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让人憧憬啊!
摇摇头,这样的机会,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一番算计,结果连忽必烈的正脸都没有看到,不得不说,极为失策。
每每想起,他都后悔不迭,那时如果多个心眼,派几队骑马的人在城墙外游弋,忽必烈除非插上翅膀,否则休想逃掉。
第207章 事后要争功()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纵然遗憾,也无法可想。
“我们需要在这片地儿坚持二十天左右,最多再过二十天,鞑子老家就会出现巨大的变故,涉及权利争夺,追在我们后面的蒙古人不得不回去。”
长孙弘信心满满的样子,好似一个预测未来的神棍。
石门蕃众人倒是见怪不怪了,长孙先生在没有当鬼王之前,就常常语出惊人,他的脑子里仿佛有数不尽的主意,有道不完的哲理,偏偏说的再离奇,也会得到事实的印证。
于是他们都是一副很平静的表情,衬托着王夔等几个汉州军将的诧异。
为什么长孙弘说得如此的笃定?
看看身边石门蕃众将理所当然坚信不疑的样子,王夔等人又不好意思出声询问为什么。
人家这样说,一定有原因。
莫非大理一字并肩王在蒙古那边安插了探子?
王夔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很自然的想到了这一条理由,这可不得了啊!
看向长孙弘的目光,又多了一层钦佩,能在蒙古王庭金帐里安插细作,掌握第一手的情报,这是大宋朝廷都做不到的,难得可贵。
王夔看看天,想知道是不是有飞鸽传书之类的从远方的草原上送来竹管蜡丸。
“等蒙古人一走,我们就抓紧时间出山,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陵井监、荣州、富顺监一带州县,而王大人,要收复成都,把这些地盘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听了长孙弘这句话,那陀智皱眉道:“鬼王,恭州的制置使彭大雅从距离上、道路的易行程度上,都比我们要占有优势,他们跟我们同时出发的话,会比我们先到啊。”
“不会的。”长孙弘轻轻的笑道:“彭大雅一生谨慎,讲求的就是个稳字,你看看他在陈隆之阵亡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就能窥透此人的性格,这样的人,纵然蒙古人一朝退却,他也不会贸然出兵,而是会再三打探,确保稳妥,等到他搞清楚状况,我们已经得手了。”
“哦!”
众人大悟。
边上的王夔却坐不住了,长孙弘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啊。
什么抢占地盘,什么防着彭大雅,这是要造反吗?
于是他急吼吼的开口道:“呃,长孙大人,这个,我们抢占成都等州县是对的,得手越快,越能早日收复失地嘛,但是。。。为何要防着彭大使?他乃川峡四路的封疆大吏,收复失地本是他份内的事,就算我们夺下了一些城池州县,最后也要向他禀告,由他来定夺。”
看着一脸正气的王夔,长孙弘丝毫没有着恼,而是循循善诱,认真的向他问道:“王大人,你在朝中,后台是谁?”
王夔没有料到长孙弘会突然问起这个,顿时面色一窒,有些愕然。
因为这个问题,太过隐私,谁也不会当面提起,都是心照不宣的幕后交易,朋党结社、团团伙伙,是犯忌的,大家明面上都是天子门生,暗地里拜码头结师生,见不得光。
也只有这个大理来的蛮人将领,才会这么当着众人的面,大声的问起。
见王夔不好说,长孙弘拍拍脑袋,不好意思的道:“啊,忘记了忘记了。”
他挥挥手,让众人退散,该干嘛干嘛去。
然后神秘的靠近王夔低声道:“实不相瞒,王大人,本官能即在大理当王爷,又能在大宋任职,其实朝中,是有大人物撑腰的。”
王夔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听他下文。
“我的恩师,乃前些日子仙逝的当朝大学士魏了翁!”长孙弘把嘴几乎凑近了王夔的耳朵,压低声音道:“当年有些机缘巧合,所以得以拜如他的门下,这次我们以残兵吸引蒙古大军,保下四川一地江山,功莫大焉!魏翁虽不在了,但他的门生故吏还在,有人帮我说话,朝廷事后论功行赏,少不了我的,但是王大人,你呢?”
你呢?
这话如醍醐灌顶,让王夔顿时清明起来。
是啊,我呢?
