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转身离开了饭店,新郎新娘,以及团营首长,簇拥着将她他送到饭店门口。

    师长挥了挥手,转身上了吉普车。

    “滴滴滴”,jeep车鸣笛之后,几辆车,发动着,前呼后拥的,绝尘而去。

    前前后后,加起来,师长也就待了十来分钟的时间。

    但是,来参加婚礼的同志,都很兴奋。

    因为,不是每个人的婚礼,都能赶上师长来参加的,他在全团官兵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说一不二的威信。

    坐在婚宴上,杨文斌心想,今天真是个大吉的日子,三喜临门:晓军订婚,春华回信,兴波结婚!将来自己的婚礼,如果有这样热闹就好了。

第六十七章 换季,装甲兵的节日() 
在闭门学习了,59…2式中型坦克的结构、部件、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后,教员告诉学员们,从下周一开始,部队要进行装备的春季季保养工作,约用一周的时间。所以,他们可以去体会一下真正的坦克,看一下实际结构。

    听到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和实践结合了,集训队的学员们都显得非常兴奋,迫不及待的想去车场,亲自体验一下。看各部件,到底哪是哪啊。

    大家盼望着周一的尽快到来。

    终于到了周一,集训队的学员们兴奋地带着本儿,排队集合好,在带队人员的口令调整下,向装甲车场走去。

    与平时过车场日的场面差不太多,各连队举着连旗,带着工具,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装甲车场依次行进。

    到了装甲车场门口,集训队的学员,跟着坦克营的后面,进入了装甲车场。

    教员让带队的值班员将队伍带了坦克营的车库门前。

    听说,现在集训队的教员,是坦克营三连的连长,叫李乐。所以,他到了这里,轻车熟路,根本没有陌生感,就象在自己家一样。

    李乐教员直接将队伍在车库前集合,之后分派任务:

    “同志们!今天,我们来参加446团坦克营三连的装备换季工作,体验一下坦克部件、结构及其原理。

    大家知道,车场日是装甲兵的节日;装备换季,更是,装甲兵的节日。零↑九△小↓說△網

    每一名装甲兵,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武器装备。

    所以我们学员,更要爱护装备,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在观察,坦克的内部外部及机件的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有本车车长或者驾驶员的指导。

    二是,要根据装备换季的进程,了解坦克中间机件的结构,不允许随意调整坦克的机件,不允许私自操作坦克里面的装备。特别是,不允许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旋转炮塔,起降炮塔。更严厉禁止发动车辆。

    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内容。

    两至三人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进坦克内,自由体验一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辨认一下,坦克各部件的名称、结构,回想其工作原理,以加深大家的直观印象。”

    杨文斌,与身边的齐彬、杨乾,组成了一个小组。

    三个人来到了一台编号为023的坦克身边。

    由于,全营的坦克分队事先知道了集训队要来实习了解装备的情况,坦克车的驾驶员非常配合,在他们的后面,陪着他们体验坦克的机件及主要构造。

    杨文斌兴奋地登上了坦克。

    他最想看的是驾驶室。他用转把开关打开了驾驶窗的驾驶窗盖,纵身跃入驾驶室,坐在驾驶椅上开始观察起,坦克的各个部件。

    首先它把驾驶椅,调整了一下高度,调整到正适合自己坐的位置。

    然后,观察潜望镜。从正面、左面、右面的三个方向体会了一下驾驶员所能看到的视界。

    然后,便辨认一下左操纵杆、右操纵标,并握住它的把手,试验了一下。

    他问班长:“我可以拉一下吗?”

    驾驶员他可以。

    杨文斌左手试着,向后拉了一下左侧操纵杆,但是没有拉动。

    这时驾驶员告诉他,按操纵杆上面的黑色按钮,启动助力装置,就能拉动。

    按照驾驶员的指点,杨文斌拉了一下,终于,操纵杆被拉到了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然后又放了回去。

    他又低下头,看了一下中间的刹车踏板,左侧的离合器踏板,右侧的油门踏板。并用脚试着,踩下去,体验着轻踩离合器和踩到不同程度的感觉。

    然后,他又一次观察了一下仪表盘上的速度表、油量表。

    然后,又观察了一下,电台的位置,看了看电台上面的各个旋钮的指针。

    嗯,驾驶室里,主要也就这些东西了。

    对了,还有航向机枪!他看了一下,哦,航向机枪,在驾驶员右侧的位置。

    原来,他可以边驾驶,边操纵航向机枪射击的。

    熟悉完驾驶室之后,他又进入了战斗舱室。

    首先,他坐在炮长的指挥位置上,找到旋转炮塔的手柄,体会着炮塔上通过观察看到视界。

    然后,摸摸高射机枪,12。7毫米,约是普通枪口径的两倍。他又找到了操作手柄,默想开枪射击的步骤。

    接着,看了一下主炮,并列机枪。找到了旋转主炮,和并列机枪的稳定器。

    然后,又观察了一下,炮弹的存放位置有及装填机构。

    同时,他又找到了战斗舱下面的“逃生门”。这个很重要,他想熟悉一下。

    好的,他观察对比完坦克内部的结果之后,他,跳出了驾驶舱,来到了坦克后部的散热结构。

    这时,班长、驾驶员儿帮助他打开了后部的机舱盖儿。

    他从外面,观察着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各种加油泵、滤清器,和各种管线,机油泵,等等等等。

    最后,他跳下坦克,观察一下,坦克的中间的负重轮,以及前面的诱导轮,后面的主动轮。

    在她观察完之后,齐彬,杨乾又观察了一遍。

    这时,两个小时已经过去啦!各连炊事班,推着推车,给参加车场日的官兵们送来了牛奶、豆浆。

    正好渴了,杨文斌也凑上前去,拿着小勺盛了了半碗牛奶,喝下去。

    “嗯,很解渴还有营养”,他当时心想,这要是天天过车场日多好,天天就能喝上豆浆和牛奶啦。

    这时,连长吹集合哨,要求集训队员们集合。

    原来,教员看到各排长,对坦克的基本结构,查看得差不多啦。而连队的换季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就向队员们说道:

    “换季工作中最需要力气,最耗费体力的一个活儿擦炮管。

    下面,我们每十个人分成一组。咱们在各车驾驶员的指导下,体验一下擦炮的感觉。

    大家,按着李乐连长的分工,每十个人,集中到一台坦克炮。

    这时,各车的驾驶员已经将擦炮的连杆机构清洁连接好啦!

