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炎武拱手道:“陛下,属下听闻多尔衮将扬州、泰州、高邮等地虏官尽升三级,左近各县官吏升两级,又许以重赏。正是这些投虏奸贼助纣为虐,带家丁、泼皮之流驱赶百姓,方有这等速度。”

    对于整个华夏来说,外敌从来不是最大的祸患,最可怕的永远是汉奸卖国贼!

    一个半时辰后,天子仪仗驶入紫禁城。

    杨廷麟、宋应星、张沧海一众官员早已候在会极门外,见皇帝下了御辇,正要跪拜施礼,却被朱琳渼制止,“都无需多礼。”而后率众人直入文华殿而去。

    待二十多名重臣在殿内站定,朱琳渼对顾炎武示意,“顾大人,先把江北情况跟大家说说。”

    “属下遵旨。”

    顾炎武遂将顺治北逃,多尔衮率兵南下坐镇,以及建虏驱尽扬州至淮河的百姓,并烧光村舍、良田、树木,捣毁道路等事详细讲述一遍。

    杨廷麟立刻接道:“陛下,建虏这是打算坚壁清野,以拖延我军北伐!”

    他虽然不擅打仗,但好歹带过兵,对此倒是颇为内行。旁边几名兵部大员也是纷纷点头,“已至寒冬,大军北上途中若连烧火的木柴都寻不到,恐怕……”

    “虏贼甚是歹毒,连道路都尽皆毁去,如此我军便是咬牙从江南运送辎重,恐也会极为迟缓。”

    “是啊,粮草也是极难运送,附近村落又都被焚烧,就近征粮也无可能。”

    “从长江至淮河有三四百里之遥,沿途若尽是焦土,还如何用兵……”

    朱琳渼知道,即便在后世,想要安然穿越数百里荒芜地带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明代的技术能力了。在附近找不到民壮,又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光是运粮就会令人极为头疼。

    要知道,在汉武帝时代,因为人烟稀少,道路简陋,每一个士卒身后需要至少七八个民壮搬运粮草辎重。

    而扬州到淮河这一段建虏“人造”的赤地,后勤压力恐怕更为惊人。

    他皱眉道:“看来北伐所需的粮草得多一倍才够。”

    众人正在焦急地议论着,就见马文晟捧了一封红标的册子快步进殿,对朱琳渼躬身道:“万岁爷,兵部刚遣人送来的急件。”

    怎么又是急报?朱琳渼接过册子翻开,先是略为展颜,随后却立刻沉下脸来。待看完最后一行,他将那急报递给身旁的张家玉,“看来建虏此番是要拼个鱼死网破了。”

    殿上众臣将张家玉围住,探头看他手中的册子,有人小声念了出来,“四川总督王应熊奏报……虏豪格所部四万主力已退出汉中,仅留窦承武所部七千绿营守西安……虏贼逃遁之前,驱赶凤翔府、西安府等地百姓东入山西,并将两府焚烧一空,千里荒芜……臣已率部收复汉中,然,时值严冬,陕境四处赤地,大军难以为继。只待春后集聚粮草,调川民北上修复道路,方可一举克服全陕,兵进山西……”

    顿时,文华殿中一阵沉默,显然建虏这是要不顾后果,拼死阻滞明军北上了。

    好一会儿,应天祥率先开口道:“陛下,豪格这四万人马恐怕也是要往淮河一线增援的。”

    有人接道:“六万多虏贼据淮河天险死守,我军却也不易疾速破之。”

    “看来只能等天气转暖,而后徐徐图之了。”

    “是啊,虏贼已如临冬之蝉,却也无需急于一时……”

    朱琳渼断然摇头道:“不行!被建虏驱至山西、淮北的数百万人皆是背井离乡,必无多少积蓄,而建虏如今狼狈之态,定不会尽力安堵。届时饿死、冻死的人恐怕要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计,这些,可都是我们大明子民!”

    殿上又是一阵寂静。

第七百一十二章 钱,是个问题() 
良久,张家玉上前揖道:“陛下,末将以为,以虏之士气、战力,纵有六七万之众亦不难对付。”

    的确,多铎将满清精锐尽数带至江南,浩然十五万大军还不是半个月就被击溃了。如今不过六七万清军,在场的明军将领们还真看不上眼。

    张家玉继续道:“此役关键却在粮草、辎重输送上。只要保证淮河一线月余的粮米、草料不断,弹药、衣物、军帐堪用,定能一举破敌!

