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的想彻底杀死一个人,那绝对不要冲着心脏下手,因为有护心镜防弹衣之类的防具,还有心脏生长的位置发生变化等小概率的事情,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砍头。
李南这一枪瞄准的就是完颜宗望的面门,只要刺中他就必死无疑。
感受到劲风及面,倒在地上的完颜宗望忍着双臂传来的疼痛,拼命的向旁边挪了挪,惊险的躲开了这必杀一枪。
机会转瞬即逝,服部半藏和不知火舞创造出的这个短暂的时机,被李南浪费掉了,因为数个金国侍卫毫不顾及自己生死的冲了过来。
按照金国的规矩,如果二太子完颜宗望死在这里,那他的这些护卫战死当场还则罢了,要是临阵脱逃,即便是回去了,也是全族被斩的下场,所以这些披着铁甲的侍卫全都发疯了。
这些身披铁甲的金国护卫,手里的长刀如同雪花般飞舞,距离稍远一些的也弯弓搭箭,射向李南等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救下完颜宗望。
悍不畏死确实是一种勇士特有的气概,但是这不是万能的。
完颜宗望想要跟李南见面,其实就已经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太高估了自己身边的金国勇士,也低估了李南麾下的这些高手和超越时代的武器。
双方动手之后,依靠ak步枪的犀利攻击,完颜宗望的百人护卫就损失过半,而在接下来的突袭中,又有数十人死在了破甲矛,子弹和那些忍者的手里剑中。
如今虽然仅剩的二十多个金国侍卫拼死护住完颜宗望,但面对数量众多,单体攻击也是极为彪悍的李南等人,他们已经没有逃回大营的机会了。
“住手!”躲在侍卫中的完颜宗望,垂着双臂猛然喝道。
包围圈已经形成,对方已经逃不掉了,所以李南摆摆手,示意众人先停手,他想听听完颜宗望还想说些什么。
“按照我们金国的规矩,我想要赎回自己,请问霍将军可否?”
“赎回自己?呵呵。”李南带着笑意的望着完颜宗望,好奇的询问道:“你可是堂堂的金国二太子,按照你的身份和地位来计算的话,本将军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东西的价值如此之大。”
“传国玉玺!”完颜宗望犹豫片刻,说出一件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宝物。
“传国玉玺?”听到此物的名字,就连见惯了各种宝贝,金银珠宝视若粪土的李南,也不免惊呼一声。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制于秦朝,千年来伴随着王朝兴衰不断易手,据说早已经消失。
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
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
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传国玉玺此时应该藏在宋国东京城的皇宫内,如今完颜宗望竟然说他手中有传国玉玺,李南一时间还真是辨不清真伪。
第623章 得玉玺各奔南北()
见到李南呆立不语,面有疑色,完颜宗望为了性命连忙说道:“暂且制美宝,千载助兴王。华夏既失鹿,此宝归北方。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敢问霍将军,可曾听过此诗?”
李南微微摇头道:“不曾。”
完颜宗望解释道:“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帝之时,辽国到达最壮盛的时期,此人能文能武,这首诗便是他所做的《传国玺诗》。不仅如此,在辽重熙七年,辽国进行科举大比,试题的标题题目便是《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
“哦。”李南听懂了对方话中的含义,“你的意思是说,传国玉玺一直在辽国手中?”
“不错!”
完颜宗望继续说道:“石敬瑭在契丹军的辅佐下大北后唐军,石敬瑭攻破洛阳城后,唐末帝李从珂襟怀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身亡,以后这件宝物就绝迹人世了。然则契丹的儿天子石敬瑭死后,他的养子后晋出帝石重贵登基,其后,辽晋开战,后晋被辽国所灭,这枚传国玉玺就落在了契丹人的手中。”
石敬瑭攻破了洛阳城,而传国玉玺就在洛阳城中,这么算起来的话,这枚玉玺的来历要比宋国从农田里捡到的真实了不少。
对于传国玉玺没有人会不在乎,因此李南问道:“那你又是从何得来的这传国玉玺呢?”
