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84章 朝野震荡(一)() 
赵构与岳飞等人见面后,就匆匆离去。他也想将事情说清楚,只不过有些事情一时半会说不清,只能叮嘱几声,然后便离开了。只因早朝散去后,他前往枢密院已经接到了另外一件事关国家大事,唯有立即处理方可。赵构也清楚,要是与岳飞等人避而不见,始终不太好,那个时候即使他们理解,也会心生间隙,于国于民都不利,唯有来去匆匆。

    赵构连夜回府,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后,又急忙前往皇宫。由于赵构是郡王,皇宫城门早已关闭,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翻越高墙前往宋徽宗的住所。此时,宋徽宗已经躺下歇息,朝中武举大事完美解决,赵构又快速成长起来,唯一不放心的便是没有足够的势力,缺乏人力支持,他可以安心的休息了。

    宋徽宗躺下不久,迷迷糊糊的听到自己的房间的窗户打开的声音。虽然侍卫就在门外守候,赵佶还是一下子惊醒了。深夜入宫的人,只有两人。通常情况下,蔡王赵似再没有诏令不会轻易入宫,另外一人便是赵构。

    想起此事,宋徽宗心里就一肚子火气。毕竟,赵构是他的儿子,文武皆备,实属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赵构没有学他的文才,反而学会了赵似翻墙的本事。只要有大事就会前来打扰,宋徽宗是有苦难言。

    曾经数次喝斥赵构,让他改一下。只不过赵构点头答应,事后又忘记了。最长的一次也不过七天,宋徽宗更是晚上经常睡得迷迷糊糊时,被赵构打扰,又不好说什么。毕竟,赵构一心为国,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唯有大事才会前来。

    宋徽宗叹息一声:“老九,你能不能长点记性。朕是人,又不是神,再说朕是你的父皇,你能不能让朕好好地歇息一下。这是最后一次,要是再敢深夜来访,小心朕直接命令侍卫将你关押在天牢之中。”

    “父皇,情非得已,实属无奈!”赵构尴尬的挠挠头,他也是逼不得已,不然的话怎么会深夜前来。既然担任要职,职责所在,不得不行之。

    宋徽宗说道:“这次找朕有何事,要不是事关国家大事,你应该知道后果!”

    赵构回禀道:“回父皇,儿臣今日早朝回到枢密院中,整理旧档案时,发现一本数月之前就已经奏上来的奏章,却迟迟未曾送到父皇的手中,故而深夜前来,就是将奏章送来,请父皇御览!”

    宋徽宗一听是数月前的奏章,不以为然的说道:“数月之前的奏章,都过去了这么久,你再拿来有何用处?今日已晚,朕要歇息了,明日再呈上来吧!朕知道你心系大宋,再怎么说都会累的,明日再说此事!”

    赵构迟迟不愿离开,再次说道:“皇上,这本奏章不是儿戏,关乎国家大事,需要立即处理才是。如果不处理的话,兴许就晚了!”

    宋徽宗见赵构如此说道,心里也有些好奇,道:“奏章上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当真如此重要?”

    赵构沉声道:“父皇,您可曾记得师傅曾经交于我一份书信,说的是山东梁山泊聚众结义之事?”

    “朕当然记得,焉能忘记,此乃关乎国家大事,岂能……”宋徽宗不耐烦的看着赵构,明知故问的事情,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突然间,宋徽宗猛然惊醒,意识一下子清明起来,睡意全无,惊呼道:“难道说,这本奏章与山东梁山泊有关?”

    赵构点头道:“回禀父皇,正是与此事有关!”

    “快快呈上来!”宋徽宗让赵构点燃烛光,急忙接过赵构递上来的奏章,认真的细看。只不过烛光太暗,隐隐约约的看到“梁山泊盗匪”等字样,还有一些自言片语,其中可以看到奏章上写的是关于梁山泊的事情。

    与此同时,宋徽宗又起身,命令所有的侍卫全部退下,然后将屋内的烛火全部点燃。刹那间,灯火通明,赵佶再次认真细看了一遍后,猛地怒吼一声:“王利这个乱臣贼子,真是该杀,千刀万剐,居然隐瞒此等大事不报!”

