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城中火光冲天而起,粮库、草料库、甲仗库等处被同时点燃。城中房舍多为木质结构,失火尚且难救,在人为纵火之下,更是迅速蔓延至全城,整个大凌河城顷刻间变成一支巨大的火把,将原本深蓝色的夜幕映得一片火红,在百里之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尽,数万名守城军齐声呐喊,随即迈过刚刚炸塌的城墙,向着后金大营发起了孤注一掷的冲锋。朱由检炸塌城墙的目的就在于此,因为城墙虽在守城时能起到至关的作用,但现在是要突围,如果从城门鱼贯而出,速度未免太慢,后金军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现在则是三万多守军和近六千援军在一个宽大的正面同时发起冲锋,转瞬之间已经全军出城!

    整个冲锋队形大致呈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一千关宁铁骑在曹文诏、曹变蛟叔侄的率领下冲在最前,后面即是由李来亨的三千轻骑组成的皇帝亲卫军。奇怪的是,这两支骑兵并不是首尾相连,前后还间隔了将近二十丈的距离。

    在两个侧翼,祖大寿和何可纲各率骑兵一万,保护着位于中央的一万儿千多名步兵,断后的则是悍将满桂率领三千蒙古轻骑。之前明军也曾与后金军野战过,但包括萨尔浒之战在内,后金军都是利用极其出色的机动力,将明军分割包围,在每个战场上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因此明军极少有上万人马向后金军发起冲锋的举动。今天却是将近四万人马集体冲锋,那骇人的气势,即使身经百战的皇太极见了,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但皇太极毕竟经验丰富,虽然他完全没料到明军的援军刚杀进城去,这么快就要全军突围,还是很快就冷静下来,略看了一眼明军的阵势便安了心。他心里很清楚,明军真正能打的只有前面那一千铁骑,后面的皆不足虑。偏偏他们的阵形之间还出现了空隙,可见敌将不谙骑战。

    而且他一眼望去,还真发现明军阵中有黄罗伞盖。刚才汇报战况的时候,汉军旗的将领就说发现了黄罗伞盖,明军一见便士气大振高呼万岁,这也是汉军旗溃败的原因之一。

    皇太极却不相信明朝皇帝会御驾亲征。与努尔哈赤相比,他更为重视情报的收集,早有些无耻的汉奸被他派入关内,冒充行商到各个城市搜集情报,再辗转送回沈阳。尤其是京师,至少有几十名后金探子,明廷只要有大的举动,半个月之内,皇太极必会得到消息。在这个时代,这个速度已经算是快的了。

    但皇太极从来也没有接到明朝皇帝出巡的消息,探子送回来的消息显示京师一切正常,只是皇帝连续多日不上朝。这也是明朝皇帝的老毛病了,皇太极也未放在心上。

    因此对于阵前突然出现的黄罗伞盖,皇太极认为这必是明军故弄玄虚,借皇帝来激励士气的。他冷冷一笑道:“多尔衮、多铎,你们各率十个牛录,阻挡明军的左右两翼;本汗居中坐镇,鳌拜,现在是你立功的时候了!”

    鳌拜是镶黄旗大将,称“满洲第一勇士”,在皇太极尚未即汗位之前,就是他的心腹爱将。此时见皇太极把左右两翼交给两个贝勒,最的中路交给自己,显然是把自己看得极重,当即喜出望外,大吼一声道:“大汗请下令!”

    “敌军的箭头来势甚锐,你率领一千白甲兵…”

    皇太极还没说完,鳌拜大喜道:“奴才遵旨!大汗放心,什么狗屁箭头,奴才定给他迎头击个粉碎!”

    “不不不,”皇太极阴笑道,“让蒙古八旗打头阵,故意让那一千箭头部队冲过去。你没看到那一千骑兵和后面拉开了二十丈的距离么?本汗要你让过箭头,像一堵墙一样截住敌人的中军!明军现在是凭着一股猛劲冲锋,用汉人的话说,这叫‘一鼓作气’。他的中军中有黄罗伞盖,只要你将黄罗伞盖夺下,明军必然士气全无,立即崩溃。听明白没有?”

