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泪差点都流出来的徐光启,朱由检有些不好意思。玩笑好像有些过火了,自己应该提醒他才对。

    没等朱由检开口,徐光启连吃了几口南瓜,又猛喝了几口饮料。匆匆压下口中的辣味后,他直接开口问道:“这是何物,辣味如此凶猛?”

    “我叫它辣椒。”朱由检回答徐光启的问题。两人的第一个话题就从新作物开始了。

    “这种作物,口味凶猛,不同于胡椒。用来调菜,口感更为丰富。它的产量不错,一株能收多次。它完全可以当蔬菜食用。”

    “这个菜,我叫它小炒肉。徐先生可以先尝尝肉片的滋味。”朱由检殷切的向徐光启推荐。

    “谢谢王爷关照。”徐光启面露感谢之色,辣椒他一时不敢再碰。

    徐光启发现这个年少的信王,对新作物的认识很深,至少在吃方面很深。他只问了一句,信王就开始涛涛不绝的介绍。

    这几种新作物都应该怎么吃,例如甘薯烤的比煮的好吃,玉米嫩的比老的好吃,土豆炖肉味道很香,炖鸡也不错,南瓜做的饼味道也很好,等等等等。

    徐光启边听信王介绍,边吃面前的菜肴。信王说的不错,几种作物各有特点,口感都非常不错。

    信王殿下小炒肉吃的很香,虽然也是辣的丝丝哈哈,毫无王爷形象,可仍是不断把辣椒向嘴里送去。

    不知为什么,看到信王毫无王爷气度的吃货样子,徐光启就感到诱惑力十足。他忍不住鼓足勇气,挑出一块肉片送入嘴里。

    有了心理准备的徐光启,感觉上好像没有刚才那么辣了。肉片在口中慢慢咀嚼,徐光启感觉到一种特殊的味道,他忍不住又吃了第二块、第三块。

    小炒肉魅力无限。

    朱由检和徐光启两人边吃边聊,话题慢慢不再局限于新作物,逐渐发散出去。

    徐光启越聊越发现,信王殿下知道的东西很多也很杂,不过好像都不成体系。应该是信王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或看来的,完全不像是先生系统教出来的。

    “很奇怪啊,没听说信王有老师啊,以他的身份能从哪里听来的?皇宫大内据说藏书无数,也许是书中得来的吧?”徐光启默默的想着,随手拿起饮品喝了一口。

    南瓜玉米汁也让人沉醉啊。

第四十一章:徐光启的惊讶与震撼() 
吃过晚饭,两人泡上一壶清茶。朱由检这才正色说道:“徐先生,我这次专门请您过来,是因为甘薯种植的事。”

    朱由检顿了顿,等徐光启适应一下又接着说:“春天的时候,我安排皇庄按您的甘薯疏来进行种植。没想到,因为没有注意到气温差点导致颗粒无收。尽管后期管理做得不错,可最后收成远比预计的要少。”

    “什么?”徐光启面露惊讶之色,他来到皇庄之后心思都放在玉米上面,完全没有注意到甘薯的收成。

    在上海时他就听楚天行说过,甘薯亩产7石,他可没认为这个产量小。

    他在天津试验时,最高有过10石出头,但平均亩产也就6、 7石。他完全没有想过,信王是因为甘薯的亩产过少,才找到他的门上。

    徐光启忍不住开口询问:“信王殿下,您预计能有多少亩产?”

    “20石”朱由检毫不犹豫的说道,“我觉着甘薯的产量应该和土豆差不多。土豆这是第一次种,完全没有经验。就这样还收了13石。甘薯有完整的种植手册,产量应该会超过土豆。不过因为没有注意种植所需的温度,产量反而不如土豆。”

    朱由检看看徐光启有些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至于它们到底能达到多少产量?等这第二季收了,就知道了。”

    “什么?”这是徐光启第二次惊呼了,他实在忍不住惊讶。信王殿下怎么敢这样安排,地力怎么能跟得上?要知道,透支了地力,可能会毁掉皇庄的良田。皇庄的佃户就没人敢直言相争吗?