    宋徽宗看到奏章上写的一切,气愤不已。这份奏章可以说是奏章,也可以说是急报,事关于山东梁山泊聚义之事,以宋江为首,旗下聚集着三十六人,各个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且武功不错,还有一些人曾是达官贵人,全部聚集在一起已经发兵攻打河朔,眼看就要攻破河朔等地,又出兵攻打京东东路。

    这份塘报上曾经提及过上奏朝廷以求增援,数次塘报石沉大海。如今,河朔的局势一直未曾接到任何塘报传来。宋徽宗气愤不已,他从未想过王利居然隐瞒此事,这可是关乎国家大事,甚至是大宋根基,居然被他一手遮天。若不是赵构清理旧奏章,兴许宋徽宗到现在都蒙在鼓里,茫然不知。如果宋江等人真的攻破京东东路,那么整个山东都落入他的地盘,这可是大大的不妙。

    赵构回来已有一月有余了,他带来了一份书信是去年所写。转眼间过去了数月,宋徽宗一直不曾重视,就是没有接到塘报,以为是无中生有。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大意了,如梦初醒。

    宋徽宗怒吼一声:“传朕的旨意,宣高太尉、东京留守宗泽、泸川军节度使刘大人、太常少卿李大人等人连夜进宫,一个时辰内务必进宫。如果过时未到,一律斩首示众。另外,传朕旨意,着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命他们务必查清楚王利狗贼的家族,诛灭九族,一律处斩!”

    赵构沉默不语,也不曾劝说。如果换成是他,也会这样做。侍卫见赵构不知何时出现在宋徽宗的住处。但是,他们也没说什么,立即听命下去。皇宫大门再次打开,一共十名侍卫分别从宫中出发,前往各地。

    此时,汴京城静悄悄的一片,显得非常的宁静。但是,宋徽宗心里如同波涛汹涌一般,难掩心中的怒气。身为一国之君,宋徽宗一直提防着高太尉,却不想被枢密院副使王利狠狠地摆了一道,还是国乱。

    当朝一品大员、元帅等人前后接到侍卫传达到的口谕。一时间,众人瞠目结舌,又要一个时辰内进宫,违者处斩。众人也来不及思索,便跟随着侍卫一同前去了。当他们匆匆赶到皇宫外,却看见其他人也在,整个大宋当朝有权的八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宋徽宗、赵构早已恭候多时。宋徽宗命侍卫将他们接到偏殿中,灯火通明,然后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阴冷的看着高俅,怒吼道:“你身为太尉,执掌朝纲,焉能不知天下事。如果不是情势所迫,朕就将你斩了。”

    宋徽宗突然而至的话语,听得高俅莫名其妙,想要反驳,却被赵佶直接将那份塘报丢了过来。高俅看见这份塘报上的名字“折可存”,心里咯噔一下。现在,他明白宋徽宗为何动怒,只因这件事他真的知道,也是他命令王利将这份塘报销毁。

    但是,宋徽宗何等的精明,他早已猜到是高俅在背后搞鬼,王利又死了,死无对证,就算赵佶愤怒,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处死高俅。毕竟,高俅是一朝太尉,武将之中官职最高之人。目前,又是关键时刻,他不愿意朝堂上再起波澜,以免耽误正事。

    高俅佯装看了一下塘报,痛哭流涕的喊道:“皇上,臣冤枉!即使臣胆子再大,也不敢期满皇上,必是此贼故意为之。臣要是早知道了,必定会禀报于皇上,绝不敢隐瞒不报,臣冤枉!”

    宋徽宗心知肚明,脸上的怒气也消了不少,平淡的说道;“行了,此事就此过去,朕不予追究。这么晚,朕还要召集你们前来,只因朕看到一份塘报。在大宋境内发生了聚众起义之事,朕喊你前来,是考虑这件事该如何处置才能妥当。至于,其它事待此事一了后,再行定夺。”

    情人节快乐,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要忘记继续支持~~

    (本章完)

第85章 朝野震荡(二)() 
“如今局势难明,河朔等地都无任何的塘报传来,怕是已然落入敌手。如果是这样的话怕是已然攻陷,落入草寇手中。”宋徽宗面色凝重起来,沉声道:“你们都是大宋肱骨之臣,此事该如何处理?必须尽快想出一个方法来,迟则生变,不得不慎重处理才行。”

