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从大字不识一个的废材能成今日这般的模样的确也是非常的不易,在背后下的苦功,苏诚倒是也能想到。
即便是聪明,也得肯吃苦才行。
人嘛,哪有不吃苦的。
第394章 重商()
苏诚就朱由校的那个问题回答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便就是让各支军队做个清查,可以从新军之中挑选出出众的兵丁派过去,他们过去之后一方面可以培养将士们使用火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监督火器的使用,严防他们把火器泄露出去。
还有,无论是那支军队包括新军,在火器磨损,出现故障等等一切问题,只要是影响了使用,修补不好的,便要统一回收由专人统一销毁,切记不可泄露出去,这可是我们取胜的最高军事机密。
另外,还要重新训练我们大明原有的那些军队之中的兵丁们,老弱病残发给他们抚恤之后遣返归乡,那样的人即便是留在军队之中也只不过是充充数目,在打仗的时候当当炮灰而已,很难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效力的,还不如直接放他们回乡,回乡之后他们为了给自己自谋生路,还能给大明交点税收。”
苏诚以前在这个问题之上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与朱由校介绍了一下而已,今日倒是在这个问题之上介绍的很是详细了。
朱由校即便是再有天赋,对苏诚说的这个事情也得简单的思考一下的。
苏诚又紧接道:“皇上,其实若是可能的话,还应该推翻现在大明缘由的兵役制度,让十六周岁以上的男丁去服兵役,可以一直到二十岁,四年时间去服兵役,表现好的,可以给他们升官,可以让他们当个百户什么的,更可以让他们在军队之中长期的发展下去,只要这样不断地填充我们的军队才能让我们大明的军队永葆青春。
皇上,你可以想想,一支年轻的军队以及一支都是老弱填充的哪个更有战斗力?”
苏诚把这个事情已经是说的很明白的了,只要是朱由校能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事情,自然也就能够想明白的。
朱由校还真就苏诚所说的这个问题做了一番的考虑,良久之后便道:“先生,所提的这个事情的的确要比现如今大明的这个制度要好上一些,服兵役的时候可以有军饷赚,在服兵役期间若是没有战争的话,在四年的兵役结束之后可以回乡,这对于他们来讲想必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的年前男丁逃脱兵役了。”
苏诚在最后的时候又补充着道:“若是可以的话,给表现优秀的在衙门等朝廷部门安排给位置,这样他们此生的生活也就没有了任何问题,不用为饥饱着急的他们会更加的愿意服这个兵役的,另外,朝廷还可以给服兵役结束的他们一些土地,这样便就更加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就不至于使得他们一听到服兵役比杀了他们还要可怕了。”
苏诚既然与朱由校说起了这个服兵役的事情,自然也就把这个事情说的特别的清楚明白的。
到最后朱由校想明白之后,触犯了什么人的利益,亦或者是碰到了沈阳的阻力,那都是朱由校自己的事情,若是朱由校能够坚持的话,那胜利的便就当做是整个大明的。
即便是最周朱由校没有把苏诚所说的这个事情坚持下去,那对苏诚的这次任务也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苏诚的这次任务本就是了却被执行任务之人的心愿的,而此次被执行任务人便就是朱由校,而朱由校的心愿便就是放弃他挚爱的木工,做个好皇帝,顺便要想在他手中强大一下大明而已。
这个最主要的事情办成了,其他的一切都已经算作是苏诚送给朱由校的礼物了。
在接下来的时候,苏诚才与朱由校弹了那件合作的事情。
直到现在,魏忠贤一派与杨涟一派仍旧还在有所争议,要想打破几千年来轻商的规矩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成的事情。
更何况,杨涟他们一党即便是支持苏诚,但却也并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把苏诚所说的那个问题想明白的,很大程度之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手中有手工作坊而已。
苏诚所说的这个事情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利益。
本来苏诚想着扶持一下这些有着手工作坊的东林党人,还是朱由校的一番话才让他恍然大悟。
经商之人不能做官,做官之人不能经商,即便不是因为重农抑商,这个事情都不能发生。
经商之人身上势必是会沾一些铜臭味的,你难不成还希望商人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不成?
