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拍手大笑道:“好!不过仅是入股还不够,小弟觉得咱们还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哦?”韩真喜道,“愿闻其详!”

    “开古玩店只是权宜之计。”朱由检自信地道,“小弟今后必然要做国际贸易,既然韩兄是朝鲜人,在这方面肯定有些便利,不如咱们就马上做起来!”

    韩真也高兴地道:“小可有六条商船,现在正在皮岛和登州之间做着海运生意。此次来陕西,小可正是看重了西安乃西北货物最大的集散地,西域、蒙古乃至乌斯藏的土产,全都在此汇聚。像皮货、藏红花之类,在朝鲜都极为抢手。只要途中顺利,三四倍的利润是不成问题的。却不知尤公子想从朝鲜进些什么货物?”

    “朝鲜产粮么?”朱由检问道。

    韩真一愣道:“朝鲜倒是盛产稻米。不过粮食运输艰难,海路更是凶险异常,恐怕是赚不到钱的。”

    “小弟并不指着这个赚钱。”朱由检微微一笑道:“只要韩兄能从朝鲜运粮回来,利润如何分成都好商量!”

    “好!既然尤公子认定,想必是大有深意。”韩真也笑道,“今日过于仓促,不如三日之后,小可在西安做东宴请尤公子,届时正式入股,您看如何?”

    朱由检一口答应,韩真又是千恩万谢一番,这才飘然离去。

    朱由检望着韩真远去的背影,对林佑坤悄声道:“去查查他的底细,看看是否真如他所说!”

第二百二十七章 阻力重重() 
第二天清晨,打探韩真底细的探子并没有回来,倒是孙传庭派人送来了书信。

    朱由检打开书信一看,当即皱起眉头道:“孙传庭在县城遇到麻烦了,看来我有必要走上一趟。林指挥使,你与我同去吧。”

    二人当即换了便装,沿着已经竣工的二号工程,也就是秦王庄至泾阳县城的道路,策马一阵疾驰。不过一刻来钟,就抵达了目的地。

    泾阳县城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城,虽也有窄窄的护城河,却早已干涸无水。低矮的城墙也年久失修,似乎用手一推都能推倒一大截。

    进入城中,就更是一片萧瑟的景象。整个县城也不过就是纵横各一条大街,街旁全是低矮的民房。有这些破败的房子衬托,那老旧的县衙倒显得鹤立鸡群了。

    朱由检与林佑坤来到县衙后门下马,孙传庭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他忙将二人接入后堂,还没等朱由检落座便急急地道:“殿下,您安排的免除徭役推行不下去啊!”

    “为什么?这是减轻百姓负担的好事,怎么会推行不下去?”朱由检诧异地道。

    话音未落,一个衙役大摇大摆地闯了进来,也不理朱由检和林佑坤,只懒洋洋地对孙传庭道:“太爷,县丞刘大人、主簿于大人、典史陈大人求见!”

    “让他们在二堂候着!”孙传庭没好气地道。

    “好咧,二堂候着!”那衙役极其放肆地吆喝了一声,转身扬长而去。

    “狗奴才,安敢如此无礼!”林佑坤勃然大怒道,“看我不把他的脑袋拧下来!”

    孙传庭忙拦住他道:“林大人,这还是客气的呢!不瞒殿下说,自从传庭出任县令,宣布要免除徭役,可把所有的人全给得罪了!县丞、主簿、典史这几个人,天天跑来跟我打擂台,这不是今天又来了么!至于他们为什么反对,殿下可在屏风后面静听,一听便知!”

    “我也不用偷听了。”朱由检自信地笑道,“反正他们也不认识我,我就扮做先生的师爷,林指挥使扮作我的长随。咱们一起去会会这几尊神,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路数!”

    孙传庭拗不过朱由检,只得答应下来。他领着朱由检和林佑坤穿过后院,来到二堂,见几个人早已坐在堂内严阵以待了。他们见了孙传庭也不起身,只是拱拱手道:“知县大人,我们今日还是为徭役的事而来,想请您收回成命!啊…却不知您身后是何人?”

