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阴险的人,取得一点点成功,就据为己有,失败了,就推给下级。‘士兵在浴血奋战,我却在寻欢作乐’,这是多无耻的人才可以说出口的啊,当时的我,7天7没有合眼!当我率领仅有的300人撤出雅雀山,一路突破了超过20道封锁线。‘波田支队战斗差?我波田重一能力低下?’我和我的部下绝不这样认为,甚至我的对手,中国最优秀的将军许鸣,也给了我非常高的评价,‘波田支队是日军非常精锐的部队,善于在复杂的条件下战斗,尤其善于丛林战和山地战;波田重一,是个很优秀的将领,很有决断力,善于冒险。’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我波田重一的!
九江之战的失败,和以前安庆会战的失败,并不是前线官兵作战不力,而是碰到了一个可怕的指挥官,一个对自己人非常可怕,而敌人非常司令官。在上海和华北的几次战役中,我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正是从冈村宁次担任第11军司令官开始,帝国遭受了一系列失败!…我已经多次发送电报,当前的敌人是中国最精锐的26军,但他不理不睬,在我的部队伤亡殆尽的时候,他还发电报让我反攻九江!军令完全脱离实际。冈村宁次先生,你说你在台湾和东京甚至军舰上都忘记不了九江之战的失败,我想知道,是不是9000多个冤灵在向你索魂你睡不安稳。”
————————节选自波田重一之《九江,最黑暗的炼狱》
。。。
第130章 烽火南浔()
波田重一突围的时候,只带了不到1000人的部队,而当他9月11日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东北边的鄱阳湖畔时,手下已经不到300人。
曾经一支一万多人的加强旅团,排成行军纵队,蜿蜒十余里,现在一只小船即可装下。
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渡口等候,波田重一到达那里的时候,经过冈村宁次的身边,看也不看他一眼,即上船离去,冈村宁次等一干人等尴尬不已。
9月17日,台湾步兵旅团旅团长波田重一转入预备役,台湾军编制取消。
*********
“截止9月11日,现场日军遗尸7635人,俘虏1128,其中捕获波田支队第一步兵联队联队长林义清大佐及校级军官6人,击毙第二步兵联队联队长渡边信吉大佐,缴获步枪5400余支,掷弹筒276具,轻重机枪300余挺,山炮14门…”
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俘虏了林义清,这是抗战以来,中**队第一次活捉的日军大佐,更的是,林义清不是一般人,他的意义远非一个普通大佐所能相比,他是1937年的内阁总理,大将林铣十郎的第二个儿子。
林铣十郎当初在朝鲜担任司令官,九一八事变中私自率兵越境中国东北,人称越境将军,为关东军侵占东三省极大助力。事后,日本天皇追授了他的行动,并晋升他为大将。日本一步一步对中国进行侵略,到现在的全面战争,林铣十郎要负极大的责任,讽刺意味的是,他今天尝到了发动战争的苦果。
许鸣笑嘻嘻地打量着这个胖乎乎,白生生的家伙,这位老兄虽然是步兵联队的联队长,但显然保养很好,特别是一双手,白滑细嫩,手感极佳。
林义清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被戴上了镣铐,2个中国士兵看在他旁边,眼前一大群各式各样的人群,簇拥中一个年轻人,剑眉俊目,神华外露,气度不凡,看着他的表情,带有一丝讽刺和嘲笑。
林义清赶快昏过去,但耳朵里不断传来许鸣用英语的介绍,“…各位尊敬的记者,这位心宽体胖,富态的大佐就是林义清先生,显然,林大佐的营养状态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准。不过这对于一个高级军官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在减轻10公里体重的话,可能今天就这里和我们会面…”
林义清曾在欧洲游历过,听见中国人把他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在介绍,旁边,不断有中外记者在发问,而那个年轻人,则用幽默的话语做着回答。这一句句话语,像刀子一样在他的身上穿刺,身边还有不断闪烁的镁光灯,再给他拍照。
