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沈从文也是留不住的,前阵子胡适当了中国公学校长,写信邀请沈从文去那边做老师。沈从文当时兼任着《大众》主编,事情太忙抽不开身,碍于和周赫煊的交情才暂时留下。

    沈从文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见到周赫煊便把实情说出来,并表示他在《大众》副刊再干半年,明年就要去上海的中国公学当老师。

    周赫煊也不好挽留,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沈从文会在学校玩师生恋,把美得冒泡的富家千金张兆和追到手。

    张兆和属于校花级人物,而且出身富裕家庭,身边追求者众多。她甚至把追求者们编号,称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长得不帅,出身贫寒,身无余财,性格木讷。按照张家二姐的话来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十三号”。

    但沈从文愣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每天写一封情书狂轰滥炸,烦得张兆和只能拿着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理论。

    二人对话如下——

    张兆和拿出信:老师总对我这样子。

    胡适:他非常顽固的爱你。

    张兆和:我很顽固的不爱他。

    胡适: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张兆和:不要去讲,老师不应该这样。

    沈从文就这么整整写了三年情书,张小姐终于投降了,两人后来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

    所以说,男人在面对女神的时候,不管自身条件再糟糕,千万不要还没开始就放弃。尝试着追求总是有希望的,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呢?

    周赫煊在编辑部转了一圈,跟吴宓、沈从文、郑证因等人都聊了几句,便准备闪人前往广播电台。《大众》副刊有吴宓这尊大神坐镇,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当甩手掌柜。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楼时,胡政之突然过来叫住他:“社长,有个事要跟你商量。”

    “什么事?”周赫煊问。

    胡政之说:“盗挖清东陵的主犯找出来了,是军阀孙殿英。”

    周赫煊早特么知道是孙殿英干的,他问道:“怎么了?”

    “这个不好报道,”胡政之头疼地说,“谭温江和黄百川在北平帮孙殿英销赃被抓,但没几天就无罪释放,好像是常凯申下的命令。如今各地报纸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大公报》擅自报道的话,恐怕会引起常凯申不满。就算要报道,也不能提孙殿英的名字。”

    这里面就牵扯到派系争斗了,在前些日子的分赃大会当中,北方基本确定为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地盘。而孙殿英呢,却是被常凯申收编的,属于常凯申在北方的一颗钉子。

    孙殿英绝对不能倒,这跟他用盗挖出来的乾隆御用宝剑贿赂常凯申无关,纯属政治上的考量。

    也正因如此,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坟被挖,这件新闻上月中旬就被曝光,但在报纸上却一直见不到孙殿英的名字。以溥仪为首的遗老遗少,正上蹿下跳地呼吁严惩盗墓贼,却始终不知道是谁干的缺德事儿。

    周赫煊想了想,笑道:“那就不用实名,简称孙姓军阀吧。”

    “孙姓军阀?”胡政之大笑起来,“哈哈,此计甚妙!”

    废话,当然妙了。

    后世的八卦小报上,各种“x姓女星”、“y姓鲜肉”,既让读者能够意会,又避免了被人起诉的可能。

    虽然被挖的是满清皇室的陵墓,但这种事情还是得声讨。孙殿英盗取的那些陪葬珍宝,很大一部分都流失海外或者毁于意外,报纸披露出来后,能挽回一件是一件。

第262章 261【亡国之君难当】() 
日租界,张园。

    载泽、宝瑞臣、奢寿民、陈诒重等满清遗臣前来拜见,二十多人呼啦啦跪地磕头:“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溥仪阴沉着脸,拿出一张《大公报》说:“有报纸说这次盗劫皇陵者,乃一孙姓军阀所为,诸位爱卿可知此人是谁?”

    “秉陛下,”宝瑞臣抬头道作揖,“应当是孙殿英无疑。微臣此次前往东陵善后,经过多方调查,已探明孙传芳部曾在东陵附近驻扎两月有余。”

    “可恶!”

