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如画之风雨-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大军驻扎长安城外,连夜赶制攻城器械,预备十日后攻取长安,这十日当中,长安城中竟异常安静,城头也是一个叛军士兵也没有,军中不少副将偏将开始认为燕锋之前所讲是畏战之举,更兼想取得收复京师的首功,纷纷前去郭子仪面前请战,而郭子仪虽也担心耽搁久了,其余地方的叛军回来援救长安,但却认定燕锋不会谬言,所以下令必须等攻城器械打造完毕后才可攻取。众将不悦,然而却不敢违逆主帅的意思。

    十日后,十架架云车打造完毕,并且异常顺利的推进到了长安城下,伴随着云车的栈板重重的搭上了长安的城头,军中几个年轻的将领争先恐后的率士兵沿着栈板一路冲上城头,在他们脚榻上城头青砖的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拜将封侯,荣耀至极的未来,然而这个念头却永远停在了下一刻,只听一阵嗤嗤的轻细声音,几个将领的身子便化为了碎肉,紧跟在他们身后的士兵见状,纷纷惊慌失措的向后退却,然而却被后面的士兵猛地推上了城头,竟也是一丝参加也未来的及发出,便化成了一滩滩鲜血和碎肉。

    浓重的血腥与四散的血肉从城头弥漫开来,郭子仪在远处的帐中,将城头一切看在眼中,一时间竟目瞪口呆,完全忘了发号施令,燕锋只得急命鸣金收兵。

    翌日,郭子仪便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五日后,朝廷中传来圣旨,要求二人不惜一切代价,月内攻下长安,否则便治二人怠军之罪,但是长安城中出此异象,再让士卒去战无异于送死,一时间,郭子仪两面为难,彻夜不眠,竟染上了风寒,高烧不退,一切军务只得暂让燕锋代理,听闻此事,朝廷派出了几个太监,说是奉皇帝旨意前来犒军,并查看郭元帅的病情,然而燕锋与众将都知道,这些太监名为犒军慰问,实则是前来督军,果不其然,第二日,这几个太监便催促燕锋出兵,但是目睹了登程惨状的士卒们怎肯轻易送命,燕锋无奈,只得重金悬赏,愿意出战者赏钱千金,以作安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数百死士,抱着必死的决心登上了长安城头,然而依然不出意料,悄无声息的化成了血雾与碎肉。

    见此情形,几个太监纷纷被吓得屁滚尿流,连夜急匆匆返回灵武去了,甚至都未曾带一封战报,燕锋左思右想之下,只得再次拟写军报,好奏报朝廷,然而一连几份军报发出,朝廷却仍是一味的催促二人强攻长安,燕锋渐渐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但是他身为先锋,更不能动摇军心,无奈之下,只得令大军围困长安,等待郭子仪好转。燕锋思索了许久,见笔尖的墨渍竟早已干涸,最终只得将笔掷在案边,一脸沉闷的走出大帐,帐外月光如水,远处的长安城更是一丝灯光也无,寂静无声。曾经繁华数百年的长安,经历了这战火的浩劫,竟变成如此模样,让燕锋也忍不住阵阵叹息。

    这时,一个副将急匆匆跑到燕锋面前,急报:“报燕将军,回纥使者到了!”

    “回纥···”听到这个字眼,燕锋忍不住一皱眉头,说起来,此次击破叛军主力,有一部分竟是回纥人的功劳,数月之前,朝廷害怕郭子仪的朔方军不敌叛军,便派使者向回纥借了四千精锐骑兵,并允诺收复两京之后,京中所有,甚至包括人口,任凭回纥人索取,早些年间,燕锋曾数次击败回纥,此次竟要借助回纥骑兵的力量,他本是极为不愿的,但是郭子仪告诉燕锋,此乃圣旨,不可违背。最终,回纥人倒是充分的履行了他们的诺言,绕道袭击叛军后方,正面燕锋率军浴血厮杀,忠于一举击溃十万叛军,然而叛军溃败,长安还未收复,回纥就已迫不及待的派出使者了。

    两京风物,百年风华,瑰宝数不胜数,人杰地灵,更是能人美女遍地,这让回纥如何不急。

    燕锋皱眉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个办法,随即冷哼一声,向着回纥使者所在的大帐走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第一百章:太子之位() 
灵武行宫,太子册封大典便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隆重举行了,受封者,乃是楚王李俶,大典之上,皇帝为太子赐名,单名一个豫字,取‘豫’字平和,康乐之意,皇赐之名,荣耀之至。

    清宁殿中。

    砰!一个精致的瓷瓶被重重摔落在地,破碎的瓷片随即四散迸溅,紧接着,又是一个精巧的铜漏被重重推倒,砸在殿中,水渍四溅,殿中的太监侍女此刻均是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不敢出声。

    “为什么!为什么!陛下为什么还是选了李俶为太子!为什么!”皇后云鬟散乱,一手抓起案上的一个瓷瓶,又重重摔在地上。

    这时,一个太监来报“启禀皇后,行军司马李大人到了”

    “行军司马李大人?谁?”

