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澹却是依旧记得昨日的约定,带着吴江东和张忠就去了昨日的农户家拜访。
农夫夫妇早已翘首以盼,看见了长孙澹三人,一颗心总算是落了下来。
将二人迎进屋子内,老农有些憨厚的笑着,不知怎么说,就沉默着。长孙澹打量着家里的一切,被烟熏黑的屋子早已看不出泥土原本的黄色来,火塘里始终升着火,这是每一家都必须要做的,也许我们看惯了火折子等引火物质,可是即使是用纸做的火折子却也不是普通农家能使用得起的,于是农户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保存火种。
老农用松针引燃了火,将灶台的火升了起来。
此时,妇人已将昨日摘下的茶叶送了过来。
长孙澹是不知道怎么炒茶的,可是听名字就能猜的**不离十,这炒嘛,不过就是在锅中不断翻炒就是了。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长孙澹在心里腹诽着。
这炒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锅,火有些大,长孙澹的手被烫了好几下,决定用筷子来翻炒,结果炒出来的是乌漆麻黑的粉末,一股焦味直入脑际。
第二次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火小了些,废了大约半个时辰,一锅终于好了,炒出来的茶叶变得扁平,泡出来的水却是淡而无味,只好再来。
第三次又炒作失败,长孙澹都快要放弃了。
可是,他知道,这次真的不能再放弃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当我们把放弃培养成为了习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放弃成为习惯,我们不论做什么,第一个年头就是我放弃。
长孙澹挺了下来,仔细的回忆那些仿佛梦一般的记忆,茶是什么味道的?是什么样子的?碧螺春好像是一个团,可是怎样才能让茶叶团成一团了?
这一次,长孙澹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利用前世记忆的方法,随意的想象,想到了就试一次,错了再来,反正有的是时间。我们总是需要试过才知道不可以的,不是吗?
吃过了张忠借老农家的锅做的饭。做饭的时候,长孙澹觉得有些淡的饭食,可是老农却一个劲的说盐多了,多了,甚至将撒出的几粒盐用手指头蘸着口水吃了下去,长孙澹的眼圈有些红,不管怎么样,总得为了这些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比例的农民们做些什么。
吃过饭,长孙澹的兴致又来了,这次没有偷懒,杀了青,等到茶叶噼噼啪啪作响的时候装了起来,准备用母亲晒腌菜的手法揉制。
这次,长孙澹聪明了,将茶叶分成了好几份,揉制的程度不同,然后在炒干,甚至有几份还端到太阳底下晒干。
好歹这次又几份茶叶的味道涩中回甘,让长孙澹的感觉又回来了。
一连几天,四人就在这里耗着,完善着绿茶的制作方法。道路早已通了,这几天的大太阳已将泥石流的表面晒干,人牵着马走在皲裂的黄土上勉强也趟的过去,是以滞留的行客们早已离去,只在宿营的河边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灰烬队和遍地黄白之物,一场雨过后一切都会恢复原样,不留下任何的痕迹。一场雨滞留下了这批人,这批人在这里留下了交点,然后又各自离去,另一场雨会将剩下的痕迹擦除的干干净净。
黄衫女子武顺临去前,来向长孙澹道别。那天正是长孙澹开始炒茶的第一天,长孙澹忙着思索这茶叶的炒法,对于武顺的道别显得有些不耐烦。
武顺看看满院子的茶叶,只是对着长孙澹轻轻说了一句:“世兄前往利州时,可往都督府一趟,小妹先告辞了!”
忙于炒茶的长孙澹没有注意到称呼的变化和话里透露的消息,一心扑在了炒茶上。
五天过去了,炒出来的茶叶已经很接近长孙澹的记忆了。长孙澹倒也不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差不多就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挖坑的,至于谁来填这个坑呢?请问这和长孙澹有什么关系吗?
