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6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卫所原有的将官当然不能用,朱由检只能从京营的将领中提拔。但是现在战事正紧,诸将都宁愿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杀敌立功,而不愿意来洛阳接手一支素质很差的部队。如果抽调将领过多,朱由检又担心被叛军拖入持久战,真是左右为难。

    经过慎重考虑,朱由检决定以李定国部短暂休整后,经虎牢关、潼关入陕,与杨嗣昌、孙传庭合兵一处,去对付他的“老朋友”高迎祥。而正面战场主要交给卢象升和孟拱他们发挥火器的绝对优势,给战斗力最强的洪承畴部以持续沉重打击。

    至于东线,则交给郝永忠的骑兵部队。因为他本就是流贼出身,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用兵习惯了如指掌。待曹文诏的关宁铁骑稳住南京形势后,郝曹二将即可发挥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对流贼中较弱的部队进行短促的突击。等中路的洪承畴崩溃以后,东西两路叛军首尾不能相顾,便可寻机发动决战了。

    这样一来,只有李来亨的部队暂时没有任务,可以作为总预备队使用。所以朱由检也只能从他手下抽调将领,经李来亨、李定国等人的和通盘考虑,朱由检决定组建大明军第一师,任命缑明显为师长,李守义为指挥使。

    当然这只是内部的称呼,二人的官品仍按旧制,缑明显晋为正二品副总兵官,李守义晋为正二品都指挥使。缑明显主管军事,因为身受重伤,现正在洛阳调养,暂时不用带兵,主要的工作都交给李守义去做。

    包括李定国等将领在内,谁也不理解朱由检为什么要给一支部队安排两位主将。尤其缑明显和李守义这两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现在两个人才带一支新军,似乎稍有浪费之嫌。

    只有朱由检自己心里清楚,他是在借鉴前世我军的“政委”制度。古往今来,一位统治者都知道用军队维护自己的统治,然而恰恰是军队最容易发生叛乱,好像这些君主是在自掘坟墓一般。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君主只知道用金钱和利益来笼络将领和军队。而眼里只有利益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只要有人出价更高,或是领军将领意图谋反自立,这支军队就必然会毫不留情地叛乱君主之前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政委制度则是我军借鉴了苏联红军,并结合自身特点创立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现在朱由检又把这项制度“穿越”过来,同样希望能把大明军成一支有灵魂的部队每一个普通士卒知道是为自己、为家庭、为民族、为国家而战,而不是粮饷和功劳而战。

    这样的军队背叛民族、背叛国家,即使个别将领出了问题,也会遭到官兵的一致抵制,无法调动军队为祸。之前组建秦兵时,这个问题还不算急迫;现在要进行全**制改革了,朱由检当然要把这项他认为至关的加进去。不光是新军,就算是秦兵的老部队,以后同样要增加“政委”这个角色,只不过要换成“指挥使”这个易于理解的名字罢了。

    朱由检对师长和指挥使的分工做了明确规定。师长为军事上的主官,作战时拥有指挥权,平时负责训练、后勤、行政;指挥使为政治上的主官,平时负责思想工作,作战时辅助师长。一旦师长因故不能履职,则指挥使可以暂代师长行使指挥权。待建制确立后,下级建制也要设立“政委”,直至连队。

    至于大明军的建制,这个就简单了。有了秦兵的成功经验,朱由检照搬现代军队的建制,在师以下,设团、营、连、排、班五个等级。

    班至连采用三三制,每班十人,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一个连约有百人。一个营下辖四个连及一些直属排、班,约为五百人。一个团下辖四个营,约为两千人。师下辖三个团,满建制为六千多人。因为兵员素质太低,装备又差,这个第一师是纯步兵师,只配了很少的战马和少量火器,近期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尽快满编,二是守卫洛阳。

    打响军制改革的第一炮,朱由检亲自召见了缑明显和李守义。缑明显身体素质极佳,虽然受了重伤,但已能下地行走。在他们这一梯队的将领中,缑明显是第一个受到提拔重用的。能当上第一师的师长,自是极大的荣耀,缑明显当然喜不自胜。尽管朱由检让他坐下,他却像个火烧的猴子一样,一刻也坐不住。