    徐光启赶紧规劝道:“信王殿下,不能这么着急啊!这么短的时间,连种两季。一旦透支了地力,会毁了这片良田的!”

    “不要紧”,朱由检摆摆手示意徐光启不用着急,“我找了十几个种地多年的老把式,仔细考察过,地力跟得上。明天你可以去看看。”

    徐光启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听朱由检继续说道:“徐先生,我请您来,是想让您像《甘薯疏》一样,为这些新作物编订种植手册。我希望,每种作物都有一本详细的种植手册。这样,才能方便农户们学习种植,才能方便新作物的推广。”

    徐光启对信王的这个愿望,感到震惊。

    如果如信王所说,能为这几种高产的新作物,编出详细的种植手册。那就意味着推广不再是难题,各地农户只要按图索骥就行。

    这些高产的新作物如果真能推广到天下,能救活多少百姓?这是光照万家的大善事啊!

    信王的愿望如果真能实现,哪是多大的功德啊!

    看着信王期盼的眼神,徐光启感觉自己的肩上有些沉甸甸的。一瞬间,他只觉得口中发干,心脏噗噗的乱跳,脑中一片混乱。

    徐光启如溺水求生一般,张口拼命吸了一口气。他闭上眼睛,嘴中念念有词。

    过了良久,徐光启睁开眼睛,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他看着信王一字一顿的说道:“信王既有意造福天下苍生,子先愿助王爷一臂之力。”

    这一句话出口,徐光启就将和朱由检牢牢的绑在一起。

    为天下,弃自身,舍身而取义。

    这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

    士为知己者死的那个士;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士。

    这些中国传统的士,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不管哪朝那代,总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名传天下,或默默无闻,但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为天下百姓,甘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这种真正的士,怎么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徐光启的表态深深震撼了朱由检,他明白徐光启那句话的分量。

    “我可是大明的藩王啊!就为推广新作物,徐光启竟然甘愿放弃自己的政治生命,来相助自己。他得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啊?”

    虽然不知道自己哪里打动了徐光启,但朱由检也不由的站起身来。他正正衣冠,郑重的向徐光启宣誓:“我,朱由检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负先生重望。”

    两人重新坐下,朱由检感到气氛有些压抑,他故意轻松的开口说道:“先生,您身体最重要。您不用过于劳累,明天我就安排5个府上人员跟随您,做您的助手,一切听您指挥。在保证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咱们争取尽快拿出种植手册的初稿。先在皇庄中推广,在推广中咱们再慢慢补充改正各种细节。”

    “什么?”徐光启这是今天第三次惊呼了,不过这次他没在直接询问,而是闭目静静地想了一会。

    过了大约半刻钟,徐光启睁开眼睛叹了口气“王爷高见啊。”

    是啊,只要种植得当,就可以据此先拿出初稿。再依照初稿进行小面积推广,推广的过程中如发现错漏,再做补充修改。

    这个办法虽然不够严谨,但效率远比反复验证完毕再做推广,要高出很多。

    第二天,徐光启一早就赶到栽种甘薯和土豆的田地里面。对地力的担心让他一夜无法安睡。

    田地里的情况,让徐光启又一次惊讶。

    栽种第二季甘薯和土豆的田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地力经徐光启检验,一点都不像种过一茬作物的田地,反而有些像休耕一年的田地。

    皇庄就算都是上好的良田,可也不应该好到这样啊?徐光启看着田地有些发呆。他感觉这两天他惊讶的事情有些太多了。

    远远的路上,有两个农夫推了一辆独轮车慢慢走来。

    看到独轮车,徐光启觉着自己完全都不感到惊讶。“嘿嘿,信王的皇庄还真是舍得花钱。”

    农夫看到穿长衫的徐光启走近他们,赶紧避到路边。徐光启却好奇的凑了过去。农夫的独轮车内,是满满一车肥料,难怪需要两人照料一辆车子。

    对这些肥料,徐光启特别注意了一下“嗯,都是些上好的堆肥。”

    这种肥料很好用,肥效也很高,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型,数量也就相对较少。一般人家可没处弄到这么一大车的堆肥。

    打量了一下脸上透着喜色的老农,徐光启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不会这肥料也是信王弄来的吧?他向老农开口询问:“这肥料哪里来的?数量够用吗?”