这么大的功劳,怕是除了殉国的陈隆之,找不到第二个人有资格跟自己比了。
大宋军功,向来是文臣进步的阶梯,本着武将卖命、文臣升官的原则,任何战事结束后的功劳簿上,落笔时都有一番明争暗斗,谁都想把最为浓烈的一笔,写在自己头上。
一篇送到枢密院和官家案头的行赏奏折,向来花团锦盛,惨败都可以说成大胜,遑论这次如果真的把蒙古人生生耗走的莫大功勋。
不认真的想一想,这次功劳,王夔不一定就能得到最大的一份,虽然赏赐升官是少不了的,不过会不会跟付出相匹配,就很难说了。
“这个。”王夔有些犹豫:“保家卫国,浴血沙场,本是为官一方者的天职,我想,朝廷不会忘记我的”
“糊涂!”长孙弘直接一盆冷水浇了过去,恨铁不成钢的连连摇头:“大人是文臣,难道不知道文人相轻的道理?谁看得惯别人青云直上?谁又不会嫉妒贤能?你看看往日的赵彦呐,在桂如渊手下上阵卖命有他,到了吃肉的时候,就没他,这等鲜活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王大人岂能不防?”
王夔被说得心动,从本质上讲,只做事不在乎名利者也有,不过那是圣人,王夔不是。
他也想向上爬,也想封妻荫子,也想高官显赫,这是读书人一辈子的追求,跟品行无关。
“那长孙大人的意思是”他看着长孙弘,目光游离。
“所以我问,大人的后面站着什么人。”长孙弘道:“你我交个底,今后也好相互扶持。”
王夔筹措了一会,才吃吃的说:“当初进士及第,曾经拜过史嵩之大人的门第,他是明州人,与我同籍,每年逢节日喜庆,我都上门送了礼物”
“这是极好的!”长孙弘打断他的话:“史嵩之上个月拜了枢密使,正好可以走这条关系!”
“不过长孙大人,朝廷规制,战事的一应描写,送到枢密院的奏折,都应该由制置使司执笔,我直接向史大人写信,有些不妥。”王夔有些不安。
“无妨,随信送上大笔金银之物,砸得他帮你说话!”长孙弘豪言道:“而且还要赶在制置使的东西递上去之前送过去,史嵩之才好帮你说话。”
他面带笑意,道:“一定要把你包装成击退蒙古军的第一功臣,独吞这份大功,才能将你送上制置使的宝座!再不济,至少要当上制置副使!”
王夔手里拿着把玩的一块石头,啪的一下掉在地上,人则震惊得无以复加的看着长孙弘,宛如看见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物。
第208章 压箱底的宝贝()
“长孙大人,这可不能开玩笑。”王夔惊讶了片刻,又苦笑道:“大宋有法度,升迁有道,我不过一个知府,要当上制置使,差了好几个品级,这事想想可以,真要当真,可做不得的。”
“王大人此言差矣,君不见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长孙弘笑道,抬了头:“如今的京湖制置使,兼任着四川宣抚使,一肩挑起从四川到襄阳的重担,两三年前不也是个小小的防御使吗?”
“你是说孟珙孟大人?”王夔苦笑得越发厉害了:“王夔何德何能,敢跟孟大人相提并论!?”
“官家说你行,你就行!”长孙弘断然的拍了一个身边的草皮:“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否则也不会让孟珙一人挑两个方面,凭借一千多汉州残兵击退八十万蒙古大军,这份功劳震古烁今,何人能及?”
“事实不是这样的。”王夔双手乱摇:“这是长孙大人你的功劳啊!”
“我都让给你。”长孙弘用刚刚拍草皮的手拍拍王夔的肩膀:“你是文官,我是武将,文武殊途,大宋向来不待见武将立功。何况还有一层大理的皮披在我身上,那些功劳堆在我身上也无用,都让给你,只要王大人日后得志,不忘了我就成!”
