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费功夫了吗?
萧望之越想越焦急,一焦急就做错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情是这样的,萧望之给刘询上了一道奏书“现在百姓乏困,盗贼不止,都是两千石高官不称职才造成的。今年三公不称职,搞得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都不是很明亮,罪在臣等啊”萧望之的奏书言短意长,话中有话,值得人玩味与三思。
果然,刘询翻来覆去地读,越读越火大。怎会不让刘询火大呢?天下是刘家的,丙吉是丞相,即代理总管。天下如何,责任在谁,这话应丙吉来说才合适呀。你一个御史大夫(副丞相)以丞相口气说话,那不是太不把丙吉放在眼里了吗?
都是骄傲惹的祸!刘询觉得:如此骄傲自满之徒,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呢!嗯,叫个人去诘问一下萧望之,凭什么说那么大口气的话?
老实说:萧望之的确是狂过了头。须不知,除丙吉之外,萧望之跟谁掐架,刘询都会尽可能的帮萧望之。但如萧望之选择要斗丙吉,刘询不仅不会帮萧望之,还会帮丙吉抡起大棒,狂揍萧三百棍!刘询之所以偏爱和信赖丙吉,那是因丙吉有一点是萧望之永远比不上的:丙吉对童年的刘病已,有着无可代替的养育救命之恩!那个萧望之竟都不了解行情,胆敢冒犯丙吉,简直就是讨打来的!
刘询派去诘问萧望之的有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是前胆小鬼丞相杨敞之子、光禄勋杨恽。三人代表皇上找萧望之谈话,很快的他们就向刘询报告“御史大夫实在太牛了,根本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他跟我们说话时,竟把帽子脱了,放在一边就跟我们对答起来了”
刘询一听,仿佛嘴里飞入一只苍蝇,一股从未有过的呕吐感冲击着他的心胸!如不出意外,萧望之的好日子可能要告一段落了。果然不久,有人就将萧望之告到了刘询那里!
从背后捅萧望之的人叫繁延寿,是丞相丙吉的司直。丙吉是好人,可好人不一定就不会踩人。狗逼急了都会咬人,惹丞相急了,叫人捅你两刀,踩你两脚,那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丞相府状告御史大夫萧望之,罪名很实在,主要有两条:1萧望之倨傲不改,没把皇帝的人放在眼里,更不把丞相当回事。说话做事,没大没小,简直没谱;2萧望之贪污公款至少二百五十万以上。最后求皇帝把萧望之先关起来,严惩了再说!
刘询看着丞相府这道奏书,半天不说话。良久,终于把一道拟好的策诏交给杨恽“你走一趟,去把萧望之的御史印拿回来”
8月2日,杨恽拿了策诏,二话不说,走出宫门。接着长安大街马上传出一个消息:萧望之被撤了。事实却是:萧望之的御史大夫的确是被撤了,但没被关起来,而是给他换了一份闲职!
为什么萧望之只被撤职,却没被关起来?对这个问题,丞相府很是疑惑。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刘询下的策诏里就说得很清楚了“有人说你太过骄傲,对丞相无礼,名声不好,不自行反省,甚至还变本加厉。按理本要给你重点处分的,但我还是不忍心伤害你。这样,你把御史印交给杨恽给我带回来,同时杨恽会交给你一个太子太傅印。你呢,也不用进宫来谢我了,直接去上班吧。记得好好把太子教好,别有太多想法。好,就这样了”
刘询以上一席话,似漏了一条:萧望之贪污受贿的事,怎么就不见提了呢?很简单,刘询不想拿萧望之开刀,只想让他吃个教训,长点记性。如此而已…刘询的决定,丙吉是明了的,所以丞相府没再去纠缠萧望之。萧望之也知道该怎么做了。大白天睁着眼睛走路,如摔倒了,不能怪别人,只怪自己眼睛都是往高处看,没认真看路。于是萧望之不去刘询那里喊叫,也不去丙吉那里吵闹,而是闷声的换条路上班去了…
杨恽出场篇()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赞赏!
那御史大夫这个肥缺留给谁呢?刘询心里已有底了,既是肥缺,就得留给一个实力般配的人:黄霸!
