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皇纪-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知道下面的才是重点,凝神细思,只听孙东远说道:“王总兵一见到我就说他知道我的来意,听到他这么一说,臣心中顿感吃惊。”

    “皇上派遣微臣前去查探杨清叛乱实情,臣怕打草惊蛇,所以并未向任何人说明来意,但是王总兵却在刚见面时就说他知道我的来意,于是臣就趁机问他觉得我来湖广是何意?”

    “王总兵却笑道:‘杨’,臣心中一惊,他却继续道:‘都督不必介怀,这点我都看不出来的话,还怎能侍奉皇上,图报龙恩?’”

    “微臣和王总兵详谈了一番,王总兵告诉臣,他早就知道杨清要反,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还有就是厉王也曾找过他,不过不是要他反对皇上,而是要他在监察贵州时能够对贵州百姓心存仁念。”

    “王总兵还告诉微臣,大臣内乱并不可怕,要小心流寇和藩王。”

    朱厚照听到这里,笑了,这是一个聪明人,朱厚照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孙东远继续道:“王总兵让臣向皇上报告一件事情,贵州土地多有荒芜,无法耕种,但是厉王却依旧正常收租,贵州御史虽是怀有一腔热血,但是在厉王面前却是敢怒不敢言。”

    “皇上,厉王岁赋每况愈下,尽管时常以土地荒芜,天灾人祸等缘由向朝廷请降岁赋,实际上却是一点也没有少征收。”

    说到这里,孙东远停了下来。

    朱厚照笑道:“先皇圣明,朕也不笨,杨清之乱只是因子,厉王看上去是主因,实际上也不见得是,流寇和藩王勾结的话,这一点其实是出乎朕的意料的。”

    顿了一顿,朱厚照方继续道:“李氏王朝的李怿正在西苑,你去看着点。”

    孙东远不解朱厚照何意,但是他也没有问,只是应诺退下。

    “刘瑾,去把张永叫过来。”朱厚照说道。

    刘瑾应是,急忙派人去叫张永,此时他的心头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张永此人为人甚为嚣张,但是却是一个聪明人,野心不见得比刘瑾他自己小。

    刘瑾不解朱厚照何意,先前任命张永做御用监掌印太监时,刘瑾还没觉得什么,毕竟御用监和司礼监职责不同,御马监掌印太监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相差不小。

    但是朱厚照有事情却去叫张永前来,刘瑾不禁有些担心,难道朱厚照对自己心怀不满?

    刘瑾不敢多想。

    张永奉召前来,进诏明宫外还看了刘瑾一眼,刘瑾心生怨恨,但是脸上表情依旧,似是没有看到张永那嚣张的表情。

    “奴才参见皇上。”张永虽然为人嚣张,但是那也得分情况,对别人嚣张无所谓,但是对皇帝嚣张的话,那就是他嫌命长了,张永深知这一点。

    朱厚照问道:“朕让你办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

    张永知道朱厚照问的是什么事情,但是隔墙有耳,何况刘瑾就在门外。

    皇上问话,张永又不得不答,最后只好说道:“奴才已经办妥了。”

    朱厚照心如明镜,刘瑾在外,张永不敢作答,于是他又问道:“朕让你去采办的东西你采办的怎么样了?”

    朱厚照有意建造华东宫,曾令告张永去采办西苑所需物资。

    张永还是同样的一句话:“奴才已经办妥了。”

    朱厚照只是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张永知道朱厚照还有话要问,否则皇上也不会就是为了问这几句话,而专门让他过来一趟。

    但是张永预料错了,朱厚照就是没有再问张永任何话,他已经要起身离开诏明宫了。

    张永心下诧异,朱厚照这举动实在是反常,这令他有些心惊,毕竟皇帝的脾气要是摸不准的话,极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刘瑾眼看朱厚照出来之后忙迎上前去,张永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紧随朱厚照一起走出诏明宫。

