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不知,奴婢不知!呜呜呜……”小黄门何曾经历如此危情。浑身无骨,缩成一团。

    待曹操疾步登台,饶是驻足帐外,见惯生死的大剑宗王越,亦难掩哀痛。

    须臾,侍医面无人色,踉跄出帐:“陛下箭疮崩裂,血流不止。下官…回天无术!”

    孙坚怒问:“先前不是说已无大碍。”

    “不知何故,结痂崩裂。”侍医流泪顿首:“且……且……”

    “悉数说来!”孙坚怒喝。

    “陛下似饮下……慎恤胶助兴。此物至阳,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故血流不止,难以结痂。”侍医不敢隐瞒。

    “唉——”孙坚一腔怒血,瞬间化为乌有。满心悲怆,徒发一声悲叹。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帐外众人,表情各异。一时无言。

    忽有小黄门自帐中奔出:“陛下口谕,速召蓟王入帐!”

    曹操一个激灵,猛然醒悟:“喏!”

    顾不得许多,这便冲下高台。

    待蓟王闻讯赶来,陛下已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陛下!”见龙榻血染,刘备痛心疾首,泪流下拜。

    “可是蓟王。”陛下强开双眼。

    “正是下臣。”刘备再拜。

    “朕命不久矣。”陛下轻声言道:“恐再无机会,往蓟国一游。”

    “陛下……”刘备悲从心起,竟无言以对。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今命丧困龙台,乃是朕之过也。怨不得旁人。”

    “陛下何出此言。”刘备止泪相问。

    “前事种种,不说也罢。”陛下无力摆手:“朕,不该疑你。更幸,蓟王再侧。临终之际,欲将朝政家事,尽数相托。若论经营,朕十倍于蓟王。若论治国,蓟王十倍于朕。朕,膝下二子,长子轻佻无仪,二子年幼势孤。本欲待二子长成,立贵子为帝。奈何命不久矣,国不可一日无君。思前想后,王芬之举,或有可取之处。”

    “陛下何意?”刘备惊问。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可先立合肥侯为帝。待朕二子长成,再将皇位传与贵子。”陛下言道。

    “如此,当可避兄弟阋墙,免同室操戈,手足相残。”刘备幡然醒悟。

    “然也。”陛下似回光返照:“朕崩后,大将军与皇后,必立长子为帝。然天下板荡,国祚难继。非明主不可中兴。次子,虽聪慧机辨,却少不更事,势单力薄。若强令其继位,主幼臣强。何氏外戚必难相容。恐为奸人所害。”

    “陛下欲行‘割楚益梁,亏楚适秦’,‘嫁祸安国’之计。”刘备幡然醒悟。

    “知朕者……蓟王也。”陛下欣慰而笑,渐无声息。

    “陛下?陛下!陛下——”

1。117 嫁祸安国() 
陛下崩天,三军缟素。

    弥留之际。唯身边近侍,及蓟王刘备在场。托孤之言,除去录入《起居簿》,并未书成诏命。更无传国玉玺,盖棺定论。

    换言之,陛下之言,或死无对证。

    然不可否认。陛下临终设谋,可谓神来一笔。

    若知传位合肥侯,无论何后还是董太后,必冰释前嫌。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此举,后世称之为“转移内部矛盾”。时下谓之曰“嫁祸安国”。

    不出二十载。皇长子、皇次子,皆长大成人,羽翼渐丰。蓟王刘备、大将军何进、及骠骑将军董重,宗室、外戚权倾朝野,那时,再联手逼合肥侯退位让贤。另立新帝,水到渠成。

    先立后废。前汉“清狂不惠”之海昏侯刘贺,便是此例。

    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年二十一岁。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因刘弗陵身后无嗣,便从武帝子孙中,另选海昏侯刘贺,继承皇位。

    元平元年六月,刘贺承帝位,尊上官氏为皇太后。在位二十七天,令出不断。向各官署征调、索取财货,计一千一百二十次。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多次劝谏无果,反惹恼刘贺。下诏责问夏侯胜,又将傅嘉捆绑入狱。

