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宋-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方叔感激涕零的爬起来,一个劲的谢恩,又肿着额头拍胸脯保证,议和的事,一定能办好。

    理宗就喜欢这种能力虽然不强、但奴颜婢膝的臣子,见谢方叔狼狈着抱大腿发誓效忠的样子就觉得舒坦,心情进一步转好,居然笑了一笑:“说到议和,赵爱卿,枢密院要发道文书到四川去,叮嘱王夔,守着汉中就可以了,不要再向北面生出事端来,须知汉中虽然大胜一场,但保不得以后还能赢,一旦战败,满盘皆输,到时候后悔不迭,虽然常言道以战促和,不过把蒙古国逼急了,撕破面皮不再议和,终归是朝廷吃亏。”

    赵葵正在低头思索封赏的事怎么弄才能面面俱到,没提防理宗又叫到他来,心中一惊,叫苦连天。

    汉中的情势,大家都清楚,正是一片大好,秦岭方向稳如泰山,汉中河谷北虏尸横遍野,正是借机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连朝中读死书的书呆子们都清楚,遑论知兵的军将了。四川制置使王夔也在捷报中提出了趁蒙古人乱做一团的机会收回河南、如果时机合适连河北也可以伸一只脚进去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旦落实,那么收回二京,还都开封的夙愿,还真不是个梦。

    朝野之中,已经有人把王夔比作现世岳飞,歌功颂德笔墨渲染,他的名声人气,已经盖过了许多成名人物,假以时日,说不定会成就孟珙、史嵩之一类的名将。

    但大宋不需要名将,只需要听话的武将。

    赵葵行伍出身,能坐上枢密使的位置,一则靠自己的本事,二来,结好文臣、尽力的融入文官圈子得到他们的推举也是密不可分的。

    他很清楚朝廷对外藩大吏的看法和态度,也清楚皇帝的深意和盘算,岳飞冤死有其必然性,但大宋绝不会只出一个冤死的岳飞,如果不听话,还会有很多个。

    高宗十二道金牌催岳飞退兵,如今的王夔,如果不听话,说不定还会有十三道金牌发出去。

    发金牌无所谓,那是皇帝发的,但现在理宗不想当高宗,他要赵葵来当秦侩。

    这就很伤人了。

    赵葵不想当这个坏人呐。

    理宗让枢密院来发这个文书,而不是以中旨来下令,摆明了要甩锅,今后民意沸腾群情激昂,理宗大可把头一拧:不关我事,是枢密院赵葵的主意。

    赵葵瞅瞅杜范、游侣,希望两位宰相说句话,那两人看都不看他,一个低头看地,一个抬头看天。

    没奈何,赵葵长叹一声,拱手道:“臣遵旨!”

    从成都赶到金城的王夔自然是不知道临安发生的事,他还乐呵呵的在观赏缴获的蒙古战马。

    河谷一战,人头滚滚,但宋军缴获的也不在少数,俘虏汉兵数千人,军将百员,军器堆成了山,而最宝贵的战马,也有数百匹。

    耍枪弄棒的人,都天然的爱马,王夔就骑在一匹乌骓马上在金城外往复奔驰了一顿饭的功夫,才念念不舍的下来,一边拍着马儿油亮的鬃毛一边赞不绝口:“好马!如果我们的骑兵也有这样的马,何愁北虏不灭!”

    长孙弘递给他一块面巾,笑道:“四川非养马之地,马种也不好,大哥想要好马,就得去找块水草肥美的养马地。”

    王夔满脸是汗,接过汗巾就擦,赞同道:“不错,四川哪儿都好,就是没有好地方养马,山岭上的草甸也能出个头不大的川马、滇马,比起蒙古马来差得太多。”

    说到这里,他哑然一笑,朝长孙弘道:“二哥的意思,是想兵逼河北?”

    “或者出秦岭进关中也可以,就看大哥怎么想了。”长孙弘道。

    “史天泽还没服软,刘黑马麾下众多,他死了还有他儿子和部下在,河北关中眼下虽乱,但根基仍在。贸然出击,恐怕不能稳操胜券。”王夔把汗巾扔给亲卫,与长孙弘边走边说。

    “大哥想得不错,不过群龙无首,总有机会见缝插针,关键是看朝廷怎么想,光靠我们一镇的兵力,是不够的。”长孙弘道。

    王夔呼口气,重重的呼出:“捷报送出去有段日子了,估摸着现在也到了临安,你说朝廷会有什么反应?”

