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观完天安门城楼,两个人顺着右侧的台阶,下了城楼,向北,经过了端门、午门,进入了紫禁城参观。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就是气派。

    两个人沿着皇城的中轴线,踩在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走的大石条甬道上,向外廷的三大殿走去。

    两个人首先参观了太和殿。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手扶着汉白玉栏杆,终于上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建造的,真是气势恢宏。

    两层重檐,向天上飞。

    藻井里给满了许多美丽而复杂的图案。

    座北朝南,摆看皇帝的宝座,龙椅,却也是金碧辉煌。

    到处,都显示着皇家的气派与尊严。

    座椅的上方,悬挂着一个匾额,“建极绥宁。”

    看来,这里是皇帝与群臣议事的地方。

    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

    中和殿,与太和殿和保和殿相比,就是一个小亭子。

    他是皇帝出席,大典的时候,中间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与太和殿,大致差不多。

    里面的陈设布局,确实,相当豪华与气派。

    作为两个都是学历史的人,杨文斌和李春华,对紫禁城的建筑,风格,等等了如指掌,两个人所体验的,就是这种心情,这种惬意。

    过了中间的一道门,就由外廷进入了内廷。

    乾清宫,就是皇帝生活和工作的的地方。

    到了,乾清宫。这里面的建筑布局,气势恢宏,处处显示着皇家的大气,奢侈。

    而进了东暖阁,却处处体现了家庭的温馨。

    据说,这里是清朝几个皇帝大婚的地方,都保留着,当时大婚的样子。

    作为,人中之龙的皇帝,他的住处也无非如此罢了。

    木头做的窗户上面,中间,是方形的玻璃。

    四面的窗棂上,糊着黄色的纸,遮风,挡光。

    靠近窗户边,摆着几张桌子,几个凳子,应该是,皇上在地下歇脚的地方。

    靠里面的北面,这是一铺炕。

    炕捎靠里面摆着几床被褥。

    中间则是一个炕桌儿,桌上摆着一些果盘。

    墙的上面,有一个大红双喜字贴在墙的中间。

    炕沿儿的位置,上面挂有一个大的幔帐,炕上的人休息的时候,将幔帐放下,以和外面分隔开,外面的人看不见床上的情景。

    里面的服装,被褥,用的是杏黄色的,皇家所专有的威严、高贵、大气,尽显无遗。

    杨文斌,和李春华,两个人趴在窗户上,向里面看着,仔细端详里面的每一个物件,想象着,里面每一种物件的用途。

    看李春华观察得入神,杨文斌,附在她的耳边,轻轻的说道:“春华,嫁给我吧,我也在这样的房间里面娶你,好吗?”

    好在,这时参观的人不多,听到杨文斌的表白,春花的脸“腾”的红了!

    他没有生气,脸上反倒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了这一天,她已经苦苦等了两年了。

    现在,听到杨文斌的表白,她既欣喜,又激动。

    “你这算求婚吗?”春华腼腆地问道。

    “当然 ! ”杨文斌,却像变戏法似的,从随身拿的小包里,拿出来一支玫瑰花,然后单膝跪地,双手擎起玫瑰花,献给李春华。

    嘴里说道:“春华,我爱你 ! 嫁给我吧!我会一生一世的爱你,守护你的”。

    这时,远处过来了几个游客,有国内的,也有外国的。

    看到两个人,在那里上演求婚一幕,都停下来,好奇的,在远处看着,指点着笑着。没有谁到跟前来打扰他们俩。

    春华,难为情地,双手接过了玫瑰花,将杨文斌拽了起来,说道:

    “我答应你啦,快起来吧,我也会一生一世爱你的”。

    然后,她调皮的,在杨文斌的额头亲了一下,捏了一下他的鼻子,跑开了。

    看到李春华的表情,杨文斌非常高兴。

    他早就知道春华会答应的,因为从两个人相处,到现在,每个人,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迹,只不过时机不成熟,没有把最后的话说出来而已。

    现在,亲耳听到,李春华答应了他的请求,他欣喜若狂,站起身,向李春华逃跑的方向追去。

    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

    两个人出了东暖阁,折向西,来到了西六宫,去看一看,皇后妃嫔娘娘们起居生活的地方。

    西六宫,比起皇帝的寝宫,那是小多了,但是,各有各的特色,清新典雅,富有情调。

    如果里面每个宫里,都住满了美人,那皇上真得挑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住在哪个宫里好了。

    杨文斌,追上了李春华,拉住她的小手,就是不肯撒开。

    两个人就这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游人如织的紫禁城,亲昵地漫步。

    出了西六宫,来到了后花园。

    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金水桥下面的池塘里,游着金色的鲤鱼。

    还有两棵夫妻树,树干从地面出来时,平行生长,然后,长了一段后,就交叉缠绕在了一起,像夫妻一样永不分离。

    “据说,每一对夫妻,在树前祈祷许愿,很灵的。”有一个导游,在旁边,向游客们卖力地介绍着这棵夫妻树的传说。

    从历史的角度看,杨文斌不以为然,因为,明清两代皇帝,他们的爱情结局,哪一对,也没像愿望中那样美好。

    但是,他也不想戳破,导游的谎言,因为,有很多的游客的心理,大家来玩儿,无非是图心情愉快,欣赏一下古迹。

    没有人,会像历史学家那样,去考证和叫真的。

    参观完了,中轴线及两侧的建筑,再往北出去就是神武门,出了紫禁城,就是景山啦。

    两个人,向东,沿着里面的宫墙,又陆续参观了钟表馆、玉器馆等专门的展览区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边上的一个展览区,竟然在展览珍贵的“清明上河图”。

