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等他们搬入新居,东北那边就传来消息——张作霖出事了。

第223章 222【变天】() 
张作霖这一辈子,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暗杀。

    十多年前,日本人就暗杀过他,用手榴弹炸得他满巷子逃窜。

    两年以前,苏联人也暗杀过他。把地雷埋进了张作霖的官邸,但是被提前发现拆除。参与暗杀的苏联特工,也在第一时间被苏联政府声明为白匪。

    不管是苏联,还是日本,都发了狠要除掉张作霖。

    后世有俄国历史学家普罗霍罗夫,就认为张作霖之死是苏联所为。是苏联嫁祸给日本,日本关东军为了挑起战争,居然一口承认了。

    当然,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还是觉得日本人是真凶。

    不管是谁杀的,反正张作霖已经死了。

    张作霖早就感觉这趟有危险,再加上张学良的提醒,他首先放出消息说6月3日出发。接着,张作霖又把日期推迟到6号,在迷惑日本间谍的同时,于4号偷偷乘火车离京。

    嘣……

    皇姑屯一声爆炸,张作霖重伤濒死。

    张作霖无论哪天离开,等待他的都是死亡,因为日本人对他的行踪了若指掌。

    事实上,就连张学良都不知道父亲哪天走的,但日本人却很清楚,可见消息是从张作霖身边的亲随处传出。

    究竟谁是奸细?

    有人说,是川岛芳子冒充天宝班的戏子,以同班姐妹身份接近张作霖六姨太,从而获得张作霖具体出发时间。

    但此说法站不住脚,以张作霖的机警,这种事情不可能让六姨太知道。

    不仅如此,张作霖故意在火车的10号车厢,写上贵宾字样,自己却坐入8号车厢,也是为了迷惑日本间谍。

    可爆炸的时候,炸弹分秒不差地炸毁8号车厢,其他车厢则受损并不严重。六姨太当时就坐在10号车厢中,仅仅只受了些轻伤。

    由此可见,张作霖坐在哪节车厢,几分几秒经过炸弹安放地点,这些早就被日本人掌握了——也有人认为,是日籍顾问町野武泄密,但町野武坐到天津就下车了,不可能知道张作霖具体在哪节车厢。

    究竟张作霖身边谁是奸细?

    这属于一桩历史悬案。

    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被护卫队送去医院,当天上午便不治身亡。

    张学良那时正在率领奉军后撤,得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后,他没有立刻返回奉天,而是先稳住手上的部队。张学良与杨宇霆一起,率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团,撤至滦州一带,同时密令奉天方面封锁张作霖的死讯。

    在稳定军心后,张学良怕自己也被日本人暗杀,于是乔装成一个伙夫,秘密乘火车只身返回东北。

    奉天督署参谋长臧式毅(后成汉奸),以及奉天省长莫德惠等人,在后续行动中表现得极为老辣。他们首先宣称张作霖正在救治当中,把日本人都给骗了,接着又以张作霖的名义,任命还没回东北的张学良为代理奉天督办,自然而然地完成东北的权利交接。

    直到张学良回东北三天后,把方方面面都稳固下来,才终于对外公开张作霖的死讯。

    日本人企图通过暗杀张作霖,在东北激发一场大的事变,从而以平乱(保护侨民)为借口,堂而皇之的出兵占领东北。

    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虽然成功把张作霖杀死,但东三省却没有乱。

    日本人有些懵逼,因为张作霖遇刺事件闹得太大,不仅中国舆论哗然,连英美法苏等国都极为关注,向日本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国际外交压力。

    日本政府里的那些“反战派”(准确地说是蚕食派),趁机大肆攻击主战派,在天皇面前闹得不可开交。日本天皇事先对此毫不知情,都是关东军自作主张搞出来的,现在闹成这样也气得不轻,把相关人员叫来大骂一通,并对外宣布要严惩凶手。

    当然,严惩凶手只是个笑话,当不得真。

    反正因为张学良的妥善处置,让日本关东军计划失败,东北终于保住暂时的和平。

    关东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们频繁在东北制造事端,并且秘密联系杨宇霆,打算扶植杨宇霆跟张学良对着干。