当然有这种情怀的做官之人并不是很多。
既没有了这种情怀,又满是商人的铜臭味,把钱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做好一个官。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的朱由校也明白了,拥有着手工作坊的江南东林党人并不是什么好人。
朝廷一大半的税收都来自江南,有魏忠贤在,这些人好歹也能把朝廷的税收交起来,没有了魏忠贤,他们不交税,顺便还有人贪墨交税人的银子,朝廷养活着那么多人,除了皇室的开销之外,还要有百官的俸禄,以及百万将士的粮草,军饷,朝廷没钱,只能从下层百姓那里抠补了。
民以食为天,连饭都吃不上的百姓却还要交赋税,自然是要把他们逼得谋反了,若是能有一口饭吃,谁又愿意干那种掉脑袋的事情呢。
苏诚自己想明白的这些事情自然是没有再与朱由校讲,他之所以嫩想明白还是因为人家朱由校提点的,这个问题朱由校要比他想清楚的早。
苏诚也只是讲了商业的发展对大明整个朝廷的好处。
中原王朝历来都是农本大国,为了让人种地自然是打击商人的,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弯腰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剩下的那些人自然是要腾出劳动力去作别的事情了。
在大明还没有工厂什么的,那便就需要发展商业,把这些东西尽早的带动出来。
当然这么深奥的问题苏诚并没有与朱由校讲。
苏诚所想的那个问题也只不过是在日后有了那个产物之后人们的感悟,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有那么超强的想法。
“皇上,一个国家想要有钱便就需要商人,商人手里面的钱多了,朝廷便就能去征收税收,有了税收的朝廷,便能强兵,这样一来,国富兵强也就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最关键的一点儿便就是,商人在经商的时候可以给普通百姓提供一些干活的机会,这样也不至于让下层的百姓没活儿干儿饿死,现在在我大明不是兴起了不受的手工作坊吗?这些可为不少的百姓提供了干活的途径,里面还有不少的女人。
家中之人若是都能挣上银子,他们的日子也就好干不少了,更可喜的是,这些人也带活了全国的商业。”
这么长时间,双方同意与不同意的理由苏诚已经听了很多了,就苏诚所说的这个意见,朱由校也已经从杨涟为首的那些东林党人的嘴中听到过了。
第395章 同意()
其实这个事情朱由校在这半个月一来已经听过不少了,要不是苏诚在外面的那场大仗能给朱由校提提神,他还真是要被这个事情给烦透了。
两方人马在以前的时候虽然在明里暗里的较量着,但那都不会闹到朱由校的面前,因为苏诚提起的那个事情,这两方人马可经常在朱由校面前挣得面红耳赤的。
那可真是婆说婆有理,每个人说的都有理。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这个事情一直也都没有个什么显著的意见,无可厚非,杨涟等那伙东林党人很多人是为自己考虑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真正的为大明朝考虑的。
只是魏忠贤那伙人是因为处于与东林党人的争斗才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还是因为真的要维护祖宗礼法的,至于他们到底是什么目的,苏诚还真就想不到。
现在苏诚既然已经回来了,那这个事情就必须要由他来解决了,无论他解决成什么样子,等将来他还是要离开的,在苏诚离开之后,这个事情最终却是要由朱由校去坚持的。
即便是苏诚现在做的最好,若是最后朱由校最为皇帝没能坚持的话,这个事情终究还是要半途而废的,因而苏诚在开始说自己意见的时候,还是开口问了一下有关于朱由校他自己的意见。
也别管魏忠贤一党和杨涟一党争斗的有多么的严峻,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朱由校的意见的。
“皇上,在下的奏折你也应该看过了,在这个问题之上你觉着到底该如何?”
