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皇纪-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提出这个尝试的正是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杨廷和,他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实干家,他本就知道蒸汽机的制造原理,只是作为当年的进士老爷,他并不是很愿意亲自去参与机器制造,所以蒸汽机制造一事自然是交到了孙义手上来。

    现在孙义人在江南,京师这里懂技术的倒是也有一些,然而知道如何实施制造的却只剩下杨廷和一人了,别看杨廷和平日里看上去并不关注技术问题,实际上他为人十分聪慧,只需要在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候搭眼看一下技术制造过程,就能学个大概。

    他虽然有心将之前的新式四轮马车改造为机动车,但是在他向皇帝陛下上书的折子上,却称皇家工程院当设计生产船舶,这样的话,等到朝廷宣布开放海禁之时,大明也不至于因为无船而错失开放海禁、驰骋海洋的良机。

    虽然这海禁如何开放以及何时开放是大明朝廷说的算,实际来说是朱厚照说了算,但是很显然,此事越早越好,所以船舶制造的越早越好,造船技术越完善越好,蒸汽机的应用越纯熟越好。

    朱厚照没有想到杨廷和作为明朝“土著”,并没有被时代的格局给限制住,居然能思考的那么深远,而且眼光独到,居然看上了蒸汽机在船舶制造与发展中的作用了。

    杨廷和不知道皇帝陛下心里对他的评价,他只是想要研制一种能利用蒸汽机行进的船舶,作为一个愿意干实事的人才,他在蒸汽机被制造出来之前,就意识到了这个新鲜物件的作用,这东西除了会改变大明的各行各业之外,还将改变世界!

    现在正是大航海时代,而且在皇家军事学堂的开学典礼上,朱厚照也不止一次提到海洋这个词,同时还提出了殖民时代这一说法,所以对于杨廷和的打算和奏折上的内容,朱厚照是持支持态度的,而且是全力支持。

    西方各国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始称霸海洋开拓新大陆,打下世界霸权的基础的,在这样的时代,朱厚照当然不可能选择闭关锁国,放弃辽阔的大海,放弃无尽的财富,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当然,朱厚照不可能不进行任何的改革与使用新的科技造船,反而还使用这个时代陈旧的风帆商船出海。大明现存的船舶,单以经商而论的话,依靠风帆的船舶,只能依赖季风航行,一年也只能往返一次,效率十分低下。

    ……

    (本章完)

第358章 实际考察造船() 
大明之前未完全实行海禁之时,在东亚做贸易的商人,从大明到日本,甚至是到南洋,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到了,之后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剩下的时间都在岸上等季风。

    如果船只不依赖季风,一年可以跑五、六趟,甚至更多,这效率就是风帆商船的数倍了,这样一来的话,做生意岂不是要便利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不会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荒废在等季风了。

    能够不依赖季风的船,当然就是蒸汽轮船,这也是朱厚照支持杨廷和研究和参与轮船制造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朱厚照还想要发明大明的军舰,也需要在蒸汽机上做文章,毕竟现在蒸汽机的出现已经是划时代的了,别忘了历史上,仅仅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就开启了英国为首所带领的欧洲工业革命。

    虽然此时提到军舰这个词,甚至是提到这个概念还为时尚早,但是朱厚照相信,随着大明的持续快速发展,军舰的制造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廷和这个内阁辅臣,本来应该是在政事上一展身手的,现在被朱厚照给带偏了,他虽然是内阁辅臣之一,然而待在皇家工程院与军械局的时间,比待在西苑的时间都长。

    朱厚照对杨廷和的这一转变在感到惊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欣喜,毕竟杨廷和为人聪慧,做事踏实,既懂政事,又懂军事,更重要的是,现在居然还懂得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有了他,大明的科技发展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在技术制造方面。

    虽然科学技术原理都是朱厚照提供的,但是让朱厚照一人既治国,又捣鼓科学技术,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事情,现在有了杨廷和,无疑是为朱厚照分担了许多事情,也使得朱厚照更能专注于国家大事和大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不是只在一些小技巧上动心思,这样也不必使得御史言官们天天把“奇巧淫技”挂在嘴边了。