    眼看朝政日非,社稷不保。于是霍光与群臣共议,以皇太后之名义,废刘贺,逐出未央宫。

    换言之,我朝大将军及皇太后,拥有“废立君王”之大权。

    甚是无需合肥侯崩天。待贵子长成,便可行废立之举。

    若合肥侯当真继位。

    对何后及大将军何进而言。唯有先扳倒合肥侯,才有机会争夺大位。大敌当前,兄弟齐心。皇长子与皇次子,有极为深切的共同利益。自当以和为贵,杜绝内斗。

    趁难得的“二宫联盟”之机。两位皇子,皆可安全长大成人。并积累足可自保的力量,再携手罢黜合肥侯。至于谁继承皇位,兄弟关起门来,总有商量。那时,无论何人登临大宝,剩下一人,皆足可自保。

    真能一切如陛下所想。此谋堪称神鬼莫测。然,何后又岂能坐视合肥侯登基为帝。

    此,便是陛下托孤蓟王之意。

    让蓟王力排众议,辅佐合肥侯登基。待时机成熟,再亲手废去。另立贵子为新帝。让大汉江山,重归正朔。

    只是陛下,空口无凭。如何令天下信服啊……

    领一万大军,风尘仆仆赶来勤王的董骠骑,只见到陛下冰冷的遗体。未能见最后一面。

    陛下崩天的消息,也已快马传回洛阳。

    满朝文武,惊慌失色,手足无措。

    董太后、何皇后,整日以泪洗面。

    贾文和闻讯,一声长叹。

    陛下崩早了。

    若再有五年。不,再有三年,蓟王当轻取天下。时下,蓟国盐田初耕,航海初兴,岛夷初附。屯田尚未大成,铸币尚不足用,人望亦不能够,天下更未称安定。陛下二子,无论何人继承帝位。皆免不了主少国疑,人心思乱。永乐、长秋二宫,必有一宫,垂帘称制。

    朝政或尽归董氏,或尽归何氏。终归大权旁落,外戚弄权。朝臣死伤惨重,重蹈前朝覆辙。

    人心动荡,皆急于奔丧。竟无人细探究竟。陛下死因,难以启齿。荒淫无度,亦符合陛下心性。乃至箭疮崩裂,血流而亡。

    蓟王虽满心疑惑,悲愤难平。却也无可奈何。尤其是陛下临终之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命丧困龙台乃朕之过也。怨不得旁人。

    更让蓟王难以捉摸。言外之意,此乃宿命。非人力可及。困龙之地,晾尸之台,不过传说耳。陛下为何如此笃定?

    因何亡故,蓟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临行前,已密令史涣,遣一队绣衣吏驻守。又传命国中,尽遣将作馆良匠,重回沙丘平台,一探究竟。

    陛下之死,断不可如此不明不白。

    刘备隐约觉得,此事必与黄巾余孽,脱不了干系。

    累日来,虎贲中郎将王越,更是彻夜未眠。盘问帐内一干人等。想拼凑出陛下最后一夜的蛛丝马迹。奈何,竟无人知晓。皆言,困意难当,各自酣睡。实不知情。

    又是何人侍陛下服药,亦无人认领。陛下死因,难以启齿。将心比心,随行西园佳丽,何人敢担此重责。

    洛阳,永乐宫。

    董太后自帘后垂泪不止。

    永乐少府杨彪、骠骑府长史孔融,正襟危坐。

    “报——”便有心腹宦官入内通禀:“董骠骑传语:‘陛下托孤蓟王,欲迎合肥侯为帝’。”

    帘后哭声戛然而止。

    合肥侯乃陛下胞弟,亦是董太后所出。若立合肥侯为帝,于董太后而言,亦是重大利好。

    “陛下此举,乃为保二子平安,谨防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杨彪一语中的。

    “若如此,皇后岂能甘心。”董太后忙问。

    “此乃必然。”孔融言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然自大汉立朝以来,兄终弟及,多因先帝身后无嗣。先帝、陛下,皆如此。然,陛下既有二子,理应在二子之中,择一继位。‘父死子不继,兄终而弟及’者,我朝从未有此先例。”

    杨彪言道:“正因未有此例,陛下此举,必遭大将军何进及朝臣反对。”

    “可有转机。”董太后又问。

    “若蓟王…力挽狂澜,一意孤行。料想,便是皇后与大将军,亦独木难支。此事可成。”杨彪答道。

    “料想蓟王,必不会如此行事。”孔融起身奏报:“蓟王忠于国事。当以大局为重。陛下托孤之本意,乃欲保二位皇子周全。蓟王世之英杰,天家麒麟,必能领会圣意。只需能护二位皇子周全,又何必强推合肥侯为帝。乃至社稷动荡,国祚难继。”