以前苏诚在问起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朱由校会直接讲了自己现在的想法的,现在的朱由校竟然反问了苏诚道:“先生觉着此时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些日子他们两方人马在朕面前吵来吵去的,把朕烦的的是烦不胜烦的。”
朱由校也仅仅是专心做皇帝不到一年时间,这边已经有了一个做皇帝的睿智了,既然朱由校这么说,苏诚他作为幕僚本就是要给人家朱由校提意见的,总不能让人家朱由校首先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吧?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还要苏诚这个幕僚有何用?
被逼到这步地步的苏诚最后也只能笑了笑道:“皇上,其实在下在派传令兵传来传回来在下的奏折的时候,在下就已经站在了杨涟大人那边了。”
在朱由校还未开口的时候,苏诚很快便说道:“皇上,请听在下说下去,在下的目的并不是要支持杨涟大人等人,在下还是当初的那个意思,即便是将来我大明真的要与努尔哈赤合作了,但却也不能让在朝为官的大臣们,尤其是告官参加,他们手中掌握了权,势必是要牟利的,在以往的时候,这些人手中即便是是没有产业,也想着多往自己的腰包里装一些银子,现在权和钱都给了他们,他们势必是要往自己的腰包里装钱的,到时候,吃亏最多的便就是朝廷了。
因而还就如在下曾经的那个意思,经商或者参与商业生产之人不准为官,甚至是家中直系自己有是商人者都不准为官,这就杜绝了这些人对以权谋私了,反之想要做官就不准再去经商了。
商和官不放在一起,也就可以使得朝廷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另外还要有设立个专门监督这些人的部门,防止他们官商勾结才是。”
这个事情在当初的时候苏诚与朱由校说起东林党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说过这个问题了,现在再说起这个问题来自然也就是轻车熟路了。
“皇上,其实魏公公等人的坚持也并不算是过错,毕竟重农抑商的这个问题已经在我中原王朝这里根深蒂固了几千年了,陡然之间开始提升了商人的地位,那些寒窗苦读进入官场之人自然是心里面不平衡的。
在历朝历代之中敢于革故鼎新还真就不是个坏事,在先秦时候的那个商鞅变法,使得大秦迅速的强大起来,正是因为这个商鞅变法才使得秦始皇有了荡平六国的机会。”
苏诚的这番话讲完之后,朱由校开着玩笑道:“先生,嬴秦是因为商鞅变法才有了统一天下的契机,可商鞅这个作为嬴秦强大起来的先驱者的下场可不太好啊?”
苏诚也回之一笑道:“在下承蒙皇上的知遇之恩,若是大明真就能如秦那般强大起来,在下也愿意步商鞅的后尘,本身一件新生事物的产生就有无数的枯骨堆积而成的。”
苏诚这话倒还是大义凛然的很,苏诚也并没有多高的品格,他之所以敢说这个话,那完全就是因为他知晓即便是他真的到了商鞅那一步也不会死的。
但朱由校却因为苏诚的这番话那是感激的稀里哗啦的。
在以前的时候,朱由校在见苏诚第一面的时候就能把他带到宫中那只不过是出于对苏诚的感激而已,后来大概是因为苏诚狂放不羁的性格,朱由校与苏诚渐渐的成为了知己。
现在两人若是没有外人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就不会是君臣之间的关系。
“皇上,在下知晓皇上是有雄心壮志的,在大明发展到这步地步,已经不能再是只依靠农业而存活了,皇上也应该知晓,朝廷若是想要收税的话,那最多的只能是依靠商人而已,现如今全天下的钱财可都是掌握在商人的手中,天下的钱财都诶这些商人给赚了,总不能再找种地的普通百姓收税吧?
而且虽然那些百姓种着土地,但落到他们手里的并没有多少,除了个佃主交完粮,还要给朝廷交,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他们的日子才能好过一些,一旦碰上任何一点儿不顺,那他们全家老少就都得去喝西北风了。
想要保国太民安,朝廷又想在税收这个问题之上不吃力,便只能去发展商业了,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