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潘良贵忠心皇上,现在他也有赞赏赵构,觉得此人是明主。不仅拥有宽大的胸襟,又有远大的志向,还足智多谋,能屈能伸。如果这样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那么天下再无人敢担此重任。
“怎么会是他们?”赵构看见潘良贵、许景衡二人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他一直闭门不出,得到会试的消息便前来了,也没有询问到底是何人监考,这对他没有影响。
原本赵构以为他们会行礼,或是打招呼,那就真的糟了。现在潘良贵、许景衡二人都没有打招呼,反而舒了一口气。许景衡是想打招呼来着,他跟随在赵构身边,也算是半个郡王府的人,却被潘良贵摇头阻止,他才作罢。
“真的好险,差点就破坏了我的计划!”
接下来,就按照乡试的程序开考了,而赵构没有任何意外,依旧如法炮制,如同参与乡试一样迅速的答题结束便出来了。但是会试与乡试比起来,要严格的多,出来时也要再次搜身,还要搜查房间没有任何情况才可放行。
“殿下!”四下无人时,潘良贵、许景衡二人纷纷称呼一声。
“不必多礼!”赵构微微一笑,道:“如今我只不过是考生,二位大人才是正主,不必拘礼!”
“殿下怎么会来此?”潘良贵心知肚明,许景衡却是一头雾水,故而低声询问起来。
赵构笑道:“当然是一步步的通过了才可参加!”
许景衡微微一愣,又是钦佩不已。试问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入龙门太少,多数都是参与好几次才可以进入会试、殿试等。他自问学识过人,也没有这个自信说一路畅行无阻,只因他也是考了数次才进入殿试的。
潘良贵接话道:“殿下不愧是殿下,当真是天赋异禀!”
赵构笑而不语,许景衡不懂潘良贵的话,赵构却懂得。因为他走上这条路,也多亏潘良贵的指点,要不然他知道读书人的苦楚,却不知读书人的心理,正因如此他反而有些感激。
接着,赵构便告辞离去了,许景衡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情况便直愣愣的看着赵构离去,而潘良贵的一番话更是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脑子里还是稀里糊涂的,愣是没听明白话中意思。
“有君如此,天下之幸也!”
(本章完)
第439章 轩然大波()
赵构离开后,他的答卷并未浏览,而是封存好,待所有考生全部答完后,再统一阅览。赵构答完后,便回到了郡王府;众人吓了一跳,还以为赵构是被赶出考场,唯有王管家淡然处之。
毕竟他是亲眼目睹过赵构的速度,故而见怪不怪了,其他人却没有见过,纷纷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王管家出面解释,众人才明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就闭上嘴。
果不其然,会试的成绩公布后,赵构赫然在列。正如他所料,他的名字不是排在第一位,而是在后面几位。不是因为他的文采不够,而是他的身份,潘良贵心知赵构作甚,便助他一臂之力。
若是将他的名字放在首位,那么‘赵构’二字不出意外,还未放榜便会出现在众人面前,那么一来目的便无法达到。通常来说,人们看的都是前三甲,而其他的除了本人外,谁也不会注意。
赵构得知自己入围了,又知道自己的名次再后,心知是潘良贵相助。若非如此,只怕引起众人的骚动,如此无法完成自己的事情。现在正合他的心意,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王诗诗见赵构哑然失笑,问道:“殿下为何发笑?莫非是因为名次靠后,有些失落?”
“非也!”赵构笑道,“并不是失落,而是预料之内,一切按部就班,如此正好!”
王诗诗愣住了,赵构的身份不必多说,要是普通百姓,看见自己的名字排在后面,那么他定然失望之极,有些更是气愤不已,唯有赵构与常人不同,不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很开心。
“因为这才是我要的结果!”赵构见王诗诗有些疑惑,便出声解释了一下,又暗暗地想道:“也是我再次进入众人视野的时候,用自己的能力去博得应有的尊重。”
通过了会试,赵构依旧风轻云淡,没有任何的喜悦,也没有任何准备,一切都那么自然。在自然的背后,赵构早已命人安排好一切,待殿试过后,那么便可以尘埃落定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殿试的时间终于到了!