    众人皆是低头沉思,大宋境内发生叛乱,此乃国之大事。若非赵构心中有些疑惑,过去了这么久山东梁山泊渺无音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卢俊义的信又说了大概的时间,不可能一点都没用。于是,赵构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堆旧文档中找到这份塘报,连夜前来禀报宋徽宗。

    高俅明知此事却知情不报,也有他的苦衷。一来,那个时候朝中大权他一人独掌,天下大事皆归他处理,宋徽宗恢复昔日的作风,吟诗作画;二来,要是宋徽宗知道大宋出现乱局,定然会治他的罪过,到时候朝野震荡。没想到数月后,居然再次被发现,眼看到了这一步,高俅也不得不低头苦思冥想,想出一个良策才行。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可以与否?”高俅身为太尉,又是军伍出身,弃武从文,文采风流,自成一家,足智多谋,能够一步步的做到太尉,必然是有几分本事。

    宋徽宗回道:“说来听听!”

    高俅躬身说道:“以宋江为首的盗贼多数都是江湖草莽出身,只要皇上一道圣旨愿意招安他们即可。以他们江湖草莽出身,蒙受皇上恩宠,必然感激涕流,便不再有任何的反叛的想法。如果可以将他们招安收为国用,也是一大快事,到时候各地百姓也不会纷纷效仿聚众叛乱。”

    “太尉大人,此言差矣!”李纲反驳道,“虽然宋江等人时江湖草莽出身,不过他们却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水泊梁山上也有一些能人异士,他们焉能不知我们的心意。如果前去招安,只怕他们闹得更加厉害,壮大声威,恐怕前去招安之人会有性命之忧。”

    宋徽宗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纲郑重道:“臣的建议是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宋江等人,将他们的信心击溃,然后再招安才是上上之选。太尉大人说的不错,他们是江湖中人,只要用之得当就可以为国效命,成为大宋一大助力。”

    “但是,用之不当则危害社稷。毕竟,他们草莽出身,重情重义,又怎么会顾忌太多。臣以为可以先派兵前往,让他们彻底折服,从心里臣服,又授予官职。既能以防他们出尔反尔,以备不时之需;又能给予他们心灵上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大宋军队威武,震慑其他想要聚众叛乱之人。”

    刘仲武不同意李纲的说法,躬身道:“李大人的意见,臣不敢苟同。如果小小的盗匪就让大宋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劳师动众,又惊动天下百姓。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山东水泊梁山,他们必然收到风声,及早防范的话,那必是一场大战。”

    “臣以为不能以大军镇压,可以派遣一名招安使前去,与当地的将领联系,然后利用当地的兵力平定叛乱。如果宋江等人识时务者,必然会感恩皇上的仁慈,不杀他们之恩,那个时候再招安便会顺畅许多。”

    宗泽接着说道:“臣赞成刘大人的说法,我大宋岂可因小小的盗匪聚众叛乱就妄动大军,如果其他匪首知晓,岂不是说明大宋无人。另外,各地大军都驻守在边境,他国来犯,回访不及,便是涂炭生灵,此时不可草率行事!”

    李邦彦又说道:“回禀皇上,臣以为理应派遣招安使前去,大军则不需要动用。宋江等人只不过是一群盗匪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胆子再大也不敢真的杀了招安使。并且,招安使由将领亲自护送至河朔与之商谈,必然有所成效。”

    宋徽宗听着众人的意见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看向了一旁,问道:“种老,你的意思又如何?”

    种老不过是种师道的别称,唯有皇上一人喊他“种老”,其他人则是尊称他为“老种”。只因他的名讳与宋徽宗的国号一样,才改名,后来又得到宋徽宗赐名。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论资历,种老当之无愧朝中第一人,就算是刘仲武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老种”。

    种师道从容不迫的说道:“回禀皇上,众位大人说的最多的也就是两件事,是战还是招安。以老臣之见,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李少卿之前曾经提及过,派遣大军镇压,然后再派遣招安使前去,实际上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刘大人所言又不无道理。”

    “故而,老臣以为可以如此办,朝廷派遣一位招安使前去,与宋江等人见面。另外,皇上再下一道圣旨命令张叔夜从旁辅助,必定可以兵不见血刃的招安。如果宋江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