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瑁下马笑道:“王公公不在父皇身边伺候,怎么到了这陇右之地?”

    王恩承回道:“奴婢年初承蒙陛下信任,外放为陇右监军使,为陛下监守一方。”

    李瑁笑道:“哦?此事本王倒是刚才知晓。监军使监视刑赏,奏察违谬,职责重大,王公公好生在意,说不得王公公将来就是第二个虢国公了。”

    李瑁口中虽说的虢国公乃是昔年李隆基身边负责征伐四方的杨思勖。

    杨思勖虽为太监,但却武艺高强,熟读兵法,平五溪,战邕州,征泷州,统兵十万,履立战功,身平鲜有败绩。一个太监,硬是凭着军功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虢国公。

    可以说杨思勖就是大唐内宦中的神话,楷模,宦官们的骄傲。

    李瑁拿杨思勖和王恩承相比,王恩承高兴得意地很。

    “哎呀,殿下谬赞了,奴婢只是忠君之事,岂敢和虢国公相提并论。陇右之事,奴婢还需殿下提携。”

    王恩承一边说着,一边主动从李瑁手中结果马缰,替他牵起了马。

    监军使职权极大,负责监察地方军务,甚至可以和地方节度使分庭抗礼,在这陇右地界,就算是皇甫惟明也要让他三分。

    但偏偏李瑁的身份却特殊地很。

    李瑁乃是皇子,凤子龙孙,王恩承在别人面前再怎么呼风唤雨,到了李瑁面前还是天家家奴,只有俯首帖耳的份。

    直看地一旁的西都城守军惊掉了下巴,怎的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监军使竟也有这样的一面。

    “公公放心,此次本王若在陇右建功,必定少不了公公的。”李瑁轻轻拍了拍王恩承的肩膀,笑道。

    王恩承等的就是李瑁这句话,王恩承得了李瑁的承诺,心里放心了许多。

    王恩承谄媚地笑道:“立功之事奴婢但凭殿下安排,只是将来到了皇上面前,还望殿下为奴婢仗义执言。”

    “此话怎讲?”王恩承乃陇右道监军使,谁能冤枉了他?李瑁不解地问道。

    王恩承靠在李瑁的身边,从袖中掏出了一个册子,交到了李瑁的手中:“此番陇右兵败,俱是皇甫惟明一意孤行所致,奴婢也多有劝阻,奈何皇甫惟明立功心切,偏生不听,奴婢已经将对皇甫惟明的弹劾整理成册,届时还望殿下为奴婢说句公道话。”

    原来如此,王恩承原来是担心收到陇右战败的波及,吃了李隆基的挂落,希望李瑁替他在圣前美言。

    王恩承不同于寻常宦官,他是从李隆基身边调出来,等到王恩承监军使三年任满,必然是要回宫的,一旦他回了宫,他在宫中的地位将会更进一步,李瑁自然也希望能够拉拢他。

    李瑁悄悄接过了王恩承手中的册子,笑了笑回道:“王公公客气了,如若其中内容属实,本王自当秉公直言。”

    西都城本就是为了战争而建的军城,城中除了士卒只有少量的民户和商人,更没有什么大家族在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宅子了,城中最大的宅子就是府衙,皇甫惟明和王恩承都住在里面。

    府衙的面积倒是很大,屋舍也有数百间,只是这里面的装饰却简单地很,莫说是长安的寿王府了,就连大户人家的宅子都比不上。

    “此地简陋,不比长安,恐怕要委屈殿下了。”王恩承指着府衙,对李瑁笑道。

    李瑁也曾领兵在外,倒也不是贪图享受之人,李瑁摆了摆手道:“本王来次非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退敌,只要能击退吐蕃,纵然席地而眠又有何妨。”

    李瑁跟着王恩承一直前走,穿过前堂,一路来到了府衙的主院。

    李瑁刚到了主院的门口,还没能踏步进去,里面却传来了一阵女子的负气似乎还带着委屈的叫声。

    “阿爹才是陇右节度使,凭什么要将这院子让给别人?有你们这样欺负人的吗?”

    李瑁听着门内的争论,似乎是关于这处主院的归属。

    李瑁指着门内,皱眉问道:“王公公,这是何意?”

    王恩承忙解释道:“启禀殿下,此处是府衙的主院,最为宽敞,自然是要给殿下住的,只是这主院原本的主人是皇甫将军,皇甫将军的爱女似乎不愿相让,和奴婢的人起了些冲突。殿下稍待,奴婢这就处理好。”

    说完,王恩承便要入内处理此事。

    可王恩承还没来得及迈开步子,一道红色的身影便从门内快速地闪了出来,结结实实地撞进了李瑁的怀里。

    “砰”,一声闷响,李瑁胸口吃痛,紧接着一阵淡淡的丁香花香气入鼻,显然撞在李瑁身上的是一名女子。

    李瑁本能地伸出手去扶住撞过来的女子,免得她摔倒,不过却不巧地拉住了人家的手。

    李瑁低头望去,原来这女子竟还是个故人。

第128章 瑛娘() 
“是你?”

