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高枕无忧了,呵呵。”

    朱至澍见李定国嘴上虽然客气,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气得面色铁青,终于忍不住怒道:“就算如此,秦夫人刚才在席上可是亲口答应本王,将马小姐送入王府,李将军不会没听到吧?莫非你是存心搅本王好事?”

    “殿下误会了,末将何敢如此。”李定国满脸嘲讽地笑道,“恰恰相反,马小姐与殿下定亲,蜀王府慷慨劳军,这可都是川中盛事。末将已将详情写入奏折,圣上知晓后必厚赏殿下,那时马小姐再风光嫁入王府,岂不是双喜临门。”

    朱至澍当即吓得冷汗直流,心道这李定国分明就是向皇帝告状!按祖制,藩王是不能擅自纳妃的,仅这一条就够自己喝一壶的!

    他赶紧向李定国赔笑道:“李将军且勿要上奏折,此事容后再议,容后再议…”

    “哦?奏折末将已经写好了,马上就要用飞鸽发出呢。”李定国故作惊讶道,“不过既然殿下有命,末将不发便是。”

    说着他一探身,从轿中托出一对羽毛洁白如雪的信鸽,信鸽的脚上已经绑上了装有密文的小匣子。李定国假意解匣子,手上却轻轻一抖,两只信鸽会意,振翅冲天而起,转瞬间即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啊呀,不小心让这两头畜生跑掉了。”李定国对呆若木鸡的朱至澍歉然笑道,“这就没办法了,飞鸽速度极快,预计最多两天之后,圣上就可接报,殿下就等着圣上降旨嘉赏吧。末将军务在身,不敢多停,却待圣旨到时,再来向殿下贺喜,就此告辞。对了,殿下还请披上件衣服,夜间还是有些凉的,呵呵。”

    说罢他也不理朱至澍,转身就大踏步出了王府。刚一出府门,他就对假扮成轿夫的靳统武道:“你在这里盯着,十万石粮食一定要搬够,若有人敢阻拦,不用我教你怎么做吧。留下我们和白杆兵路上所需军粮,余者全部分发给百姓。速度一定要快,明天中午之前,全军就要出城!”

    然后李定国打马如飞,很快赶到成都东城门。其实秦良玉和马千雪都没敢真走,而是在这里等着李定国的消息。

    李定国将经过简述一遍,马千雪听罢又惊又喜,感激的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秦良玉也喜道:“千雪,此次多亏定南将军仗义相助,还不谢过你的恩人!”

    马千雪却不愿让李定国再看到自己落泪的样子,一扭身跑向自己的战马,边跑边喊道:“你不是说要连夜追击奢崇明么,还磨磨蹭蹭的干什么?”

    秦良玉忙劝道:“李将军,穷寇莫追,我们似乎不用这么着急赶路吧?”

    李定国却朗声笑道:“秦夫人,成都一战,奢崇明的主力已被击溃。圣上常对末将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今正是我们乘胜直捣永宁的好时机!”

第九百一十三章 着手削藩() 
两天之后,朝廷就接到了李定国的飞鸽传书。其中除了通报成都大捷外,还将蜀王朱至澍用粮食胁迫秦良玉,意图强纳马千雪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涉及到蜀王,内阁当然不敢自专,赶紧送呈朱由检御览。朱由检看罢大怒,立即降诏:“朱至澍身为藩王,一味骄奢银逸,非但不助官军守城,反以粮食要挟忠贞侯,行此无耻之事,着实可恨!即刻削去王爵,着锦衣卫锁拿进京严审定谳,钦此!”

