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改写唐朝历史-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少人开始羡慕有地的那些人了,尤其是家中男丁多的,田地也多,这下算是发财了,纷纷羡慕,纷纷嫉妒。

    虽然也有人说,没了地可不是好事,但是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驳。

    “边上就是菜市场,里面什么粮食没有,有了钱,想买什么不行?还种地干什么?”

    这样的话说的人无言以对,有些有地的人听了这个话好像突然想通了什么,赶紧回家拿地契去了。

    很快苏致远在县衙就看到了陆续拿着地契来卖地的百姓,一个接一个,边上整齐的放着一兜又一兜的40两,看起来是如此诱人。

    临安城现在的房价便宜的才30多两银子,贵的也有100两的,所以这些来自边上村里的百姓,很快有了能在临安安家落户的本钱。

    临安城兴起了一个词语,叫做地二代。

    和拆二代基本一个意思,靠土地改变命运,富起来的一批人。

    苏致远想着自己虽然不打算炒作房子的价格,可是自从自己带着临安发展以来,临安的地价就一直再涨,如果就这样下去,临安发展的越来越好,那临安的地价依旧会继续涨,到时候,自己虽然不炒作房价,但是房价却不会低下来。

    难不成自己还要搞一搞楼房建筑?

    苏致远摇了摇头,自己又不会做水泥,其实用黏土代替水泥也许也可以。

    做县令,想到一出是一出,苏致远暂且压下了搞楼房的想法,把心神转到了当前的收购田地上。

    又是一家人带着地契来了,生活过得不好,从穿着就能看出来,但是还是把地契放了上来,看那个样子还有些不舍。

    苏致远知道老一辈人对于土地是有感情的,也没有催促,而是在一边默默的看着。

    苏致远要把这一片的田地全部收走,所以不存在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的事情,苏某人这么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受了足足几本书的地契,上面都有官印。

    老人停顿了一下,就在苏致远认为他要走的时候,他又回过身来。

    “大人,我能不能留一块地基自己盖房子啊?”

    苏致远摇了摇头:“不行,但是我可以保证之后的临安会有新的房子空出来,若是你们想买,一定能买得起,放心。”

    老人行了一礼:“多谢大人了!”

    卖了地的地方都标注了出来,苏致远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很快就全部完成了,这心里也放松了不少。

    边上的银子越来越少,甚至地图上没有几户未卖地的田地了。

    苏致远原本计划三天的卖地行动,没想到一天基本完成,看来现在办事效率真的很高。

    看着剩下的几户人家,苏致远叫来了衙役,了解了下情况才知道,这三户人家居住的有点远,消息说不定没传过去,只能派人前往。

    可能浪费的就是那些种植到一半就得放弃的粮食吧,就算是有人已经盖上了房子,那也得拆了。

    在苏致远的命令下,临安大规模的城建工程开始了。

    这一天,是临安地二代改命的日子,也同样是其他的人忘记不了的日子,看着别人因为卖了几亩地就轻松的得到了百两银子,羡慕嫉妒的目光始终在县衙外面游荡,经久不去。

    苏致远坐在后堂喝茶,听着唐思雨说着县城之中人们的话语,觉得有意思的很。

    “哥,你太不厚道了,不少百姓说你让那些有地的人发了横财,对于他们有的人来说,不公平。”

    唐思雨看起来还为某些人打抱不平的样子。

    苏致远喝着茶,笑道:“怎么不公平了,我把田地收回来总得给钱吧。”

    唐思雨撇了撇嘴道:“有的百姓说,他们的地在山沟里,有的在山沟上,根本卖不了好价钱,看今天那么多人光卖地就有了百两银子,纷纷闹不平。”

    “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夭折了,有的人出生就体弱多病,有的人被贼人害死在他乡,有的人安稳的活到了年迈,你从哪里看到了公平?”

