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殿的正中,身着一身色彩斑斓的霓裳羽衣的杨玉环戴璎佩钿,腰悬珊玉,叮当作响。

    杨玉环舞姿动人,时而如回雪般飘然轻转,时而如彩鹤般嫣然高纵,玉手后垂如杨柳般柔缓,斜曳群裾如红云将生,螾蛾敛略间流露儿女之态,摆袍挥袖间还带着几许风声。

    李瑁手执玉笛,凑在唇边,看着杨玉环的绝美姿态,不禁意间有些痴了。

    宫廷之舞雍容大气,姿态挥洒,对舞者的姿容体貌要求极高,而杨玉环偏偏就像是为这宫廷之舞所生的一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恰如其份,不多不少,不减不添。

    单以此而论,天宝之年,普天之下无出杨玉环之右者。

    今日之宴乃是王府节末之宴,殿中所掌乐工俱是王府之人,所宴请的宾客也俱是寿王府一脉的几位关键臣子。

    刑部尚书章仇兼琼,寿王文学李泌,记事参军高适,左武卫将军马璘,中郎将李光弼,右郎将崔乾佑,还有咸宜公主的驸马,卫尉卿杨洄俱都在列。

    霓裳羽衣舞共计三序三十六段,杨玉环只舞了其中的最前面的散序六段,李瑁见杨玉环似乎面色有些潮红,怕她累着,便挥了挥手,示意众乐工退下。

    “啪啪啪。”

    曲消舞散,敏慎殿中响起了一阵阵抚掌之声。

    “尝闻王妃舞姿如仙,出尘脱俗,冠绝天下,今日有幸一观,果然不同凡响。”

    杨玉环小鸟依人地跪坐在大殿上首李瑁的身旁,嫣然笑道:“玉环不过寻常之技,奉王爷之命献丑罢了,众人大人谬赞了。”

    李瑁握着杨玉环的纤长的玉手笑道:“在本王眼中,娘子之舞举世无双,众位卿家所言一点不虚,娘子就不必过谦了。”

    唐朝虽风气较前朝开放包容,但在世人的眼中女子依旧是男子的附属品。男子在外人面前大多以拙荆称之,而且提起来也极为谦虚。可李瑁倒好,与外人谈论时竟将平日的口头爱称带了出来,而且面对旁人的夸赞竟毫不谦虚,反而一副颇为得意的样子。

    李瑁对杨玉环的宠溺由此可见一斑。

    杨玉环心里又喜又羞,没好气地瞪了李瑁一眼,帮他把案上的酒樽斟满。

    李瑁笑了笑,端起酒樽对殿中坐着的众人道:“今日乃王府家宴,众位俱是本王心腹,本王视同家人,大家不必拘谨,来,我们共饮此杯。”

    众人一齐举杯道:“谢殿下,谢娘娘。”

    说完,殿中之人一同举杯饮下。

    李瑁放下酒樽道,摆了摆手,示意在殿中侍候的婢女尽数退下。

    等到婢女全部退出殿中后,李瑁从袖中取出一封帛书,扬了扬道:“日前本王得到消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集陇右镇半数精锐,兵出廓州,西征吐蕃,志在夺取要塞石堡城。如今皇甫惟明连战皆捷,不日便将兵临石堡城下。石堡乃西陲重地,父皇甚为看重,若是皇甫惟明此番夺下便是立了泼天功劳,众卿以为我等该如何处之?”

    皇甫惟明乃是太子的死忠,昔年太子还是忠王的时候皇甫惟明便担任忠王友一职,和李亨的关系极为亲善,此番若是皇甫惟明拿下石堡,立下大功,届时太子党的声势必然大涨,这绝非李瑁愿意看到的。

    章仇兼琼曾久在剑南,对周边的军务也很是熟稔,对于石堡城自然也不陌生。

    章仇兼琼拱了拱手道:“殿下,石堡乃湟水和青海之间的要地,与剑南的平戎城极为相似,乃是吐蕃能够屡屡进攻我大唐河湟地区的关键所在,石堡又名铁刃城,山道险远,易守难攻,非如殿下攻取安戎城那般奇袭难以成功。如今皇甫惟明这样大张旗鼓,一城一地地拔去,恐怕难以奏效。”

    章仇兼琼这么一说,李瑁的脸上非但没有半点喜色,反倒隐隐有些担忧:“那按照章仇大人之意,此次皇甫惟明恐怕要无功而返了?”

