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刘养粹对曹文诏等武将很神气,可面对卢象升这个三边总督、正二品文官,他可不敢托大,忙满脸堆笑道:“这不是建斗兄么!欣闻兄勤王有功,荣升高位,弟还未及致贺,没想到建斗兄大驾光临!只是弟听说建斗兄是奉旨去襄阳的,为何来这小小的广平府呢?”

    卢象升正色道:“刘大人可能还不知道,洪承畴已经勾结洛阳福王发动叛乱了!学生刚接到京师飞鸽传书,要我率军先入广平府,详情入城后再谈。”

    刘养粹听了脑袋嗡地一声,知道如此大事,卢象升不可能骗自己,如果再不开城,那自己就成了抗旨不遵了。只得一迭声吩咐守军开城门,亲自将卢象升迎进城来。卢象升却并未让大军入城,只是驻军城外,自己只和曹文诏等几员将领入城。刘养粹见曹变蛟对自己满脸揶揄之色,虽然恼火,却哪还敢发作?

    众人来到府衙分宾主落座,卢象升开门见山地道:“刘大人,刚刚接到兵部传书,要学生就地筹措粮饷。不瞒大人说,学生麾下这几千人也马上就要断顿了。还望刘大人鼎力!”

    刘养粹一听就把脸拉了下来,皮笑肉不笑道:“建斗兄,不是弟不帮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筹粮遇阻() 
卢象升刚一说到助饷问题,广平府知府刘养粹就连连摇头,说去岁当地大旱,夏粮几乎绝收;本来秋粮长势还可以,但收割的时候正赶上建虏入寇,各地卫所官军赶往保定、河间二府勤王,广平府已经出了不少粮草,如今实在没有了。∽↗,

    卢象升摸不清实际情况如何,当然也不好反驳,只得诚恳地道:“广平府百姓困难是肯定的,其实全国各府各县,赶上这种年景,有几个不困难的?但如今平叛乃是第一要务,将士们没有军粮,如何能作战?万一叛军打过来,百姓的损失只会更大。学生也不是要刘大人狠刮地皮,普通百姓可以不问,只找当地的名门望族、缙绅富商,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还是可以筹措到一些粮饷的。”

    刘养粹却转移话题道:“朝廷派建斗兄率领几千将士出京,竟然不发给足够粮饷么?户部、兵部这起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卢象升只得耐着性子解释道:“并非朝廷不给粮饷,实在是京师附近被建虏肆虐过于严重,粮食奇缺,根本挤不出多少来。不瞒刘大人,自从京师被围,宫中就缩减饮食,连太后都改为一日两餐了。”

    刘养粹却根本不信,摇头笑道:“建斗兄心眼忒实!若听弟之言,兄什么也不用做,只需向朝廷告急,说军中已经断炊,朝廷肯定有办法。弟深谙此道,有的时候你不给朝廷哭穷,朝廷还真以为你富得流油呢!”

    总之不管卢象升怎么说,刘养粹就是一味推脱,不肯帮忙解决粮饷问题。后来卢象升也生气了,向京师的方向一拱手道:“刘大人,学生现在可是奉旨筹措粮饷,不光是为眼下这几千军马,也是后续大军。如果筹粮不力,耽误平叛作战,圣上怪罪下来,学生如何能吃罪得起?”

    卢象升这话分量已经很重了,明着是说自己,实则是说刘养粹。刘养粹却是有恃无恐,把脖子一梗道:“既然总督大人这么说,您不妨到粮库中去看看,可有多少粮食!至于大人说去找大户筹粮,下官可没这个本事。因为这些大户都是缙绅,按规定是免于纳粮的。而且人家朝中有人,咱们都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得罪人太多是个什么后果,总督大人比下官更清楚吧!”

    二人越说越僵,最后卢象升终于把脸沉下来道:“既然刘大人不肯帮忙,学生只好亲自前往这些富户家中筹粮!”

    “那就只能有劳总督大人了!”刘养粹也翻脸道,“下官有言在先,可并非下官抗旨不助饷,而是实在超出下官能力之外!”

    曹文诏等人一直在旁边听着,见刘养粹如此顽固,不禁勃然大怒。曹变蛟当即出言讥讽道:“不知道是谁一见我们来,还以为是来了土匪,又叫‘好汉爷爷’,又要送粮食送银子?我就纳了闷了,土匪来了怎么就能凑出粮饷,官军来了反倒没有?”