    ……

    此时的天0津虽不及后世繁华,但在此时的大明也算得上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是出通州城后的第一个通衢要地。

    当然,更关键的是,之所以提及天0津,是因为新设立的大明船政局也建在在了这里。

    大明船政局是朱厚照下旨让工部主持建设的一个项目,地址就选在天0津,同时朱厚照还命东厂与锦衣卫协助找寻当年各大船厂的老工匠们,一起召到天0津来,重新开启大明的船舶制造。

    等到杨廷和亲自去天0津管理大明船政局时,那里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建设。

    但整个船坞制造已经初具规模,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下,当年随着郑和下西洋的那批老船工的技艺还没有完全失传。

    一些失传船型又被重新复制出来,虽说这个也只有一定的历史再现意义,但却也让人再一次重温当年大明在海上的壮举。

    造船需要很多银两,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好在朱厚照现在内帑之中也有不少银子,当年拨给军械局的那百万两银子也还没有花完,不然若是单指着户部,这大明船政局也别想开下去了。

    杨廷和到了天0津之后,先是视察了大明船政局的建设情况,随后亲自召见了一些对造船十分熟悉的匠人们,他们之中有当年各大船厂的老工匠们,也有天0津本地的一些造船工匠。深入实地实际考察才能对真实情况有所了解,这一点上,杨廷和做的倒是不错。

    “这个领头的便是当年随着郑宝一同下西洋的的造船匠头后人,大家一般都叫他王老大。”

    杨廷和打量了那个领头的匠人一番,见他低矮身材,皮肤黝黑一手的老茧,看上去像是个渔夫,不过杨廷和倒也没有小瞧他,人不可貌相的至理杨廷和都懂,他又不是骄狂之人,而且此人从全国这么多的造船工匠中脱颖而出,能被众人称之为王老大,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杨廷和直切正题的问道:“你会造什么船?”

    那王老大似乎也见过不少大官,他不知道杨廷和是内阁辅臣,因此看见杨廷和倒也不畏缩,只是坦然说道:“大人,小的会造天0津本地的尖头船。这船比福船头尖,比广船身扁,特别适合在北方的海上跑。一般的尖头船用料两千料。船长能有十丈,水面上三层甲板,船室分为十来个水密舱,能跑东洋。若是胆大,跑南洋也能跑,只要不遇上飓风就没事。”

    明代一尺和后代一尺类似,三尺一米,十丈是三十米。杨廷和琢磨了一会,觉得这王老大说的船大概有两百多吨的排水量。

    天0津这边的一个地方官员见杨廷和不说话,还以为他有什么疑惑,就先开口解释道:“杨阁……杨大人,这王老大就是天0津本地的工匠,朝廷户籍制度改革之后,他改归大沽管辖,而且他所说的两千料是民料,和官料又有不同!”

    杨廷和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问王老大道:“造这样一艘船要多少银子?”

    王老大说道:“那要看大人想造怎样的船了!造船的这些木料,有好有坏,还需要阴干,阴干的年份不同价格又不一样。若是大人要造好船,要修修补补能用上六、七年的坚船,便需要四千两左右的银子,需要杉木六百零二根、杂木两百九十八根、株木四十根、榆木舵杆四根、栗木四根、橹坯七十六支。若是差一些的,只用两三年就行的劣船,所用的木材大不一样,接合处也不用兴榔竹浸蛇皮内膏,用铁钉钉上便可,造价两千两便够了!”

    一艘两百多吨的好船要四千两银子,纵使杨廷和不在乎银两,但也觉得这造假着实不便宜。

    不过好在背后有皇帝陛下朱厚照支持,内阁辅臣杨廷和倒也不惧花钱,反正他在出发之前,陛下就已经提了原则性的要求了,只要是在原则性要求之内,杨廷和自然是不怕花钱。

    ……

    (本章完)

第359章 两万两的造船成本() 
“银子不怕花,要值这个价,质量要过硬,而且要有创新,船的动力要足……”,至于王老大所说的船只值不值这个价,能不能装的上火炮和蒸汽动力机,不是在嘴上说说就行的。

    杨廷和问道:“我若是要造更大的船呢?比如造四千料的大船。”

    那匠头看了看杨廷和,说道:“那我也能造,只是需要的人工又多了,若是要造能用六、七年的四千料大船,大概要一万两银子。”

    “造两艘四千料的大船,若是要快些,要几个月?”

