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看罢一笑,直接把奏章留中了。所谓“留中”,就是对大臣的奏章既不批复同意,也不驳回,而是直接束之高阁,把大臣晾起来。在万历、天启年间,均有的奏章被留中,也一直为朝臣所诟病,认为是皇帝懒政的标志之一。
不过朱由检却认为,像黄道周这样的奏章,你要驳他吧,他也是出于忠君爱国的好意;但是你要赞成他吧,里面有的实在是不像话。不说别的,大臣们尚有三妻四妾,就是黄道周本人也有一妻一妾。如今他却不让朱由检纳妃,这不是只许百姓放火,不许州官点灯么?再说朝臣又如何能知道朱由检与朱存棋之间的感情?
当然,在朱存棋的坚持下,朱由检也没强迫她立即进宫,而是要等到戚美凤抵京之后一起册封。所以除了黄道周之外,也没有其他大臣此事,他们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争论该不该与皇太极议和这件事上。
见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朱由检也不表态,只让内阁将此事发给各地督抚,广泛地听取意见。
又过了十天左右,各地督抚及一些地方官员的奏疏渐次递至京师,这次却是主和派占了上风。因为这些官员精明得很,他们知道这可不是耍嘴皮子逞英雄的时候,谁想逞英雄,皇帝就有可能派谁去辽东与女真人作战。杨镐、熊廷弼、王化贞…多少能人都栽在了辽东,掂掂自己的分量,恐怕还不如人家,去凑这个热闹干嘛?
而主战派的则多是一些言官,这些人只知大义、颜面,对辽东真正的情况却不了解,对兵事更是一窍不通,只能一味喊打,至于怎么打却是说不上来,因此在论战中渐渐落了下风。
与此同时,之前朱由检降诏召回各地镇守太监,此时这些人也陆续返回。全国各省各镇均有镇守太监,加起来有二十多个。由于魏忠贤倒台,他的一些亲信如王朝奉、刘若愚等皆以附逆罪名被逮下狱,二十四监中出现了的空缺。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司礼监、御马监和东厂,更是让这些太监垂涎三尺。
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年事已高,很多人都认为皇帝这次将镇守太监召回,正是要重组司礼监和东厂。谁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获得皇帝的青睐,那就意味着权势和财富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
因此这些太监甫一回京,立刻展开公关活动。平时都是朝臣求太监办事,这时却反了过来,不少太监反去巴结内阁和六部重臣,希望他们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并不急于接见他们。直到二月二十五日,最后一名镇守太监、也是路途最远的广东市舶太监李凤赶到,崇祯终于降旨:明日朝会,着镇守太监及宫中二十四监的总管太监一体参加。
圣旨一出,大臣们又是议论纷纷。因为宦官虽然实际权力极大,却不属于朝廷命官,而是属于内侍,是没有资格出席朝会的。这回至少有数十名大臣愤愤不平,连夜书写奏章,打算在明日朝会上狠狠地批评皇帝一次。
第二天清晨,百官早早地来到乾清门外,却发现今天与往日不同,除了燕凌等警卫团的人员外,五城兵马司的实际负责人李来亨也出现在宫门处,且是全身披挂,显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当然,今天还多了将近百名太监。太监奉旨上朝,这可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过的恩典,因此这些人也个个得意洋洋,斜着眼看着百官,那意思是你们别觉着自己满腹经纶,咱家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只要豁出去挨上一刀,现在不也和你们并驾齐驱么!
须臾朱由检乘着龙辇来到,众臣及太监们跪倒山呼万岁。这都是老一套,也没什么稀奇。
待朱由检升座御座,以黄道周为首,数十名朝臣一齐出班奏道:“臣等以为不宜让宦官临朝,望陛下降旨让其速退!”
太监们一听,登时气得大眼瞪小眼,有的还扯着嗓子骂道:“万岁爷让咱家来的,尔等竟敢抗旨不遵,真是反了!一会儿惹恼了万岁爷,非得给你们执行廷杖不可,到时候可别怪咱家手下不留情!”
