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所考虑的是李承乾的目的是什么,善意还是恶意,如果是恶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难道是听信了外面的谣言,认为李恪会对他的储位造成威胁?打算提排除异己么?

    李承乾的本事杨妃虽然久居深宫,但多少总会有些耳闻,如果他真要对付李恪……后果很难想像。

    “母妃,您多虑了。”在知道杨妃担心的是什么之后,李恪接着说道:“皇兄的意思是皮革在蜀地硝制,然后将硝制好的皮革运回长安,由将作监统一收购。”

    这下杨妃有些搞不清李承乾的目的了,如果按照李恪说的,那么这位有‘智妖’称号的太子殿下,所图到底是什么呢?

    杨妃绝不相信李承乾没能力把手伸到蜀地松州,也不信他没能力独自吞下这块不肥不瘦的美食。

    但现在的情况是李承乾把自己口袋里的好处送了出来,而且直接送进了李恪的嘴里,这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睚眦必报’改性子了?准备变身‘散财童子’么?

    大概过了足足有盏茶时间,杨妃终于摇摇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回头我把老郑派给你,你和他商量着操办。另外,情报科要安插人手的事情你不要管,这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是,母妃放心,皇兄已经和儿臣商量过了,儿臣知道怎么作。”得到母亲首肯,这让李恪放心了许多,就算所有人都在骗他,杨妃作为母亲总不会骗他。

    而在李恪兴高采烈的回去准备自己发财大计的时候,李承乾却在面对老李。

    “你小子终于舍得出来了?朕想见你一面可真是不容易啊。”刚一见面,没等李承乾开口,李二开始吐槽。

    李承乾给李二见了礼,笑嘻嘻的找了一个椅子坐下,又从宫女手中接过他的专属大茶缸子:“父皇,儿臣这不是忙么。”

    想起刚刚孔老头过来告状,说起李承乾给李恪请假,说其得了‘失心疯’的事情,李二就气不打一处来,眼了儿子一眼:“忙?你在忙什么?绑架你弟弟?”

    “呃~”李承乾表情一滞,没想到那孔老头动作这么迅速。

    “怎么?你不想和朕解释一下么?”李二似乎一天不折腾自己这个大儿子就觉得浑身难受,一件不大的小事儿,到了李承乾这里,马上就会上纲上线。

    老头子要上纲上线过过‘朕’的瘾,李承乾没也办法,只能给足老李面子,很痛快的换上一副愁苦之色:“父皇,刚刚遇到小恪的时候,儿臣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怕回头忙忘了,所以才强行把他拉走的。”

    “忙忘了?你有多忙?比朕还忙?”李二乜着李承乾问道。

    “父皇,您不能这么看事情啊,您雄才伟略,再大的事儿到了你手里都是举重若轻。儿臣和您比差的太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到我这也要手忙脚乱,所以儿臣……”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拍马屁,那是李承乾的拿手好戏,丫足足白话了大概有盏茶时间,把老头子夸的那是天上没有,地上无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李被拍的受用以极,不过到后来也是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摆手打断李承乾:“行了,少拍马屁,你找恪儿有什么事儿?如果和正事儿无关,禁足三天!”

    李承乾虽然心中鄙视老头子,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父皇,小恪不是蜀王么,儿臣想从他的封地搞点牦牛皮回来。”

    “牛皮?你打算作什么?”李二疑惑的看了李承乾一眼,在他眼里牛皮除了作皮甲啥用都没有。

    “当然是制成皮甲卖钱。”李承乾的确没让老头子失望:“父皇,您不觉着我们的装备都太大了么?现在我们装备的皮甲倭人穿在身上有一半都在地上拖着,卖给他们一件,能被他们搞出两件来,这样我们太吃亏了。”

    (本章完)

第316章 父子二人共同的苦恼() 
“皮不皮甲先不说,那四十多万两银子的事情你知道了吧?”见李承乾越扯越远,李二赶紧把话题拉回来。

    否则真的跟他扯下去,只怕很快就不知道聊到什么地方去了。

    “父皇不是已经派人去了么?”李承乾点头表示自己知道银子丢了的事情。

    李二被李承乾满不在乎的样子气的咬了咬牙,沉声说道:“出售军械的事情一直是你在操办,现在银子丢了你就没有什么想法?”

