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还有二十多人伤亡,抚恤金都要不少呢。

    大唐西洋公司的派往印度的第二批舰队扬帆起航后,他们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迅速组织了第三批舰队!

    不过,他们同时也是没有停下在印尼群岛的扩张,他们准备在爪哇岛的西部在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同时准确前往澳洲。

    这一年的大唐西洋公司,注定将会是非常忙碌的,忙着到处发动战争,进行贸易,建立殖民地,补给港口!

    如果不忙起来的话,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别说扩张了,连维持都困难。

    如今的大唐西洋公司每一天都在花费海量的金钱,随随便便都是几十万两银子花下去了。

    而且皇室资产科那边已经是不再对该公司注入资金了,如今一切的花销都得靠他们自己的营业收入来维持,如此也就不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帮陆海军打万丹了,还不是为了钱。

    这同时也是他们不打算在印度大规模开战的原因,因为打仗要花钱啊!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会试分考点() 
当大唐西洋公司向印度派出第二批舰队的时候,在遥远的非洲最南端,三艘船只正在风浪中前行。

    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应子华率领的舰队实际上在十天前就抵达了好望角,但是早就听闻好望角风浪大,航行的非常危险,他们先是在附近找了个小港口进行了休整和维护后,又是等待了十天左右,等到了今天风浪略微小一些后才是重新出发。

    但是即便是今天的风浪比平时小一些,但是依旧大的很。

    饶是他们历经风浪了,但是面对这样的风浪还是显得有些发自内心的恐惧!

    在这种大自然的力量面前,饶是他们的船只性能足够先进,但是依旧是远远不够!

    船只被大风吹动着,在海浪中不断的颠簸,应子华双手牢牢的抓住栏杆,闭着眼看着前方的巨浪!

    面对巨浪,他的舰队不能有任何的躲避,不然的话下场更加悲惨,他们必须的勇敢的迎着海浪冲上去!

    巨大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的袭来,让这三艘船只不断的高高腾起,然后又是重重的落下,巨大的力量让船只发出刺耳难听的吱吱声,彷佛下一瞬间就会彻底散架一样。

    这样的航行,他们持续了足足半天,半天之后,风浪才是逐渐小了下来,但是后来应子华却是接到报告,在刚才抵抗风浪的时候,有一个水手被风浪打翻坠海。

    听到这个消息,应子华是面无表情,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这已经是他的舰队出海的第二个年头了,这一路上因为伤病、意外,战争,他的船员们已经是损失了数十名。

    如今这三艘船上的,船员基本都是不满员的。

    但是这依旧是无法阻挡他前往欧洲的决心!

    这一次航行,无论如何也要去到欧洲,开辟欧洲航线!

    而且度过了好望角之后,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他们只需要一路沿着非洲西部海岸北上,就能够一路抵达欧洲。

    到时候,不管是去地中海沿岸,还是去大西洋沿岸都可以。

    此外,非洲西部海岸如今虽然大部分的港口都是在葡萄牙人的掌控之中,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地方都是在葡萄牙人的掌控之中。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里,葡萄牙人在欧洲前往东亚的航线里头,其掌控力主要是集中在他们拥有众多的补给港口,同时修建了若干要塞,驻防舰队,而并不是说他们真正的把大片大片的非洲领土都包含其中了。

    尤其是非洲西部海岸,其生存情况恶劣,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不适合欧洲人生存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人以及其他的殖民者们,他们的活动范围只局限于部分沿海的据点。

    之所以说航线被垄断了,那是因为人家葡萄牙人不让其他国家的商船进入他们的港口进行补给,并且会让军舰进行巡逻,劫掠其他国家的商船。

    没有补给港口,那么对于远航舰队来说就是非常麻烦的。

    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或者是找一些小港口进行补给。

    这也是为什么西班牙人虽然也会派舰队来东亚,但是规模一直都起不来的原因,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补给港口。

    同时也是大唐西洋公司西行如此艰难的缘故,如果是按照正常航速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到欧洲了,但是他们现在却是刚绕过好望角。

    这是因为沿途的补给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算是绕过了好望角,后续继续北上的话,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会比较困难,但是越往北就越容易,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找到更多中立的补给港口了。

    应子华率领舰队继续朝着欧洲而去,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几个月后,他的舰队将会出现在欧洲,到那个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大唐西洋公司已经是首次打通了前往欧洲的航线。

    尽管这条航行还非常都不成熟,并且沿途的补给港口不多,同时也是面临着葡萄牙人等沿途诸多国家或者海盗的袭击危险,但是不管怎么说,航线都算是打通了。

    在他们的身后,大批大唐西洋公司的商船队,将会前往印度、非洲、欧洲进行贸易,赚取丰厚的利润,同时将会不断的巩固、扩张各补给港口,建立殖民地。

    一旦航线正常运转起来,将会为大唐西洋公司带来庞大的利润。

    不过即便是欧洲航线运转起来,也还需要时间,暂时来说,西洋公司的主要贸易航线,还是以印度为主,中期可以扩展西亚、东北非以及非洲东部海岸的贸易。

    同一时期,金陵城里,宣平八年的会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年初的这两个月,整个大唐帝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唯一算得上大事的也就是会试了。

    辽东那边,依旧保持稳定,严寒之下大唐陆军根本就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计划,打算等到开春之后再发动攻势。

    南洋那边,虽然有殖民战争,但是说实话,南洋的这点屁事相对于整个帝国来说,完全不算什么,而且距离遥远,一时半会的根本就无法把消息及时传递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在海外直辖领地的统治中,会给予当地的行政官员极大的权力的原因。

    吕宋州的知州梅嘉川,可是拥有对当地土著发动战争的权力的,当然了,具体作战的话,还是军方进行,而且梅嘉川也没有权力干预军事行动。

    同时这个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只局限于吕宋州辖区内的土著!