长孙澹不知道的是,茶叶的分类出了发酵程度而外,具体到绿茶还会根据茶叶的采摘时期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此时已是初夏时分,茶叶的品质没有清明前后春茶来的贵,可却也是一种能够改变当时茶叶市场的划时代的产品。当然茶叶的分类还有产地和形状的等等的分类,这些倒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长孙澹可以自豪了,我们很多时候去评判某种东西或事物不是我们亲手尝试过,而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那有什么难的。我们经常会说某些人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这也只是我们的臆测而已,当我们自己去尝试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我连猪都不如。
这正像我们评价赵括的纸上谈兵一样,我们连纸上都谈不好的,如果给赵括以成长的机会和实践,他不一定会成为战神一般的存在,但称雄一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时候,被蒙蔽的不是我们的眼睛,而是我们的心,我们自己蒙蔽了自己能够去往更远处的心!
第十三章 利州都督府()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第十三章利州都督府
继续前行的就剩下了长孙澹和王铁胆。
吴江东和张忠被留在了金牛道上继续完成茶叶的研发以及销售,此时的生财之道不外乎盐、铁、酒、茶、布以及粮食皮毛等为数不多的几种。盐铁粮食这几乎不用考虑,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这都是官方专营的。酒分时候,大多数时候也是官方专营的,因为没有太多的多余粮食来酿酒。所以茶叶这桩所以毫无疑问就是目前长孙澹所能揽到的最好的生意,所以讲吴江东和张忠留下一是好和家族里的商队联络,另一个用意就是考验吴江东的办事能力。
二人行了两日,所走的路和当年诸葛亮从成都出发前往汉中的一样。路还是那条路,只不过却是换了人间。
这一路可以选择的路不多,虽然有河流,可是由于高度差太大的原因行不了船,只得靠着马腿和人腿来丈量。
来到利州城下,进城前却被一名有些眼熟的丫鬟给叫住了,有些纳闷的长孙澹却是将炒茶那日发生的事情给完全忘记了。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长孙澹,一个顶多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在前世还在上小学六年级,最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以长孙澹三四十岁的心理年纪来看,这完全隔着好几个马里亚纳海沟的距离啊。
这名丫鬟叫住了长孙澹,只是说老爷有请。
长孙澹这就尴尬了,摸了摸鼻子,没有注意到丫鬟说的是老爷而不是小姐。
这叫什么事啊,连个名字都不知道,这怎么回话?只好点了点头,随着丫鬟进了城,这一路上很是有些沉闷。
来到一处红漆大门前,两座巨大的貔貅镇在了门前,门上的铜钉和门环显然是使用了没有多久的样子。大门上方四个鎏金大字:应国公府。
长孙澹倒是知道,唐朝初年将功臣分封四处镇守,这应国公想必就是其中一位吧。
过了照壁,一人等在了客厅的门口。不等长孙澹仔细打量,一阵爽朗的笑声就传了过来,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人先笑,无疑就是放低了姿态,这让长孙澹就更是疑惑了。
“在下武元庆,见过兄台了!”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可是第一句话就把长孙澹给镇住了。
武元庆这人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也就是在父亲过世之后欺负了一下继母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而已,这种中国史书上压根就入不了史书编者耳朵的小事却让两兄弟声名大噪。无它,因为他的两个妹妹太出名了,大妹,也就是那个工于心计的黄衫少女叫武顺,后封为荣国夫人和郑国夫人,二妹估计就是那个绿裙丫头,就是鼎鼎大名的武曌——武则天。
长孙澹被这个消息震的浑身发麻,他姥姥的,这都调戏到女皇身上了,这点也太背了。
武元庆看这长孙澹不说话,倒是有些信了二妹的话,他二妹武柔说那是哑巴,难道真的碰上哑巴了?
两个傻货就这样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叫一个含情脉脉啊。
“咳咳,这个不知兄台在金牛县呆了多久?是否有什么不便之处?”金牛县自然是长孙澹制茶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一是我等你小子很久了,二是你小子到这里就算是到家了,有什么事说出来,我罩着。
长孙澹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这都什么跟什么?我这一路上怎么竟遇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啊!
