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月-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个臭小子那里,他若记恨就让他记恨好了,与西北数百万灾民相比,他个人的些许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身为我皇家的子嗣,天生就得有这样的觉悟!这次吃了亏,大不了日后朕再从其他地方补偿给他!”

    正好刘英明日就要启程去涪川,让他顺便捎些话带过去,免得那个逆子再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眉头不由一跳,圣上刚才说的是皇家的子嗣?

    若是他记得不错,早在半年前将李承乾贬为庶民的时候,李氏族谱上似乎就已经没有了李承乾这个名字,圣上现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想要趁此机会将废太子重归族谱?

    看来,废太子这次在涪川遇刺的事情,对圣上的影响确实非同小可,为了保全废太子的性命,圣上甚至都已经在为洗白废太子的种种过往做准备了。

    损失了一桩财力无穷的茶叶生意,却换来了重归皇家血脉的无上荣光,这对一位已经废掉的前太子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一桩比较划算的买卖了。

    房玄龄躬身应是,同时出声建议道:“既然这承德茶是出自中山郡王之手,那这些靠承德茶筹来的赈灾款项,不妨也以中山郡王现在的名号传扬出去,让七郡的灾民,在感恩圣上感恩朝廷的同时,也不忘李丰李承德的功德。”

    李世民闻言,轻轻点头算是应允。

    同时也别有深意地看了房玄龄一眼,心中感叹,不愧是房谋杜断中的房谋,竟然一下就看穿了朕的心思,这个房乔真是越老越老辣了。

第216章 房玄龄的疑惑() 
因为逼宫造反的事情,废太子李承乾的名声已经彻底臭掉了,就算李世民想要帮他洗白,原本的名字也是肯定不能再用了。

    而李丰李承德这个名字,却是出现得刚刚好。

    《三字经》、《弟子规》,黑板、粉笔、黑板擦,还有刚刚很受房玄龄吹捧的《茶经》以及新茶“承德茶”,这些都是以李丰李承德的名义向外散布的,李承德这个名字,哪怕李世民还没有发力,它就已经自然深入到很多人的心中了。

    这个李世民口中的逆子,身处逆境,不依不靠,仅凭着自身的实力与努力,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然积累到了不笔不小的名声。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按捺不住,拼着被灭九族的风险也要一举取了李承乾性命的原因。

    “圣上。”房玄龄继续建议道:“微臣还听说,中山郡王在涪川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怎么如意,缺衣少粮,很是清苦,所以才不得不放下身架去开办酒肆,去炒制茶叶。

    所以,微臣觉得,仅给一些名声的话,中山郡王心中可能仍会有些间隙,毕竟咱们这么做等于是断了中山郡王好不容易才打通的一条财路……”

    “他敢!”李世民眉眼一瞪,身上的王霸之气四射,“他是朕的儿子,是皇家血脉,理应为朕为整个大唐天下分忧!些许财物他若都放不开,那他就不配做我李世民的子嗣!”

    房玄龄嘴角一抽,漂亮话谁不会说,可问题是从名义上来说,李承乾已然算不得皇室宗亲,人家已经没有必要再为皇家这般拼死拼活捐钱捐物。

    “皇上圣明!”房玄龄违心地拍了句马屁,道:“不过中山郡王现在的处境确实堪忧,而且身边还有五个孩子嗷嗷待哺,手里没钱的话日子当是会很难过。所以微臣建议,黔州一郡的承德茶,还是继续由中山郡王的人去照常经营得好。”

    大唐地大物博,不着黔州那一郡之地。

    况且,黔州在房玄龄与李世民的眼中,根本就算不上是富庶之地,贫穷,偏远,山地林立,就算朝廷想要做售卖茶叶的生意,黔州这种边远山区,也远不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地。

    “也无不可。”李世民轻轻点头,朝廷吃肉,李丰喝汤,为人父者也总要为自己的孩子留一些后路。

    “事情就这么定了,稍后你回去拟个具体的章呈出来,赈灾之事,刻不容缓,绝不可有半点拖延!”

    “是,圣上!”房玄龄躬身站起,想要起身告辞,却被李世民伸手给拦下。

    “玄龄莫急,朕还有事要与卿商议!”