    “就···就是李辅国李大人,今日册封大典之上,皇帝钦封的行军司马”

    “李辅国?你这废物还报什么报!还不快让他进来!”皇后没好气的说道,却又随手抄起一个琉璃盏,重重的向着太监掷去。

    砰的一声,琉璃盏撞在了门槛之上,化作了点点碎屑,恰在这时,李辅国一脚迈进殿中,见皇后如此,竟是一点都不惊讶,反而面带笑意的施了一礼:“老臣李辅国,参见皇后娘娘”

    “哟,这不是行军司马李大人吗,封官进爵的感觉不错吧”皇后冷嘲道。

    “皇后娘娘,保证凤体啊,这会气坏身子的。”

    “保证凤体!李俶都当上太子了!李辅国,当初是你说的,只要咱俩联手,一定不会让李俶当上太子,现在呢?现在呢?陛下已经亲口封李俶为太子了!你说,你是不是戏耍本宫!”皇后双目圆瞪,显然已经气愤到了极点。

    那料李辅国只是呵呵一笑,阴声细气的说道:“皇后息怒,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皇后这才意料到自己刚才的失态,连忙挥退下人,冷哼一声问道:“你现在还有何话说?”

    李辅国冷笑一声,“呵呵,皇后娘娘可要知道,李俶是陛下长子,进位太子是早晚的时,这是百年不变的规矩,我们可不能妄动。”

    “可是,就凭这规矩,便将太子之位拱手让给李俶!本宫不甘心!”皇后咬牙切齿的说道。

    “皇后娘娘不要心急嘛”李辅国阴笑几声:“虽然太子位封给了李俶,但是这个位子,他未必坐得住。”

    皇后眼中顿时来了神采:“哦?李大人此话何意?”

    李辅国不急不慢的回道:“皇后娘娘,万事不能心急,如今看来,李俶新晋,还得陛下赐名,内有皇帝恩宠信任,外有郭子仪燕锋等为其力战,收复两京,正是他锋芒正盛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可要千万小心,不可操之过急啊······”

    皇后冷笑一声:“不可操之过急?李俶所有的条件,我们都没有!系儿如今虽贵为赵王,但是无实兵实权,你让我如何不急?”

    “诶,娘娘此言差矣,皇后有的,可比那李俶要多得多。嘿嘿”李辅国阴沉一笑。

    “你不要笑了!快说,是不是要急死本宫!”皇后冷言说道。

    “娘娘,切莫着急,容老臣慢慢道来”李辅国缓缓说道。

    “你倒是快说啊!如今李俶被册封为太子,陛下又龙体欠安,若是陛下一时糊涂···”皇后急道。

    “诶,陛下可不糊涂,陛下是老臣见过的,最精明的人”李辅国低声说道:“元帅府行军司马,娘娘可知陛下为何会赐官给老臣?”

    “能为什么,还不是你这老东西天天好话哄着,好好伺候着”皇后没好气的问。

    “皇后娘娘此言又差了,这灵武宫中,不知还有多少人,伺候皇上要比老臣伺候的好,好话说的比老臣多,加官进爵的也不在少数,然而,在太子册封大殿上被授予官爵的,却唯独只有老臣一个,娘娘,你就没有察觉陛下的用意吗?”

    “陛下的用意·····元帅府行军司马····嗯?李俶不是兵马元帅么?”皇后毕竟是皇后,能爬到这个位子的女子,除却皇帝的恩宠,更多的是心思缜密。皇后顿时想通,惊叹道“莫非陛下是想让你牵制!”

    “嘘····娘娘果然聪慧过人,陛下虽然册封李俶为太子,却并不放心于他,而所有侍臣当中,陛下唯独对老臣放心,所以,李俶如今虽然贵为太子,却要被你我掣肘了”李辅国阴声怪气的说道。

    “可你一个小小司马,如何别的了太子的手脚?”皇后不禁皱眉问道。

    “当然,只老臣一个当然不会对太子构成威胁,但是,娘娘就没有想过,陛下为什么会把我安插到元帅府?”