一个美国记者看到了林义清的表情,问道:“许将军,这位日本军官似乎非常痛苦,我想问下,今天的对待是否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带来阴影。”
许鸣微笑道,“丹尼尔先生,我对他并不反感,林大佐是最近才到中国参战,我并未听说他有多少劣行。但是,他不是无辜的受害者,他是一个侵略者,现在和将来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我想,无数死难的中国将士,和死难将士的同袍,都会赞同我的观点。”
这是许鸣的心里话,他确实对林义清没有恶感,但谁叫他碰上一个混蛋老爹呢。
打了胜仗,许鸣的事情有很多,接待完记者后,有一个很的事情,攥写战斗报告。这是提交给老蒋的,这份报告可不是一封简简单单的述职报告,里面涉及到对各个参战部队的评价,作为军委会论功行赏的一大依据。
最的还不是这个,许鸣要在这份报告里体现他下一阶段作战的作战思想,刚刚取得了胜利,蒋介石应该会他的意见。
重点写了两点,第一是兵团级部队作战时,应该有统一的后勤机构和组织;第二是军政部门和民政部门的相互配合。这些是南浔会战前期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下一阶段作战必须加以解决。
战利品的发放也颇费心思,由于是围歼战,缴获很多,但参战部队更多,怎么分需要好好合计。这次的战斗,有的部队属于“吃肉”,也就是说打的顺风仗,有的部队在“啃骨头”,最明显的就是第70军,这个部队已经被打残,1个军现在撤下来只剩1个营的作战部队了,这要不好好多分点战利品,是伤了李觉甚至整个湘军的作战热情,经过细致考虑,许鸣决定将这次缴获的大头,14门山炮中的12门,以及一批轻重机枪交给李觉。
哎,打了胜仗比打了败仗累多了,像波田重一,估计找一个地方好好歇歇,什么事也不用干,忙得手和脚都不停的许鸣甚至有点羡慕他的手下败将。
可他还不能歇,他喊起卫兵,沿着铁路线,向金官桥的方向走去。
铁路的地基以及被挖掉,后来经过许鸣的整修,勉强能通过马拉大车,许鸣一行百余人,均骑着马,咯哒咯哒地向南面而去。
许鸣耷拉着脑袋,不仅仅是炎热的天气,还有疲倦的心理,啊,要是能找一个池塘,好好的在里面泡个澡,那是多么的享受啊。不过许鸣随即想起了战斗时经过的河面和湖水,被鲜血污染,里面泡着一具具发胀的尸体,苍蝇在周边盘旋,想到这,许鸣在里面泡澡的念头又消失了。
“总司令,那边好像是张副司令长官。”先头的几个士兵前来报告。
“张副司令?”许鸣还是昏昏沉沉的,一时没反应过来,但他马上意识到是谁来了。
许鸣和张发奎相视一笑,许鸣去马回岭拜见张发奎,张发奎来九江看望许鸣,两人想到一块了。
张发奎和许鸣一同下了马来,将马塞给各自的随从,两人走入一处山坡。
树荫遮阳,微风徐吹,张发奎将军帽挂在树枝上,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山野风光。
“千里,十几天前,我和你也经过这里,当时仓皇败逃,没想到半个月后,老母鸡变鸭,咱们成了胜利者,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这是张发奎第一次给许鸣赞扬,张发奎性子高傲,不是阿谀奉承之人,何况以他的身份资历,也不需要讨好许鸣。
许鸣很感动,“这些都是侥幸,根本知道九江没有敌人驻守,其实这次我是冒险,我本来以为…这次要不是张副司令长官您亲自带领第4军赶来,我能像上次一样仓皇败逃都是幸运,说不定像那个林义清一样,被敌人逮了去,给自己的国家带来极大的被动。”
许鸣将这次战役的台前幕后细细一说,种种侥幸和失误也丝毫不避讳,张发奎暗自感叹这家伙简直是个幸运星,许鸣说到用当初在芜湖缴获的日本飞机冒充敌人给波田支队空降毒方便面,张发奎听得拊掌大笑。
“千里,这事你也干得出来,波田重一估计死都不知道,他居然是这么败的,哎,千里,可真有你的。”
“哈哈,我小时候在食堂吃饭,里面的四季豆没有烧熟,结果整个食堂用餐的人集体中毒,一下好几百人被送到医院。我就想啊,方便面要是加些工业硝酸盐,那小日本吃了以后,该多么的壮观。”
两人谈了一会轻松的话题,张发奎问道:“千里,下一阶段作战你打算怎么打?”
