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上午的天气真好,参加完开学仪式回来,走在水泥路面上,阳光透过梧桐树叶间隙在战友的绿色军衣上,路边是连绵的营房,除了他们,见不到一个人影。除了他们齐唱着的《滨城陆军学院院歌》,就只听见“唰、唰、唰”的皮鞋敲击地面声,眼前晃动着齐刷刷前后摆动的手臂。这种感觉真好,此时,杨文斌仿佛忘记了自己置身于何处,陶醉于此情此景中了。这份记忆,真美好!看到笔直的马路,阔叶的梧桐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已经度过了四年的北海之滨,自己又将度过一种与前四年完全不同的新的生活。
滨城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陆军初级指挥军官的合成指挥学院,在我军享有“中国西点军校”之称。其任务是为军区所属的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学院始建于五十年前,以原军政大学第10团为基础,合编3个省军区教导大队及第93后方医院组成。校址开始设在北疆省,校名为军区军政学校,至四十年前,先后易名为第97步兵学校,第27步兵学校,齐市步兵学校。两年后迁至锦市,改称锦市步兵学校,反又改为军区步兵学校。三十年前学校建制被撤销。六年后恢复重建,校址在滨城银海区。先称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恢复军区步兵学校旧称,十二年前,改称滨城陆军学校,次年改名为滨城陆军指挥学院(正军级单位)。从这里毕业的热血儿男,在军校奋起直追、顽强拚搏,并以优异的成绩走向部队、走向边防、走向基层、走向机关……
“滨城陆军指挥学院,是真正意义的步兵指挥学校:学院风气好,教员与学员之间,皆是良师益友的,一切皆为教学负责、一切皆为学员负责、一切皆为部队负责;学院环境好,绿树成荫,花圃草坪,小径长廊,亭台楼阁;学院场地好,教学楼,战术场、射击场、障碍场、器械场、大操场、演练场;学院风景好,龙王庙,大海边,东山西山金沙滩;冬季暖,夏季凉,秋季水果满山梁。学院成才好,学文化、学军事、学技能、学合成、学指挥,除了正课时间的文化学习、军事理论学习和战术学习等等外,每个星期的早操内容为:一、三、五跑5000米,二、四训队列,周六早上跑10000米;每天晚饭后先是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随后就是宿舍外的器械场,进行开灯照明式的单双杠、木马一至五练习的训练,训练1小时后,就是睡觉前半小时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仰卧起坐、伏卧撑、练哑铃、驮人下蹲起、背人楼上楼下走、走廊推车爬等等,周日自由活动,一年四季皆如此,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目的就是练就强健的体魄,做到“坐三个小时不动,站两个小时不倒,跑一万米不掉队”,以适应步兵指挥军官的身体素质要求!”想起开学仪式上邓院长的讲话,杨文斌心情仍是激情澎湃。
看来,在这里得做好受苦的准备,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刚进陆院就有了一种强烈的竞争感,感觉到了一种被淘汰的危机。在这里,一定要尽全力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跟上训练的步伐。
“安下心来,抛却幻想,用汗水和勤奋来谱写我的热血青春吧!”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让杨文斌更感兴趣的就是各种轻武器的射击。在来陆军学院的火车上,听李利海副指导员介绍说,在滨城陆军学院,无论是半自动、冲锋枪、微冲枪、轻机枪、重机枪、狙击枪、手枪、信号枪,还是手榴弹、炸药包、TNT、爆破筒,乃至四○火箭筒、82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等等。每个学员要足足学习、操作、射击3个月,子弹打得多,成绩提升快,是部队无法学习和掌握到的。每个毕业学员,随便拿来不准的一枝枪,只用3发子弹就能把枪校正到八、九不离十环的水平。各种枪类练习都有不同的级别和训练方法,如冲锋枪共有八个练习等等。
滨城陆军学院,一共有近三十个学员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训练队则集中在一大队。一大队共有三个学员队,其中一队、二队是地方大学生干部集训队,三队是士兵干训队,里面都是从优秀士兵中提拔为干部的,都是基层班长中的佼佼者。