    两人负手并肩而行,身边不时有骑马的兵卒呼啸而过,扬起阵阵烟尘,缴获的战马就地交给了刘整的骁骑营,他正带着手下的兵日夜操练,抓紧时间熟悉控马手艺。

    长孙弘把目光投向叱咤连连的骑兵队伍,摇摇头:“普天同庆,又忧心忡忡。”

    “怎么说?”王夔眨眨眼。

    “打了胜仗,当然是高兴的,朝中心心念念要驱逐北虏复国北返的人不在少数,得知汉中收复又折了一个酋首,想必谁都会欢欣鼓舞,但依着官家和朝中大佬们的性子,必然又会担心蒙古人报复而大举来攻,上赶着去议和,只怕议和的使者会比我们的捷报出发得还早上几分,所以又忧心忡忡。”长孙弘解释道。

    “瞻前顾后,怎么干大事?”王夔不禁摇头,叹口气:“你说的,跟我想的一样。”

    “所以啊,得了汉中,我们就该偷着乐了,毕竟再要图其他地方,没有朝廷调动兵力配合几乎不可能。”长孙弘却没有跟着叹气,而是把头转过去,看向西面:“大哥要想良马,还得另想办法。”

    “哦?”王夔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了西方,那里是汉中方向,河谷幽幽,如一道曲折的甬道,通往水雾深处。

    “我们不打蒙古人,我们换个人打,朝廷就不会管我们了。”

第382章 前瞻() 
“二哥的意思是吐蕃?”王夔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而且比刚才要皱得更深。

    “确切的说,是祁连山南边的嘉绒地区。”长孙弘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那里是吐蕃四大农区之一,位于高原谷底,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农业很发达,牧畜放牧是天然的优良牧场,出产良马,人口约二十万,又靠近成都不远的西山诸部,比起吐蕃其他遥远的地方,距离很合适。”

    “不过,两年前蒙古王子阔端在西凉府与吐蕃高僧萨伽班达智会面,吐蕃大小寺庙和各地领主奉蒙古国为共主,想必嘉绒也是其一,既然他们与蒙古国有约,我们要与他们兵戈相见,势必会腹背受敌,怕是很难。”王夔对四川的地理极为熟悉,一提起嘉绒,脑海里就有了脉络,顷刻间就点出了问题所在。

    “大哥说的不错,阔端封地在河西走廊,从瓜州一直到秦州的陇右一带,都是他的地盘,加上吐蕃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虽然现在分崩瓦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遇到雄主再度统一必然又是一个强国,阔端居安思危,抢先下手拿下吐蕃,是应有的举动。”长孙弘背着手,慢慢的走,缓缓的说。

    “但是阔端跟他弟弟阔出一样短命,去年年底就死掉了,大哥还不知道吧?”他看向王夔,王夔摇头,于是他接着说。

    “是病死的,这家伙才四十岁,就死掉了。还有一件事,大哥可能也还没有听说。”

    “今年四月初六,也就是上上个月,西凉府地震,如山崩地裂,毁坏房屋无数,西凉城的城郭都被震塌多处,人畜死伤数以千计,损失很大。”

    王夔不禁把脚步停了一停,微微吃惊:“这么厉害?”

    长孙弘耸耸肩,然后两人继续走。

    “坊间传闻,这是天谴,是老天爷对蒙古人入侵吐蕃的天谴,这个消息传入嘉绒地区,玛尔敢、察马岗等几个大城里都闹翻了天,人人都在说这件事。嘉绒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区,当地最大的寺庙巴仓寺的寺主巴仁法师对此深信不疑,连办三场法会向佛祖祈祷,祈求上天怜勉,不要降罪于普通百姓。听说法会盛况空前,嘉绒的百姓能去的都去了,数万人把巴仓寺的山头都踏平了。”

    王夔仔细听着,闻言不禁嘴角扯了一扯,斜眼撇长孙弘:“你知道得这么详细,莫非派人去了?”

    长孙弘昂首挺胸:“我派人过去送了些小玩意,以示慰问。”

    王夔嗤之以鼻:“地震在西凉府,你送东西到嘉绒不是南辕北辙吗?老实说吧,你打嘉绒的主意多久了?”