事实上,刘询对黄霸、萧望之的工作安排,不过是在内部做了一下。这个不是高官内部,而是师门内部。黄霸和萧望之都同出一师门,他们的老师,就是汉朝学术牛人夏侯胜!萧望之在乡下混着的时候,就拜夏侯胜为师了。黄霸则是很多年后和夏侯胜一起蹲监狱夏侯胜收他为徒的。如排资论罪的话,黄霸应叫萧望之师兄…
所谓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萧望之当御史大夫时,黄霸才当上太子太傅;萧望之被转当太子太傅了,黄霸就被调为御史大夫。这就等于师兄弟互换了工作岗位。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刘询这个分配的工作,做得很是到位啊!
呼韩邪单于命其弟右谷蠡王攻打屠耆单于的驻兵,杀死万余人。屠耆单于知道后,亲自率领六万骑兵攻打呼韩邪单于报仇,结果兵败自杀!
都隆奇与屠耆单于少子、右谷蠡王姑瞀楼头于是投降汉朝。
车犁单于向呼韩邪单于投降。而李陵之子又重新拥立乌藉单于,但也随即被呼韩邪单于杀掉!11月,呼韩邪单于手下的左大将乌厉屈与其父呼依畚诶魑露兀见到匈奴实在乱得不像样,便率其众数万人投降汉朝。汉宣帝封乌厉屈为新城侯、乌厉温敦为义阳侯。
呼韩邪单于重新占据匈奴单于王庭,当然实力已远不如前,手下才数万士兵。而屠耆单于的从弟休旬王,则在西边自立为闰振单于、呼韩邪单于之兄、左贤王呼屠吾斯,也在东边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
本年,匈奴大草原上最后有三个单于:呼韩邪、闰振、郅支骨都侯。
一个牛人的背后,往往有着另一个牛人的背景。杨恽的父亲杨敞胆小怕事,但毕竟也混到了丞相,别称汉朝第一胆小鬼丞相;杨恽外公,名更响,一响就是两千多年:《史记》的司马迁!
杨敞这辈子能够善始善终,全赖他的乌龟哲学主义:关键时刻,该缩头时须缩头,该伸头时须伸头。却没想到这个优秀的品质没能遗传给杨恽,在杨恽身上,一扫杨敞软弱无力之气,反而洋溢出外公司马迁的阳刚之气!
正因如此,杨恽打小就崇拜外公,天天捧着《史记》读来读去,最后感叹“咱外公这书啊,要继《春秋》之后,肯定成为千古经典”
在汉朝,《春秋》早就是儒家经典,汉武帝时期,不知有多少大师以研究《春秋》谋取饭碗。其中最出名的当数董仲舒,写出一部洋洋洒洒《春秋繁露》,从此奠定他在汉朝、甚至是中国学术史的地位。
而托杨恽的福,《史记》也正是由他保存,最后得以面世。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后世学史之人无不高山仰止,兴叹不已…
杨恽之所以能混出名,得益于两个条件:很有背景、很有才。杨敞死后,继承爵位的是杨恽的哥哥杨忠,杨恽则当上了郎官。霍氏家族要造反时,杨恽的耳朵特灵,第一个知道,当即跑去告密。于是霍氏全家被族灭后,论功行赏,杨恽被封平通侯,同时升任中郎将。
一有钱有势有才,还特爱告密的人,你说他活着啥呢?让杨恽来告诉你:不为利,只为一世清名与心中那莫名其妙的冲动!
杨恽轻财仗义是出了名的。杨敞死后,他分得五百万,可他封侯后,把这五百万全分给宗族兄弟花去了;接着后母死了,没儿子,数百万家产全留给杨恽,他眼睛眨都不眨,又全分出去了。只不过这次分给的对象是后母的兄弟。再后来,他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受来的一千余万到处施舍…
杨恽对钱没啥概念,但对人和当官的标准,却是相当的苛刻。要想成为杨恽的朋友,如不合他的标准,就别自讨苦吃。对朋友,他只认一种人,那就是英公儒雅、才能出众;对待同事,则是发挥他向来的特长:有料一定要爆,没料一定要探,反正就是要折腾到底!
于是乎,杨恽就落下两多:朋友很多、政敌也很多。甚至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外:杨大嘴!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杨大嘴这样爱爆料的人来说,常爆别人的料,终有一天也会被别人爆掉!