赵构没有穿华丽的服饰,也没有穿皇家服饰,依然是朴朴素素的衣服。当他再次出现在皇城外,却是熟悉又陌生。这里他走过许多遍,唯有这一次不一样,这是他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
可是他忽略了守城的门卫见过他许多次,就算赵构穿得是便服,他的容貌却没有改变。如此一来,众人都傻了,还以为自己的眼睛看花了,数月不见得赵构再次进宫了。
“皇上并未传旨,为何会入宫?”众人纷纷臆测,依旧没有任何答案。
纵然赵构剥夺了官衔,可他的爵位还在,众人见到他必须行礼,然而赵构却示意他们不允许有任何动作,这才喝止住他们。直到此时,赵构也没有任何的遮掩,大摇大摆的进宫了。
与此同时,其他考生也早已进去了。
此次殿试的地址在太和殿,由皇上亲自主持,其他官员也不过是陪衬罢了。宋徽宗见时辰差不多了,他便传旨让考生全部进来,由他亲自出题考试。从会试第一名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名,而考生全部聚集在外面等候。
宋徽宗也是一位才子,诗词歌赋等样样精通,而他出题也是信手拈来,直接就是考取策论,不仅仅是书中的问答,还有国势的评判,这才是关键。由于殿试之前需要进行复试,要是没有通过的一律刷下来,只有寥寥数人方可进入皇宫参与殿试。
若是所有通过会试的考生都参加殿试,怕是一天都没有办法解决。殿试的目的为了挑选出能言善辩之人,也就是筛选出真正的人才,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是那种死读书之人。
如果考生回答的不错,再进行对比,由皇上亲自赐封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而其它的则由吏部、户部去处理,这个就不需要皇上亲自出面。即便宋徽宗知道赵构也在众多考生之一,可他依然认真的聆听考生回答。
回答得好,大声赞扬;回答的差,也不会责备!终于经过一番的聆听后,轮到最后一名,也就是赵构觐见了。
“宣赵构觐见!”太监看着手中的考生名单,顺其自然的喊出名字,直到自己喊出口觉得有些不对劲。果然,当他喊完后,看着从外面走进来的考生。顿时,他愣住了!
原本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直到此时才知道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构恭敬地说道。
宋徽宗笑道:“免礼,平身!”
“谢皇上!”赵构站起身来,微笑的扫视一眼众人,尤其是看着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的目光有些不同,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意思是:“让你们久等了,我再次回来了!”
“广平郡王!”
“真的是广平郡王!”
“怎么郡王殿下也是考生?谁能告诉我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潘良贵、许景衡二人泰然自若,就连赵有恭都傻了。他之前听说赵构有事要办,待他回京后,以为事情处理好了。原来是他自己想错了,赵构根本就是直接参加考试的,以考生的角色再次进入众人视野。
赵构听到众人议论纷纷的声音,会心一笑,又朝着那些关心他,与他在一条线的同僚点头示意。在众人面前不见人的赵构,没想到数月后再次出现了,还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样的震撼真是让他们有些受不了。
“怎么回事?为何九弟会出现在这里?”