    诏明宫设计宏伟,但是现在才建造了一个主殿,所以颇显荒凉,朱厚照有意建造西苑,其中的诏明宫更是重中之重。

    朱厚照本不愿在内宫待着,现在西苑的主体在刘瑾的督促下,早在朱厚照登基之时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修修补补。

    但是朱厚照偏不消停,他现在想好好的建造西苑,当时刘瑾的规划有不少的地方不合朱厚照的心意。

    所以御用监这个位置,在正德元年实在是太过重要,朱厚照将这个位置交给张永,和朱兆对明朝历史的稍稍了解脱不了干系,因为从史书中所知也好,从直觉中感知也罢,朱厚照相对而言更信赖张永一些。

    张永现在自然不知朱厚照的用意,刘瑾也不知晓,在刘瑾看来,御用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和司礼监相比还要差很多,更何况现在刘瑾还总督团营,团营中的兵士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虽然团营的最终指挥权在皇上,但是皇上每天公务繁忙,所以需要一个人代为管理,之前总督团营的太监大部分都出自司礼监,现在的刘瑾也不意外,这在刘瑾看来,这不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更是皇上对自己信任的象征。

    他虽然只是司礼监副总管,但是司礼监总管年岁已高,这个位置由谁接替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刘瑾无疑是可能性最大的一个人。

    “去国子监。”朱厚照说道。

    国子监可是大明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在里面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人才,一般人绝无机会能进入国子监。

    刘瑾和张永虽然对朱厚照的此番行为不解,但是他们绝不敢发问,只能顺从朱厚照的意愿。

    朱厚照行事风格越发怪异,似乎是无人能摸透他的心思,就连刘瑾张永这等常年待在他身边的太监,也觉得自己身处迷雾,越发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本章完)

第14章 信服与推广() 
朱厚照今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去了国子监,国子监内的众位大臣以及新科进士等都倍感惶恐。

    刘瑾张永等一众随行太监都在国子监门外等候,朱厚照不想让这样一个知识圣地被太监沾染,虽然他没有歧视太监的意思,但是明朝的太监大多可谓是不学无术。

    自明宣宗宣德皇帝开始在内廷教太监读书之后,太监的知识和认知才有所提升,当然这和国子监这些数十年如一日不懈读书的进士不同,太监的认知也就仅限于能读会写。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很多太监知识水平还是很高的,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他的知识水平在一众太监之中可谓是出类拔萃的了。

    朱厚照让刘瑾张永等在外等候还有其它想法。

    现在留在国子监里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已经回家过年去了。

    朱厚照随手拿起来一部论语,纸张字迹印刷清晰精美,果真不是流水线上的东西。

    他随手翻了翻,里面的内容与他在大学时所学的并无多少区别,他看着众人,将论语拿了起来,笑了笑,说道:“宋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们对这句话意下如何?”

    一时众说纷纭,有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有说时代不同,治理方式也不同,论语只能做辅、已经很难做到半部即可治天下的地步了。

    朱厚照摇头微笑不语,现在的读书人大多学的是孔孟之道,朱熹理学,自明初开八股,及至如今,大多人的思想都已经有些僵化了。

    众人看朱厚照摇头,虽心有愠怒,但是敢怒不敢言,只好问道:“皇上以为如何?”

    朱厚照心中暗笑,早就听闻明朝读书人脾气不小,现如今一看,果不其然,还好王守仁即将入世,到时候携“心学”而来,自是可以给这批书呆子好好的上一课。

    但是静候王守仁入世显然是不可行的,朱厚照现在就有自己的打算。

    他笑道:“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天下,此言也对也不对,孔孟之道尽皆出自论语,此之谓也对,无论是唐宋,还是我大明,治国理政之人也几乎都是学习孔孟之道之人,就连朕在东宫为太子时,老师教授的也都是孔孟之道,所以此可谓是也对。”

    静了静,朱厚照看了一眼众人反应,方才继续道:“何谓也不对呢?自然就是在于变通之道,孔子有云‘因材施教’,无论是何时何事,大家皆应理性对待,学会变通,而非死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古话,却不知变通,只知死守规矩。”