    酷爱书法,绘画的杨文斌和李春华,把长长的十几米的,清明上河图,从右侧向左侧,慢慢欣赏,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罢休。

    快到紫禁城出口的时候,一些卖纪念品的小商铺赫然在目,杨文斌和李春华,信步迈了进去。

    这里面,卖各种的和宫廷皇帝有关的纪念品,竟然,同时还有穿古装照相的。

    看到别人,照出来的相,很有特色,杨文斌也来了兴趣,拉着春华,两个人,一个人换上了皇帝,一个人换上了皇后的古装,两个人坐在龙椅上,照了一张“订婚照”。

    这大概是最有意义的古装照啦,杨文斌心想。

    她扭过头,看着李春华,李春华,也看着他,默默的,两个人,相视一笑,觉得幸福极了。

第一九八章 分配,又一次关乎命运的抉择() 
日子过得飞快,一晃,三年就过去了。

    经过三年的努力,杨文斌英语过了六级,计算机过了四级,不但学完军事科学研究院军事历史专业的所有课程,而且,也完成了防务大学联合战术指挥(合同战术指挥)专业的所有课程。

    经过系统的培训,学到了我军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学到了外军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掌握了我军联合作战的指挥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了外军联合作战的指挥理论和基本方法。

    现在差的,就是实践了。

    可是,眼看就要毕业了,毕业去哪里工作呢?

    这个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杨文斌的面前。

    由于,军事科学研究院招收的学员是定向分配,按照一般的安排,都是回到自己报考前的师级单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时,李副院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那天,李副院长打电话叫杨文斌去了他的办公室。

    对杨文斌,李副院长是欣赏的,特别是,经过出访的那次一起共同经历后,两个人心中又有了更多的感情和默契。

    “文斌,快毕业了,有什么打算啊?”李副院长关心地问道。

    “现在也没想好。按照正常的分配,就是回到原来的部队,从基层干起呗!”杨文斌回答道。

    “现在有个机会,可以留在京城,留在军科。

    今年,院内战术教研室缺一个年轻的战术教员。我觉得你的条件符合。既年轻,又经过基层的磨砺,同时,还受到了防务大学的联合战役培训,条件是最好的。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向院里推荐一下。”李副院长向他交了底,“这个位置,好多人盯着呢。以你的条件,如果你愿意,没有人能竞争过你。

    你好好考虑一下,一周内告诉我。”

    “能成为全军最高军事学术研究机构的教员,那可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杨文斌心想。

    “行,我回去考虑一下。一周内我给您个准信”,杨文斌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

    几天后,防务大学的孙副部长也找到了杨文斌,大致意思是,防务大学缺一个教授军事历史的教员,从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看,他觉得杨文斌合适。

    如果杨文斌同意,他就向防务大学的院领导推荐一下,争取留在京城,当一名教员。

    同样,也留给了杨文斌一周的时间考虑。

    这两个诱惑,杨文斌都动心了。

    念了八年师范,现在重操旧业,当一名军校的教员,也很是不错。

    既穿上了军装,实现了儿时的从军梦,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老本行,矢志未改。

    他征求了李春华的意见。

    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杨文斌和李春华领了结婚证,同年十月,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现在,他已经是有两年婚龄的大丈夫了。

    春华读书的地点,离杨文斌读书的地点,不太远。

    两个人,是周末夫妻,每周一次相聚,也是其乐融融。

    遗憾的是,由于春华也在读书,两个人暂时不能要孩子。

    惹得远在老家的父母老大不愿意。可也没办法,谁让他们两个都是有追求的人呢?

    杨文斌把自己,毕业时的疑惑,向李春华作了诉说。

    春华听了杨文彬的讲述,觉得,留在京城有留在京城的好处,下到基层有下到基层的好处,二者各有利弊。

    当然,就两人目前的家庭生活来说,当然是留在京城,以后发展会更好。

    可是,毕业之后怎么办呢?他在京城,他们在京城没有房子,没有钱,光靠那点工资,想要贷款买房,真是杯水车薪。

    所以,春花最后给杨文斌拿出了自己的答案,到基层,还是留在京城,还是到其他单位,一切全凭杨文斌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否发挥他的专业特长,能够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选择的出发点。

    不管杨文斌作出什么选择,春华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

    杨文斌,正在犹豫之间。师里的郝政委也给他来了电话。

    “杨文斌吗?我是郝国民啊。”政委,刚开始的话很是客气。

    听到了郝国民的声音,杨文斌,赶紧问好:“政委您好,我是杨文斌。

    您在百忙之中给我打电话,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吧?”杨文斌,长话短说,单刀直入的问道。

    看杨文斌挑明了话题,郝政委也也就没有客气”,就问道,“你马上就快毕业啦,毕业之后的分配有什么打算,有机会去其他的地方,还是回到咱们师。”

    杨文斌,听到政委也向自己提了这个问题,为难的说道:

    “政委!是这么个情况,这一段儿我也一直在纠结着,究竟如何做出选择呢?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军事科学研究院和防务大学,都分别缺一名教员,李副院长和孙部长,都想推荐我留校任教,在征求我的意见。

    究竟怎么选啊?我现在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郝政委在听了杨文斌的回答后,略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咱们师,目前正在进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战术演习。这次演习是对研究和实践联合作战训练的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听说你要毕业了,我特意将这个消息通知你。

    这种,组织指挥三军联合战术演习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和你在防务大学学的专业正好对口。

    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且发展理论,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你来说也很有意义,我觉得这是能实现你人生价值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真的,选择留在了京城,那两个全军最高的研究机构或者全军最高的军事院校,我也不反对,并且由衷的祝福你!

    你是从我们师走出去的干部,我们师的人才输送到全军各大单位,对我们也是一种肯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