    石堡城是河湟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吐蕃进攻陇右每每都是从此地发起,陇右边民苦其久矣,此番若是皇甫惟明不能成功,恐怕又是西陲的不幸了。

    章仇兼琼如实回道:“皇甫惟明的胜算恐怕不足三成。”

    皇甫惟明也是当世名将,其实对于攻打石堡城的困难皇甫惟明并非不知,但他也是无可奈何罢了。

    李隆基向来极重边功,近几年来剑南、平卢、朔方、河西等节镇在外战中均有建树,获赏官爵者不计其数,唯有陇右镇受制于石堡城的原因,一直难立大功,李隆基对于陇右镇已经多有不满。

    天宝元年李隆基已经因为范阳无功,撤换掉了范阳节度使王斛斯,叫李亨很是肉疼,此番若是皇甫惟明再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李隆基撤换,那太子党可就损失惨重了。

    此次石堡之战的开端既是皇甫惟明赌博的心态作祟,也是李亨一封封书信敦促的结果。

    崔乾佑见李瑁面色似有不悦,于是起身劝道:“殿下忧国忧民之心末将佩服,但陇右之战事关重大,无论成败如何,殿下均需早作打算。”

    崔乾佑之言倒也在理,陇右之战若胜,那便是大唐之幸,也是太子之幸,李瑁却是应该准备好应对之策;陇右之战若败,皇甫惟明便少不了一个贪功冒进之罪,这可是打击李亨,断太子一臂的大好时机,李瑁绝对不容错过。

    李瑁赞同地点了点头,收起心神,刚准备开口和殿中的众人商讨此事,在一旁服侍李瑁地杨玉环却突然出了异常。

    “唔。。。”

    杨玉环原本安安静静地坐在李瑁的身旁,但不知怎的,刚刚起箸尝了口菜,竟突然干呕了起来。

    李瑁见杨玉环干呕,连忙关切地问道“娘子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夏末秋初,气候转凉,杨玉环身子骨又弱,李瑁担心她是受了风寒。

    杨玉华摇了摇头道:“玉环无碍,身体并无不适,可能是府里的饭菜不合口味吧。”

    李瑁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回头便向长安广征名厨,必定做出叫娘子合口的菜肴。”

    李瑁虽是两世为人,但两世加起来也不过四十来岁,经历过得事情毕竟有限,不过年纪较长章仇兼琼却从杨玉环的表现中看出了什么来。

    章仇兼琼笑着问道:“娘娘近日可是胃口不佳,精神不好,易感疲惫?”

    杨玉环见章仇兼琼竟说出了自己今日的症状,好奇地问道:“大司寇也懂医术?”

    章仇兼琼哈哈笑道:“若是下官所猜未错,娘娘之疾恐怕殿下遍请天下名厨亦是无用。”

    “这是何意?”李瑁不解地问道。

    章仇兼琼笑着回道:“以娘娘之症,怕是有了世子,殿下不妨传御医诊断。”

第121章 陇右军报() 
入苑坊就在大明宫的南侧,距离太医署极近,李瑁一封帖子发出,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宫中的太医便拿着药箱,匆忙赶了过来。

    寿王府传话的人来的急,也没说是什么病情,只说是王妃身体不适,要传医术最为精湛的太医。

    杨玉环乃寿王正妃,身份尊贵,太医署不敢随意糊弄,于是便派了经验老到的太医丞方雅连前来。

    太医丞方雅连乃是太医令的副手,从八品的官职,平日里只诊治宫中的各宫娘娘们,除非是受了皇帝之命,到朝中重臣的府上医病,否则甚少外出,。

    御赐太医本就是圣上恩典,所以方雅连每每奉旨外出无一不是赚了个满满当当,无论病情诊治地如何,都少不了一番打赏。

    不过这一次方雅连的心情却没有以往那般轻松了。

    一来这寿王不比外臣,乃是皇子,亦是天潢贵胄,自然不会将他这一个小小的太医丞看在眼中;二来寿王妃身子弱,若是自己不能医好,惹怒了寿王殿下,说不得还得把自己的官位搭进去。

    方雅连心里七上八下地跟着寿王府的仆从一路来到王府,直入了敏慎殿的内室。

    “下官太医丞方雅连参见殿下,参见娘娘。”方雅连方一进门,便小心翼翼地拜道。

    李瑁地脸色倒不像方雅连猜想的那般难看,李瑁亲自将他搀了起来,对他道:“王妃身体不适,烦请方太医替王妃诊治一二。”

    “下官职责所在,不敢当殿下一个请字。”方雅连躬了躬身,拿着药箱走到了杨玉环的跟前。

    “还请娘娘将手臂伸过来。”方雅连从药箱中取出一块脉枕,放到了杨玉环的手边。

    方雅连隔着一方薄薄的丝巾,将手轻轻放在了杨玉环的手腕内侧。

    方雅连刚刚将手指放在杨玉环的手腕上不过片刻,脸色就变了数变,从担忧到疑惑,再由疑惑转成喜悦,等到方雅连完全确定之后,终于站了起来。

    难怪寿王府来地这么急,原来如此。

    方雅连一脸喜色地对李瑁贺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娘娘的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有如珠滚玉盘,这是喜脉啊,娘娘这是有喜了!”