    房玄龄依言又轻身坐下,然后静身以候,等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言语。

    李世民挥手示意,旁边的内侍重新为房玄龄换上新茶,这才一会儿的功夫,房玄龄中的茶水已然见底。尤其是刚刚,在房玄龄准备要告退之前,先是把杯中的余茶一饮而尽,之后才起身言退。

    这一切,李世民全都看在眼里,这老头儿,嘴上虽然不承认承德茶的功效,可是身体却很诚实嘛,以前可没见他对这紫宸殿的茶水这么喜欢过。

    一杯新茶端上,房玄龄更是坐得稳如泰山,竟一点儿也不急着要离开了。

    见此,李世民不由摇头轻笑。

    如果不是房玄龄的人品一向坚挺,这几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几乎从来没有出差错,更无任何徇私贪没之举,李世民甚至都开始有些怀疑,这个房乔这般费尽心力地想要将承德茶的经营权揽到朝廷的手中,除了是要赈济灾民之外,是不是也是为了方便他自己可以随时饮用这种可以延年益寿的饮品?

    李世民由己度人,他与房玄龄都已经上了年岁,想要多活几年,想要长命百岁甚至千岁万岁,也不是不能理解。

    “皇上,不知您还有什么吩咐?”

    被李世民瞅得有点儿心慌,房玄龄终于不再装沉静,率先开口问出声来。

    李世民再度抬手,把殿内的内侍与宫女全都打发了出去,这才淡声向房玄龄问道:“对于这次晋阳公主在涪川遇刺之事,房卿是怎么看的?”

    房玄龄心中一紧,没想到李世民会这般直白地向他询问刺客之事。

    “那些人胆大包天,微臣闻之,亦是极为愤概!希望赵统领能够及早追究出真凶,为晋阳公主殿下讨还一个公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这种万金油式的回答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房卿不必有所顾虑,今日这殿中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心中所思所想,尽可畅所欲言,纵是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

    房玄龄恭敬无语,严格来讲,李世民的人品他还是比较相信的,连魏征那个口无遮拦的大炮嘴李世民都能容忍得下,房玄龄相信,论起说话的方式,他可要比魏征那头倔驴艺术多了。

    “圣上明鉴,微臣刚才所言,即是心中所想,不敢对圣上有半分欺瞒。”

    “好!”李世民双目微睁,直声问道:“那你来告诉朕,这满朝的文武之中,谁最有可能会是这次刺杀事件的幕后真凶?”

    房玄龄伸去端茶杯的右手稍稍一顿,口中泛起了一丝茶水入腹之后所泛起来的那种独特苦涩。

    这杯茶果然不是那么好喝的。

    “谁是幕后真凶微臣不知。”李世民的脸上闪现出一丝不喜,房玄龄接声道:“不过,整个朝堂之中,能够把事情做得这般天衣无缝,甚至连皇上您在事前都毫无所觉的人,其实并不多。”

    李世民的眉头稍松,这才是他想要听的干货。

    这个话题,之前赵德全也跟他提过,却被李世民直接厉声制止。可是现在,同样的话题,李世民却似乎更喜欢听房玄龄在这里跟他亲自掰扯。

    “首先,几位在京的皇子殿下,包括皇太子殿下,都有这个能力。其次,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的首脑,包括微臣在内,也有这个能力。最后,也不排除宫中的某些嫔妃或是个别皇亲外戚。”

    说完这些,房玄龄便不再多言,他知道,今日便是他不说出来,也挡不住李世民心中这般猜想。

    朝中能够将刺客折消息封锁得这般隐秘,事后更是清扫得如此干净的人,本来就没有几个,房玄龄相信,李世民的心中的猜疑,多半都逃不脱他刚刚所列举的那些人员之中。

    事实上,刚刚听到李世民这般询问于他,房玄龄在心中紧张的同时,亦是暗暗松了口气,李世民能够这般当面问询于他,这说明,李世民对他的猜疑应该是已经排除了。

    果然,听到房玄龄这般诚肯地说讲,李世民的神色不自觉地就放松了许多,“玄龄,你怎么把你自己也给算进去了,对于你,还有辅机、登善这班老臣,朕又岂会信不过?”