    苏致远说的唐思雨噘着嘴,显然是说不过也不服气的类型。

    “哥,那有的百姓也是你的子民啊,那你就不能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吗?”唐思雨摇晃着苏致远的胳膊,一副撒娇的样子。

    花无裳见怪不怪,笑着不说话。

    苏致远不动声色的把唐思雨的小手从自己的胳膊上拿下来道:“当然是希望大家都能过好了,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复杂,而且这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明天慢慢讲给你听,行不?”

    唐思雨从来都喜欢粘着苏致远,自然不肯,非要听,在她看来苏致远简直是无所不能的人,像是文曲星下凡,把一个小小的县城在一年的时间里变得如此厉害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就连唐思雨的师傅姚崇也说,苏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在一个县城里当县令实在是太委屈了,愿意上奏折把苏致远调回长安,只要他愿意。

    苏致远想不都想就拒绝了,开玩笑,当县令我还没当够呢。

    昔日的唐思雨见过了不知多少青年才俊,皆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像苏致远这样其貌不扬,说话没有文人风度的人还真的很难被她瞧上,这些日子以来,她对苏致远的心态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这一点可能她自己都没有发现。

    “哥,你就说说嘛!”唐思雨撒起娇来没得说,搞得苏致远就像哄小孩子一样,杨玉环在一边看着,忍不住道:“思雨姐,你这样不怕无裳姐生气吗?”

    唐思雨哈哈一笑,抱起了无裳的胳膊撒起娇来:“我是妹妹,无裳姐怎么能生我的气呢,你说是吧,无裳姐?”

    亲切的语态连杨玉环都忍不住揶揄她。

    “你这个妹妹啊,可要注意和哥哥的距离!”

    唐思雨:“哼,要你管,我可是县丞!”

    “别吵了,不就是说话么,我们和气一点,大家闹着玩而已,别在意。”

    苏致远害怕她们吵起来,赶紧把话题岔开。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农业革命()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公平的事情,苏致远其实要说的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唐思雨还是最开始理想状态的想法,希望能让百姓都富有起来,但是听过苏致远一番细心的思想开导之后,慢慢的接受了现实。

    每个人的环境和条件都不一样,祖上情况也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付出不一样,怎么能指望都是一样的生活水准呢?

    有的人天天找活干,有的人天天去赌场,有的人每天在酒馆听书,反正人生百态,各有各的滋味。

    。。。

    随着砖瓦的普及,临安不少木质的房子开始由更方便的砖瓦替代,原来的作坊太小,烧砖太慢,只好在野外搞了一个露天的大型烧制炉,开始练砖。

    苏致远虽然也考虑到了练砖对环境的破坏,但是很多时候,发展经济确实要牺牲掉环境作为代价的。

    土砖的方便是以前碎石场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从乡村到县城,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了建材市场,最关键的是,结实!

    临安取土也方便,烧砖铺路,盖房子,到处都用上了砖,苏致远也获得了不少的技术分红,心里美滋滋。

    往往很多行业是相互促进的伴生行业,举个例子,在学校边上的卖饭的就是一个伴生行业,依托着学生存在,同样土砖的发展,推动了建材的发展之后,也给木材铸铁业等等带来了不少的推动。

    苏致远很多事情有点子,但是也只是有点子而已,如果让他亲力亲为去做一些事情并不容易,还不如这个行当的人做得好,不如把技术传播出去,让时代得到进步。

    说起了铸铁业,其实在临安这样的小地方打铁铺子就那么一两家,生意很一般,平日里就是打点铁器而已,还是农具,少有打造武器的,技术铁材都差劲不说,价钱也不便宜。

    可是临安迎来了发展,尤其是苏致远在临安发布的一条条政令之后,让很多九流从业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这里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行业之间需要竞争才能进步,良币淘汰劣币,行业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