    “奴才明白了!”鳌拜一边答应着,已经策马而出,一千名八旗中最精锐的白甲兵也紧紧跟随着他,隐藏在蒙古八旗的侧后方。

    后金大营距离大凌河城墙约有五里,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冲锋来说,也就是转瞬即至。皇太极的正黄旗全旗、镶黄旗之一部,以及大部分蒙古八旗和汉军旗已经在此严阵以待,总兵力在六万以上。而在其他三个方向,正红旗、镶白旗和镶蓝旗已经在向无人防守的大凌河城发起突击,现在明军就是想返回去守城也已不可能了。

    眼看明军就要弓箭射程,皇太极那一双平时总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大,放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牙缝里冷冷地挤出四个字:“放箭,冲锋!”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二十八章 接敌三式() 
漫天箭雨!

    当明军和后金军的先头部队相距百步左右时,双方同时开弓放箭。

    对于女真人和蒙古人来说,骑马射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后金军之所以能在野战中屡胜明军,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骑术和射术都十分精湛。骑术精湛,则可灵活地在战场上移动,避免被敌人瞄准,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取最有利的射击位置;箭术精湛,则突出体现在射得快、射准准和射得狠上。

    一个优秀的女真骑兵,若论快,可以在二马错蹬的电光火石之间开弓如满月连射两箭;若论准,可以在二三十步的范围内准确地射中敌人没有盔甲防护的部位,甚至是钉在人或战马的眼睛上;若论狠,他们可以射穿皮甲,甚至连膘肥体壮的战马,利箭也能透体而过!

    而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后金军则会采用抛射的方式,形成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将敌军完全罩进去,令对方防不胜防。

    此时战场上万箭穿空,当然飞向明军的要明显比飞向后金军的多上数倍。这一方面是因为后金军兵力较多,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能连续抛射,明军射一支箭,女真人往往已经射了两三支了。

    顷刻之间,第一轮箭雨已划过夜空,带着死亡的利啸声压了下来。明军两翼冲在最前的骑兵,登时成片地中箭坠马,毫无防护的战马也中箭惨嘶着颓然倒地,登时引起明军阵形的混乱。

    而明军射出的箭支,却因为力道不足,大多数坠在女真骑兵的前方数丈,几乎没对后金军造成伤亡。

    紧接着后金军的第二轮和第三轮箭雨又已射至。双方以骑兵结阵对冲之时,完全是以强大的动能去冲击对方,因此绝不可减速或是躲避,那样就会引起自身的阵脚大乱。所以明军两翼的骑兵也只能是迎着箭雨义无反顾地往前猛冲,甚至连拨打箭支的时间也没有。至于是否中箭,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顷刻之间,明军两翼的伤亡已经将近千人,尤其是祖大寿的左翼,已经有近七百骑兵永远地倒在了辽东坚硬而辽阔的大地上。何可纲的右翼情况稍好,因为何可纲本人就是一等一的神射手,他麾下的亲军也都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因此右翼并未被女真人的箭雨完全压制,也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不过这三轮箭雨还只是大战的序幕,双方转瞬之间已经对冲至相距四五十步的范围之内。这时就不能用抛射了,两军都张弓搭箭向正前方平射。这是最后的一轮密集箭雨,也是力道最大、杀伤力最强的一波,在这种距离之下,女真人射术上的优势被缩小了,双方都不断地有人中箭坠马。此轮箭雨过后,双方骑兵都将弓箭收起,改用近身武器,准备迎接最为惨烈的大混战!

    可是让位于中路最前方的蒙古八旗骑兵感到诧异的是,自始至终,他们正对面的对手都未发一箭。不但不放箭,他们也不拨打箭支,完全就是冒着箭雨冲锋。可是与明军两翼不同的是,这支部队却几乎无人坠马!

    待冲到仅剩三十步的距离时,蒙古骑兵终于看清了:他们的对手全是重甲骑兵!每个人连人带马,都被厚厚的铠甲所覆盖,只露出黑洞洞的眼睛,难怪箭不能伤。

    三十步的距离,对于对冲的战马来说,就是短短一瞬。就在蒙古骑兵刚刚收起弓箭、擎起雪亮的马刀之时,明军的铁骑已经如同一道铜墙铁壁一般,排山倒海地冲了过来。在接敌的一瞬间,他们或抡起长柄铁锤,或挥舞着近丈长的狼牙棒,从胸膛中发出雄狮般的怒吼,双臂运力下砸,斜挥,再横扫!

    这就是关宁铁骑每日刻苦训练的“接敌三式”!