    圣旨一出,满朝震动。明代藩王众多,尤以太祖朱元璋分封的二十四位“一字王”最为显赫,这蜀王就是其中之一。二百多年间,也偶有藩王因罪夺爵,但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不轨”。而一般的小过错,皇帝多会睁一眼闭一眼,至多是降旨申斥一番。因此藩王在封地无人敢惹,地方官员还少不得要想尽办法巴结。

    而这次朱至澍的行为虽然龌龊了点,但平心而论,似乎王府也确实没有必须借给官军粮食的义务。至于他看上秦良玉之女,虽然使了些肮脏手段,毕竟秦良玉同意了,说“强纳”也有点勉强。因此官员们虽然料想皇帝会为此事而生气,可谁也没想到朱由检会直接把朱至澍的王爵给削了。

    不过这件事毕竟属于皇室的家事,大臣们也没什么插嘴的余地。只有内阁辅臣、礼部尚书来宗道上奏,既然革去了朱至澍的王爵,依照祖制,应立其嫡子为蜀王,其他庶子为郡王。

    但是朱由检却表示,朱至澍之罪,须得将他押解到京,审过之后再定。在定罪之前,不宜另立蜀王。

    大臣们一想也有道理,可能皇帝还是存了对朱至澍网开一面的心思,这次夺爵是给藩王一个下马威,说不定审过之后,还可让他做蜀王。这就叫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让人家都是太祖皇帝的苗裔呢?

    只有朱由检自己知道,他是绝对不会再让朱至澍做蜀王了。不但朱至澍做不成,他的儿子也别想做,朱由检正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先废掉蜀王一系,再向其他藩王开刀。说白了,他是要削藩!

    因为朱由检很清楚,明代的藩王体系已经成国家沉重的负担。

    明代的藩王制度可谓别出心裁,叫做“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虽名义上有封国,但没有实际权力,只享受朝廷供给的俸禄,不用做、也不允许做事情。

    朱元璋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是既能让藩王祖祖辈辈享受荣华富贵,又避免他们利用自己的尊贵地位揽权,甚至威胁皇帝。藩王手中无权无兵,自然也就不会发生汉代的“七王之乱”、晋代的“八王之乱”那样的自相残杀了。

    但是朱元璋却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藩王的数量会随着宗室的繁衍而逐渐增长。他有几十个儿子,就封了几十个藩王;而每一任皇帝也会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王爵又是世袭罔替,这就不可避免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解决这个问题,明代的爵位制度还规定:只有嫡子可以继承爵位,庶子要降一级封爵。对宗室而言,共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比如一个亲王的庶子,就要封为郡王,郡王的庶子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到了最低级的奉国中尉,就不分嫡子庶子了,全都世袭奉国中尉。对于亲王和郡王,除了儿子以外,女儿也可获封公主和郡主。

    这八级爵位,俸禄当然有所差别。比如最高的亲王,年俸为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马料草六百匹。其他爵位则逐级减少。但如果是皇帝特别喜爱的亲王,就像当年天启对朱由检那样,还可食双亲王、甚至三亲王禄。

    事实证明,这个制度根本没有解决宗室繁衍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如今各地的大小藩王共有八十多人,郡王几百人,镇国将军上千人,下面的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宗室领俸禄者竟有数十万人之多。每年光是支付宗室俸禄,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成为朝廷财政极为沉重的负担。如果再不改革,即使没有后金入侵和流贼作乱,明朝自己都要破产了。

    因此,朱由检早就想着手削藩。但是这削藩也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甚至是一种禁忌。当年正是因为建文帝锐意削藩,才引出朱棣“靖难”,因此历代皇帝都不敢碰这个烫手的山芋。

    如今朱由检同样面对这个难题。藩王名义上没有权力,可毕竟在封国生活了二百多年,与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经济上,更是占有所在地相当大一部分。如果贸然启动削藩,自然会激起以藩王为首的地方势力的强烈反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还会招致全体宗室成员的一致反对,那他这个皇帝的合法性都会出现问题了。

    所以朱由检在机会。他并不打算大张旗鼓地削藩,却可以想方设法查那些藩王有无违法犯禁之事。如果有,那他就可以揪住不放,顺势削掉王爵。而蜀王朱至澍之案,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在朱由检的严旨下,锦衣卫北镇抚使严振纲亲自赶赴成都缉拿朱至澍。临行之时,朱由检特意交待:不但要把朱至澍抓来,更的是必须把整个蜀王府封了,严禁王府成员出入;如果王府还违禁使用太监,要立即将太监遣散;查封蜀王府在川中的一切产业。

    “另外,在其他地方的锦衣卫也不要闲着。”朱由检蹙眉冷冷地道,“只要有宗室违法,先暗中调查,查得差不多了就报到朕这里来。白吃白喝还做坏事,朕绝不养这样一群蛀虫!”