    相较之下,李守义就沉稳多了。他一边静静地听着朱由检的吩咐,一边凝神思索,有疑问之处还直接向朱由检提出来。朱由检也对这对搭档寄予厚望,他们一动一静,一急一缓,颇有点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配合好了绝对完美。

    在这次接见之后,缑明显和李守义立即奉旨前往军中,轰轰烈烈的军制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新军户制() 
军户制的改革包括“军”和“户”两个方面,缑明显和李守义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先从比较容易的“军”入手。◎頂點小說,现在洛阳城中有八千俘虏,这些俘虏绝大多数都是河南各卫所的官军。二人首先把原属于把汝州卫的挑出来,计有五千多人,比照五军都督府的存档,核实军户的身份和军田情况。当然缑明显正在养伤,这些琐碎的工作只好全由李守义这个指挥使去做。

    不出所料的是,汝州卫的军田兼并、军户缺额、吃空饷等情形同样非常严重,多年以来,至少有一半土地被各级军官巧取豪夺。军田的兼并与民田又有不同,民田是直接交割地契,军田则是有一块归军队整体支配的“公田”,军官们常常巧立名目,把公田的收获据为己有,同时还一文钱不花地役使士卒为自己耕种。进行土地兼并时,往往以“公田”兼并“私田”,看起来较为隐蔽,实际兼并程度比民田尤甚。

    与此同时,朱由检借调给第一师一百名锦衣卫,对这五千多名士卒进行分别审讯。审讯时言明:皇恩浩荡,不会因为他们曾经为朱常洵效力,就全部定成死罪。只要没有其他恶行,还可做官军,朝廷既往不咎。但是,他们必须自首或互相揭发恶行,比如杀人、奸银、强抢民财等重罪。并且告诉他们,坦白从宽,罪减一等;揭发有功,核实有赏。

    这五千多人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现在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犹如溺水的人搂到了一根稻草,当然不肯放过。现在他们也顾不上袒护别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纷纷揭发其他人的罪行。当然,这些罪行主要集中在百户、千户、守备、游击等军官身上,至于普通士卒,欺压百姓的事确实没少干,但身犯重罪的,在五千多人中毕竟还是少数。

    锦衣卫的审讯也很严密,如果只有一人揭发了别人的某项罪行,一般并不采信,只有三人同时揭发同一项罪行的才重点。整理完笔录后,有条件的还会去找受害人核实,没条件核实的只好“疑罪从有”。

    接下来锦衣卫把身犯重罪的军官和士卒,人数约有二百多,暂时拘押在洛阳府衙牢房。这些人都是军人,按照《大明律》,地方官员是无权审理军人的,在这里不过是暂时收监。待叛乱彻底平定以后,再移交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奏请皇帝,皇帝委派官员专审。

    对这二百多人,朱由检下旨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军人身份,家属也不再是军户,而是强行转为民户。除了留给每户十亩耕地以外,多余的耕地一律充公。军户代代沿袭,这些人的家族在洛阳一带经营百年,世代做武官,就属他们捞得最凶。像两名正四品游击,实际控制的田产均不下万亩,如今几乎全部转为公田。

    尽管如此,这些有罪军官的家属还是感到庆幸,因为如果皇帝以“谋逆”给这些人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全家陪葬的,男子全得掉脑袋,女眷则会被打入贱籍,成为生不如死的官奴。现在皇帝还给每户留了十亩地,说明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且只要不是以谋逆论处,人就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家家户户心怀感激。至于田产被罚没,那都是身外之物,没了也就没了吧。

    除了这些低级军官以外,锦衣卫还对仍然在逃的原汝州卫高级将领,包括一名副总兵和三名参将进行了“缺席审判”,处罚方式与其他有罪军官一样,只是罚没家产,并不株连家人。因此在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朱由检在河南民间的声誉一时鹊起,人人都争相传颂他是一位有道仁君。