    杨彪亦点头:“臣,附议。”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合肥侯、二位皇子,三人谁当皇帝,与蓟王并无重大干系。反正又轮不到蓟王当皇帝。

    蓟国若是权臣。大可引而不发,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三家为当皇帝,必无所不用其极。百般讨好蓟王不提。

    只可惜,蓟王不是。

    长秋宫。

    “皇后莫急。料想,蓟王必不会如此行事。”大将军何进,抱拳宽慰道。

    “蓟王与陛下,君臣同契。托孤之言,蓟王岂能不遵。今坐拥四州之地,外加半岛、西域,据半幅河山。天下强兵皆以蓟王马首是瞻。麾下精兵强将,无可匹敌。若一意孤行,如之奈何!”何后急问。

    “即便如此。依皇后先前所言,天下还有一半。”大将军沉声奏对。

    “意欲何为?”何后脱口而出。

    “重立州牧。”大将军一语中的。

1。118 举国哀恸() 
雒阳夏门,万寿亭。

    陛下灵车抵达,大将军何进率文武百官披丧哭迎。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陛下崩于榻上。荒郊野外并无棺椁安放。无处取冰,御医遂用青盐防腐。正因如此,众人这才急于返回洛阳。及时换用东园秘器,令陛下尸身不腐。

    满城缟素,四面哭声。

    人死为大。陛下功过,自有后人评断。然,死于北巡路上,崩于沙丘平台。直令人唏嘘不已。洛阳多皇亲贵胄。将心比心,终归是自家子嗣。焉能不悲从心起。

    入宫门。窦太后、董太后、何后,及二位皇子丧仗,皆立于门前。

    蓟王下车跪地,却哽咽难言:“臣……”

    “堂堂蓟王,因何让吾儿惨死当面。”董太后泣泪相问。

    “臣,愧对陛下,愧对太后,愧为人臣。”刘备伏地请罪。

    “王芬何在。”何后切齿发问。

    “禀皇后,逆贼王芬已被斩首。”虎贲中郎将王越,替蓟王答道。

    “还有何人参与,谋刺吾儿。”董太后再问。

    “往来密信,皆被付之一炬。臣等,不知。”轻车将军曹操答曰。

    “此事定要追究到底。”董太后切齿生恨:“黄巾余孽,先杀王美人,又害陛下。朕,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此事,便交由蓟王。”

    “臣,遵命。”若论与黄巾贼生死大敌,蓟王首屈一指。

    “痛哉吾儿,惜哉吾儿……”交代完心愿,董太后扶灵恸哭。宫内宫外,哭声一片。

    陛下灵车入宫,一切皆入正轨。王越、孙坚、曹操等,各自领兵回营。蓟王亦被黄门令左丰扶起,送上车驾,返回府邸。陛下遗体,自有东园宫人,细细收敛。

    时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之后,会前往另一个世界。故人死必先“招魂”。

    人初死,必登屋招魂。大呼死者名字使归。若不得重生,再行丧礼。

    “沐浴”,招魂后,洗其发身。

    “饭含”,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称“饭”,放置珠玉称“含”。“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目的有二。其一为实口。《公羊传》:“含者何?口实也。”。其二为保尸身不腐。《汉书》:“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

    “掩”,用帛将头裹起,以替帽子。

    “幎”,用方巾遮盖死者面部。

    “瑱”,塞耳。

    “玉九窍塞”,玉殓具,含玉眼盖一对、玉耳塞一对、玉鼻塞一对、白玉蝉唅一个、玉肛塞一个和玉阴塞一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屦綦、结跗”,用带子缠绕死者鞋履,并在脚背打结扣。《士丧礼》:“商祝掩,瑱,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防止死者灵魂出窍,向生人作祟。

    “殓”,有小殓、大殓之别。给死者穿衣为小殓。取死者去世第二天,设殓床于堂,上铺草席,席上铺绞(宽布条),绞上铺褥,而后给死者穿上葬服。古礼制定,无论死者尊卑,寿衣均为十九层,实无需用此多。大殓则是移死者入棺。大殓,意味着死者与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