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笑间,不觉已到下午一点钟,众人热热闹闹的开始吃饭。

    李宗吾给周赫煊倒酒道:“我又仔细想了想,你的薄白学,还是不如我的厚黑学。”

    周赫煊乐道:“怎么讲?”

    李宗吾说:“薄白学只能解释人的发展,不能解释国家的发展。你看小日本儿,送国内妇女当娼妓筹资,这是脸皮厚;残暴侵略杀戮无辜,这是心子黑!小日本儿就是靠我的厚黑学发展起来的,你的薄白学就说不通。”

    周赫煊点头道:“李兄高见。”

    李宗吾又说:“中国就搞反了,对列强用厚字,摇尾乞怜,对国人用黑字,排挤倾轧,现在是弄得一团糟。”

    南怀瑾哭笑不得:“李先生,你就不要再讲厚黑学了,到处得罪人。”

    “没得关系,该得罪的我都得罪了,不差那几个,”李宗吾说,“你呢,到处找人学飞剑打鬼子,学到本事了没有?”

    南怀瑾摇头道:“未遇名师。”

    李宗吾指点道:“自贡有个赵家坳,赵家坳赵四太爷的武功很了不起。他从小就是个瘸子,练的轻功,能在雪地上行走如飞。他以前有个徒弟,学了本事去当采花大盗,结果被赵四太爷废了,从此之后就不再收徒。你要是想学,我可以做推荐人,但必须要留下来安心学三年。”

    “三年太久,还是算了。”南怀瑾立即拒绝。

    李宗吾遗憾道:“可惜,可惜。”

    周赫煊突然问:“李兄,富顺是不是有个文庙?”

    “是有一个,就在县城,我以前考秀才还在那里拜了孔子。”李宗吾说。

    周赫煊笑道:“下午我们去文庙看看,听一个朋友说,文庙里头有好东西。”

    李宗吾纳闷道:“什么好东西,我咋没听说过?”

    “去了你就知道了。”周赫煊说得神秘兮兮。

    在穿越前,周赫煊就想来自贡旅游一趟,亚洲最大恐龙博物馆之类的还在其次,真正有意思的是富顺文庙房顶上的东西。

928【孔父头顶露鸡儿】() 
    李宗吾耐不住好奇心,下午便带着周赫煊去文庙,路上不停问:“周老弟,到底有啥子好东西嘛?”

    周赫煊拎着部照相机,笑着说:“只要我去富顺文庙照张相,立即就能轰动整个国学界。”

    李宗吾指着南怀瑾,好笑道:“小朋友,你来照,你出名的机会来了。”

    南怀瑾摇头说:“我不太会照相。”

    众人到了县城,周赫煊立即让孙永振和朱国桢去借梯子,耽误好半天才来到文庙前。

    论历史悠久和精美程度,富顺文庙应该能排进南方文庙前五位。

    这座文庙修建于庆历四年,是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群,由于盐商们贼有钱,所以修得恢弘大气。国内绝大多数文庙里的状元桥,都是平板的,富顺文庙则为九龙镂空石拱桥。棂星门的12根冲天柱,甚至比曲阜孔庙的都更高,大成殿前还有九龙丹陛,刻着三层镂空九龙石雕。

    李宗吾感慨道:“富顺出才子啊。明朝时候的四川有句话,叫‘富顺才子内江官’,可惜到了清朝就文风衰落了。”

    有明一朝,小小的富顺县出了19个进士,占整个四川进士人数的十三分之一。

    文庙的宫墙外有一个捐款箱,还有抗日宣传栏。李宗吾走过去,顺手往箱子里投了几个铜板,说道:“文庙现在是富顺县的抗战宣传活动中心,也不晓得老子捐的钱,有几分能够真正用于抗战。”

    周赫煊也投进去100元法币,笑道:“算是一点心意吧。”

    孙永振和朱国桢抬着一架长梯进门,里面很快就有人呵斥道:“干啥子,干啥子,你们要干啥子?快搬出去!”

    李宗吾昂首挺胸,阔步而入,说道:“刘老幺,不要鬼叫唤!”

    刘老幺见了李宗吾顿时一愣,随即笑着过来迎接:“原来是李老师,你老人家咋来文庙了呢?”