    皇后苦思良久,却是摇了摇头。

    “娘娘莫急,容老臣给你讲个故事,几日之前,册封大典在即,宫中都在准备此典,然而恰在此时,一个元帅府中的小吏,写了一封密信,然后递交到兵部,密告李俶眷养私兵,陛下不信,下令严查这个写信的小吏,但是哪里料到,这个小吏在前一日触犯军法,被李俶处决了,这可引起了陛下的疑心,首先,没有哪个傻子会如此胆大包天,会诬告皇子,第二,告密之人前日告密,昨日就触犯军法被杀,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但是陛下眼见册封大典将至,又不好直接质问李俶,怕伤了父子感情,于是便借着册封大典这机会,封老臣为元帅府司马,让老臣得以进入元帅府,娘娘可明白了?”

    “一个小吏居然敢诬告李俶?而且又死了?哪有这么巧合的事··嗯?莫非是你!”想到这里,皇后顿时低声惊呼。

    李辅国阴沉的笑了几声“没错,正是老臣一手策划,只是付出了千两白银的代价,答应为他赡养老母,就让那小吏甘愿受死,不得不感叹亲情之重,嘿嘿”

    “你这老狐狸,当真狡诈,估计那李俶还没料到吧,哈哈”皇后终于面露笑容,兴奋溢于言表。

    “这个暂且不论,娘娘,还有更值得高兴的事,容老臣慢慢讲给娘娘听”

    “是么,快说快说!”显然,在皇后看来,今日的李辅国格外可爱。

    清宁殿中,不时传出阵阵令人寒毛直竖的阴笑,门外静候的侍女太监们只觉背后阵阵发冷,一时间,竟有些想逃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第101章:千岛潜龙() 
余杭以西百里的千岛湖,乃是一处人间胜景,千余大小不一的碧岛,在绿波深潭之中星罗棋布,每年前来游览观摩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渐渐便有诗人定居于此,每日舞文弄墨,吟诗诵月,不时便有不朽诗篇流传于世,久而久之,千岛湖声名大噪,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争相前来一睹千岛风姿。然而,致胜的风光,往往伴随着无法预计的危险,千岛湖水路繁杂,每年沉于当中的来往船只亦不在少数,不过,缘故并不是千岛湖底乱石林立,而是因为屡禁不止的水匪,纷繁复杂的水路,催动了水匪的滋生,同样是因为水路繁杂,官军围剿也就极为困难。水匪是个没本钱的买卖,不必为了几两税银而哭天抢地,也不会今日打不到鱼,明日就会饿肚子,渐渐的,千岛湖附近的良善渔民也加入了水匪的行列,当然,这些良民懂得不可尽渔的道理,约定只劫财,不劫命,这是水匪之间默认的准则,所以,被劫的倒霉蛋总是得以平安返家。到了后来,不少游人富商竟在出发前就备好了金银,沿途分与众多水匪,只为一观千岛风光。久而久之,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简单的贴了张警示告示便算了了此事。

    然而做水匪的不总是只有良民,安氏反叛,乱世纷争,不少逃兵溃师流落到千岛湖,这些本就是鱼肉百姓惯了的兵痞,哪里管什么约定俗成的规矩,过往客商,男的杀,女的抓,小孩儿投入湖中喂了鱼,原本在这定居的不少文人雅士也频受惊扰,原本还算宁静的千岛湖,没过多久便乌烟瘴气,这可气坏了当地的一位侠女,她叫刘翠花。

    侠女本是渔女,爱慕着一位隐居于千岛湖中的金刀侠客,金刀侠客也喜欢这个出淤泥不染的女孩儿,没事儿便给刘翠花讲名人轶事,讲为人处事,还教授女孩儿武功。然而世事无奈,金刀侠客旧伤复发而亡,皆因无钱,大夫不医。刘翠花一怒之下,也走上了水匪一途,拿着侠客留给她的一柄锈迹斑驳的金色长刀,一个鱼篓,这便是刘翠花的全部。每每劫夺过往商客,她总是将得手的钱财再分出三分之一,还给苦主。好让人家有盘缠归家,因为她记得,金刀侠客曾教导过自己,盗亦有道。久而久之,刘翠花在水匪各寨中颇有名望。恰逢兵痞乱湖,激起众多水匪的怨恨,刘翠花提金刀,孤身一人杀入兵痞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