    “而眼下扬州等地已成残垣焦土,要想保证粮草、辎重充裕,只有沿途临时设仓,着人看守。再以大量民夫于仓储之间肩挑手提,日夜运送,方可保无虞。”

    朱琳渼垂目思忖,张家玉的意思几乎就是要在江南和淮河之间排一道“人墙”,再大量修建临时的休息、存储货物的据点,用海量人力硬扛出后勤补给。

    只是如此一来,耗费必然极为惊人。

    他之前一直力主采用少数精锐部队的作战方式,就是为了避免陷入恐怖的后勤消耗当中。龙卫军数量甚至长时间都没超过一万人,加上商业化的灵活后勤策略,大明匮乏的财政才不至于被压垮。

    他深吸了一口气,对张家玉道:“要保证前线三万将士的粮草辎重,需得多少民壮输送?”

    这种原始的后勤方式张家玉倒是不陌生,毕竟在朱琳渼掌兵之前,这种方法还在被明军大面积使用。

    张家玉估算一番,拱手道:“回皇上,至少需要征发二十五万民夫。”

    三万明军是朱琳渼确保击溃多尔衮近七万人马的底线,毕竟还有淮河天险横在那。

    按张家玉所言,兵、民相加就有二十八万之众。要知道,那二十多万民夫虽不用阵前杀敌,但他们的吃穿耗用却不会比军队少太多,至少粮米、冬衣等必须供足,否则这些人比军队乱得还快。

    但这似乎也是眼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了。

    一旁杨廷麟随即摇头禀道:“陛下,前番大军与多铎十多万虏贼鏖战,花费已是极大。如今府库中仅余二十多万两怕是难于应付近三十万人的耗用。”

    朱琳渼皱了皱眉,“二十八万人,一个半月大概要耗费多少粮米、银钱?”

    杨廷麟道:“回皇上,差不多要二十万石上下,再算上后续北伐之用,须得准备三十万石为妥。至于银钱,不算饷银的话,购置衣物、器具等,有十万两足矣。”

    一旁张家玉等人也是点头,看来这数字算得基本不差。

    三十万石粮食就要六十多万两白银,这还是市价,短时间内大量购买的话肯定还会涨价。朱琳渼沉思片刻,问杨廷麟道:“杨阁老,我拨给你六十万两银,加上国库存银,你需要多久能完成征调民壮、采买粮米等事宜?”

    杨廷麟当即正色道:“一个月内,臣必定全部办妥!”

    朱琳渼却摇头道:“太慢了,给你半月时间,先完成民夫征调。粮米先准备十五万石,剩余的之后逐步凑齐便可。”

    杨廷麟咬了咬牙,拱手道:“臣,遵旨!”想了想,又道,“陛下,只是这银子从何而来?”

    “看时日,远洋商队应该快回来了。六条大船,盈余六七十万两绝不成问题。”

    朱琳渼这还是往少里算的,那些护航的战船其实也能带很多货物,这一趟甚至能赚八十万两以上。

    他又道:“即便远洋商队误了行程,我也另有办法凑足这些银子。杨阁老无需担心。”为了扬州、陕南的数百万百姓,他已经做好将自己名下产业全部抵押借贷的准备。此外,他后宫那两位的娘家也都是有些财力的,加起来借个二三十万两应该问题不大。

    杨廷麟遂点头不再出声,新晋户部尚书张沧海却迟疑地拱手道:“陛下,南直隶一带已久受兵灾,地方上满目疮痍,民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若如此大规模征发民壮,恐伤民甚矣”

    朱琳渼暗自点头,这张沧海倒是体恤黎民,这次征发的二十万人可都得是精壮,多是一家的顶梁柱,故而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口何止百万?

    为救民,却要先伤民

    他无奈叹了口气,“这样吧,所有民壮每月发银一两,给他们聊以添补生计。”

    张沧海动容道:“陛下爱民如子,天下百姓之幸!这每月一两银,足够他们家用的。”

    眼下的物价,一两银够三口人一个月的吃用。而且这些民壮在帮明军运粮期间可是包吃住的,也就是说,这一趟劳役下来,他们大多还能有些盈余。

    只是如此一来,又要多出近四十万两的开销。

    既然皇上已定下了基调,文华殿内的众人又一同商议了诸多实施细节,直到了酉时方罢。

    “大致上便是如此了。”朱琳渼最后总结道:“二月十五,兵发江北,不给虏贼喘息之机,直捣淮河!”