    不同于大刀和长矛以其锋利伤人,关宁铁骑的兵器全是铁锤和狼牙棒这样的钝器,为的就是将重骑兵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这接敌三式的第一式非常简单,就是所谓的“力劈华山”。别看简单,却非常实用,因为铁锤和狼牙棒都有长杆,比八旗骑兵常用的单手马刀要长出不少。在这一瞬间,敌人的马刀因为距离不够,还攻击不到明军,只能用兵器挡格或是稍稍拨马避开。

    而凡是企图用马刀挡格铁锤或是狼牙棒的敌人,都无一例外地遭到迎头痛击。本来双方对冲的力道已经非同小可,关宁铁骑又是双手挥舞的重兵器,单手马刀岂能阻挡?别说封出去了,绝大多数敌人的马刀直接就脱了手,然后被铁锤或是狼牙棒狠狠地砸在脑袋上,脑浆迸裂地坠下马去。

    而那些比较聪明的蒙古骑兵,看出对方来势凶猛,急忙错开马头,企图在二马错蹬时用马刀劈刺。可是明军一招砸完,顺势向斜上一挑,第二式又疾速拍到。挥舞的方向,正好就是敌人前进的必经之处,因此不少敌人恰似是直接撞到了铁锤或是狼牙棒上,又是一片惨嚎着被从马上兜飞出去。

    这时双方已经互相插入对方阵中,即将形成惨烈的混战。不论是明军还是后金军,前、左、右三面都是敌人,只有后面是己方的骑兵。这时关宁铁骑的第三式“横扫”又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无论是刺是劈,杀伤范围都很有限,惟有横扫能最大面积地杀伤敌人,保护自己。

    别看关宁铁骑这三式招数都十分简单,也没什么后续变化,却是李成梁及李如松从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总结出来,终于在李崇瑶这一代发扬光大。因为身披重甲,无法使出复杂精妙的招数,这三式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反倒成为关宁铁骑的杀敌绝技!

    三式过后,关宁铁骑与蒙古八旗已经搅杀在一起。这时一直隐藏在蒙古八旗阵后的鳌拜见机不可失,大吼一声道:“冲!”

    一声令下,数百骑最精锐的女真白甲兵迅速绕过关宁铁骑与蒙古八旗混战之处,硬生生插入明军前锋与中军之间的空隙。鳌拜一眼就望见了前方不远处的黄罗伞盖,兴奋地如野狼般嘶吼道:“你们是满洲最强的勇士,去撕碎他们,夺下黄罗伞盖!”

第八百二十九章 炸破白甲() 
如果说女真八旗是后金军的主力部队,那么正黄旗就是主力中的精锐,白甲兵则是精锐中的精锐。

    女真人全族也不过几十万人,但由于实行牛录制,几乎全体男性都在八旗编制之中,所以绝对兵力并不少,至少也在十万以上。再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旗,总兵力更是达到二十余万,已经远超辽东边军的规模。

    但在这么多人马之中,白甲兵却只有三千人编制,而且从不增加。每一名士卒要想成为白甲兵,首先他必须是血统纯正的女真人,第二他必须魁梧,精于骑射。

    当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也很多。可是第三个条件,就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他必须独自一人,空手战胜一头黑熊!这不但需要极大的气力,更要有无畏的勇气、视死如归的精神和野兽一样的凶残!

    但这还不是终极测试。战胜黑熊后,他还要与现有的白甲兵格斗,胜者留,败者去。因此白甲兵总是保持三千人的编制,战斗力极其凶悍。

    当然,白甲兵的战斗力并不只是体现在与野兽搏斗,这支部队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也是重甲骑兵。同为重甲骑兵,白甲兵尤胜于关宁铁骑,他们身披绵甲、皮甲、铁甲三重甲胄,不但箭不能伤,甚至可以说是刀枪不入。

    当然,白甲兵的战马也是千里挑一的骏马,负重能力和爆发力极强,否则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努尔哈赤曾经下令:凡是得到好马,要优先供给白甲兵挑选,即使是努尔哈赤本人,也只能乘坐白甲兵挑剩下的马。

    由于白甲兵威力惊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从不轻易使用。而且明军战斗力低下,基本上回避野战,只是缩在城里防守,所以白甲兵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平常只是负责保卫大汗。

    此前,只有在宁远之战中,白甲兵曾经与关宁铁骑战过一阵。尽管李崇瑶亲自出战,但关宁铁骑还是处于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