    杨宇霆脑瓜子还算比较清醒,三番五次婉拒日本人的“好意”。不过他的野心却在不断膨胀,虽然没有明目张胆造反,却逐渐骄傲自大,认为自己是东北的功臣,渐渐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这就有了张学良猜银元正反面,来决定是否杀杨宇霆的笑谈。

    当然,这是后话,属于明年发生的事儿了。

    ……

    北伐军方面。

    在张作霖遇刺的第五天,阎锡山就兵不血刃地攻占北平,继而又接收了天津。

    天津终于换天了。

    直隶省现在改叫河北省,直隶省府天津变成天津特别市,南桂馨出任天津市市长,傅作义担任天津警备司令。

    天津现在的父母官南桂馨,可不是什么普通角色。

    此人科举不成、读大学不成、留学不成,不怎么喜欢读书,但为人机敏果敢,擅长“纵横之术”。

    北伐期间,南桂馨一直住在北平,做为阎锡山的全权代表。他结交奉系、直系、皖系、西北军、南方革命军,甚至是日本人,跟各方都极为亲密,却又保持着相对距离。

    以至于,阎锡山成为所有势力拉拢的对象,从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

    天津百姓算是有福气了,新任市长南桂馨是个能做事、敢做事的主政官,警备司令傅作义又清廉正派,总算不用每天担惊受怕过日子。

    南桂馨当上天津市长后,隔日就去拜会了梁启超。

    嗯,这两人年轻的时候,一个是革命党,一个是保皇派,曾经打过架。

    准确地说,是南桂馨把梁启超打了一顿,这次拜访也算老朋友见面,聊天气氛还算融洽。

    让周赫煊无语的是,李寿民突然跑来找他辞职。

    “什么?你要去给傅作义当秘书?”周赫煊惊讶道。

    李寿民有些得意的笑道:“朋友推荐的。傅司令主动召见我,他见我文笔出众、书法优美,当场就决定聘我做秘书。”

    周赫煊狂汗,李寿民一走,他又得自己回去主管《大众》副刊了。

第224章 223【美国脑残粉】() 
周赫煊最近事情太多,《大众》副刊需要他操心,广播电台需要他兼顾。甚至连北大那边,都发来电报说:“现在都国民政府了,校长你快去要银子吧,老师们还等着发工资呢。”

    诸事缠身,以至于周赫煊搬家的时间都没有。

    张乐怡如今管理着广播电台,廖雅泉基本接任秘书职务,她拿着电报纸进来:“周大哥,国民政府大学院发来电报,邀请你下月底去南京参加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在北伐期间,仿照法国制度,没有设立教育部,而是叫做大学院。

    大学院长相当于教育部长,下设教育行政委员会(9人),委员们共同商讨国家教育事务。

    如今的大学院长正是蔡元培,他之所以邀请周赫煊开会,是因为周赫煊乃北洋教育部参事,同时还是北大校长。

    周赫煊这个破校长,他是不准备继续当的,烦心事太多,干脆还给蒋梦麟算了。

    上午十点。

    周赫煊正在审阅《大众》副刊稿件,哈雷特·阿班突然前来拜访。

    “周,你猜得太准了!”阿班见面惊叹道。

    “什么猜得准?”周赫煊问。

    哈雷特·阿班佩服地说:“你在山东时说,日本人会暗杀张作霖,而且就是在他退回东北的途中。居然真被你猜中了!”

    周赫煊道:“这不难猜,从济南事件,就能看到日本人真实意图。”

    “不不不,这个非常困难,”哈雷特·阿班问,“你那本《菊与刀》写完了吗?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后面的内容。”

    周赫煊好笑道:“你这次来天津,就是专门找我要书稿的?”

    “当然不是,”哈雷特·阿班笑道,“常凯申、李宗仁、冯玉祥等高级将领,马上就要来天津了,我在这里等着采访他们。”

    (注:冯玉祥并未随行,7月份才会动身北上。)

    “哦,那正好,我也有事想找常校长谈谈。”周赫煊说。

    “到时候一起去吧,”哈雷特·阿班道,“对了,你的《菊与刀》呢,到底写完没有?”