    “父皇,让他们在丢银子的地方挖就是了。”李承乾摊了摊手,作了一个惋惜的表情,只是惋惜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李二心中一动,蹙眉问道:“灯下黑?你怎么肯定”

    “父皇,四十万多两银子,合计大约三万多斤的份量,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运走。就算一个人背一百斤(合现代160斤),也要三百人,这么大一支队伍难道还能凭空飞了不成?”

    “你怎么肯定贼人不会用马车?”听着李承乾的分析,李二来了精神。

    “很简单,要想弄走四十多万两银子,需要很多马车,而这样大的车队太过引人注意,远比三百人伪装成逃荒者更引人注意,最关键的是马车会留下车辙,很容易被人追踪,所以儿臣认为贼人决不会用马车。”

    李承乾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四十多万两银子的去向,如果自己想要搞定有五百军卒守卫的两银会怎么做。

    结果浪费了两天的时间,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运不走这批东西,就算是当时把银子弄出来,想要运走也不可能。

    如果想搞走这么大一批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在原地藏起来,给查访的人来个灯下黑,等到所有人都失望的离开之后,在取出来悄悄运走。

    “有道理。”李二点点头,算是认可了李承乾的这一推论。

    这些逻辑性很强的东西,李二很喜欢和儿子讨论,因为李承乾很擅长这个,往往可以从迷蒙中很不起眼的一个点,撕开一个很大的口子,让人觉得豁然开朗。

    就像这次白银失窃,几乎所有人都在想着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是用什么手段把银子搞走的,搞走之后会运到什么地方。

    没有一个人看到灯下黑这一点,甚至就连李二自己也认为贼人搞到这么多银子一定会跑路。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详细记载的不超过三千年。

    在大唐,这个年份被缩减到一千六百年左右,再加上古代信息流通速度慢,这就导致古人或许有聪明的脑袋,但却没有脑洞这样的事实。

    而李承乾与大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出来的一千三百年经验,还有被互联网大量信息冲刷出来的巨型脑洞。

    这个巨大的脑洞,成了李承乾在大唐最大的依仗,很多在李二或者众臣子看来无法解决的事情,在他现代人那种无拘无束的散发性思维下,根本不构成困难。哪怕因为起点太低,格局不够解决不了问题,也还有一千三百年左右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

    “太子,朕听说你买了很多高句丽奴隶?”银子的事儿说完了,李二的心情好了很多,揪着李承乾开始扯犊子。

    “嗯。对啊。一斤盐一个壮劳力,很便宜的。”李承乾点点头,满脸得意之色,像是在等着老头子表扬一般。

    “你怕是在打高句丽的主意吧?”李二没有深究奴隶的问题。

    如同李承乾了解他一样,他同样了解李承乾,知道这混小子几乎从来都不作没名堂的事情。

    无缘无故买些奴隶回来,怎么想李二都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面对老头子的询问,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大茶缸子,叫起撞天屈:“父皇您这就冤枉儿臣了,高句丽是大唐的属国,儿臣怎么会打他们的主意呢。”

    李二对李承乾那夸张的表情视而不见,只是淡淡问道:“不打高句丽的主意,你买那么多高句丽奴隶干什么?”

    “父皇,正月的时候儿臣就是和契丹的那个渠帅提了一嘴,问他有没有奴隶卖,然后定了一万个强壮点的奴隶,谁知道他竟然给儿臣搞来了一万个半残废。”李承乾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言词间好像还吃了挺大的亏一样。

    李二嘴角抽了抽,眼神中带着鄙夷之色,随口说道:“哦,那照你这么说,似乎是窟哥把你骗了?”