不同来源层次的学员的训练计划是不一样的。
地方大学生干部训练队,第一周的训练内容主要是队列、器械、管理和射击、长跑五门课程。
首先说队列训练。“站两个小时不倒”是队列训练的最高标准。主要内容还是立正、稍息、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等基本队列动作的训练。杨文斌,由于在四四八团训练了一个月,基础较好,队列动作丝毫不感觉吃力。教员是一名留校任教的年轻学员,他的声音高昂,抑扬顿挫,要求很严,动作很标准。
再说器械课。一共上了两节,第一节讲了单、双杠动作一、二练习的要领,第一节进行了分组练习。单、双杠一、二练习的及格标准,对杨文斌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要想达到良好、优秀的成绩,就现在的水平来说势比登天,必须加大强度,经长时期的训练才行。
三是说管理课。这是本周上课课时最多的一门,主要讲了基层管理法规,即条令、条例和纲要,使学员们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工作所应遵循的目标和原则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在学习中对学习管理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四是射击课。主要讲了绪论,并且介绍了学院及我军装备的部分轻武器的性能及优缺点。作为一名军人,如果枪都打不准,那凭什么说军事过硬呢?这是每名学员必备的素质技能。
最后是长跑课。“跑一万米不掉队”,是长跑训练的最高标准。教员讲了马家军式要领“小步高频”,学员们按照要领跑了两次,基本上能保持在中下游水平。
杨文斌在这一周中,接触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让他感触颇深。
首先,明确了军训的目标,各军把地方大学生干部送到这里来,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面向基层的、素质过硬的排长,这将是他们军旅生涯的起点,他们的初步定位在这里。走好走赖,全在他们自身的选择。
其次,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以前,总觉得在写写画画方面还可以,作为大学的学生会的宣传部长,算是具有一方面的特长:但是到了陆军学院,参观了一大队38中队的宿舍,看到了他们的板报之后,杨文斌惊呆了。学院的宣传栏设计,色彩鲜艳,富于变化,做工考究,材料精致、高档,设计的角度,整体构思,布局新颖,可以说算是开了眼界。不仅38队如此,就连他们一队的板报都是如此,打破了板报用彩色粉笔粗线条勾勒、附着力不强、色彩单调的思维定势的局限,大胆采用广告色,精工细做,每个图案从选择到画上宣传板的每一笔都精益求精,整个宣传板都体现出了部队那种从严、求实、创新的作风。相形之下,他在学校所见到的系一级的,所画的宣传板是多么粗糙,简直是粗制滥造。
在为人处世、社会交际方面,他仍存在着巨大差距。部队欢迎的是那种敢说敢讲,声音宏亮,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人,需要勇于竞争,敢抢敢拼的人,需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要把思路始终围着领导转,揣摩他的意图,才能受到赏识。而性格气质方面决定他不爱说笑,对事物不爱发表意见,遇事不爱去与人竞争,办事拖拉懒散,慢条斯理。声音的先天素质很不好,沙哑,音色不好,音域也小,共振不好。
再次,他觉得自己还很幼稚、天真,将有些事看得过于简单。遇事不用脑去想,而轻易下结论,等意识到这一点时,时机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了。并且,对神吹胡侃的人,从内心深处往外反感,总想认认真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说不明白的,简单的表象后面蕴藏着众多的酝酿与密谋,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杨文斌很矛盾,很苦恼。舍弃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来到部队,是投笔从戎还是携笔从戎?到部队来是谋求发展来了,可是如果凡事不爱,不想去与人竞争,而编制名额也有限,怎样才能发展呢?这是和他的天性相违背的,如何处理?