    而且也不是以宣战之类的名义,而是以弹压的名义!

    毕竟如今的大唐帝国,是把整个吕宋群岛都是包含进入了吕宋州,州内的这些土著,自然也就算是叛乱或者什么的,对他们发动战争,算是镇压或者是肃清匪徒之类的,并不算是对外国宣战。

    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是可以看的出来,海外之下领地的行政官员,是拥有极大权力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同时通讯落后,梅嘉川不可能是报告给金陵城之后,再发动对吕宋土著的战争的,那样的话,一来一去少则半年,多久一年时间了。

    这样的话,相对来说,金陵城里,对南洋的事情虽然保持着关注,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处理的,直接看梅嘉川以及驻军将领的报告就行了。

    各地战事大体平静,春天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天灾人祸,整体而言,宣平八年的春天,大唐帝国显得比较平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进入了统一后的修生养息的时期呢。

    但是,却不是如此!

    不过,对外的扩张,整体来说,对帝国内部,对金陵城的政治格局而言,影响并不大。

    官员们更加关心的并不是南洋的扩张,也不是辽东的战事,而是宣平八年的会试!

    大唐王朝的科举,是一年举行一次,从各地的县试,再到院试,然后到会试、殿试、都是一年一次,充分给了学子们机会!

    而今年,官员们之所以比往年更加关注会试,是因为今年的会试和往年的会试又会不太一样。

    年初的时候,圣天子正式下令,命令礼部对考试的试题进行重新设计,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

    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并不算什么,但是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之后,还有一项变动极大的改革,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这一次的会试,不单单有在金陵城举行的会试,同时也会在直隶四道同时开设会试分考点,预计在各道分别录取二十名进士、二十名博士,考中之后,为了避免各道进士在家乡任职,到时候这些四道分考点考中的进士、博士,其任职将会是其他几个道。

    同时各道进士、博士的品级,和金陵城的会试所考中的考生,品级一样。

    很明显,这是一个试点!

    圣天子对科举考试进行的新一轮改革,但是这种改革,严格上来说并没有说损害士子们的利益,相反,还加大了录取人数,这也是受到了天子士子的欢迎。

    当然了,他们并不知道,李轩还准备在后续几年里,逐步降低新科进士、博士的品级。

    一考中就成为正七品的状况,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成为历史。

    而且,这个改革,虽然挂着会试分考点的名义,但实际上李轩是根据后世的国考和省考而进行改革的。

    而且后续的改革,将会是朝着选拔基层官员,甚至是最底层的从九品官员而前进,而不是和现在的这样,以选拨中层官员为主。

    这样的话,才算是完成了李轩心目中的科举改革!

    本来前几年的时候,李轩对科举的改革方向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维持科举的乡试、会试不变,但是加大举人的入仕规模,试图用乡试成为省考,作为招募省级官员的主要途径。

    但是很显然,他小瞧了科举传统的力量,小瞧了天下士子对于进士功名的渴望!

    。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微服私访秦淮河() 
为盟主“烦人的烦恼”加更!感谢兄弟的支持!

    ————

    以传统观念来说,举人入仕后,肯定是不如进士的进前途好的,尤其是在经历过科举制度完善的前明,别说举人不算正途了,就算是同为进士,不入翰林都没有办法成为部堂高官。

    尽管大唐王朝和前明的科举制度不一样,而且是建国初期,对官员的缺口极大,哪怕是以举人功名入仕也能够获得官职并升迁,但是总归到底,士子们还是担心,认为举人就去入仕的话,以后的发展肯定受阻。

    所以但凡是有点心气的人,都是想要直接参加会试,而不愿意以举人功名入仕。

    实在考不上了,或者是有其它迫不得已的理由,才会直接以举人的功名入仕。

    这种传统观念,也是让李轩当初试图以乡试代替省考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不甘心啊,既然乡试无法代替省考,那么就另走他路!

    所以,现在的李轩干脆是断绝了在乡试、举人身上的想法,既然士子们不愿意以举人功名入仕,那么就干脆不要以举人功名入仕好了,不就是进士、博士嘛。

    这个简单,朕直接扩大会试的规模,设立各省会试分考点作为省考,也是一样的效果。

    所谓的进士、博士和举人,会试和乡试,不过就是称呼上不一样而已。

    李轩的最终目标,和进士、举人之类的没啥关系,也和会试、乡试什么的没关系,他的真正目标是建立起来完善的官员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制度,不仅仅是用来招募中级官员的,而是要来招募广大的基层官员的。

    用品级来说,那就是正七品和从九品的差别。

    但是会试分考点的计划行不行得通,后期效果如何,会造成什么比较大的影响

    具体还得看宣平八年的科举情况进行的如何,尤其是直隶四道会试分考点的考试是否成功。

    这个消息在年初传出来后,对于直隶四道的士子们而言,自然是高兴无比啊,因为直隶四道会试分考点,只允许本地户籍的举人进行报考,外籍是不允许报考的,而且考上之后,虽然不安排在本道任职,但是安排的职务也会是在直隶其他三道。

    直隶四道,这可是繁华地方,其赋税占据了整个帝国将近一半的赋税,在这样的好地方里任职,自然是被官员们视为肥差,这捞外快都能比在穷乡僻壤里捞得多。

    因此直隶四道直接开设分考点,对于他们的当地士子们而言自然是好处多多,他们不用去拼会试、殿试了,可以直接在家乡进行考试,名额更多,竞争更小。

    但是其他省份的士子就有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