    李承乾立刻打蛇随棍上:“是啊父皇,本来儿臣以为他能搞点突厥人、室韦人或者靺鞨人来着,结果他图省事儿弄了些高句丽人,简直太不守信用了,早知道就应该一斤盐换两个。”

    “行了,你先回去吧,朕有些乏了。”一斤盐换一个高句丽壮汉,竟然还觉着亏的慌,李承乾这种无耻的说法,李二实在是受不了了。

    李承乾微微一呆,连忙说道:“回去?不是,父皇,儿臣的事儿还没说呢。”

    李二不由一阵头大,因为李承乾只要来找他说事儿,就没有一件不是麻烦透顶的,是以便有些敷衍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事儿?”

    李承乾眼中带着希翼之然,颇有些兴奋的问道:“父皇,您手里有好的教书先生没有?支援……。”

    谁知老头子竟然连李承乾的话都没有听完,直接一摇头:“没有。”

    “父皇,不用多,五个,五个就行。”李承乾不死心的说道。

    “一个也没有。行了,你可以走了。”李二继续摇头,然后就开始赶人。

    唐初,大唐为李世民划为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

    如此多的州府县衙,需要官吏何其之多,李二现在手中人手都是捉襟见肘,哪来的人去支援李承乾。

    所以对于李承乾想要教书先生的要求,完全就是置之不理。

    身在山东的王玄策已经连续三封文书提出需要教书先生,最近的一封甚至说如果再没有先生过去,包龙图就要累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承乾能有什么办法?只好厚颜无耻的假装没看到老头子的脸色有多难看,执着伸出三根手指,继续说道:“父皇,三个成么?三个就行。”

    (本章完)

第317章 取士之路() 
对于李承乾的不识相,老头子有些火大,桌子一拍,眼睛一瞪:“朕说没有就是没有,莫要多言!”

    “父皇,您先别急着拒绝嘛,咱们打个商量如何?”李承乾知道,只要没让自己‘滚出去’,就说明老头子并没有真的生气,所以继续说道:“只要您借儿臣五个人,三年之后,儿臣还您五十,您看如何?”

    李二冷笑一声:“少给朕来这套,你的那个子弟学校朕知道,要说培养个匠人出来朕信,官员嘛……哼哼!”

    在官员的选择问题上,李二与李承乾截然不同的理念,按现代话来说就是李二重文,而李承乾重理。

    李二认为官员者要明经懂礼,要大而全,最好是上能缚九天苍龙,下能入五洋捉鳖。

    李承乾认为官员要专一,农业、工业、商业都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而且管理者还要知道懂得各个行业的门门道道,能够指导其如何生产。

    如此以来父子俩就有了矛盾,李二嫌李承乾的方法有过多的官员冗余,李承乾嫌老头子的官员不懂民生,胡乱指挥。

    父子两个为了各自的观点争论了不下十余次,却总是说服不了对方。

    现在李二再一次旧事重提,李承乾却难得的没了争论的心思,只是略一犹豫:“父皇,您把人借给儿臣,儿臣在学校开两个官员的培训班,按父皇您的意思培养人才如何?”

    “不如何,寒门学子你就是培养出来,没人举荐也是无用,世家子弟就算呢培养出来朕也不想用。”李二摇摇头,否定了李承乾的提议。

    “为什么要有人举荐?”李承乾有些愕然,愣了一会儿才搞明白老头子说的是什么,不由笑着说道:“父皇搞错了,子弟学校是为石碳司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直接进入水泥厂等石碳司下属企业,不用人举荐。”

    “而且他们在水泥厂、矿山这些地方表现优异,可以直接调到石炭司,或者调到都水监,当然将作监也可以。”

    刚开始的时候,李二被李承乾说的有些迷惑,可越到后来眼睛越亮,最后搞的跟一对小灯炮一样,若有所悟的缓缓说道:“国有企业!企业是国有的,人员人自然也是国有,那么只要是国家机构他们就都可以来回的调动,那么……,小子,你当初当真是打的好算盘,竟然连朕都被你蒙蔽过去了。”

    李二说到后来兴致逐渐高昂,虽然嘴上着李承乾蒙蔽他,但却没有一丝不快。

    李承乾的国有企业在李二看来,就是一条新的取才之路,而且完全不受世家把控,甚至可以起到锻炼人材的作用。

    朝庭科举制度的确可以在全国范围选拔人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