    溥仪猛拍桌子,他仰面朝天,眼角溢出泪痕:“列祖列宗在上,我溥仪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皇上!呜呜呜呜……”

    堂下哭声一片,遗老遗少们捶胸顿足地哀嚎起来。

    一个半月前,溥仪就开了次御前会议,并在张园设置灵堂每日祭祀,还派宝瑞臣带着70多人前往东陵善后。如今慈禧和乾隆的尸骨,已经重新安葬好了,载泽和宝瑞臣还顺带探查了真相。

    如今得知孙殿英乃是主谋,溥仪再次召开会议,最终以清室和遗老的名义,向常凯申、阎锡山、各大报馆发出通电,要求严惩孙殿英,并让政府出钱赔偿陵墓修缮费用。

    御前会议结束,“群臣”告退。

    溥仪来到书房铺开画纸,义愤填膺地挥毫急书,片刻不到便作好一幅画。

    画上有个男子被五花大绑,面目惊恐地跪在地上,旁边写着“孙殿英”三字。另有一男一女站着,手持宝刀和宝剑,一剑斩向孙殿英的脖颈。

    嗯,这就是后世藏于伪满洲国博物馆的展品,溥仪真迹《杀孙殿英》!

    刚刚以画明志,太监突然前来禀报:“皇上,张学龄张公子求见。”

    “请他到会客厅。”溥仪放下画笔说。

    溥仪如今所居住的张园,就是张家的产业,就连门口站岗的侍卫都是张家请来的。张彪去年就死了,现由长子张学龄担任家主,认真说来相当于溥仪的房东。

    溥仪此刻心情不是太好,他板着脸来到会客室,语气冷淡地问:“张爱卿寻朕有何要事?”

    张学龄也不客气,开门见山道:“溥先生,我是来收房租的。”

    “房……房租?”溥仪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房租,”张学龄慢悠悠地喝着茶,“这么大的房子,一个月房租700元不算贵吧?溥先生你已经住了三年零七个月,我给你打个折扣,以前的房租就按每月500元来算,共计两万一千五百元。我大方点,把零头给你抹了,溥先生你还欠了2万大洋的房钱。”

    “你你你……”溥仪气得直哆嗦,好半天才缓过劲来,咬牙切齿道,“当初是你父亲请我来住的,从没说过房租的事!”

    张学龄冷着脸说:“我父亲是我父亲,他已经驾鹤西去了。现在张家是我当家,房子是我的,我想收多少房租就收多少。你觉得不划算,可以搬家啊。”

    溥仪愤怒咆哮道:“我搬,君子不受嗟来之食,你这房子我一天也不想住!”

    “可以啊,”张学龄摊手说,“把这个月的700块房租先给我吧,以前欠的2万大洋另说。”

    溥仪气得把茶几踢翻,怒火中烧地离开会客厅,在过道里大喊:“把钱给他!”

    张学龄拿着刚收到的房租,心情愉快地回到自己家,对一个中性打扮的女人说:“金小姐,溥仪被气坏了,估计很快就要搬走。”

    “嗯,你办得不错,大日本帝国会记住你的功劳。”说话之人,竟是川岛芳子!

    早前日本人决定刺杀张作霖时,还派川岛芳子四处联络,准备把溥仪送去东北当傀儡。谁知东北没有因此大乱,后续计划难以实施,溥仪再次成为可有可无的闲棋。

    但闲棋也是棋子,指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日本人想把溥仪从张园逼走,一方面是看上了溥仪的宅子,想把那里做为日本天津驻屯军的军部,另一方面则想把溥仪逼的走投无路,方便日方挟持控制。

    溥仪这末代皇帝真是惨啊,刚刚遭人挖了祖坟,现在又被强行索要房租。

    不过这位爷也是个能忍的,他一时片刻没找到好去处,居然真的每月交700元租金。直到大半年后,日本人对张园断水断电,溥仪才无奈地从那里搬走。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摸金校尉孙老殿的事儿。

    《大公报》刊登“孙姓军阀”为主谋后,其他报纸纷纷收到溥仪的通电。政府方面见掩盖不住(阎锡山在背后推动),也不再控制舆论了,平津两地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

    常凯申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催促阎锡山尽快破案。常凯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四大军事首脑,尽皆派出自己的代表到(北)京,组成高等军法会来审理此案。

    溥仪见南京政府动作很大,满心欢喜地以为孙殿英将要伏法,然而……没有任何下文。

    孙殿英自感事态严重,通过戴笠的关系四处打点。把九龙宝剑、夜明珠、翡翠蝈蝈白菜、翡翠西瓜、各色宝石等顶级宝物,分别送给常凯申、宋三小姐、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民国要员都特么成了受益者,谁还愿意彻查啊?

