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且不说,李宗吾最近几年又整出一个“心理力学”。把西方经典力学、电磁力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佛家思想、三民主义扯到一堆,宣称人的“知(感知)、情(情感)、意(思想)”皆可用力来阐述。
李宗吾宣称,别用儒道治国,也别用法家治国,这两者都有偏颇,应该以物理学治国。
说穿了,李宗吾的物理学治国,就是糅合了儒家和法家的平衡之道,用力的平衡阐述德治与法治的微妙关系。
周赫煊看过李宗吾的全部作品,从那些文字中展现出来的,是李宗吾的眼界还要欠缺。
李宗吾常年地处偏僻西南,又没有留过学,他所能接触到的都是比较陈旧的西式思想。比如《原富》、《法意》这些翻译书籍,沿海或平津等城市的进步人士,早在鸦片战争时就读过了,而李宗吾却只能在辛亥革命前后才能接触到。
这是信息传播的滞后。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五四后才渐渐兴起的,李宗吾远在四川很难全面接触,只能了解一些皮毛。
但奇就奇在,李宗吾通过乱七八糟的研究,自己摸索出一套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理论。
李宗吾说完心理力学,又开始扯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也是赞同社会主义的,中国就像一个大公司,四万万国民都是公司的股东,都应该有权利来管理这个公司的事务。这就是我心中的社会主义,它跟三民主义是一个道理。”
周赫煊哭笑不得:“宗吾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尽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反驳。”
李宗吾又说:“要解决社会问题,就要先分清国家这个大公司,到底什么是公产,什么是私产。地球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是公产,不许私人强力占据,或者是用金钱买卖。脑力生产力和体力生产力,是个人私有物,使用它们,就该给予相当的代价。”
李宗吾所言的地球生产力,就是指矿山、土地等等,而机器生产力,则泛指专利过期的生产发明。
周赫煊仔细一想,还真特妈找不到如何否定这个思想。
但怎么听,都觉得很别扭。
这就一歪才,好好的社会主义理论,被他解释成这样了。
周赫煊只能说:“宗吾先生,我知道上海有个社会主义理论家。他叫张君劢,你在回四川之前,或许可以去找他聊聊。”
“张君劢我知道,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嘛。既然你推荐了,我肯定要去找他摆龙门阵。”李宗吾说。
周赫煊偷偷暗笑,他能够想象到,当张君劢听到自己狂热追求的社会主义,被一个老家伙歪着解释时,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扯了一通心理力学和社会主义公司理论,李宗吾又大谈厚黑学,他说:“常凯申这个人,是脸皮也厚,心肠也黑。我虽看不惯他的做派,但肯定是个能做大事的。自古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曹操脸厚心黑,刘邦也脸厚心黑,朱元璋也脸厚心黑。现在各式军阀,哪个不脸厚心黑?常凯申是集大成者!”
周赫煊好笑道:“宗吾先生,你的厚黑理论,我觉得只能阐述个人发展。”
李宗吾说:“对国家和党派来说,也能行得通啊。放眼世界列强,外交和军事行动,哪个不奉行厚黑原则?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脸皮厚耍赖,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那心肠是往死里黑。”
好吧,周赫煊又有些无言以对了。
想了想,周赫煊才说:“那为什么常凯申和国党能够成功,而同样脸厚心黑的张作霖,却兵败身亡呢?”
“这个嘛……”李宗吾皱眉苦思,一时间难以解释。
周赫煊解释道:“因为常凯申有党派,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了政治纲领,他就能统合知识分子、商人地主、军阀士兵等社会各界的利益和力量。这是民心所向,跟厚黑学无关。”
李宗吾一拍脑袋,说道:“我明白了。张作霖的脸厚心黑,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常凯申的脸厚心黑,顺应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手段问题,大是大非问题。看来我要在厚黑学里面加上这段理论,厚黑并非一味的厚黑,要讲权谋,讲方式方法。”
尼玛,又扯到厚黑学了。
李宗吾大笑道:“你小子说得好,完善了我的厚黑学理论。干脆我封你做厚黑教副教主吧,以后徒子徒孙们立了厚黑庙,你也能在庙里享用香火吃冷猪头。”
周赫煊:“……”
第247章 246【机器和人力的比赛】()
本来周赫煊是打算顺江而上,带着张乐怡,坐江轮从南京前往庐山的。但因为人力收割机的事,周赫煊只得再次返回上海,找虞洽卿联系商业合作事宜。
“这就是你们的收割机?”李宗吾稀奇地看着眼前只有半人多高的机器。
机器90%的地方都为木质结构,只有脱粒轮上的铁环扣、以及内部轮轴为铁质。上方的脱粒轮,用两条皮带连接踏板,人只要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踏板,就可以带动脱粒轮转动。
李书华笑道:“宗吾先生可以亲自试试。”
李宗吾小心翼翼地踩动踏板,上面的脱粒轮立即呼啦啦转起来,他乐呵道:“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李书华在旁边讲解说:“有了这台机器,农民在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割稻,另一个人负责脱粒。只要把稻穗放在脱粒轮上,机器就能使稻谷快速脱落,比用传统方法脱粒脱得更干净。我们实验过,使用这种人力收割机,两个人相当于以前六个人的工作量,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更为轻松省力。”
“提高三倍效率?啷格子就厉害啰,”李宗吾咋舌道,“小农之家有一台这种机器,农忙时候就轻松多了。”
小麦好还,稻谷的收割远不是提高几倍效率那么简单。
稻谷成熟以后,只有几天的最佳收割期。收得太早不够成熟,太晚了稻粒容易自动脱落,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还要看天气,夏季多暴雨,遇到雨天收割稻谷,晾晒不彻底会导致稻谷霉变。
有了这种人力收割机,就能在短时间内收获稻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避免天气因素带来的浪费,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收获率。
李宗吾热切地说:“这种机器就该赶快点生产出来,我帮你们联系杨森和刘湘,把收割机推广到四川去。”