    刘养粹登时气得脸色煞白,卢象升却沉声道:“多说无益,时间紧迫,刘大人,告辞了!”

    说罢他就领着几人出了府衙,曹变蛟刚一出来就破口大骂道:“他妈拉个巴子的,一个破知府神气什么?圣上也不如他架子大!”

    卢象升忙喝止道:“不得胡言!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朝廷命官,司牧一方,绕过他行事实在不方便。二位曹将军且先回营,杨陆凯跟着本官,看看能否筹措到些粮食。”

    其实过去卢象升任大名府知府,大名和东平府紧邻,城里谁是大户他清楚得很。他在城中最大的酒楼醉仙楼置酒两桌,亲笔书写请帖,派杨陆凯给十几位缙绅富商送去。

    这些人倒是不敢不卖卢象升的面子,到晚间纷纷赶到,少不得要恭维卢象升一番,又祝他高升二品大员。

    酒过三巡,卢象升也不隐瞒,便把现在的形势和奉旨筹粮的事情对众人讲了。末了诚恳地道:“在座各位都是东平府有头有脸的人物,若能做个表率,慷慨解囊襄助军粮,必会声名更隆,学生也会向朝廷上折子,他日朝廷必有嘉赏。”

    可是这些人都是“人精”,一听说要自己出钱粮,要么就装傻充愣,要么就开始哭穷。至于什么“嘉赏”,他们压根就乎,心想什么奖励也不如把钱粮攥在自己手里。当然他们也不愿意把卢象升得罪狠了,有几个人还假惺惺地提出要拿出几十石粮食来,不过还得再过几天他们从各处产业里凑一凑。

    卢象升听了既心急如焚,又感到十分气愤。急的是这么点粮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他可能很快就要南征,别说几天,就是一天都等不了。

    而气愤的则是这些人对社稷和百姓全无半分感情,只盯着自己那点蝇头小利,宁肯给土匪上供,也不愿帮助官军!

    就在卢象升一筹莫展之时,楼梯上突然响起“噔噔噔”的脚步声响,随即就有人大口喘着粗气道:“娘呀,可追上了!”

    众人皆诧异地转头去看,却见一名非常年轻的明军将领出现在楼梯口。他本来是穿着盔甲,可是因为跑得太热,此时把头盔和甲胄都甩掉了,满头大汗地上前对卢象升行礼道:“末将李来亨,参见总督大人!”

    卢象升在京师见过李来亨,也非常欣赏这位还不到二十岁,却已是战功赫赫的年轻将领,赶紧将他扶起道:“平南将军来得如此急,必有要事。”

    李来亨忙道:“没错,末将是奉旨…”

    卢象升怕涉及军事机密,忙说道:“既如此,且回营详谈。”

    李来亨却一脸坏笑道:“且不忙回营,这道旨意还就得在这办。你们这些位,都是广平府的大户吧?”

    众人见他说话一点也不客气,可比卢象升差远了,不禁心中大为鄙夷,几乎无人搭腔。

    李来亨却一点也没生气,撇嘴笑道:“刚才我都听曹变蛟、杨陆凯他们说了。总督大人好言求你们襄助粮饷,你们不是推三阻四么?这回省事了,三边总督卢象升听旨!”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如此借粮()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卢象升即领兵部尚书衔,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及北直隶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四府军务,统揽筹措粮饷事宜。凡涉及军务者,地方官员俱受卢象升节制。赐上方剑一口,四品以下文武官员如拒不受制,影响平叛大局,可先斩后奏。筹粮改为借粮,具体方法详见附文,钦此!”

    李来亨宣旨完毕,卢象升忙山呼万岁,恭恭敬敬地接了圣旨以及上方剑。众富绅却是面面相觑,卢象升总理几省军务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但“筹粮改为借粮”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都眼巴巴看着卢象升。

    卢象升匆匆看罢圣旨后面的附文,先是一愣,随即苦笑着点了点头,重重吐了口气道:“杨陆凯,马上请知府刘大人来此一晤!”