    周赫煊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递给阿班说:“这是《菊与刀》的样书,正式出版还得等下个月。”

    “噢,太棒了!”

    哈雷特·阿班翘着二郎腿,坐在周赫煊办公室就读起来,还说道:“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周赫煊无奈地笑了笑,继续审阅稿子。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天的《纽约时报》头版,却是做的张作霖专题。大题目叫《一位中国地方实力派被暗杀——关于日本人的野心》,下面还细分了各种小标题,将张作霖遇害的前因后果都详细讲述,最后的内容居然跟周赫煊有关。

    哈雷特·阿班在报道的最后写道:

    “我在中国的山东,遇到了一位东方著名学者,他叫周赫煊。相信喜欢研究历史的美国人,应该对这位周先生很熟悉,他就是《大国崛起》的作者。周最近还写了两本书,一本叫《枪炮、细菌与钢铁》,是关于人类历史学的;另一本叫《菊与刀》,是日本民族性研究书籍。

    我跟周在山东有过一番交谈,他从济南事件得出惊人的结论,说只要张作霖退回东北,途中必然遭遇日本人的暗杀。当时我不以为然,可就在前些天,张作霖的死讯让我惊呆了……周先生不仅是为学者,更是个预言家。他的预言并非基于神秘学,而是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他在《大国崛起》中还预言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但愿他这次会出错吧。关于周的详细实际,请下转第六版……”

    《纽约时报》的第六版,有半个版面都是周赫煊专题。

    一份美国报纸,如此浓墨重彩地报道中国新闻,也只有哈雷特·阿班有这个能耐了。

    周赫煊专题的大标题叫《辜鸿铭第二》,好吧,或许是因为美国人更熟悉辜鸿铭,阿班在报道新闻时,居然将周赫煊比喻为“第二个辜鸿铭”。

    新闻分别讲述了周赫煊的身世经历,又详细阐述了他的学术和文学成就,最后把周赫煊在天津和山东赈济灾民的善举讲出来,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纽约时报》此时的销量,高达35万份,就连美国高层政客都每日必读。

    这篇新闻专题一发出来,再度让周赫煊扬名,许多美国人都对他有了良好印象。

    在美国卖得不好的《神女》,也被出版商趁机弄出来炒作,可惜反响还是不怎么热烈。

    事实上,自从《大国崛起》在美国获得小范围轰动后,出版商就顺势推出了《神女》。结果很糟糕,4个月累计销量不足1万,算上校对、编辑、印刷、运输和宣传等费用,这本书其实是有点小亏本的。

    如今接着《纽约时报》的新闻一炒,《神女》销量总算小范围提升,累计起来快突破1万2千册了。

    没办法,《神女》的背景是东方式的,神话也是中国独有的,再加上叙事结构和写作手法太过诡异,普通美国读者特别难以接受。

    当然也有个别文学爱好者喜欢,而且喜欢到脑残粉的程度。

    今年普利策奖的获得者、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民族戏剧奠基人尤金·奥尼尔,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

    “中国的周赫煊,是继卡夫卡后最伟大的现代派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极强。这或许就是《神女》在美国不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普通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寓意。但只要你坚持读下去,就会领略到其中的美妙,那深刻的批判、读到的见解,以及入木三分的刻画,将带你进入一个梦幻离奇的世界。在读完《神女》后,我又专门找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状况的书籍研究,然后再来读这本书,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这是一部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我强烈推荐阅读。”

第225章 224【校长】() 
张作霖死讯公开后的第五天,常凯申终于动身北上。

    他从南京出发,先是去了一趟武汉,随行人员有吴稚晖、张静江等人。沿京汉线一直往北,途中又接见了李宗仁、冯玉祥等将领,然后折道天津,最终目的地是北平。

    常凯申在天津要停留好几天,这涉及到北伐军各系的权利斗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伐部队自然也不例外。如今河北、河南、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