第十四章 适应,从身体到心理的蜕变()
一队队长李福山,高高的个子,身材魁梧,方形脸,显得很帅气,说起话来声音很有磁性。政治教导员,张万山,身材瘦小,带着一副近视眼镜,总爱和人讲大道理。副队长丁令辉,微胖的身材,白皙的脸庞。一区队长,孔洪流,高个儿,白脸儿,一付笑眯眯的模样。二区队长,祈福顺,黑脸,偏瘦,沉默寡言的一个人。三区队长丁念超,身材较高,微胖,方形国字脸。这就是一队所有队干部的全貌。
对了,还有个司务长,挂着一条粗杠三条细杠的上士军衔,说话的语气,比队长都牛。
再说一下七班吧!
班长,潘利权,来自滨城师范大学体育系,高高的个子,肌肉发达,爱说爱笑。
副班长,王永锋,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尖尖的下巴,小小的眼睛,为人很是热情。
钱恒龙。班中唯一的一名大专生,大眼睛,大下巴,很深沉。
孙洪生,来自来自龙江大学历史系,一米六几的个子,忽闪了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很有神。
汤文成,高高的个子,白皙的面孔,说话细声细语,和人说话之前总是先笑一笑,大家很是喜欢他。
田亮,来自松江大学历史系,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锃亮的腮帮上总是露出络腮胡子的胡茬。
李德生,来自省城师范大学政法系,说话总爱眨巴着眼,仿佛一转眼就是一个主意。
刘长生,说话说话总是带着一股海蛎子味儿,家就在滨城北边的市,是离这里最近的一个。
牛立国,来自龙江大学,地理系,党员,他说话慢声慢气,但却非常乐于助人。
对了,还有,那就是杨文斌,滨城师范大学历史系,党员,已在滨城生活了四年的自己。
这十个人组成了滨城陆军学院一大队一队二区队七班,这个新的集体。在这里,兄弟十人,要度过共同的半年集训时光。应该说他们是同呼吸共命运,同生共死的生死兄弟。
这两天尝到忙碌的滋味,杨文斌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周日早晨起床后,全队集合,进行长跑训练。
值班班长在楼前的大空地上,组织大家进行准备活动。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四肢运动、跳跃运动,活动手腕子脚脖子,等等。每项运动进行了八个八拍之后,重新集合了。
学员们排成四路纵队之后,喊着“一二一”,步伐整齐地调整着跨出了学院的大门,沿着柏油路向着东面跑去。过了十分钟,队伍跑的还算整齐。又过了大约十分钟的时候,长跑的队伍就分成了三波:第一波,二三十个人是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飞快的领跑;第二波,七八十人,在咬紧牙关,坚持着跑,但是被第一波落下了一二十米的距离,杨文斌跑在第二波的前部。第三波,有十来个人,在这里喘着粗气在后面打着狼。再跑了约五六分钟之后,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岸线了,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开始加速冲刺起来,跑到了海边。
自从大学毕业前和同宿舍的老六去了夏家河子海滩游泳,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到大海了。杨文斌也很兴奋,这里所面向的北海湾景色也不错,海边的礁石酷似金石滩的风光,一块块二三十米高的礁石,裸露在,海平面上。感觉应该是几亿年前地壳的断层运动,将他们送到海面,历经千万年海浪的冲刷,仍是顽强的屹立在那里。开发开发,没准也算得上是一个优美景区呢!
在滨城读书的学员们,倒是司空见惯海浪的肆虐,而来参加集训的其他部队的很多学员,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他们在海边,欢呼着,雀跃着,跳到水里去和海浪进行最亲密的接触,个个玩儿的很是兴奋。
杨文斌随学员们去学院的内部浴池冲了个澡,洗去一周来积攒的泥垢,好爽!回到宿舍之后,又去了水房,将泡在那里的换洗衣服洗完,一个上午的时光就过去了。
昨天队里要求拆洗被子,区队长请了几名战士来帮忙指导。副班长王永锋跑前跑后的张罗着,内务卫生是副班长的职责。在那三名战士的指导下,他们班三名学员上午拆了三床被子,尽管大家做的很认真,但是由于以前都没有做过这类活计,显得笨手笨脚的,程序也老是弄错。一上午只做完了三床。下午还得继续做。
吃完午饭,杨文斌也加入到拆被做被子的行列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