谈及此事,完颜宗望骄傲的说道:“天祚帝一路逃亡,曾率五千多军兵与我交战。当时虽然我只有千余兵士,却依旧将这位辽国皇帝打的屁滚尿流。虽然最后天祚帝又逃了,但是我却擒获了他的儿子赵王耶律习泥烈从及传国玉玺,另外还获得了牧马一万四千匹,车子八千辆。”
李南没有问出你得到了传国玉玺,为什么没有交给金主完颜阿古打的蠢话,毕竟这东西对于每个有野心的人来说,都珍贵无比。
传国玉玺是宝中之宝,更是万宝之王,由于它的存在,早已经跨越了宝物的范畴,它便是山河社稷的象征。
一个帝王,要是手里没有这枚传国玉玺,那么他便是伪天子;纵然一个引车卖浆、可能山贼草寇获得了这枚玉玺,他也敢说本身便是正统天子的象征。
李南现在杀了完颜宗望,最大的可能就是造成金国东路军群龙无首,进而乘胜追击,不过己方弹药消耗的七七八八,想要全歼敌军肯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更何况李南现在最担心的不是金兵,而是宋国人,所以他决定不能让自己人拼到毫无反击之力。
考虑了片刻,李南来到完颜宗望面前,郑重的提出自己的条件:“将传国玉玺交出来,命令你麾下的兵马返回黄河北岸,本将军便放了你。”
完颜宗望也算是位枭雄,做事绝不拖泥带水,也没有让对方赌咒发誓,而是说道:“我军兵马先渡河,最后在黄河之中交接玉玺?”
“可以!”
这批金国东路军的将士都跟随完颜宗望多年,对其忠心耿耿。再说昨日一战他们也用生命和鲜血见识到了帝国军的强悍实力,心中多少有些惧意和归意。因此在得到主帅的命令后,剩余的几万士卒并没有出现太大骚乱,较为平静的开始渡河。
渡河进行的很顺利,毕竟前几天这些金兵才刚刚由北向南的渡过一次了,这次也算驾轻就熟。
当金兵全部回到黄河北岸后,李南亲自乘坐一艘小舟押着完颜宗望来到黄河之中,而从北岸也飘来一艘船。
两舟相遇,自有从人用铁锚连接船只,李南接过完颜宗望心腹递过来的黄锦布包,将打后见一华贵无比的檀香宝函。
打开宝函盒盖,里面果然有四寸见方的方纯白无瑕,宝光闪烁的玉玺,正与世无争的安然置于铜几之上。
玺上镌雕上五龙交纽的纹样,手艺巧夺天工,但却旁缺一角,补上黄金,印文乃是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南好奇的伸手探向玉玺,手指刚刚碰触到这千古至宝,他便知道此物必定是真。
两个条件对方都已经依约办好,李南也不是轻易毁诺之人,当即盖好宝函,抬手对完颜宗望说道:“本将军言而有信,二太子请回吧。”
服部半藏等人收回各自的兵刃,重获自由的完颜宗望可不想在此险地多留,当即跃到另一艘船上。
撤掉铁钩后两舟分离,完颜宗望目光直视李南,不卑不亢的朗声说道:“霍将军,期盼你长命百岁,你我二人还有再见之日!”
李南懂得他的意思,这是想要日后报仇,当即笑道:“二太子也要平安无事才好,来日我们促膝长谈!”
两舟顺着黄河之水飘荡,随后越距越远,各奔南北……
有着远程攻击极强的帝国军守卫黄河,完颜宗望也不会蠢到兴兵再渡黄河,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也没在此地逗留,直接率领残军返回金国。
李南收拢麾下兵马,经过当日一战,己方三万兵马还有两万四千左右,虽然伤亡不多,弹药却已经不多了。
战死的士卒尸体肯定是带不回岭南故土了,李南吩咐各军收集干柴,就地将这些尸体焚化。
李南带领所有将士来到火场之外,静立默哀,一旁的庞旭低声轻吟道:“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虽然李南对摩尼教并不感冒,但听到这段祷文,还是默默念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看着一个个战死的兄弟被烧成灰烬,没有人心情会好,一股悲伤之情笼罩在这方天地之间。
当夜,李南返回营帐中,洗漱一番后,拿出了那个装着传国玉玺的楠木宝函。
李南为何从未见过,却能确定这方玉玺就是那传说中的至宝?
只因当时他手指接触到这方纯白无暇的传国玉玺后,便感觉到玉玺内有一股清凉无比的气息进入体内。
这种气息虽然凉澈身心,但却无冰寒伤人之意,感觉就像炎炎烈日中喝下冰水一般的舒适。
第624章 闻敌踪三面合围()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间万物皆是如此。
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