    老农的回答又让徐光启吃了一惊。

    肥料果然是信王派人送来的,这徐光启并不吃惊。他吃惊的是,老农竟然说这种肥料有的是,田里管够。

    哎呀,这可就不得了了!信王从哪儿弄来这么多肥料?难怪那些田地的地力,会保持的那么好。

第四十二章:魏忠贤的杀手锏(求票、求票)() 
信王殿下果然是言而有信,下午就有5个少年跟在了徐光启身边。

    看看身边的少年,徐光启无声的叹了口气,以他的眼力当然能够看出这是5个少年太监。

    神爱世人,太监就太监吧。

    时间紧迫,自己可没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人就先用着,不合适再去找信王换人。

    与信王派来的内侍一起工作了几天。徐光启发现这5个内侍竟然相当的能干。他们毫无骄娇之气,学习也很认真,都是些不错的助手。

    徐光启不知道,这5个内侍都是内书堂出来的佼佼者。他们接受过内书堂严格的培训,在有关学习方面,那是不敢有丝毫怠慢的。

    有了他们的帮助,徐光启编制种植手册的进度骤然加快,编制成绩斐然。

    京城内,朝堂上。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趁东林党阵脚大乱之际,主动发起了一波攻势。

    他们直接弹劾东林党领袖,吏部尚书赵南星结党营私。

    阉党一动手,东林党人被迫反击,两党相互攻击,朝堂上顿时又乱作一团。

    朝堂上的纷争,再次惊动了天启皇帝,魏忠贤的构想又一次得逞了。

    这次魏忠贤是有备而战。

    魏忠贤刚在5天前,把孙承宗急需的粮饷送走了。就是孙承宗向天启皇帝申请的,宁远所需的200万两纹银。

    要知道,上半年朝廷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魏忠贤就想尽办法给孙承宗筹措了80万两纹银。现在,他又不打折扣的给孙承宗送去200万两银子。

    魏忠贤超额送出宁远防线所需的银子,就是为了在天启皇帝面前得个好。

    果然,银子送走当天,魏忠贤就受到天启皇帝的肯定和表扬。

    这次弹劾赵南星,魏忠贤是有预谋的,故意挑起事端。

    纷乱的朝局已经让天启皇帝感到极度厌烦。这次争端一起,天启皇帝本能的认为,又是东林党在挑起事端。

    早已摸透天启性格的魏忠贤,把天启皇帝的反应猜个正着。

    厌烦的天启皇帝又一次拉了偏架,他下旨严厉斥责赵南星。

    随即又因为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人,连续上书为赵南星叫屈的激烈反应,再次下旨斥责。

    天启皇帝的斥责,严重打击了东林党人,他们彻底丧失了信心。

    东林党人文人的习气发作,天启三年年底,东林党人纷纷上书辞职。

    东林党人一起辞职形成的风潮,再次让天启皇帝误读。

    天启皇帝愤怒的认为,东林党人是在以辞职威胁他。

    本来就对朝堂纷争感到不厌其烦的天启皇帝,愤怒的同意了东林党人的辞呈。

    朝堂上,阉党成员弹冠相庆。

    东林党人的辞职被迅速批准,朝堂效率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

    还没过年,东林党在京城朝堂上,就只剩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大学士韩旷两人。其他东林党人都已黯然离京,被迫回家过年去了。

    天启四年的春节,京城一片喜气洋洋。从上到下,朝廷内外,大家都很开心。当然,东林党人除外。

    天启皇帝感到很开心,他的帝国今年各地都很平静,没有人造反闹事。下半年税收也不错,朝廷现在暂时也不再缺钱。

    就是让他最感闹心的朝堂上,也因为大批东林党人的离京,显得平静了很多。

    对外方面,孙承宗的宁远防线已经初步建成,后金的势头受到抑制。京城朝廷不用在一日三惊了,安全感大大提高。

    天启皇帝更开心的是,他的木匠技艺也提升了很多。

    京城百姓感到开心是,因为社会比较稳定,粮价也不算高,维持温饱还很容易。

    大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