    在杨文斌看来,擦炮的连杆结构,其实就像一个大刷子,头部有毛的部分,裹上了一层擦车布。

    明确了擦炮的步骤,然后,这十个人,就步调一致的,前后排好队,就像拔河一样一个接一个的,抓住炮刷的手柄,将这个摩擦头,从炮管口向里面,旋转着伸进去,再拔出来,再伸进去,再拔出来,炮管里面的膛线上附着的灰尘,在大家的口号之中被擦车布带了出来。

    大家,喊着口号步调一致的“一二”“一二”“一二”……的口号,开始工作了。

    擦了约半个多小时,才将炮管里面的膛线,擦得光洁锃亮,像新的一样。

第六十八章 付出,总是和回报成正比的() 
集训,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转眼间,来到集训队已经一个月了。

    这期间主要学习了坦克的发动机,行传动部分,并且每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测试。

    尽管学习的很努力,但是杨文斌的成绩很不理想,发动机部分76分,行传动部分62分。

    有所得必有所失,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记英语单词方面,而对坦克驾驶方面仅限于课堂上的一点时间,课后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面对大榜,他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不在这里,这里不是他的空间,他的空间在远方,在适合他的个性的知识界,为此,他必须去努力实践,早日实现梦想。

    看报纸上说,今年部队预计接收地方大学生七千名,远高于去年的五千三百名,全国各大学的精英们汇集在部队,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

    竞争将会是异常激烈的。成功必将属于强者。

    他不是最优秀的,但他该是最勤奋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强者,实现人生的理想。

    选择考研,必然要失去很多,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它就象一场赌博,赢了,前程无量,输了,便失去了退路,失去了在部队发展的机遇,在正排的岗位上度过十年的宝贵青春,枉度年华。

    权衡利弊,只能将自己推到背水一战的绝地,因为他不能输而且也输不起。

    因此,要分清哪头轻哪头重,理顺关系,分清主次,在保证在部队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将主要精力放在打基础,补词汇上,充实自己的实力,增加竞争的砝码。

    当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力争使集训成绩有所提高,不被别人所轻视,也是必要的。

    驾驶坦克,在部队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机会。

    既然有这个机会,自己就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注意听讲,不虚度课堂时光,当他日回想这段时光的时候,就会因为这段日子的充实、丰富人生阅历,沉甸甸的果实而欣慰的。

    三个月的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自己来说,如何度过,决定了考研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该善待才是。

    昨日偶翻《读者》,杨文斌深为路遥的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所吸引。

    当初读《平凡的世界》,虽然也浏览过它,但那时却未产生深深的心灵共鸣,而只是为故事情节所吸引,随主人公之喜而喜,之悲而悲。对作家写作中付出的心血和悲苦却丝毫未有所察。

    《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所描绘的黄土高坡上走出来的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曾给他以启迪,心中也曾对高加林以褒贬,吸取其教训。

    当初读《人生》这本小说的时候,他还在读中师。

    当时,高加林的所做所为,他特别不理解。人,怎么可以忘本呢?怎么可以抛弃初恋,去移情别恋呢?

    当高加林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上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爱上了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

    可是当高家林,因为叔叔的关系,托了人,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时,又重新见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

    这时,高加林对于刘巧珍动摇了。

    因为,高加林和黄亚萍有相同的知识背景,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抉择之中。

    一面,是刘巧珍那亲切、可爱的样子,以及那种无私、温柔的爱。

    另一面,是黄亚萍,开朗活泼、任性、刁蛮、征服欲的爱。

    在反复考虑之后,他接受了黄亚萍。

    但是,当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的事被曝光之后,他又被打回了原形,重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而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因为他的选择,而看不起他,却依然努力地让他重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而《平凡的世界》场面的宏大则远非《人生》所能相比,纵横十载,人数繁杂,从孙少平到田晓霞,从张有智到田福宽,每个人性格迥异,既有其自诩的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成分在其中,每个人身上都显露出人性的光辉。完成此两部大作,该耗费多少心血啊!

    路遥的自述《早晨从中午开始》追述了他完成这部大著的酸甜苦辣。

    光准备就花费了三年的时光,读书,调查,体验生活,待头脑中堆满了素材的时候,再去动笔。

    写书的时候,近乎受刑,半饥半饱,拼命地写,每日熬夜到凌晨甚至清晨,而睡眠仅仅两三个小时。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辛外,他还要应付沾亲带故者的叨扰,和他们周旋,痛惜宝贵的时光的浪费。

    身体患病,不得不辍笔求医,才有起色又拿起笔来拼命,其意志何其坚也!

    自己若是也有这股拼命精神,研究生还会考不上吗?

    自古圣贤多寂寞,当假日,别人都下班回家享受家庭的温馨时,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的路遥心里也不平衡,也有苦闷、彷徨,也曾自问如此拼命是否值得。

    要想有所成就,就得放弃大多数人享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