    孙传庭只得道:“这位是本官的幕宾,姓尤名俭,你们唤他‘尤师爷’即可。那位是尤师爷的长随。尤师爷,我来为你引荐,这位是县丞刘玉明刘大人,这位是主簿于世杰于大人,这位是典史陈磊陈大人。”

    朱由检倒也挺能演戏,对众人团团一揖,不卑不亢地道:“学生尤俭,见过各位大人。”

    那几个人的态度却是极为倨傲。他们虽然跟着前任县令去秦王庄拜见过朱由检,但因官职太低,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因此也不认识他。此时在县衙之内,他们却又神气了起来,连孙传庭都没放在眼里,又岂会在乎一个师爷?

    见朱由检施礼,刘县丞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回答。于主簿则是眼皮向上一翻,根本就没理朱由检。最狠的是陈典史,对林佑坤一瞪眼道:“大人们议事,你一个师爷的长随跟来做什么?还不给我退下!”

    林佑坤是秦王卫指挥使,官居正三品,哪会想到竟受到一个小小典史的喝斥?那典史属于“未入流”,连从九品都够不上,已经是比芝麻还小的官了。

    林佑坤登时大怒,刚要发作,朱由检却对他使了个眼色道:“老林,下去歇着吧。”

    林佑坤见朱由检发话,只得悻悻的退了下去。若没有朱由检,只怕他这时早已将那个典史大卸八块了。

    那刘县丞是这三人之首,陈典史上来就给朱由检来个下马威,也是出自他的眼神示意。此时见朱由检服软,他得意地笑了笑才道:“知县大人,我们几个的意见,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孙传庭冷冷地道:“刘大人,本官昨日已经跟你们说过。免除泾阳县今年的徭役,这不是本官的意思,而是秦王殿下的旨意。难道你们连殿下的旨意也敢违抗么?”

    “下官不是那个意思。”刘县丞却不慌不忙地道,“秦王千岁深居王府之中,自然不了解下面的难处。可知县大人您政事练达,应该很清楚,这徭役可不能免啊!免了就全乱套了!”

    “哦?”朱由检微笑着插言道,“却不知怎么个乱法,县丞大人可否说个明白?”

    刘县丞见朱由检插话打断自己,心中十分恼火。但他见孙传庭对这位师爷似乎很尊敬,倒也不敢过于造次,只得冷笑一声道:“尤师爷年纪还是太轻,很多事情未必知晓。简单地说吧,咱们这一个县,朝廷命官就只有知县大人、在下、主簿和典史四个人,其余像衙役、狱卒、铺兵、库工这些人,全是出自徭役。若免了徭役,赋税谁来征收?治安谁来维持?难道让知县大人亲自去抓犯人么?”

    朱由检嘿嘿一笑道:“孙大人应该已经告诉各位大人了吧?免除了徭役,并不等于没人干活。像县衙的衙役,都改由县衙出资雇人来做。”

    “说得轻巧!”于主簿怒哼一声道,“县衙有钱么?别看全县的赋税都从这里过手,那也仅是过手而已,一个铜板也剩不下!至于朝廷拨来的钱粮,连几位大人的俸禄都不够,又从哪挤出那么多的银子,去养活一百来号人?”

    朱由检听得满头黑线,只得用眼神询问孙传庭。见孙传庭微微颔首,他才知道于主簿说的确是实情,不由得感叹:这明代的官府制度设计得也太牛叉了,一个县居然没有任何预算,包括办公人员的工资!

    但朱由检已下定决心免除徭役,当然不会轻易动摇。他思索了片刻便道:“既然秦王殿下有旨,想必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县衙没钱,秦王殿下多半会代为出资的。”

    “你能替秦王做主?”刘县丞鄙夷地道。

    孙传庭却已经会意,向上虚拱了拱手道:“这个不劳几位大人费心,本官自会禀明秦王。只不过本官来了几日,发现县衙里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似乎根本用不了那么多衙役吧?如果秦王同意支付薪俸,本官却要将那些不干活的闲人全部裁汰,招募些老实肯干的新人进来!”

    他这么一说,那三位就更坐不住了,皆弹跳起来大声喊道:“万万不可!”

    孙传庭与朱由检对视一眼,冷笑着道:“又有何不可呀?”

    于主簿和陈典史却不敢答话,皆看着刘县丞。刘县丞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足勇气道:“知县大人,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您也知道,就是让驴拉磨,还得先喂一顿黑豆,何况是人?咱们是官,异日或有升迁之时;那些衙役却是胥吏,都是守家在地、父一辈子一辈传下来的,县里的大小事务,还得指着他们来做!您要另招衙役,却不是把他们的生路都断了?”