    “只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棘手,在没有查到确切的真凭实据之前,实是不宜追查过甚……”

    房玄龄轻轻点头,从他知道废太子与晋阳公主在涪川遇刺这件事情之后,他就对今日的局面有所预料。

    这件事情不管是谁做的,哪怕皇上的心中确实极为不爽甚至于是极为愤怒,到最后最大的可能也还是不了了之。

    反正废太子与晋阳公主都无恙,只要幕后之人不再出手,不再触怒圣上,日后都不会再有人去故意提起。

    废太子毕竟是废太子,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注定着他最终也不可能会得到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对待。

    为了一个废太子,在没有一点儿明确证据的前提下,哪怕是李世民这个皇帝,也不可能会轻意去怀疑或是调查他们这些足以动乱朝局的老臣以及那些受宠的皇子与妃子。

    因为那样所连带出来的巨大影响与朝局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震荡,绝对不是李世民所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这一次若不是晋阳公主被牵涉其中,废太子遇刺之事,根本就不会闹得这般满城风雨,它最可能的遭遇就是,被皇上强压下来,慢慢暗查。

    所以,房玄龄有些搞不明白,为何李世民现在会单独把他留下来,甚至还要逼得他把话题挑明,把心中的猜疑说讲出来,这很不符合李世民以往处事的原则。

    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好了,一旦说出来,捅破了,再想要修复得完好如初,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装糊涂、和稀泥这两门艺术,圣上一直都修行得很好,今天这是怎么了?

第217章 皇上,让废太子死一次吧() 
“废太子的身份很尴尬。”

    李世民安静了半天,突然嘴里又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房玄龄眉头微挑,没有答言,他有点儿琢磨不透李世民的意思。

    废太子的身份确实很尴尬,历朝历代,凡是从太子之位上走下来的皇子,几乎没有一个能得善终。

    李世民说得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任谁都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事情。从李承乾决定逼宫选择的那一刻起,他接下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虽然圣上心慈保下了他的性命,虽然李承乾这几个月也似有悔改,确实做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事情,但是废太子就是废太子,圣上能保他一时,却绝不能保他一世。

    这是朝中所有人都不看好,甚至对其还心存一些怜悯的原因。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古来都少有的圣明君主,他不可能会想不到日后废太子的结局,哪怕他力排众议,把废太子的同胞亲弟弟扶上了太子之位,将来也不一定能保全他的性命。

    “皇上,老臣说句僭越的话,”房玄龄斟酌再三,轻声劝道:“中山郡王之所以会落得现在这般处境,完全是他自己行差踏错,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皇上不必自责。”

    早些年,房玄龄也曾做过李承乾的师傅,教导他行文为政之道,深知李承乾的秉性。

    性格敦厚,本性纯良,确实是个好孩子。

    但是因为太过敦厚,所以凡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太过纯良,以致善恶难分。

    如果他生在寻常人家也就罢了,可是他却生在皇家,而且还是东宫之主,大唐的储君,这样的人怎么能没有自己的主见,怎么能不分善恶?

    更别说后来的几年他更是自暴自弃,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恶习,就算是他最后没有听从别人的怂恿谋划逼宫之事,过不了两年,指定也逃不脱被废除太子身份的命运。

    李唐的江山,不可能会交到这样一个不成气候的废物手中。

    “卿家所言不错,那个逆子确实是咎由自取,这些年为了能将他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朕先后为他请了多少名师?陆德明,孔颖达,李纲,魏征,甚至连房卿与杜卿也都曾教导过他。”

    “可他就是一块朽木,怎么雕琢都不成器。所以才会被候君集、赵节、杜荷等人蛊惑,行那逼宫谋逆之举。”

    房玄龄的心中微冷,因为李世民提起了候君集与杜荷这两个的名字。

    候君集也就罢了性格嚣张跋扈,任谁都不放在眼里,陪李承乾一同谋逆也算是取死有道。

    但是杜荷,那可是杜如晦的次子,是城阳公主的驸马,亦是房玄龄看着长大的义子,是他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