    “也不长,两年左右吧。”长孙弘笑嘻嘻的道:“不过私盐生意做过去有三年了。”

    王夔一拍脑门,作叹息状:“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我这是为了四川,才这么干的。”长孙弘一点没有私盐贩子彷徨的觉悟,反而还理直气壮:“吐蕃有人有粮,还会冶铁,缺的不过是盐巴布匹,我不做这个生意简直浪费了资源。”

    “怪不得你最近多了不少马匹,原来来自嘉绒。罢了,继续说正事。”王夔觉得太阳穴有些痛:“阔端死去,蒙古无人继续与吐蕃保持联系。而西凉地震,又是削去蒙古对吐蕃凉州会盟影响的绝好机会,你派人与嘉绒巴仓寺寺主钩挂,倒是一着妙棋。”

    长孙弘得到表扬,也没有得意的神色,只是接着说道:“吐蕃自唐末以来,赞普作为藏王已经成了历史,偌大的吐蕃国成了若干分裂的小部落,彼此之间争斗频繁。加上四大教派争夺教区,彼此不团结,势力一个比一个弱小,正适宜缓缓图之。”

    “嘉绒靠近四川,又有良马产出,用来当做由川入藏的桥头堡,再合适不过。大哥,河北河南脱离大宋日久,百姓心中早就没有了家国思念,加上民风彪悍、抱团自守,要想收复,非强大军队碾压而不可得。”

    “朝廷前怕狼后怕虎,空有雄心壮志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你我即为宋人,当为国尽力,日后百年,也不愧手中长刀、身上金甲!”

    他没有说为君尽力,而是着重强调国家,个中深意,一听就懂。

    王夔抿着嘴唇,肃容缓步,走了一段,吐了一口气道:“你放手去做吧,有什么事需要我出面,提前说一声就是。”

    长孙弘微微一笑:“大哥替我背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汉中大捷,朝廷想必会有不小的缟赏,我不要,全都给你,权当做补偿如何?”

    王夔摇摇头,没有回答,只是道:“二哥,你做的事,千钧一发,稍有差池就前途尽毁,须慎之又慎,一步一步可要仔细看好、走好。”

    长孙弘潇洒的甩甩脑后幞头的带子,露齿笑道:“大哥放心,十几年前,我就已经下了决心,此生无悔。”

    “嘉绒那边,你具体准备怎样做?”王夔问。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了骁骑营训练的阔大校场边缘,来到几根粗木组成的辕门附近,这里有一座土台,约莫两丈高,夯土堆就,本是用来将官站在上面挥舞旗号,指挥骑兵跑马走阵的,此刻上面没人,两人走了上去。

    站在上面,远处健马奔腾,黄土弥漫,烟尘中刀光斧影,杀气腾腾。

    “吐蕃之地,人多而悍勇,有多高原,平地上去的军队很难站稳脚跟,所以决不能让他们再度统一,唯有一个个的捏在我们手里,才能控制。所以,我想利用他们教派之间的矛盾,驱虎吞狼!”

    王夔眼光凝了一下:“驱虎吞狼?”

    “扶持听话的,团结大多数弱小的,打压最强大的,不让人冒头,不让人得势,挑起他们内部的斗争,是为驱虎吞狼。”长孙弘回过头,用很善良的眼神看着王夔:“为了这个目的,我打算刺杀巴仓寺寺主巴仁大师。”

    王夔看着他的眼睛,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憋得满脸通红。

    “你不是刚刚还在结好他吗?为什么又要刺杀他?”他看着长孙弘,表情复杂。

    长孙弘毫无愧疚的意思,面无表情的样子与身后杀声震天的沙场融入到一处,在天上射在黄土尘埃中的光斑里显得残忍又无情。

    “结好他,正是为了给刺杀他创造机会。他不死,吐蕃不会乱。”

第383章 佛不论因果() 
嘉绒巴仓寺,在藏地诸多佛寺里,算是中等偏上的寺庙。

    藏地尊佛,始于唐末,大唐衰败过程中,吐蕃正逢盛世,趁着乱世刀兵为王的时代,也凸显了一把存在感,多次聚兵下高原,打得不亦乐乎,甚至还曾经短暂的占领过中原帝权的象征长安城。

    不过五代十国群雄走马灯的来去,吐蕃兴也勃勃、衰也勃勃,当最后一任藏王赞普遇刺身死后,吐蕃也跟唐王朝一样,陷入了争夺皇权的内乱之中。

    丑陋的内耗耗尽了吐蕃最后一滴血,统一的王朝分崩瓦解,农奴们借机起义,绞杀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当权者,皇室成员东躲西藏,青藏高原上如无主之地一般成了一片狼藉,吐蕃作为一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寺庙领主。

    兵灾纷乱中的百姓渴望安宁,从天竺传来的密宗佛教崇尚因果循环,此生受苦来世入极乐,恰好能安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