“你们吵什么吵?”御座上的朱由检突然发话,乾清宫内立刻静了下来。无论是朝臣还是太监,都满怀期待地望着皇帝,希望皇帝能站在自己一边。
朱由检却冷冷一笑,将李来亨唤至身旁,取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递给他,只说了一个字:“宣!”
李来亨立即展开圣旨,高声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宦官之制起于战国,原非皆由去势之人充任,至东汉时方全用阉人,其法毁伤男跟,惨胜诸刑。朕思以朕一人之私,宫闱之禁,令千万男子不孝,实非仁君所为。
“又多有宦官为非作歹,若魏忠贤等即其极致也。虽各朝均有严令,宦官不得干政,然宦祸不息,何也?皆因宦官与皇帝亲近,狐假虎威。及其获罪于天,虽遭谴灭,然祸已成,害人害己,岂不引朕深思!
“故朕怜悯其身,不忍再造祸端,着即日起,废除宦官制度,现有宦官一律发还民间荣养,今后不得再有一人为宦,钦此!”
第七百八十五章 尽逐宦官()
……开始……>;
李来亨宣罢圣旨,乾清宫内外近千朝臣和太监却是鸦雀无声,人都被圣旨的彻底惊呆了。
“嗷!…万…万岁爷,您不要奴才们啦?!”
突然不知哪个太监杀猪般惨嚎起来,顷刻间朝堂内外哭成一片,上至司礼监秉笔太监,下至普通小太监,几百名太监呼天抢地顿足捶胸,场面蔚为壮观。
那些地位较高的太监们又乱哄哄地跪倒,不停地向崇祯皇帝磕头,情愿挨打受罚,不管怎样都可以,只恳求皇帝不要将他们赶出宫去。其情之凄惨人闻之恻然。
朱由检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各位内官勿要难过,朕在圣旨中说得很明白,并非是你们犯了什么错,而是朕要厚待你们。在宫中当牛做马有什么好?朕已经在京师为你们安排了住处,从此不用再辛劳,还可按月领俸衣食无忧,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是…可是奴才等在宫中久了,离了万岁爷根本没法活啊!万岁爷,奴才等甘愿当牛做马,还请万岁…”
还没等这些太监们说完,李来亨突然把脸一沉,暴喝一声道:“圣上已经降诏,对你们很够意思了,你们这些人怎么还在这里啰嗦?来呀!”
话音刚落,从乾清门外呼啦啦涌进上百名带甲武士,将数百名太监团团包围。李来亨冷笑一声道:“奉诏,送各位公公出宫荣养!”
一声令下,武士们不由分说便将太监们从地上拽起来,口中说着“恭送诸位公公”,手上却是连推带搡,像赶羊群一样把太监们赶出乾清门去。
朱由检只是冷酷地一笑,又对李来亨道:“领人去各宫各处,护送宦官出宫,不要惊扰了其他人。”
李来亨领命而去,不多时,紫禁城各处都隐隐传来太监特有的公鸭嗓哭声。朱由检却好整以暇地往龙椅上一靠,轻描淡写地道:“众卿,奏事吧!”
这时朝臣们才渐渐从极度震惊中反应过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帝召各地镇守太监入宫,原来就是将宦官全部赶出宫去,废除宦官制度!