    溥仪实在是憋屈,欲哭无泪。

    这亡国之君不好当!

    而咱们的摸金校尉孙将军,此时就在天津,而且还亲自跑来《大公报》馆。

    周赫煊的办公室里,孙殿英哈哈大笑几声,随即说:“周老弟,我挖坟是为了反清,为了民族大义,你们可不能胡乱报道啊。”

    “我也没说是你挖的啊,孙将军你不打自招。”周赫煊开始瞎扯淡。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平津两地的报纸,我都掏钱打点好了,”孙殿英从兜里摸出个玉扳指,“周老弟你的《大公报》销量最大,我得亲自来一趟。这是乾隆手指上抠下来的,值老鼻子钱了,买你《大公报》不再捣乱。”

    周赫煊把玩着玉扳指,摇头苦笑:“孙将军,就算你不来这趟,《大公报》也懒得再报道,反正没有任何结果。至于这扳指嘛,我会帮你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孙殿英笑着露出一口黄牙:“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就是矫情。收礼就收礼,还说啥捐献。放心吧,我保证不乱说,不会坏了你的名声。告辞!”

第263章 262【科幻小说】() 
梁公馆,饮冰室。

    梁启超用放大镜对着扳指观察半晌,才抬头说道:“这是羊脂玉的,上头刻着乾隆御笔,当属真品无疑。可惜陪葬时间太短,玉花(一种沁色)将生未生,模样有些难看。明诚若是喜欢,把这白玉扳指盘上十年,应该能够成为精品。”

    “我哪有时间盘玉啊,”周赫煊苦笑道,“直接把它捐给故宫博物院算了。”

    “此举大妙。”坐在旁边的钟观光赞叹道。

    钟老爷子自从北大代校长的职务被撸后,便一直闲居北平。前些天接到浙大发来的聘书,邀请他去浙大农学院做副教授,钟观光立即收拾行囊准备启程。

    钟观光还真不是为了去教书,他北方名川大山都游遍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去浙江采集动植物标本。历史上,钟观光遍游浙江天台上、天目山、雁荡山等大山,采集动植物标本700多号,并创设浙大农学院植物标本室。

    梁启超点头说:“放在故宫,那还是很稳妥的。”

    钟观光感慨道:“故宫博物院,算是北洋政府在文化方面唯一的德政了,南京国民政府居然想要舍弃,实在是难以想象。幸好有诸位学者先生据理力争,否则宫中那些宝贝,不知有多少要流失海外。”

    “这国民政府啊,”梁启超连连摇头,“我是不看好的。”

    故宫博物院创立于1925年,即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之后,而且是面向国民全部开放——要收门票的。故宫开幕首日,北平城里万人空巷,争相前来目睹皇宫的真面目,居然闹出了堵车的奇景。

    没错,就是堵车,1925年的大堵车。

    想要进去参观,那得排好几个小时的队。

    后来北洋政府每次换主任,都要把主意打到故宫头上。段祺瑞和张作霖,都想对宫里的宝物下手,幸亏有故宫董事联席会多方争取,无数国宝才得以保全。

    为了避免故宫被军阀控制,庄蕴宽老先生甚至以私人名义向银行借款3万元,用以支持故宫的日常维护开销。

    等到北伐胜利,保护故宫的学者和先生们,本以为今后天下太平,故宫不会再遭劫难。

    谁知国府委员经亨颐(大教育家)却提出,要废除故宫博物院,把里面的建筑和国宝分批拍卖……这不扯淡吗?

    周赫煊前阵子在九江提亲时,北方文化界1000多人组织保护故宫活动。就在半月前,国党元老张继写信给中央政治会议,痛批经亨颐拍卖故宫的提案。

    故宫才终于得以保存,而此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正是帮周赫煊推广收割机的农矿部部长易培基。

    梁启超和钟观光对现在的国民政府都颇多不满,两个老头儿各种吐槽。特别是北方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