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请示皇上后,从将作监请来四人,一头扎进了营账内,有时一天也不见他出来,侍卫们都很纳闷他们的教官在做什么。
其实安和是在改良武器。
他将诸葛连驽的草图又画了一副,交给将作监的工匠们按图制造三百副,这些将作监的匠人们是专门研究制作冷兵器的,安和相信他的技术不会比谭木匠的差,一定会按要求把连弩造出来。
在唐朝初年,火药还基本上没有用于军事,多数是用来制作烟花爆竹,薛枫根据宋朝军队使用的一种原始火器制作方法,取一段巴掌长的竹筒,一头削成尖头,一头系上一根细长的铁棒。
然后,装入火药和铁砂,夯实,接入引线引出竹筒外部,再用黄泥将两头封死。然后,将竹筒尖头朝上捆绑在一支箭上,高举箭支,点燃后面的引信,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借助气体后喷的反作用力,箭飞向前方。
经过反复试验,这种火器被研制成功,能射数十丈,到达目标后,火箭爆炸,铁砂飞散伤敌,威力极大。安和给这个杀人的武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天女散花”。
他研制的第二个神秘武器叫石雷。
地雷在中国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
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10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
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但在唐朝,这绝对是一个空白。
上面记裁地雷制造的方法,安和一样也没见过,唐朝的冶炼技术又不是很发达。打死他也不敢用金属来制造地雷。
不过安和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地雷战》,游击队员用石头制造地雷,方法简便实用。
终南山上遍地是石头,安和凭记忆与工匠们试着把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杵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敢用铁来做地雷。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
为了增强威力,他同样在地雷中的炸药内混合了铁砂。薛枫把这种地雷取名为“轰天雷”。
请示皇上后,安和终南山的一片空地上,搭建房屋数间,招收一大批劳工,在将作监工匠的指导下。日夜赶制以上三种武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和与尉迟循毓就把这批侍卫训得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像一把出鞘的剑,锋芒毕露。
终南山的一片开阔地上,李治、王皇后、武媚、大将军李世绩、江夏王李道宗、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兴致勃勃地骑在马上观看铁血营的实兵演习。
主意是武媚提出来的,她一是想看看安和兵练的怎么样,二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安和了,心中总有一种想看看安和的愿望。
其实安和并不想在练兵这事上大肆宣扬,他知道自古以来帝王们对带兵之人都颇为忌惮,“兔死狗烹。鸟尽弓蔵”的事历史上太多了,就连一代贤主李世民对初唐的战神李靖也是小心提防,恩威并施,好在李靖深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晚年以石封门,足不出户,谢绝一切来访,终得善终。
自己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四品的百骑军中郎将,如何再握有兵权,难免遭朝中大臣的忌恨。
可皇上的旨意。安和尽管一百个不情愿,可还得照做。
此时的安和一身银色明光铠,腰挎李小九御赐的龙渊宝剑,骑着一身黑缎子一样的突厥马大宝,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武媚眼前一亮,目光久久停在了安和的身上,不忍离去。
二百九十五名铁血营侍卫分成三队,一字排开,个个精神饱满,盔甲鲜明。
安和威严地扫了一眼场上的侍卫,大声问道:
“侍卫们,咱们训练的的是什么?”
“誓死效忠皇上,保护皇宫安全,立志血战沙场,扬我大唐国威!”
近三百名士兵异口同声,声振林越。
长孙无忌小声对身旁的李世绩说:
“这小子,可真会拍皇上的马屁!”
李世绩微微一笑,不屑地说:
“绣花枕头而已,中看不中用。”
李世绩根本就不相信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会练出什么像样的兵来。
而一旁的李小九与武媚心中大乐。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怕是此人皇上。
安和向同样一身盔甲的尉迟循毓略点点头,尉迟循毓一磕马蹬,跨下马往前走了几步,手中的红旗一举,黄玉虎带领一队骑兵纵马在布满障碍、陷阱的场地内,闪电般地来回驰骋,马蹄声震耳欲聋,场地内掀起冲天的狼烟,骑兵们虽然速度奇快但阵型却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在场地的一侧一溜摆着一百多个鸡蛋大的石头,石头太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到。
骑兵们快马如飞,经过石头旁时,马背上的侍卫倏忽不见,细看,人贴马腹,人马合一,再一转眼,人已在马背,一百多人逐一经过,待所有骑兵重新站成一条笔直的直线时,每个人的手中都举着一枚鸡蛋大的小石头。
围观的人顿时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骑在马上的尉迟循毓面露得色,因为这些骑兵都是他训出来的。
红旗再次举起,三队侍卫排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一排箭靶前,每人手中拿着一个装有盒子的弓弩。对准了前面的箭靶。
安和一声令下:
“放!”
“崩”的一声大响后,“刷”地一声,数不清的弩箭组成的暗影从侍卫们的面前升起,飞蝗一般飞向了前面的箭靶。
瞬间的功夫,第一排侍卫已将箭盒内的十支弩箭全部射光。
第一排侍卫射完以后,迅速蹲下,第二排侍卫如法炮制,还是“崩”的一声,刷地射出,然后迅速蹲下,接着是第三排。
等每三排的侍卫将箭盒内的箭射完后,第一排的侍卫已将另外十只箭装好了,站起身来,又射一轮,三轮过后,前面的箭靶已变成了刺猬。
从举弩到射弩的那一刻,侍卫们的动作竟然出奇的一致。
无论安和还是侍卫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为了这个和谐,他们足足练了十多天。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左仆射李世绩看过此景,暗自心惊,他大半辈子在战场上渡过,知道战场最讲究的就是兵贵神速,有时几秒钟的时间都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侍卫们用的这种可以连发的弓箭,在战场上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准备时间,一排射完,再换别一排的射法,可以给敌人持续不断的打击,若将此战术与弓弩用于战场之上,威力定然十分惊人,刚开始他还以为一个半大小子训兵,不过是徒费时,费力罢了。可看了刚才的演练,李世绩心想:
别说,这小子还真有点门道。
看完两项演练,李小九与武媚交换了一下眼神。
李小九微微笑着点点头:
“嗯,还不错,看样子安和没少下功夫!”