    这一番论述,大大出乎这些读书人的意料,他们原以为朱厚照年纪尚小,哪有什么高论,顶多不过是来国子监玩乐一番罢了。

    没想到朱厚照不仅不是来玩乐的,反倒确实是有不少高论,而且句句在理,这让这些学习朱熹理学之人难以辩驳。

    国子监内的很多人顿时都对朱厚照感到十分信服。

    这些读书人即是如此,因为朱厚照不仅可以日理万机,整顿朝政,还能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怎能不令这些读书人感到信服呢?

    朱厚照说完这番话后,内心深处虽是得意不已,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看到国子监内的这些人都被自己的话吸引住了,朱厚照又问道:“不知道你们听说过阿拉伯数字吗?”

    这下众人倒是没有众说纷纭,因为他们确实都听说过。

    阿拉伯数字早在元朝时就传入中国了,但是使用者甚少,由于许多平民觉得还是“筹码”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但是朱厚照则不同,他是知道这些数字的方便之处的,所以他决定大力推广一番。

    皇帝说话肯定更为管用,这是朱厚照的想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今后众位都要学会使用阿拉伯数字,也应当在大明推广使用阿拉伯数字。”

    朱厚照此言一出,众人皆愣住,使用阿拉伯数字那岂不是舍本逐末吗?筹码使用起来岂不是更为方便?更何况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怎么能说变就变?

    朱厚照看着众人的脸色,自然也知晓他们心中的想法,他本不想解释,但是还是找了一个理由来给他们解释一番,毕竟皇帝的威信不能总是来源于使用权力,更应该是得他们之心才可。

    “筹码使用起来确实不错,但是却不如阿拉伯数字方便,这一点大家想必心中也是认同的,还有一点就是筹算不适合普通大众推广,而且也比较麻烦,所以朕才决定今后大家都要学习使用阿拉伯数字,当然,这不是说要放弃我们使用已久的筹算术。”

    阿拉伯数字更为方便,这一点大家是认同的,现在既然皇上都发话了,而且开头也说了一番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讨论,自然是要他们学会变通。

    这些读书人可不傻,恰恰相反,这些人可谓是当时最为聪明的一批人,他们自然也懂得“变通”之道。

    朱厚照思索了一番,又说道:“这事不宜操之过急,但是必须要做,众位大臣都是明白人,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等到过了正月,就要推广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今后读书也不应只限于论语,朱熹理学等论著,更应该多注意一些实用之道。”

    此言一出,众人更是哗然,如果是多去读一些实用之道的书的话,那他们这批人是无所谓,但是后人又当如何参加科考?不认真研读孔孟朱熹等人论著,又怎么去治理国家,谨言献策?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所谓的实用之道,尽是一些俗物杂事,这令这些自视清高的读书人怎么可以接受?

    朱厚照一开始没想到这些国子监的读书人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其实也勿怪国子监内的这些人反应如此之大,毕竟几千年的传统传承下来,就算是朱厚照贵为一国之主大明天子,也极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这些事情终归要有人做,明朝经过弘治之治后在世界上可谓是霸主般的存在,但是后期却很快衰落,其原因肯定也少不了思想僵化这一方面。

    希望喜欢的朋友能够加入收藏,多提意见,如果能推荐一下,就更好了!

    (本章完)

第15章 暖床?() 
朱厚照道:“经史子集固然重要,但是大家也不要忘了衣穿住行更为实际,古有齐民要术,农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种地经营,那么谁来保证大家的衣食住行?”

    朱厚照的一席话虽然不能消除国子监内众多读书人的心结,但是至少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朱厚照是决心改变明初到现在所形成的局面,也决定了要革新大家的认知。

    眼见大家疑惑之意大减,朱厚照决定再加一把火:“今后朕也将会去体会一番农商之道。”

    众臣忙答道:“臣等定将谨遵圣意,皇上大可不必如此,以免有失皇上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