    “臣,遵旨!”

    待众臣告退离去,杨廷麟却仍留在殿上,一脸的凝重之色。

    朱琳渼望向他道:“杨阁老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陛下,”杨廷麟凑前了几步,揖道,“此番北伐,朝廷开销极大,府库为之一空。然,待大军克复淮河之后,还要赈济为虏贼所害的百万灾民,所需银两恐不在少数。

    “臣虽以不署理户部,但对大明赋税还是略知一二的,届时,户部必拿不出足够的赈灾银。淮河北岸的灾民却仍生计无着”

    朱琳渼也是心中一沉,是啊,仅打下淮河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说到底,要救下这数百万百姓,需要的还是大笔银子。

    杨廷麟看了眼他的脸色,小心道:“陛下,依臣之见,眼下唯有加征‘济淮银’,方可解燃眉之急”

    朱琳渼双眼一眯,“征税?”

    “是,分至江南十省之地,每户却也交不了太多且只是临时加征一次而已。”

    朱琳渼盯着他道:“加税,征谁的税?”

    杨廷麟发觉气氛不对,支吾道:“这,自是征大明子民”

    朱琳渼阴着脸转身而去,留下杨大学士独自立于殿内,心中颇为惴惴。

    

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利相诱,分而治之() 
长春宫,西暖阁。

    木芷晴见朱琳渼拿着筷子半天也没吃一口,不禁轻声关切道:“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哎,”朱琳渼叹了口气,“北伐耗费甚糜,府库难支,便是加上远洋商队的进项,不过堪堪够用罢了。

    “其后,淮河以北、陕南还有数百万百姓等着钱粮救命,而朝廷早已捉襟见肘……”

    他此时深切感受到,当家难啊,当大明这个天下最大的“家”,更是难上加难。

    木芷晴午时已听说了建虏焚烧扬州、陕南,驱赶百姓之事,当下也是柳眉微蹙,点头道:“这数百万灾民必须得赈济,否则饥寒之下,最易生出民乱。”她又望向朱琳渼,“陛下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朱琳渼放下木箸,望向窗外道:“杨廷麟要我加征‘济淮’税。”

    他又叹了口气,“只是,下面那些苦哈哈的老百姓哪儿有什么银子供给朝廷?强要征税,或许国家的问题没解决,民间却要有不少人无法度日,被迫卖儿卖女了……”

    木芷晴看着他忧虑的神情,咬了咬嘴唇,柔声道:“陛下,臣妾今晚就给爹写封信。木家多的没有,二十万两也还拿得出来。”

    朱琳渼怜爱地摸了摸她的头,“木家几十代人的积蓄,我怎好说拿就拿?”

    “可陛下……”

    他用手指挡在她的唇上,“即便岳丈帮得了我一时,却也帮不了我一世。

    “不光得解决眼前之急,要想社稷稳固,大明这沉疴旧疾终是要彻底根除才行!”

    木芷晴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让有钱的人交税,还要比穷苦百姓交得多,大明的国库才能充盈!”

    木芷晴闻言微微吃惊,“陛下,这天下有钱之人多是官宦、士绅,便是没有出身的,也会将家产依附在这些人身上。

    “他们不纳税久矣。您突然要分他们的利,恐怕……会惹得整个朝廷上下都与您为敌。”

    朱琳渼点了点头,“这我自然知道。原本我打算等北伐结束,腾出兵力镇住各地,而后徐徐图之。但眼下来看,是等不到那时了。

    “便是与所有官吏为敌,我也只能试上一试!”

    “陛下打算何时推行此举?”

    “明日朝会,我便要当众宣布,往后官职高低,是否有功名在身,一律同一税率。只有为国建功之人,可得少许减免,且不可传于后代子孙。旁者,皆不得例外!”

    木芷晴忧心道:“若朝臣们一致反对又当如何?”

    “说不得只能以兵镇之,并遣锦衣卫清点个人财产,而后强征入库。”他说着也是皱眉,“只是,朝堂之上必会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了。”

    木芷晴道:“陛下,您要用兵淮河,哪里分得出人马震慑朝臣?若逼得紧了,有狗急跳墙之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