杨森去年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因为收留兵败的吴佩孚,从而被国民政府免除军政职务。
国民政府虽然无法收拾四川军阀头子,但却有中央大义在。杨森被免职后,他手下的野心份子立即蠢蠢欲动,郭汝栋趁机自立,范绍增(范傻儿)转投刘湘,从而实力大损,刘湘却顺势崛起。
以李宗吾在四川的名气,不管是杨森还是刘湘,都对他颇为看重,帮忙推广人力收割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赫煊喜道:“若是收割机能在四川顺利推广,那当然最好。”
李书华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商人合作推广速度太慢,还是找政府更为合适。”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那就找农矿部合作吧,农矿部部长易培基也在上海,跟去找虞洽卿合作不冲突。”
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是没有农业部和农林部的,名字叫做农矿部,统管农林渔牧等工作。
此时的农矿部长,正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此君不仅担任农矿部长,而且还兼任劳动大学校长,全上海的教育工作都归他管——由于国民政府对教育系统动刀,很快就要在上海设立教育局,首任局长恰好是跟周赫煊有私怨的陈德征。
商量好计划,众人立即分头行动。
李宗吾也不等吴稚晖回来了,直接辞职跑回****忙推广人力收割机。而周赫煊则跟李书华前往上海,找易培基、虞洽卿商量官商合作事宜。
张乐怡感到很无奈,这趟南下说是去庐山提亲,可中途要办的事情太多,正事只能一拖再拖。
两天后,周赫煊在上海见到农矿部长易培基。
他没有递名片也没有投拜贴,直接让人把李石曾的墨宝送去。再加上李书华和易培基都属于留法派,初次见面气氛便很融洽。
“周先生,润章,这机器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用?”易培基有些不相信。
李书华胸有成竹道:“不妨先试试。”
周赫煊建议说:“我们可以找一块已经成熟的稻田,在请众多记者和商家前来见证。把稻田分为均等的两部分,一面由收割机负责收割,另一面用传统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这法子好,直观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广收割机,并给广大农民造福,对他而言也是提高名声和政绩的大好事。
……
如今中国广泛种植的还是传统稻谷,生长周期比后世杂交稻稍长。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较早熟的稻田已经一片金黄,晚熟的则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这天早晨,由农矿部官员、报社记者、上海商界代表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上海远郊的金山地区。
“易部长、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记者……”当地富绅孟怀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礼。
孟怀明是金山的大地主,这次收割实验就选在他的稻田里进行。
当地农民纷纷跑来看稀奇,记者和商人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等着看比赛结果。
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被分成两部分,四个长工使用传统收割方式,另外两个长工使用人力收割机。
李书华担任裁判,他打开怀表喊道:“预备,开始!”
最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脚乱,常常顾手不顾脚。慌乱之下,甚至出现把稻杆搅进脱粒轮,导致机器被卡住的状况。
而另外四个长工,则非常利落的使用传统方法收割和脱粒,收割速度反而比机器更快。
李书华脸色有些难看,吩咐随行的北大学生去清理机器,而看热闹的农民则议论纷纷:
“这什么破机器啊,弄着弄着就歇工了。”
“哈哈,那些喝墨水的先生,怎么可能会做农活?”
“用机器织布还行,收稻子还是咱们农民更厉害。”
“……”
包括那些商人和记者,都以为机器要输掉比赛。因为十多分钟过去,靠传统方式收割的稻谷数量,已经是机器的两倍有余。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两个长工熟悉机器后,居然渐渐赶上来,非常轻松地实现反超。
直至机器那边收割完毕,他们的对手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第248章 247【推广】()
一直没说话的虞洽卿,在比赛结束后突然拍手鼓掌:“真是个好机器啊!”
李书华笑着介绍道:“我们这种收割机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主体为木质结构。便于制造,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中等家产的农民也能买得起。”
易培基哈哈笑道:“此物甚好,我会督促农矿部,将这种机器快速推广向全国农村。”
周赫煊说:“还需要商会帮忙支持。”
“虞某一定竭尽全力。”虞洽卿立即表态。
虞洽卿现在的身份是全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他虽然自身不搞机械制造,但却可以帮忙联络全国的相关商人。
商人代表当中,突然有个中年人说:“这种机器对农民帮助极大,我愿把它引进到沙县!”
说话的正是沙县商会副会长黄尔康,此君跟虞洽卿一样,也是贫困学徒出身,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发展起来。
黄尔康去年开始涉足糖果生意,今年便来上海开分店(总店在福州),明年甚至把分店开到了天津。周赫煊跑去请虞洽卿时,黄尔康顺便跟来看热闹。
黄尔康做生意的信条便是重视穷人,去年有个小孩到他店里买白糖,而且只买一铜板的糖。店员嫌小孩买得太少,便说没有糖卖。
黄尔康听到以后,立即叫住小孩,并把白糖卖给他。事后对店员说:“炎日当头,叫小孩来买一铜板的糖,定是家境贫寒且又有急用。你嫌一铜钱生意小,麻烦多,可见不会做生意。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于是黄尔康把店员辞退了,并且定了个店规:遇有穿草鞋进店的,店主应亲自送茶敬烟,以示亲切;遇有穿皮鞋进店的,则由学徒送茶敬烟,以尽礼貌。
这是个厚道人。
“赣州的生意我包了!”
“别的地方我没法做主,我代表益阳订购500台收割机!”
“安庆,我们安庆也要。”
“……”
商人们纷纷许诺,这些人显然看到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