    方雅连的话传入李瑁地耳中,李瑁心中最后一丝疑虑终于被打消,李瑁地脸上顿时露出了难掩的笑容。

    “赏,方太医诊脉有功,赏钱千贯。”李瑁两世为人,终成人父,心情极佳,一挥手便是一千贯的赏钱。

    “下官谢殿下,谢娘娘。下官这就给娘娘开一道安胎的方子,还请娘娘按时服用。”方雅连一听到李瑁口中说出数字,面露喜色地跪谢道。

    一千贯钱,这可是他七八年的俸禄,只是出来这一趟便叫他给得了,他如何能不欣喜。

    “恭喜殿下,恭喜娘娘。”听到这个消息,原本随侍在一旁的紫竹等人也一齐面露笑容地由衷贺道。

    自小便看着李瑁长大的武云娘更是如此,她直接站在了窗边,双手在胸前合十,对着天空喜极而泣:“娘娘您看到了吗?阿郎有后了,阿郎要有小世子了。”

    杨玉环有喜,寿王府上下百人尽数有赏,深知皇族关系诡谲的武云娘心系小世子安危,更是亲自跟着方雅连去太医署抓药。

    众人一阵热闹之后散去,只留下李瑁和杨玉环两人在内室。

    李瑁握着杨玉环的手,看着她尚且平坦的小腹,心神竟隐隐有些恍惚。两世为人,他如今竟然有了自己的血脉,李瑁地心里一时间竟还没缓过来。

    “秋郎,你看什么呢?都盯着人家的肚子望了这么许久了。”杨玉环拍了拍李瑁的手背,娇声问道。

    李瑁嘿嘿一笑道:“无他,只是太过喜悦,一时还没缓过神来。”

    杨玉环十七岁嫁于李瑁,如今成婚已有十年,十年的时间,李瑁独宠一人,为了她连侧妃都未曾纳入府中,可她却一直不能育有子嗣。

    无后乃七出之条,更何况李瑁还有王爵在身。李瑁虽然一直护着他,未曾因此责怪于她,但人前人后,有多少流言蜚语,她自己的心里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只有她自己知道。

    杨玉环靠在李瑁地怀里,感慨道“秋郎终于有后,玉环也算是对秋郎,对阿娘有个交代了。”

    李瑁拉过杨玉环的手,放在自己的掌中温柔地摩挲:“玉环腹中所怀乃是为夫的嫡长子,待到孩儿出生,为夫便上表父皇,奏请封他为寿王世子,将来继承为夫的王爵。”

    李瑁志在帝位,说是确定世子,其实就是指定他的继承人,若是将来李瑁为帝,杨玉环腹中的孩儿便是太子,若是李瑁为王,杨玉环腹中的孩儿便是未来的寿王,李瑁直接把话说到了这个程度,足见李瑁对杨玉环的宠爱了。

    不过杨玉环听了李瑁的话,心里却稍稍有一丝担忧:“秋郎,若是玉环生的是女儿,你会不会失望?”

    杨玉环腹中所怀是李瑁的长子,杨玉环原以为李瑁自然是更希望是男孩,不过李瑁却连忙摇了摇头,由衷地笑道:“女孩更好,女孩比男孩贴心,玉环头胎生的若是女孩,想必定和玉环一样美丽可人,十多年后,也能叫整个长安城为之倾倒。”

    杨玉环仰头看着李瑁,听着李瑁说的话,心里仅剩的一丝丝担忧也被抛开。

    她和李瑁朝夕朝夕相处,同床共枕十年,她对李瑁地习惯举止再熟悉不过了,她透过李瑁地眼睛可以明确地确定,李瑁是真的不在乎她腹中孩子的男女,只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与疼爱。

    寿王李瑁和蜀中杨氏近年来风头极盛,随着太医回宫,寿王妃有孕的消息也如飓风般在大明宫和长安城各大权贵的府邸迅速传开。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东宫、相府、各亲王府、还有与李瑁交好的一众官员,尽数派人送来了礼单。

    杨玉环府中的孩子尚未出世,就已经轰动了大半个长安城。

    又过了一会儿,终于李隆基和杨玉瑶也派来心腹内侍刘奉廷前来探视,刘奉廷奉着李隆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