自大明开国以来,宦官在政治制度中就扮演着的角色。由于文臣集团异常强大,甚至强大到可以削弱和对抗皇权的程度,皇帝又不都像太祖朱元璋那样强势和勤政,往往被文臣集团所胁迫,在“君权”与“相权”之争中败下阵来。
所以皇帝在无奈之下,便扶植宦官势力对付文官集团。因为宦官大多没有文化,又是阉人不可能造反,只能依附于皇帝而存在,皇帝认为他们比文臣要更为忠心。而且皇帝自幼生于深宫之中,整天与太监们厮混,自然从感情上对他们也较为亲近。
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司礼监掌管批红,可与内阁、六部分庭抗礼;东厂可侦缉、拿问百官,凌驾于一切机构之上。
对此文官集团当然不甘接受,纵观整个明朝,几乎就是一场文官与宦官的斗争史。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宦官集团由于有皇帝的暗中,多次占得上风。又由于太监本身素质较低,贪婪无比,常打着为皇帝办差的旗谋取自己的私利,这两百年间,还出过几个权倾朝野、祸?国?殃?民的超级太监。
比如正统年间的太监王振,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御驾亲征也先。结果王振瞎指挥一气,愣是让明军三大营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即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又如成化年间的太监汪直,提督西厂,又统领京师“十二团营”,开了宦官掌管禁军的先河。由于其权倾朝野,还发生过有人冒充他招摇撞骗十余省,到处视察、审案甚至练兵之事,居然无人敢问,可见其本人权力大到什么程度。
再如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勾结其他七名太监,称“八虎”,利用皇帝朱厚照贪玩的特点,逐渐将大权揽于手中,有“立地皇帝”之称。后来被皇帝发觉,从其府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可见其贪污之烈。
而最近的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九千岁”魏忠贤了。堂堂东林党数百官员被他害得或死或贬,朝政被他玩弄于掌股之上,若不是崇祯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其扳倒,还不知道他要为祸到几时!
故而只要是朝臣,从内心里是极希望彻底把宦官势力打倒的,因为宦官不但与他们争夺权力,还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侮辱,感觉自己十年寒窗、累次科举,还不如这些大字不识、身体残缺的家伙们说话管用!因此朱由检驱逐宦官,很多人都在内心中拍手称快,觉得总算出了胸中一口恶气。
但让大臣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更进一步,不但剥夺了太监们参与政治的权力,竟然连太监这个“职业”本身也给废除掉了!
这可非同小可,因为宦官的历史已有近两千年,不惟皇室和大臣,就连社会都适应了这一“行业”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祖传阉割手艺的“刀子匠”。除了入宫的宦官以外,主动将自己阉了以求入宫,但是排不上的也大有人在。一旦废除宦官制度,宫禁如何维持?劳役由谁来干?那些“候补太监”又该怎么办?
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而有些非常聪明的大臣已经看出,现在这位年轻的皇帝绝对是个离经叛道的主儿,没有人能摸清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也不会打算遵守旧规则!废除太监制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会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没人知道!
因此一些因循守旧的大臣当即提出异议,认为宦官中虽出了魏忠贤这样的国︶贼,但大多数还是安分守己的。宫中也必须有太监,否则难以维持。再说太祖开国以来就使用太监,现在一朝废除,恐怕于祖制有违。
朱由检听罢肃容道:“朕相信后宫中人都会自珍自重、洁身自好,没必要使用太监以求安心。宫中杂活,宫女能干的就用宫女,实在干不了的,招募些杂役严加监管也就是了。至于卿等所言祖制,并非一成不变就叫守祖制。太祖时还实行‘人殉’,后来废除了,难道这也是不循祖制?卿等欲让哪位妃子为先帝殉葬?”
……结束……>;
第七百八十六章 改革宫中机构()
<;!……开始……>;
面对大臣的劝阻,朱由检把“殉葬”搬出来说事,立刻堵上了群臣的嘴巴。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就是皇帝死后,后宫要有人殉葬,他本人即有三十多名嫔妃殉葬。殉葬制度本来自汉代就已废止,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开的一个大大的历史倒车。
朱元璋之后,除了建文帝生死不明,也没有入葬以外,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都实行殉葬,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嫔妃和宫女成为这种残酷制度的牺牲品。直到英宗朱祁镇时,才下遗诏永远废止“人殉”。
朱由检此时以“殉葬”举例,自然是给矫情的大臣们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要守祖制,就应该实行殉葬;但废除殉葬实是深得人心之举,英宗之后再无人反对过,那岂不是从英宗开始,皇帝和大臣全都违反了祖制?如果废除殉葬不算违反祖制的话,那么废除同样残酷的宦官制度,为什么就算违反祖制呢?
礼部尚书来宗道见从“祖制”上压不住崇祯,便想从现实困难上入手。他干笑着奏道:“陛下宅心仁厚,禁止新进宦官,实乃旷世善举。然宫中有二十四监,各司其职,如果骤然停用内官,则不免产生混乱。以臣之见,不如暂行留用现有宦官,再徐徐而改之。”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