    处理完这些有罪军官,接下来就要组建部队了。李守义按照计划向那五千多名降卒宣布:朝廷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做军户,留在军中效力;二是解甲归田,转为民户。如果转为民户的话,朝廷将酌情从公田里划出一部分,分配给那些因兼并而土地过少的家庭,确保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当然,从此以后就要承担各种赋役。

    如果选择做军户,那也与过去的军户不同。李守义明确地告诉众士卒,这支新组建的第一师以后肯定不会在洛阳驻防。即使没有战争,也别想守家在地,像过去那样点个卯就回家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新军户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军户不再世袭。具体规定为:一名士卒只要服役,那么不管他是现役还是退役,家庭都享受军户待遇,免缴赋役,直至终老。如果该名士卒为国捐躯,除了正常抚恤外,军户待遇可保持到遗孀终老。

    但是,这名士卒的儿子并不会自动成为军人,而是要经过选拔和考核。这个选拔也不仅限于过去的军户,民户亦可参加选拔。只有通过考核的,才会成为军户,否则便是民户。

    这项大胆的改革措施一公布,立时在五千多士卒中激起强烈反响。他们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打算改为民户。这类人当兵本来就是混饭吃,而且军户祖辈相传,想改也改不了。听说以后要调到其他地方去,说不定还要上辽东战场,这帮人胆小如鼠,哪敢去送死,坚决要求转为民户,虽然要承担赋役,最起码还能吃口安生饭。

    第二类是打算做军户。这类人都是胆子比较大的,而且也不怎么会做农活,宁愿豁出命去挣粮饷,也不愿在家抄着手喝西北风。除了免缴赋役外,新军的待遇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李守义明确告知,普通士卒的饷银是每月三两,及时足额发放,以后还会涨薪。这个待遇虽然比京营差得远,但可比过去的每月半两,还动不动就克扣拖欠强多了。

    第三类则是中间派,既怕当兵流血牺牲,又怕种地做不来饿死,因此犹豫不决。三类人大概各占三分之一,缑明显和李守义都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贪生怕死,不禁气得连连摇头。如果照这样下去,连一半编制都凑不够。

    朱由检听完二人的禀报,却笑着勉励道:“不要着急。兵在精而多,参军的标准一定要卡得严一些,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上了战场也没用。你们只管去做,我大明泱泱大国,人口上亿,何患兵源不足!”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礼义廉耻()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每天清晨,勤劳早起的洛阳百姓总会看到一队队官军冒着冬季的严寒,在街巷内迈着奇怪的步伐行进。从相貌上可以认出来,这些官军就是之前汝州卫的那帮人。只是过去他们从来没见过官军训练,想象着训练总该是拿刀动枪的,像这样手无寸铁来回走步,难道能打败敌人?

    不但百姓看不懂,刚刚编入大明军第一师的士兵们同样满腹狐疑。他们原以为入伍之后会很快发给兵器、被派上战场,至少也要承担守城任务。孰料各连连长按照师指挥使李守义的布置,每日只是让士兵进行队列训练,在城内一趟趟来回地走正步。

    当然这种训练也很累,连长们对走步的节奏、整齐度有明确要求,甚至腿抬多高都做了明确规定。这些士兵过去都是兵痞,哪接受过这样的严格训练,刚一开练就叫苦不迭。

    而连长也毫不客气,凡是敢于不服从命令,或是故意不认真训练的,第一次犯纪,从队列中拽出来单独训练;第二次犯纪,重责二十军棍;第三次犯纪,就要按照军规处斩了。当然,没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违犯军纪,过去最泼皮无赖的几名士兵,在结结实实吃了二十军棍以后,也明白长官绝对不是在开玩笑,再也不敢阴阳怪气了。

    也有些士兵这时候才想打退堂鼓,向连长央求转为民户,不再受这份罪了。连长却把眼一瞪,厉声喝斥道:“军营可不是菜市场,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在后悔,晚啦!想退伍,可以,至少要等到服役三年以后!瞧瞧你们这帮孬种,吃这么点苦就受不了,你们还是男人不是,还有没有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