    以往,一个小小的临安,一个小小的市场,很多东西没有,现在逐渐多了起来,以往很多行业的竞争也多了起来。

    这里,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铁物件开始多了起来,各种工具的发展和变化,在苏致远看到的情况下能改进的改进,能创新的创新,从镐头锄头还有耙子等等,一件件的制造了出来。

    城建在发展的同时,农业更需要在这个时代迅猛的发展,这是所有行业的支柱产业,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想干别的。

    和未来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很低,虽然有了不少耕地农作用具的进步,但是依然不够。

    在农业的大船上,只有变得更大,发展才能更快。

    苏致远操心着农业的发展,还专门让人从北方高价买回来不少牛,不但用于繁殖,也用于耕作,毕竟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用牛代替劳力是很方便的。

    临安的牛并不多,很多人只能人力去耕种,苏致远成立的临安耕牛出租,恰好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

    加派了专人看守牛棚,每天来这里租牛的人不少,因为价格低廉,很多人甚至在山上的地也开始用牛耕种,大大的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苏致远除了买来耕牛出租,甚至还出售了不少图纸给铁匠铺让其打造农业用具,即便没有牛的情况下,自己耕作也比之前方便了许多。

    好在唐玄宗之前,江南一带的灌溉业就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即便是临安这样周围环山的地方也有水渠引进来,河流也是不少的。

    传播利用牛羊和人的粪便作为肥料去施肥的知识,人们最开始对于这个事情有些抵触,认为很是不干净。

    在某些读书人的眼里,这样的做法简直是贻笑大方的举动,更是写诗词把农民嘲笑的体无完肤。

    像因为行业的性质而被歧视的还有衙役,古人因为衙役经常要和三教九流的地痞癞子打交道,不管如何总是会沾染不好的东西,所以衙役往往也不被人看好。

    来临安的人不少,除了游玩的,还有就是走亲访友的。

    不过,还是有人相信苏致远的话,开始收集牛羊的粪便往田地里施肥,甚至有人把临安公厕的粪水装起来往田地里运,这些东西很快被清理的一空。

    很多没行动的人等到没有肥料的时候,心里居然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准备一点,结果这些不要钱的东西让人弄走了。

    粪水肥沃了土地,这样的施肥成效很快就显现了出来,人们知道县令说的是对的,再也不顾及什么脏不脏的,开始了农业施肥的起点。

    从那之后,鸡鸭的粪便也扔到了田地,化成了肥料,举一反三是人们的本事。

    合理的存有种植作物的间距很重要,但是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等着收也是不行的,还要防止鸟类,虫类的侵害,在古代,人们被这两样可害的不轻。

    最开始的时候,稻草人还有吓唬的作用,时间长了,鸟类也不怕了,下田吃粮食,还有田鼠,要坏作物的根茎,对粮食的收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好在几个月的时间一过去,红薯得到了收获,无论是煮熟还是烤着吃都是相当不错,苏致远在这里的推广红薯,简直是完美的发展了红薯的优点。

    红薯作为粮食很是耐饱,而且抗虫害,生长在土地下面,和土豆一样,就算是用来当粮食储存也是相当好的选择,红薯为农业作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临安的农业发展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贩卖粮食,很多粮商都来这里的农贸市场进货,对于临安来说,农业不仅仅是能够自给自足,粮食多到可以往外卖才是成功。

    苏致远提供设计的锄头,搞头,铁锹,耙子都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很方便实用,不光是在农业上,很多方面都能用到,销量极为可观。

    技术是不可能保存的,对于打铁来说,这样的形状别人看见了,回去一样可以打造出来,苏致远深知是造福人们的大事,倒也没想着利用这个大发横财。

    忙活了一天,坐在家里休息,红杉带着小丫鬟去外面采购回来不少东西,其中就有茶叶。

    “红杉,这个茶叶我们这里可以种植吗?”

    红杉:“少爷,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些茶叶是其他地方运来的。”

    苏致远喝了口茶,心里想起了梯田,那些山坡改造成梯田,不管是种植粮食还是茶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