许鸣想了一下,叹了口气,“我还没想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里,下次日军前来必定十分凶猛,你要好好准备一下。”
“是啊,我想在九江作战,在九江城里放一只部队,妙智镇重点防御,在磨盘山一带再放一只有力部队,三个地点相互依托,以瑞昌为补给,并随时和江北取得联系。”
张发奎作为一代名将,自然能看出许鸣布阵的特点,极具攻击性。这三个地方形成三角形,看来许鸣不是属于死守阵地的风格,而是机动防御和随时出击。
不过这附和张发奎的性格,张发奎本身是一个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的将领,后世经过考证,他的进攻比防守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他想了下,道“千里,阵地这样设置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工事要建好。”
许鸣苦笑了下,“向华大哥,我没想好的就是这个,工事建设有麻烦了。”
“哦,是人手不够?还是材料不足?”
“咳,向华大哥,是这样的,我的部队进行防御战时,所布置的防御工事数量是其他友军的十几倍,材料倒是没什么问题,缺少的东西都可以找替代品,但人手不够了。”
张发奎皱起了眉头“是啊,这是个大问题,士兵肯定不能在这个大热天干活,不然,以后还怎么打仗。老百姓估计也跑光了,而且前段时间,湘系部队跟强盗一样,估计老百姓对咱们也不拥护,他们肯定不愿意替咱们干活。”
不过张发奎毕竟见多识广,想了一会,还真想出一条毒计来。
许鸣一听,大惊道,“向华大哥,这事泄露出去了,史书上会记载的。”
张发奎一身冷笑,脸上露出凶狠的表情,“史书,只会记载胜利者,而且,这事决不能泄露出去!”说完,他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
第131章 烽火南浔 16()
张发奎的建议是什么,是用被扣留的日本侨民和战俘修筑工事,去年的江阴大捷,中国海军扣留了3万名日本侨民和一千人的日本海军战俘,这次九江之战,也俘获了1000多个肚子疼没逃掉的日军。
许鸣一时犯了踌躇,虽然是日本人,他也不愿意对他们血腥对待,计划中的工事工程量非常庞大,即便是中国士兵修筑,也会非常的艰辛,何况用敌人的劳工,而且,这个事情还不能泄露出去,事成之后,要杀人灭口。
许鸣最终还是听取了张发奎的建议,慈不掌兵,何况,倒霉的也不是中国人。他将几个亲信军官叫进密室,商量了一晚上,最后许鸣凶狠地叮嘱道:“此事决不能泄露出去,工事周围以军事机密为理由,严密封锁,此事不要留有书面材料,事后,毁尸灭迹!”
看着这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日本劳工烈日下艰难地工作,稍有迟疑,就遭到中国士兵的毒打和杀戮。
修筑的工事旁边,用竹竿悬挂着一颗颗人头,其时天气炎热,气味腥臭,周边飞舞着一窝窝苍蝇,其状可怖。
许鸣感到一丝不忍,他背过身去,闭上了眼睛。
这就是后世争议极大的“九江事件”,日本方面称“九江大暴行”,一万二千名日本劳工死在这里,大部分是死于饥饿和疾病,最后幸存的则被集体屠杀,以毁灭证据。数十年后,中国方面部分当事人进行了回忆,解开了“九江事件”的细节。日本人则在磨盘山山顶建立了纪念碑,许鸣还假惺惺的跑去出席仪式,并且在纪念碑前当中跪下忏悔,这是后事,暂且略过不提。
不过在现在,用1万多名劳工的生命换成的工程进度还是飞快,仅仅7天,大批障碍工事壕沟掩体和坑道就基本建立,山体也进行了改造,工事的建造标准类似于集贤关,但和集贤关稍有不同的是,集贤关是利用山体配置工事,九江这边则利用周边的湖沼,特别是东边,地势较低,引江水泛滥,将其变为池沼和泥地。
“千里,有你在防守,我们大家都放心了。”说话的是许鸣的老熟人,第19集团军总司令和军令部次长的罗卓英,现在奉老蒋的军令,来视察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