射箭都毫不精通。所以,一听说契丹兵马即将兵临城下,上至真宗,下至文武百官、宫女太监,都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直接找个老鼠洞进去躲躲。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