    朱由检已经听出了端倪,故意道:“刘大人,您这话有些前后矛盾啊!刚才您不是说衙役属于徭役,朝廷不用出钱么?这会子怎么又说当衙役是这些人的生路?难道他们当了衙役,便可以吃空气过活么?”

    “你懂什么!”刘县丞怒道,“非要本官说得那么明白么?”

    “正要请县丞大人赐教!”朱由检嬉皮笑脸地道。

    “那本官就告诉你!”刘县丞豁出去道,“朝廷既然不出钱,县衙还是要出这一笔钱的。具体地说,就是知县大人用自己的俸禄支付胥吏的薪水。但知县大人的俸禄也没多少,根本就不敷使用。所以县里在征收田赋之时,便多征一些,不往上报账,截留在县衙,这样钱不就有了么!”

    “学生明白了!”朱由检听得心头火起,却是不动声色地道,“税是这些人收,收来了也是这些人分;想少收就少收,想多收就多收,因此虽名为‘徭役’,实则却是极大的美差!”

    于主簿瞪了朱由检一眼道:“尤师爷,你嚷嚷什么?遍观全国府县,哪里不是如此?所谓‘入乡随俗’,我等为官者,上要为君父分忧,下要安一方百姓。那县中大小事务庞杂繁琐,不用这些人,能行么?师爷你要是有本事,大可以自己去试试!”

    “试试就试试!”朱由检勃然大怒道,“这些胥吏平日里少不了盘剥百姓,做的坏事比好事多一百倍,我看就是全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几位大人,你们就不要再阻拦知县大人了,否则秦王怪罪下来,谁也吃罪不起!”

    几个人让朱由检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沉了半晌,刘县丞才怨毒地对孙传庭道:“知县大人,尤师爷这番话,也是你的意思?”

    “正是!”孙传庭凛然道。

    “既如此,我等告退,望大人好自为之!”三人恨恨地告辞,头也不回地走了。

    孙传庭见几人走远,对朱由检苦笑道:“殿下,他们必与那些衙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才如此费心争执。如此一来,却是把他们得罪苦了!”

    “管他们做甚!”朱由检冷笑一声道,“听危|蛄叫还不种地了?马上贴出告示,重选衙役!”

第二百二十八章 恶役如虎() 
日近晌午,这春日的阳光虽然还赶不上夏季那么毒辣,但晒久了也让人举得浑身燥热,昏昏欲睡。

    往常这个时候,县衙里的胥吏和衙役们早就溜回家吃饭去了。可今天则不然,泾阳县衙外贴出的一张告示,不但把这些人牢牢地钉在衙门口,就连路过的老百姓也都好奇地围上来观看。

    当然,这些老百姓基本上没有识字的,对着告示只能大眼瞪小眼。只有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看得入神,边看还边自言自语:“怪事,真是怪事!”

    “什么怪事?给大伙儿讲讲呗!”不识字的老百姓纷纷催促道。

    这年轻人名叫王文彬,也只不过是个破落秀才。因屡次乡试不中,家中早让他败得一贫如洗,故而平时谁也瞧不起他。此时他见众人如众星捧月般对他翘首企盼,读书人的虚荣心顿时得到极大满足,精神大振道:“你们可听好,我只念一遍,没听清的我可不管了!”

    众人赶忙往前一涌,将衙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王文彬便朗声念道:“告示!泾阳县令孙传庭晓谕全县父老:第一条,秦王殿下有旨,自即日起,免除本县今年一切徭役!如有假借官府名义,仍向百姓派索徭役者,百姓可立即告发,或直接将其扭送至官府治罪!”

    众人听到此处,顿时一阵骚动,皆面面相觑道:“免除徭役?不可能吧?喂,王秀才,你是不是看错了?”

    王文彬登时涨红了脸道:“白纸黑字,下面还用着知县的大印,小生若看错,这十几年的书岂不是白念了!”

    “真的免除徭役了?不用累死累活地去修河工了?”有些人还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是真的!”王文彬又指着告示上的大字重复一遍,“免除本县今年一切徭役!若还不信,就不要让小生念了!”

    “青天大老爷呀!”不知是谁首先嘶哑着嗓子、带着哭腔高喊一声,“这位知县大人是不是玉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