    李宗吾满嘴胡说八道:“我准备把文庙改成厚黑庙,今天带泥瓦匠过来看看,你以后就是厚黑庙的庙祝了。”

    刘老幺苦着脸说:“李老师,你不要哄我耍嘛,好吓人哦。”

    周赫煊没有直接搭梯子上房揭瓦,而是在文庙里面瞎转悠。此时的富顺文庙是非常完整的,很快就要被日机炸毁一些建筑,直到21世纪都没修复起来,被炸的地方都用作别途了。

    “咔嚓,咔嚓!”

    周赫煊端着照相机四处拍照,这些照片如果拿给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看,肯定能勾起他们的极大兴趣。

    刘老幺是富顺县抗战宣传活动中心的办事人员,他一头雾水的跟着乱转,焦急道:“李老师,你们到底是来干啥子的?给句痛快话嘛。”

    李宗吾呵斥道:“连周先生都不认识,你还好意思搞抗战宣传!”

    “哪个周先生?”刘老幺问。

    李宗吾说:“东华转世周神仙,人家飞机就捐了一两百架。”

    “周周周……周神仙?”刘老幺仔细打量,突然兴奋大喊,“哥子伙些,快出来看周先生啰!活起的周神仙,不是报纸上的!”

    抗战宣传办事处顿时跑出来好几个人,围着周赫煊左看右看,刘老幺更是拿来纸笔说:“周先生,你老人家难得来一次,请务必留下墨宝!”

    周赫煊放下照相机,问道:“写什么内容?文庙还是抗战?”

    刘老幺说:“抗战,抗战要紧!”

    周赫煊提笔挥毫,写下“众志成城,抗战必胜”八个大字。

    刘老幺欣喜若狂,小心翼翼的捧着宣纸说:“我回头就报告县长,把周先生的墨宝刻在文庙里!”

    周赫煊却下令道:“架梯子!”

    文庙内的崇圣祠有两层,梯子不够高,周赫煊只能踩着瓦片,惊险无比的继续往上爬。

    爬到房顶上,屋脊正中央竖着一根塔式宝鼎,宝鼎内刻着几个木雕。

    最下层的木雕,赫然是个穿着肚兜的裸童。

    裸童胯下的小丁丁硕大醒目,一手指天,一手示地,这在全国文庙属于独一份儿。

    崇圣祠主祭孔子的父亲,属于孔子家庙,房顶上刻裸童雕塑是什么鬼?

    周赫煊从不同角度拍了十多张照片,然后慢慢爬回地面,递给刘老幺几百元法币说:“踩坏了几片瓦,这是赔偿金。”

    南怀瑾问:“周先生,你刚才在拍什么?”

    周赫煊笑道:“你自己上去看就知道了。”

    南怀瑾带着满肚子疑惑爬上房顶,看着裸男雕像目瞪口呆,惊道:“真是稀奇,怎会有这种东西?”

    “到底是啥子嘛!”李宗吾心急火燎。

    南怀瑾说:“这里有座裸童雕塑,足有一尺高,****栩栩如生。”

    李宗吾一愣,随即笑道:“吔,这是要站在孔老二他爹的头上屙尿嗦?”

    南怀瑾又说:“裸童一手指天,一手示地,好像在暗示什么。”

    李宗吾乐道:“那肯定是不穿裤子在孔子他爹头上露鸡儿,一边撒尿一边说,天上地下,唯老子独尊!”

    南怀瑾思索道:“我觉得应该是出于《论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手指天暗示天命,一手示地暗示圣人言,裸童居中代表道德君子。”

    “鬼扯火,尽尼玛乱讲。”李宗吾显然不认同。

    南怀瑾道:“那你说是什么意思?”

    李宗吾道:“我咋子晓得?自从中国有文庙以来,一千多年都没遇到过这种事。”

    刘老幺等长期驻守在文庙里的办事人员,也一个个爬上房顶,兴致勃勃地围着裸童展开讨论。

    周赫煊则问:“李兄,县里哪有照相馆?我要把这些照片冲洗出来。”

    “我带你去。”李宗吾一边走一边思考,他又找到了新的研究对象。

    南怀瑾跟在周赫煊身边,问道:“周先生,那裸童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赫煊摇头说:“不知道。”

    南怀瑾有些失望:“看来还是我书读得少,不然肯定能找出答案。”

    周赫煊说:“你要是想看书,我家藏了不少佛道典籍,随时欢迎来借阅。”

    这算是补偿吧,由于周赫煊带来的蝴蝶效应,南怀瑾至今没有认真阅览过道藏典籍。

    历史上,南怀瑾是在杭州秋水山庄看的道书。而秋水山庄是史量才专门为姨太太修建的,里面藏书无数,史量才和姨太太死后就成了空宅,南怀瑾经常翻墙进去找书读。

    而今史量才还活得好好的,南怀瑾自然没法溜进秋水山庄读书……

929【抓壮丁】() 
    照相馆。

    周赫煊拆出胶卷问老板:“照片什么时候能洗出来?”