“哦,这个,只是一些无足轻重之事,倒是有劳兄长挂念了。”这长孙澹实在是弄不清楚状况了,要和自己做生意吧,长安的已经给家里了,就剩下茶叶了,这个应该没这么快,至于火药,现在基本上是谁碰谁死的局面。
两人就在客厅里闲扯着,此时的客厅却是没有桌椅的,倒是和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场景基本一致,一人一几一榻而已。
闲聊了几句,长孙澹却更加的糊涂了,这武元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都是与长孙家相关,都说闻弦而知雅意,可是就算是自己知道了这雅意有什么用,我能代表长孙家吗?
这到是也不能怪长孙澹,这应国公府的情况确是有些特殊了。
按道理来说武元庆这算是折节下交了,可是自家事自家知,这应国公武士彟也就是武元庆的父亲也算是开国功臣了,在李渊起兵时期给了很大的帮助,要是政权是平稳交接的,这到也没有什么,可是这李世民的皇位来的却是有些不明不白。作为太上皇李渊的功臣,因为李世民的大度,终武士彟一身倒也没有被清算,可这是老子的面子,儿子却不可能受到这样的待遇了,而且这爵位一定是要降得。这武家也就打算结交一些朝中大佬来运作,可是这些没有一个好易于的,俗话说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应国公府却是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这武家到现在虽然还没有倒下,却也是外强中干,急于找到新靠山了,无疑,长孙澹被作为了牵线搭桥的那根稻草了,不管怎么样先试试再说。
作为一个对历史政治和阴谋很不敏感的人来说,长孙澹却是不能理解这些弯弯绕绕了。
二人试探来试探去,就像两个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人,你说的什么我不明白,我说的什么你又理解不了,完完全全的鸡同鸭讲。
有的时候人类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些间接完成事情的能力上,我搬不动一块巨石,我可以用工具去办,我们将这种习惯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有的时候却也会适得其反。
这些在武元庆的眼里,长孙澹却是显得有些高深莫测了,无形中对对长孙澹却是高看了几分,这也许就是我们愿意把简单事情搞复杂的初衷吧。
两人就这样闲扯着,一会扯一下对历史的看法,一会又绕到长安城的某个去处,一会却又是武元庆说舍妹如何如何。
长孙澹是见招拆招,搞不清楚武元庆的意图我就不接你的话,至于谈古论今,你武元庆能干的过被各种思潮包围的我?要是谈风月也是无妨,瞎扯呗。
第十四章应国公()
第十四章应国公
二人闲谈许久,这日头也是快要西斜了。
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传进了客厅,正如古龙在长生剑中写的那样,笑是一种武器,可杀人于无形,瞬间将你的防御大幅削减。
可对于长孙澹来说,一听见这样的笑声就知道这又有麻烦了。
武元庆对着长孙澹说:“家父回来了,兄台稍作,我去迎接。”
长孙澹跟着起身,准备迎接着鼎鼎大名的武士彟。来到这个时代,认识的在史书上留名的人确实不多。今天一见就是两,这个可不容易。尽管史书对武元庆的描述多有不堪,通过刚才的交谈才知道这能做历史上留名的出了晋惠帝而外,似乎没有一个好相与的。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即使什么都不谈,他的眼光一定是不错的。
“六子都长这么大了,你记得吗,你晓得时候老夫还摸过你的头说你小子长大一定是个有出息的。老夫可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了。”这小子真是自来熟,也是个人精,长大腹诽着,武士彟大约五十来岁年纪,头发却是有些花白了,略胖的脸上流露出一缕仿佛背景伴奏一般的忧虑。
“小侄拜见伯父。此次来的匆忙,略带了些薄礼给伯父,还望伯父不要见笑。”长孙澹只得将给自己准备的茶叶拿出来送人,不过这倒也是一个活广告。
“唉,贤侄客气了。不知此次前来有什么打算?”其实今天的这一出全是父子三人商量的。武士彟出面接待长孙澹这已经算是破天荒了,所以他自然要晚些出面,让武元庆先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