第九百一十四章 开源节流() 
相对于公开处置蜀王朱至澍,朱由检对西南战事的军事部署就要隐秘得多了。李来亨和李定国的飞鸽传书有两套系统,一套针对朝廷,主要是汇报战果;而另一套采用完全不同的密码,红娘子接到以后会直接密送朱由检。

    像这次成都大捷之后,李定国与秦良玉合兵一处赶往重庆,在途中就向朱由检请示了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按照常理,秦兵辗转数千里,连打两个大胜仗,重新将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川中最的城池掌握在手中,已是基本稳定住了西南局面。因为奢崇明的叛军元气大伤,已经不可能组织起像样的进攻,接下来只要步步为营,将其赶回永宁老巢,不让他到处流窜,最后合围永宁将其歼灭,这是正常的思路。

    所以秦良玉提出,官军还是应该在成都附近先休整一段时间,毕竟秦兵和白杆兵都太疲劳了。至于奢崇明,他虽然率残兵逃入西山,但那里可不是他的地盘,而是“嘉绒十八土司”的势力范围。

    所谓“嘉绒十八土司”,其实就是川西各土司的统称。名为十八土司,其实大大小小足有一百多个,其中最大的有四个,分别为明正、里塘、巴塘、德格四大家,每个都与永宁土司实力不相上下。

    虽然都是土司,但川西各土司都是藏族,奢崇明却是彝族,往日关系就不怎么融洽。奢崇明围攻成都时,也曾写信让川西各土司出兵相助,却没有一个土司顺从。现在奢崇明已经成了丧家犬,川西各土司也绝对不会对他客气,肯定还会把他赶出来。所以官军也不用追赶,只在成都附近以逸待劳即可。

    但李定国却不这么看。他认为皇帝对西南一战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速战速决。秦良玉的策略虽然稳妥,但肯定要拖延时日,恐怕数年都不一定能完全平定永宁土司,更何况还有个毫发未伤的水西土司。

    所以李定国认为应趁奢崇明还没有逃出西山,先与李来亨合围永宁,把奢崇明的老巢端了再说。至于成都已无须再守,因为奢崇明三万大军都打不下成都,如今只剩数千残兵,别说攻打,他连从附近过都不一定敢过了。

    而拿下永宁之后,秦兵和白杆兵的兵力合计约有一万五千人,就可以猛攻水西土司了。平定水西土司之后,秦兵还得赶紧往回赶,因为李定国始终觉得盘踞在湖北山区的流贼是个巨大的威胁。

    朱由检综合比较了两个方案之后,还是选定了李定国的方案。其实他都没敢告诉李定国,他之所以要求西南必须速战速决,是因为他很清楚,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后金大军可能很快就会越过长城,兵临京师了!如果李定国和李来亨长时间陷在西南,京师的局势就会更加危险。

    当然朱由检也采纳了秦良玉的一部分意见她以石砫土司的身份,给川西各土司头领一一去信他们各自严守边境,勿要接纳叛军。朱由检也没指望这些土司会助官军剿灭奢崇明,他真正的目的是要稳住各土司,至少让他们不再打成都的主意。否则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刚打跑奢崇明,又引来其他土司,朝廷可真没有兵力再去应付了。

    其实这段时间朱由检比李定国还忙。他现在正在筹划着一件更为的大事,那就是兴办商业。

    其实这件事也是局势给迫出来的。说起来也很简单,朱由检近期一连串的大手笔,无不是花钱如流水,而户部国库一直是空空如也,款项只能从内帑中拨付。

    在扳倒魏忠贤之后,朱由检本来是一口吃了各胖子,连追查带罚没,在内库积攒了五千万两白银。而户部通过正常的田赋,一年只能征收三百多万两银子,即使加上“三饷”,也到不了一千万两。按此推算,内库足可应付大明帝国五年的开销。

    可这种富余并没有保持多长时间,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山海关修筑重城、扩建海港、安置内迁边民,合计大约需要三百多万两银子;扩建京师和疏浚通惠河工程更大,朱由检预计至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