果不其然,不久,杨恽就被人爆了他两条料:1乱引亡国之论诽谤当世,破坏社会团结和谐气象;2到处乱说话,拿皇帝开玩笑,大不敬。
这回,杨恽真是碰上对头了,因告他的人大有来头:时任太仆的戴长乐!自刘邦立国以来,能当上太仆的,那都跟皇帝的关系是杠杠的,当初夏侯婴和刘邦,就是一对铁杆哥们!这个叫戴长乐的,也是刘询在民间跑江湖时,相交的一个知已。刘询做上皇帝后,把他叫到长安提携,就当了太仆。戴长乐之所以要整杨恽,不为别的,而是他也被人爆了料!
事情是这样的:戴长乐经常替刘询跑腿。跑就跑了,还经常在外面炫耀我今天去哪里办啥事了,这个事嘛,本来应该皇帝做的,可都得由我来做,辛苦啊…
嘴上说辛苦,心里却像喝了蜜般的甜。可戴长乐就知道过嘴瘾,博虚荣,没想到竟然惹祸了!有人将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到刘询那里,说这人做事说话,不知天高地厚,竟不把皇帝威信放在眼里!
本是一件小事,竟被某人当料爆出去了。数汉朝之大,谁最爱干这种讨人嫌的爆料工作呢?戴长乐拍脑袋想了想:肯定是杨恽!除了杨恽,还有谁要跟我过不去?于是戴长乐也派狗仔队出去搜集情报,终于凑够了几条,把对方也拉上垫底!
那戴长乐的料,到底是不是杨恽爆的呢?戴长乐死咬不放,杨恽则坚持说他没干过那种缺德的事!部属掐架,为难的只有皇帝了。既杨恽争辩,那就先去查他!于是就把案子扔给了廷尉于定国…
官场不是娱乐界,娱乐界爆个料,报纸上炒一把、网上再喷一嘴,不久再抛出个道歉声明书,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像杨恽这种爱爆官场料的人,于定国可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要把它当回事:立案、侦察、判决,那可是累人的工作!
所以于定国和杨恽的工作,就是一个爆得不亦乐乎、一个却忙得不亦乐乎。一个爆出了大名,一个也忙出了大名。在汉朝官场,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看到吧?多棘手的案件,只要于定国给你判了,保你心服口服,不敢说冤!
让这么一个“民自以不冤”的廷尉去治你杨恽,看你还敢说冤不冤?然而不久,杨恽却歇斯底里地喊道“冤呀,老子冤死了”
没证据证明:于定国跟杨恽的仇人戴长乐是有一腿的。最后,于定国给皇帝刘询上的奏书上是这样说的“太仆戴长乐告杨恽的那两条罪,基本成立,证人已找到。可没想到杨恽不但不服罪,还要扬言杀掉证人”接着于定国还在结尾处总结了两句“杨恽是因得到皇上的恩宠,才有今天的荣耀。他竟不懂爱惜,狂妄无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求皇上批准逮捕”
刘询看着于定国这篇报告,久久不能说话。皇帝的确很难做人,两个部级高官掐架,两人都很牛气,一个是多年知已、一个是秉公办事的爆料大王。做为皇帝,站在哪边都不合宜。真这样的话,那就只好论罪杀了?动不动就杀,这不是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
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是什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好我好,和气共处。这个道理,刘询是懂的。12月,刘询下诏:免去杨恽和戴长乐的公职,降为庶人…
这就叫各打五十大板。掐架的谁都不好过,谁都还有日子过。这就是汉宣帝刘询风格的政治艺术最高形式!
案件走到这个程序,我们总算看出个端倪:告戴长乐状的多数是杨恽;杨恽口无遮拦,不积口德,犯大不敬,基本也是属实的…
按以上认知,杨恽不该喊冤,何不向他老爹杨敞学习,行乌龟缩头**,低调做人,明哲保身?但事实却告诉我们:杨恽如能学杨敞,他就不是真正的杨恽了!真正的杨恽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克隆版本,牢骚满腹,就必然发之。当然,心里有怨气,发发牢骚,舒缓心情,也未尝不可。然而杨恽到死都没明白一个道理:牢骚可以发,但不是牢骚都能随意发的!
五凤3年BC551月26日,丞相丙吉去世。这个消息对萧望之来说,好像很爽,因老家伙终于走了,了结了他心头的一团怨气。可萧望之同时也很哀伤:老家伙晚不走早不走,偏偏自己被刘询踢下来的时候,就走了。如自己潜心忍忍,也许接下来要当丞相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