    “大人,现在全国各地的造船好手都在这里,有他们在,最快三个月,最多五个月就能造好。”

    杨廷和点了点头,沉吟了一番,说道:“你知道船肋骨吗?”

    那个匠头愣了愣,想了想说道:“小的不知道。”

    杨廷和说道:“我要在船上装大炮,必须在龙骨两边铺设木肋骨做支撑才行。你不懂不怕,我可以派人来教你。”

    明代的海船普遍采用水密舱结构,这种船舶结构技术上十分超前,能让船舶在局部破损的情况下整体依旧能够航行。水密舱的舱板还能为船只提供横向支撑。不过这种支撑比较有限,承受不住重炮的后坐力。普通火炮的后坐力水密舱是能支撑的,但如果想在船上装大明的新式重炮,就必须铺设船肋骨。

    十八世纪以后横行几大洋的西式帆船,全是采用肋骨构架。杨廷和并不了解这些情况,这都是皇帝陛下在课堂上所说的,所以他也算是基本了解过木质帆船船肋骨结构的人了,此时刚好派上用场。有杨廷和跟着皇帝陛下所学的这些知识加上全国各地召集而来的这些老船匠的经验和本事,相信一定能把船肋骨给造出来。

    那船头没想到这位从京城里来的大人还懂造船的技术,在那里显得有些半信半疑。

    天0津本地的这位官员却知道皇帝陛下喜好“奇巧淫技”,这杨廷和除了是内阁大臣之外,还是陛下宠信的大臣,同时还是陛下所设军械局的局长,他相信杨廷和所说的船肋骨一定是有用的新物事,转身冲王老大说道:“你运气来了,帮杨大人造船还能学新本事,这一趟赚大了!”

    王老大这才挠了挠头,说道:“我真不知道什么是船肋骨,要杨大人指教了。”

    杨廷和点了点头,说道:“两艘四千料的大船要二万两银子?钱是花的多了点,这一点我就先不过问的,只是造出来的船质量要好,而且要符合要求,若不然,可别怪我到时候不仅不给你们工钱,还要你们入狱受罪!”

    王老大心知朝廷差事油水大,虽说这位杨大人话说的有些重,但是只要好好做下去,按照朝廷的要求完成作业,肯定能挣到不少钱,因此他反倒是坦然了许多,对杨廷和说道:“大人,我们赚的全是手艺钱,材料上所花销的银子都是朝廷的,我们一分也不敢动,除此之外,大人您也明白,造船的材料用的越足越好。我们是有多少银子就买多少材料,买多少材料就造多大的船。若是大人少给些银子,我们就只能少买些材料做小些的船了,又或者买次些的材料,船就不能用那么多年。大人给多少银子都可以,但最后做出来的船就有不同了。”

    那天0津的官员也在一侧帮着说道:“杨大人放心,这些船匠都是本分匠人,只是赚一份手艺钱,不会贪墨朝廷的银子。”

    杨廷和想了想,点头说道:“好,我相信你,我先给一万两给你去采买木材,不过我要派一个人去和你一起去采购,登记做账,这是朝廷的规规,我也必须得遵守。等木材到了之后,我再派人教你做船肋骨。”

    王老大说道:“行!大人尽管放心,你下的本钱这么足,我一定进最好的材料,保证大人的船能用七、八年!”

    杨廷和笑了笑,点了点头。

    二万两的造船成本不是小数字,杨廷和要派一个人监督船工的用费,当然了,这也是朝廷一贯以来的规矩,现在朱厚照锐意改革,做任何事情自然不能向以前一样张嘴胡来。

    现在虽然没有普及发票制度,但是迟早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进行,杨廷和跟着朱厚照学习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虽然此时还没有多大的用途,毕竟时代的发展没有跟上,但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