“写一篇夸夸其谈的文书,送一份无法拒绝的厚礼,王大人想不连升数级都不行啊!”长孙弘哈哈大笑。
“可是我为官清廉,家中虽有一些薄田,但也不算巨室豪富,每年送礼已经耗去了家中根底,得的一些赏赐又分发给了麾下儿郎,实在不好凑出让人满意的厚礼来还是算了吧!”王夔窘迫起来,大胡子都焉嗒嗒的没有了生气。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长孙弘却善解人意的笑着勾肩搭背:“这不是问题,我那边还有钱财,凑一凑为王大人准备出一份礼物来不成问题,王大人只管铺纸研墨,写出一份令人拍手叫好的报捷文书即可!”
这已经不能用大度来形容了,简直是要扶天子登基的节奏啊,王夔不敢相信的看着长孙弘,双目发红,眉毛都在抖,结结巴巴的道:“长、长孙大人,这、这怎么可以”
“没什么不可以的,朝中大佬结党互助,我们为何不可?我长孙弘出身蛮地,重的就是一个义字,我永远都记得,石门蕃出兵抗击北虏,天下间文人武将数不胜数,唯有王大人挺身而出相助,这份情谊,难以言表。”
长孙弘诚恳的说着,大义凛然,一腔热血为尔流的诚挚模样,听得王夔热泪盈眶:“王大人主政四川,我们蛮人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不若你我在此间结拜为兄弟,日后肝胆相照,共赴前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岂不美哉?”
王夔大喜,连声称好,于是就在这山谷之间,竖起香炉,斩马为祭,对着巍巍雪山发下誓言,结为了异姓兄弟。
王夔大几岁,为兄,长孙弘年纪小一些,称弟。
三军同喜,当天又犒赏军士,吃了一顿饱饭,因为缴获的蒙古马太过珍贵,舍不得杀来吃肉,长孙弘令伙夫做了许多面饼,塞饱了每个人的肚子。
虽无酒无肉,但王夔依然欢喜异常,兴奋得无以复加,拉着长孙弘不住口的说话,什么都聊,把自己的根底合盘拖出,毫不保留的信任这个兄弟。
长孙弘含笑附和,眼睛里却精光闪闪,深邃的瞳孔中,有复杂的神色交织,年轻的面庞底下,似乎隐藏着极深的意味,谁也看不破,那张笑意盈盈的面皮下面,潜藏着什么样的意图。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长孙弘带着人马,转战川西群山中,方圆数千里的地域广阔至极,山高水深,塔海真正的认识到了,什么叫做蜀道之难。
成都恭州一带的道路体系,经过千年发展,已经成了规模,栈道虽窄,但坚固可靠,很多地方骑兵虽然跑不起来,却于行军无碍,大军通行,并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
但川西靠吐蕃的地方就不行了,这里是真正的荒凉地界,人烟稀少,丛林密布,不是山就是水。没有大的城池,没有成型的道路,即使有,也在石门蕃部通过后用断木大石阻断了,一些木质的栈道直接烧毁,要修复难上加难。
以塔海为首的蒙古人追了几天之后,很快的产生了懈怠,这他妈怎么追?
但前面被追的人跑得很欢,时不时的故意在路上丢下一些蒙古兵的衣甲兵器,这些都是从陵井监带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恶心塔海。
怒火很容易战胜理智,塔海数万人就这样生生的被牵制在川西大山里,走也不时留也不是,想打找不到人,想走又不甘心,恨得牙齿发痒。
山地湿气很重,在草原和大漠中习惯了干燥环境的蒙古兵很快的产生了不良反应,疫病开始横行,水土不服导致的失眠、腹泻、生疮长痘层出不穷,病恹恹的兵士每个百人队都有,军中郎中大夫很少,根本无法应对。
就在这为难的时刻,从北面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忽必烈回到了成都。
不知道他是怎么回去的,中途经历了什么,但他总算出现了,并且完整的回到了安全的地方。
塔海松了一口气,全家的头保住了。
但随之而来的坏消息,令他重新把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大汗窝阔台驾崩了!
这是非常意外的消息,因为窝阔台继位的时候,刚刚四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登基十余年无病无疾,如今年不过五十六岁,身体强健得可以吞下一头牛,每天都要饮酒数斗,就这样死了。
窝阔台的死,在蒙古国复杂的汗位继承制度的背景下,很快掀起了一阵飓风。
无论身在成都养伤的忽必烈,还在在山沟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