太子赵桓皱着眉头,他还想着拉拢几名考生,却让他看见了久违的赵构。顿时,他的心非常的失落,还有一丝惶恐,尤其是赵构那别有深意的眼神扫视自己的时候,他的心有些慌乱了。
赵构再次进入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纷纷臆测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赵构站在太和殿的地上,那就证明他的实力。众人想要反驳的话,暂时也说不出口,唯一确定的是赵构身上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锋芒,宛如另外一人似的,这让众人很是意外!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潘良贵赞赏的点点头,望着赵构挺直的身躯,眼里满是兴奋。
(本章完)
第440章 契机()
赵构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之前还以为他难以翻身的人,此时此刻只有惶恐不安。原本以为皇上断去了赵构的后路,将他所有的官职全部罢免,就像是斩断了赵构的翅膀。
现在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赵构不走寻常路,直接参与科举考试,光明正大的再次入朝。此时,众人心里百转千回,有人欢喜有人愁。楚王赵有恭、监察御史许景衡等人乃是与赵构统一战线,故而他们欣喜若狂。
以太子赵桓、高俅为首的官员却是板着脸,脸上说不出的苦涩;以宗泽等人为首的主战派,也是高兴不已。之前赵构被罢免时,他们有些遗憾,也曾求情过,奈何宋徽宗主意已定,任何人都不得求情,这才罢休。
现在赵构再次出现,最欢喜的莫过于楚王赵有恭,因为赵构的出现,他自然退居二线,不必身先士卒,那种滋味还真是难以承受;最忧愁的莫过于太子赵桓,本以为大好时机,赵构难以翻身,依然让他遨游九天。
“看样子真的是小觑九弟了!”
太子赵桓阴着脸,苦涩的笑了笑,他心里说不出的苦,明明自己才是当今太子,赵构不过是郡王。但是众人对他冷言冷语,对赵构却是热情不已,区别甚大,这让他心生怨恨。
若不是赵构对他有威胁,赵桓也不至于如此忌惮赵构,更不会处处与之为敌。无论是明里还是暗地里,都想着让赵构跌倒了爬不起来,唯有赵构倒了,朝中再也没有人影响自己的地位。
即便宋徽宗最宠的人不是赵桓,那个时候也不得不遵循礼制将皇位传于赵桓,荣登大宝。现在的赵构就像是影子似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他,形影不离。
好不容易数月不曾出现的赵构,再次出现了,这让赵桓心里一紧。他再一次抬头看了一眼赵佶,又看了看赵构,总觉得这件事自己的父皇是知道的。因为赵构出现后,不仅仅群臣愣住了,就连太监都傻了,而自己的父皇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风平浪静。
“莫非这是父皇与九弟商量好的?”赵桓暗暗地想了想,又很快否定了。
如果事情真的是提前商量好的,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毕竟,赵构战功赫赫,哪怕是出了错,只需要闭门静思己过就好,何必罢免他的官职,又让他参与科举考试,这根本就不合常理。
赵桓想了想,赵佶没有任何的惊讶,也就是说他之前已经知道了此人便是赵构。简而言之,这件事是赵构自己做主。他又看了看刑部尚书潘良贵、许景衡二人的神色,笃定自己的猜想:“必定是他们二人将情况提前告知于父皇了,真是大意了!”
现在赵桓后悔也来不及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赵构翻身之日不远了,当真是悔不当初。想到此处,赵桓双手拽得紧紧地,死死地咬着牙,直愣愣的望着赵构。
“近来,边关急报,说是辽军与金国发生大战!就此事,你且说说!”宋徽宗微笑地说道。
既然是考生,哪怕那人是赵构,宋徽宗也没有任何徇私,直接让他就此事说说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考验赵构的实事见解。但是太子等人却不是这么想的,只因赵构曾经带兵打过仗,觉得这是明显的放水,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若是此事是真,对于大宋来说乃是好机会!”赵构不卑不亢地高声回道,“辽军一直都是大宋的劲敌,虽说这些年来辽国日益衰弱,然则大宋国势也是内忧外患。此时,正需要一个机会休整生息方可。”
“辽国、金国交战,势必是长久战,此乃一个契机,一个让大宋可以休整的机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辽国再弱,以金国一国之力难以彻底消灭辽国。”
“那时必定会寻求盟友,而大宋便可以借此机会与金国谈结盟之事;合两国之力围攻辽国,到时候辽国腹背受敌,联军必定会胜利;以此就可以收复辽国疆土上本属于失去的城池。”
“那你觉得该如何做?”宋徽宗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摇头否定,反而再问了一句。
赵构淡淡的回道:“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