    老板笑道:“别人洗胶卷起码要一个星期,周神仙洗胶卷,最迟明天下午就能拿到照片。”

    李宗吾揶揄道:“看来神仙办事就是要快些。”

    “咚咚咚咚咚!”

    就在此时,街面上突然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众人走出去一看,却是些穿着制服的人,正扛着大红花沿街宣传,高喊道:“抗战有责,当兵光荣!城关镇陈老太婆把四个儿子都送上战场,甘县长亲自下令嘉奖!抗战有责,当兵光荣!城关镇陈老太婆……”

    南怀瑾赞叹道:“那位陈老太婆,还真是个英雄母亲。”

    照相馆老板冷笑道:“富顺县个个都是英雄。”

    “此话怎讲?”周赫煊问。

    老板说:“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征兵,挨家挨户抓壮丁。我大儿子才14岁,今年也上了征兵名册,老子花了十块现大洋才打通关系。”

    钱吉哑然道:“未成年、独子和学生,好像是不用强制服兵役的吧?”

    “呵呵。”老板干笑两声。

    周赫煊沉默不语,表情有些难看。

    四川参与抗战的兵员最多,这话虽然让四川人骄傲自豪,但背后却掩藏着无数家庭的血泪。

    就拿富顺县来说,全县人口不到40万人,八年抗战参军人数3万5千人,相当于全县十分之一的老百姓都上了战场。再算上历次服役修建工程的数万壮丁,除开老弱病残和妇女,估计80%以上的青壮年都为国效力了。

    真有那么多百姓舍家报国?

    肯定不可能。

    说穿了就三个字,抓壮丁!

    这种情况在四川极为普遍,从县长、市长到乡长、保长,一个个都是刽子手。县长、市长抓壮丁有政绩,乡长、保长抓壮丁有钱拿,他们趁机敲诈勒索百姓,发着丧尽天良的国难财。

    富户虽然可以花钱买壮丁顶替,但却成为官僚敲诈的重点。比如乐山县有户富农,由于花钱买了壮丁,竟被乡长以高发为借口反复勒索六次,逢年过节还得送礼孝敬。

    负责征兵的军官则另有财路,他们克扣兵员的安家费和食宿费,拨下来的钱还不够壮丁走进新兵营,导致一路上都有即将当兵的壮丁病饿而死。

    据当时担任国军某团管区司令的李邵良回忆,每征一兵他克扣1。2元,剩下0。8元作为基本开支,每月至少有3000元收入,但这些钱需要跟接兵官三七分成。他自称这种克扣法非常良心,拿得不多,还没黑安家费。

    河南那边就更无耻——

    水银是日本制造军火的紧缺物资,中国政府因此禁止水银出口。为了得到水银,河南的军官就利用送壮丁参军的机会,让壮丁挑运物资到重庆换水银,再由送兵干部带着水银回河南,经常是以50%的新兵死亡率换来一点水银卖给日本人。

    到了1943年,国府颁布《新兵役法》,把学生也纳入义务兵役范畴。

    军政部长何应钦和财政部长孔祥熙想出个好办法,适龄青年可向政府交纳3500元钱,即能推迟一年服兵役。当时全国约有适龄青年4000万,他们觉得至少有3000万人愿意出钱,这样孔祥熙每年就有几十亿元预算收入,何应钦也有了1000万特征入伍的兵源。

    那时的法币还没彻底成为废纸,3500元按市价可折算为250美元,除了家境富裕者谁交得起?

    这就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真实背景。

    在返家的路上,李宗吾说:“隔我隐居的地方不远,有户人家在前几年大旱的时候,七口人死得只剩下两口。去年底就被当壮丁抓走一个,家里头只剩个瞎眼的老太婆,造孽得很!”

    南怀瑾问:“那老太婆怎么样了?”

    李宗吾说:“死了。邻里乡亲都不富裕,每家匀点吃的给她过日子,她过年的时候想不通就上吊了。”

    钱吉愤懑道:“怎么能这样?按照兵役法,独子是不用服兵役的!”

    李宗吾冷笑道:“当官的为了立功,一个个积极得很。兵员不满就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