黑瘦的李道宗,手抚胡须,微迷着有点近视的眼睛,哈哈大笑道:
“某征战沙场数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可以连发十箭的弩,这玩意要是用在战场上,可是一个罕见的杀人利器啊!”
一旁的长孙无忌深以为然,他虽然对安和没有什么好感,但不得不赞成李道宗的看法。
李道宗骑在马上对着安和大声喊道:
“好小子,不错!不错!”
安和心想:
好戏还在后头下面,你就继续看吧。(。)
第一五四章 煤球炉子()
尉迟循毓手中的红旗又一举,尉迟御寂带领他的斥侯队,纵马来场地中央,翻身下马,在用随身携带的小铁锹在地上挖出木盆大的坑,然后,往里面放入一个个石头做的人头大的东西,一条一丈多长像绳子一样的引线与这东西连在一起,待侍卫们将东西埋好后,安和骑马跑到李小九的面前说:
“还请皇上与诸位大臣再后退五十丈,这玩意威力巨大,我怕惊扰到诸位。”
李小九与诸臣催马又后退五十丈,安和还是不放心,又让一排侍卫分执盾牌站在李小九与大臣们的前面。
大家心中都在猜疑,这安和又玩什么花招,离这么远,就是弓箭也射不到了,还用得着如此小心吗?
安和嘿嘿一笑,手中红旗挥动,十几个侍卫打着火折子,将引线点燃,然后骑上马,迅速跑出几十丈远。
空气中顿时传出一阵刺鼻地火药燃烧的味道。
轰!轰!轰!
十几声巨响,埋下的地雷接二连三地爆炸,漫天的黑色铁砂飞舞着,场上飞沙走石,大地为之颤抖,一股黑烟冲天而起,久久不散,待烟雾散尽,众人才发现,原地被炸出一丈深的大坑。
李小九、李世绩和李道宗瞠目结舌,武媚吓得花容失色,几欲坠马。
还没等这几个人反应过来,安和又一挥旗,史也那的护卫队纵马上前,从背后抽出火箭,整齐划一地点燃引信,顿时,骑兵们手中的火箭发出“嗖嗖”的响声,尾部带着火花,电闪一般射向远方的一堆草堆,伴随着声声爆炸声,火焰与尘土冲天而起。
……
如果刚才看到诸葛连弩他们只是有点惊奇的话,现在看到天女散花与轰天雷。在场的所有人都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久经沙场的老将李世绩长叹一声:
“这小子真是天纵奇才啊!不可思议,世绩行军数十年,如此厉害的武器还是第一次见到,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李小九兴奋地对武媚说:
“有这两样武器。还担心什么边境不稳,外族来侵,从此以后,朕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此次练兵,李小九大为满意。又拔了一大笔的经费,让安和大量生产诸葛连驽、火箭、石雷。
演练结束后,休息十天,这帮子爷们一个多月吃住在山上,早就憋得不行了,安和一宣布这个命令,不到半个时辰,侍卫们就走得一干二净。
因为山上还有新式武器生产基地,必须严密保护起来,安和安排十几个卫士留守山上。自己和尉迟循毓也各自己回家了。
晴云、金凤、婉月发现一个月不着家的男主人回来了,俱是满心欢喜,超级厨师金凤做了一桌子的菜,把安和的胃都快吃爆了,再听听婉月弹的琵琶,安和心想:
这日子过得比山上好太多了!
唯一遗憾的是已快进入冬季,天气有点冷,加上安和的房间又比较大,好长时间没住人,一进屋。就像进了冰窖似的。
要是能有空调就好了!
安和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这可是在唐代,空调这玩意就是在现代也属于高科技,别说制空调了。安和在后世连空调遥控器上的功能也没学全。
不过这时间已有煤了。
我国在西汉时期开采和使用煤了,煤的颜色黝黑,状似石头,因而在古代有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石黑丹等名称,此时,在唐朝。煤的名称叫石炭。
安和心想:空调老子搞不成,搞个煤球炉和用来取暖总行吧。
遥想前世岁月,烧蜂窝煤的炉子几乎家家都有,冬天里,家里没钱买空调,安和几乎是围着煤球炉子渡过的。
他对煤球炉与蜂窝煤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
说干就干,安和先是画了煤球炉子、与煤球机的图形,然后让尉迟循寂找人帮忙做炉胆,做模具。
两天后,当安和与尉迟循寂到王铁匠家时,王铁匠已经将模具做好了。
王铁匠是个伤残的老行伍,祖传一门打铁的手艺,远近闻名,但奈何年少时建功立业之心不死,投“锤”从戎,太宗时期,在对高丽作战中,折了一条腿,不能继续留在军中了,就领了一大笔抚恤金,在长安城租的门面,安安心心做起了祖传的买卖,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长安的打铁界闯出了莫大的名头。
煤炉壳在现代都是用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啊?
安和只好让王铁匠帮忙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竹筒。
至于蜂窝煤,那就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李治也不清楚,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安和小时候,用煤球机打过煤球,这点基础知识还有,就又教了王铁匠如何制作蜂窝煤。
不得不说这王铁匠极具创意,又过两天,当安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