    杨陆凯立即下楼直奔府衙,片刻即到。这时知府衙门早已关门,杨陆凯拍打了数下无人应答,又抄起鼓槌猛击升堂鼓,竟然还没人搭理。杨陆凯登时大怒,后退几步以后疾速前冲,一下子便攀上院墙,然后跳入府衙之中。

    一进来才发现,里面不是没人,而是至少有七八名衙役,却故意装傻不给开门。这些人也不认识杨陆凯,一见他从天而降,立即喝骂着各持水火棍涌了上来。不过他们今天碰上杨陆凯算是倒了霉,他是在千军万马、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历练过的,还在乎这几个衙役?不到半分钟,这些衙役全被他放躺在地。

    知府刘养粹其实就在二堂,闻声赶到,见杨陆凯如此勇猛,吓得脸色煞白,却还端着官架子颤声道:“你…你大胆!就算你是卢总督帐下将官,也不能在广平府衙撒野!”

    杨陆凯则冷笑一声,做了个“请”的手势道:“知府大人,我们卢总督刚刚接到圣旨,现在已是兵部尚书、总理五省四府军务了,恰好也包括您这一府。现在大人有令,要末将立刻请知府大人过去议事。哪知你这衙门也忒深了,敲升堂鼓您都听不见,末将无法,只好翻墙而入。否则耽误了尚书大人的要事,不光是末将,恐怕知府大人也吃罪不起吧?”

    刘养粹听了如遭雷击,心想这回可算犯到卢象升手里了。自己刚刚还说卢象升管不着自己的东平府,现在人家不但升官,而且是总理五省四府军务,别说自己一个知府,就是巡抚、总督,也照样得乖乖听命。无奈之下,只得忐忑不安地跟随杨陆凯来到醉仙楼,连轿子都没敢坐。

    卢象升见刘养粹上楼,还是先客气一番,然后请他一起入座。不过刘养粹现在可神气不起来了,他坐在卢象升身边如坐针毡,虽有美酒佳肴,却哪还咽得下去?

    卢象升见了也就直奔正题,对众人微微一笑道:“方才本官刚刚接到圣旨。旨意上说,历来官军作战,所到之处要富户助饷,此举十分不妥。不论钱粮多少,总是私产,朝廷不应无偿占有。因此圣上要本官立即停止筹粮。”

    众人万没料到皇帝会下这个命令,不禁又惊又喜,纷纷称颂当今天子乃是千古明君,各种溢美之词简直肉麻至极。

    卢象升冷眼旁观,等众人夸得实在没词了,才微笑接口道:“本官的话还没有说完。旨意上还说,虽然不能无偿筹粮,但可以改为借粮。具体办法如下:本官与借粮者写下借据,注明借了多少钱粮。借据一式四份,本官与借粮者各留一份,当地官府留一份,快马递回户部存档一份。异日朝廷凭借据偿还钱粮,须四份借据互相印证。并且朝廷不白借粮饷,每年要支付半成利息。如今朝廷粮饷极度紧张,事急从权,本官此借是非借不可,还望各位鼎力!”

    说罢卢象升便唤杨陆凯,对他耳语几句。杨陆凯立即领命而去,不多时即有五百天雄军开进城内,至楼下候命。卢象升便对右手边第一位富绅道:“就从老先生开始吧!现在暂时不需要饷银,您府上存粮不拘多少,本官只借一半老先生为军士带路。”

    众人至此才恍然大悟,当即傻在当场,心想这哪里是“借”,分明是“抢”!过去筹粮,好歹还要商量一个数目,多少考虑富户的承受能力;现在可好,直接拉走一半!说是每年支付利息,可万一朝廷耍赖连本都不还,借据岂不是废纸一张?

    可是卢象升有圣旨和上方剑在手,楼下五百天雄军虎视眈眈,谁敢说半个不字?那富绅只得引着杨陆凯等军士回府,约有半刻,杨陆凯领着那人回来,对卢象升大声禀道:“启禀尚书大人,经过清点,张府**有存粮七百二十石,合当借三百六十石,军士已经开始搬运!”

    “很好。”卢象升对那人温和地笑道,“老先生慷慨解囊出借军粮,本官代将士们多谢老先生!现在本官就为你写借据。”

    说着他就命人撤下残席,准备笔墨纸砚,刷刷点点写下四份完全一样的借据,上书:“天启六年十一月初九,为平叛事,借广平府张永年粮三百六十石。总理五省四府军务卢象升。”后面还用了他的私人印章。

    写完后往那人眼前一推道:“老先生您签字确认吧!”

    那人一想粮食都拉走了,不签也不行啊,只得低头签了。卢象升当即给那人一份,知府刘养粹一份,自己让中军收起两份,并吩咐今晚借粮完毕之后,其中一份立即快马送回京师。

    头已经开了,后面的人再想推脱也没有用了,只得纷纷“借”粮。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