    李瑁低头看着撞在自己身上,身着红色贴身胡服的女子,发现她竟然就是公孙含光的女弟子皇甫瑛娘。

    “民女皇甫瑛娘拜见寿王殿下。”皇甫瑛娘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拜道。

    李瑁回忆着初次与皇甫瑛娘相遇的场景,终于想起了什么,恍然道:“难怪含光提起你的身份时总是遮遮掩掩,不愿与本王言明,原来你竟是皇甫将军的女儿。”

    李瑁第一次见到皇甫瑛娘时她就表现地很是骄横,对李瑁身旁的府卫也丝毫不惧,原本李瑁以为她只是仗着自己武艺高强,原来她竟有这样的家世。

    也是了,有皇甫惟明这样的阿爹,确实不用畏惧寻常的长安将官。

    “隐瞒身份是我自己的意思,与师父无关,请殿下不要牵连师父。”

    李瑁和太子不和,皇甫惟明又是太子死忠,李瑁和皇甫惟明自然也不对付,皇甫瑛娘担心李瑁因为这个怪到公孙含光的身上,于是辩解道。

    “这算不得什么事情,无碍的。”李瑁虽然和皇甫惟明不对付,但还不至于卑鄙到将心思算计到女眷的身上。

    李瑁低头看着神色略显凄然的皇甫瑛娘,于他记忆中英姿飒爽的模样大相径庭,非但没有往日的英气,反倒粉嫩的脸蛋上还有着明显的泪痕,李瑁的心里莫名升起一阵恻隐之心。

    小女子平日里看似娇纵任性,在权势威压之下,受了委屈后竟也如寻常女子无异。

    李瑁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方丝帕,塞到了皇甫瑛娘的手中,玩笑道:“怎么?当年敢拿利剑指着本王的女中豪杰也有哭鼻子的时候?本王还以为你是巾帼英雄的花木兰呢,原来是只小花猫。”

    皇甫瑛娘第一次见李瑁的威势压地够呛,所以李瑁在皇甫瑛娘的眼中一直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包括她身边的人对她的讲述也是如此,可万万没想到李瑁竟会这样同她玩笑。

    皇甫瑛娘被李瑁这么一说,竟“噗嗤”一下笑了出来,接过李瑁手中的丝巾擦了擦自己的脸。

    “谢殿下。”皇甫瑛娘也不知该和李瑁说些什么,只能这么干巴巴地说了一句。

    李瑁见皇甫瑛娘破涕为笑,心里也舒服了许多。

    李瑁负手道:“此地是陇右,你们是主,本王是客,哪有客占主居的道理。这地方你不必搬了,你还是在住在这里吧,本王另换住处便是。”

    说着,李瑁留下还是云里雾里的皇甫瑛娘,扭头便走了。

    皇甫瑛娘看着李瑁转身的背影,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李瑁竟就这样向她让了步,将主院依旧留给了她。

    这寿王殿下似乎也不像叔叔们说的那般蛮横无理,反倒是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李瑁一走,王恩承也连忙跟了上来。

    他回味着李瑁方才的举动,小心地问道:“殿下认识皇甫小姐?”

    李瑁低头嗅了嗅手上残留的丁香香气,回道:“本王与瑛娘是旧识,算是朋友吧。”

    李瑁的话说的保守,但听在了王恩承的耳中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久闻寿王殿下文士风流,名满长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没想到竟然连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的女儿都与寿王殿下有过露水之情。

    皇甫惟明是谁,天下皆知的太子死忠啊,可以说是李瑁的对头,可李瑁却对皇甫惟明的女儿如此关心在意,两人不是有情是什么?

    王恩承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了对皇甫惟明的艳羡之色。

    宫里的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如若不出意外,这将来的皇帝不是太子李亨就是寿王李瑁。皇甫惟明自己是太子麾下的心腹,而他的闺女又是寿王的女人,这将来无论是那位皇子登基称了帝,他都能靠的上,都能搂得住大腿啊。

    此事的王恩承心里竟生出这样一种遗憾,自己怎么就没个如花似玉的侄女呢?哪怕关系远些,这将来自己也多一条路不是?

    李瑁将主院让给了皇甫瑛娘,自己便住到了隔壁的偏院中。

    李瑁行军一日,累了许久,刚刚安置妥当,自己泡了壶清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高适便快步走了进来。

    “达夫来的正好,陪本王喝杯茶。”李瑁指了指身旁的空位,对高适道。

    高适依言坐在了李瑁的身旁,却没有急着饮茶,而是对李瑁道:“殿下猜的不错,皇甫惟明率军回城了,眼下已经在布置城防。”

    提起城防,李瑁幽幽道:“皇甫惟明不是傻子,丢了本王撤军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只是这西都城短粮,绝不能一味固守,到底怎么做,还需和众将商议。”

    高适附和道:“我已按照殿下之意,将增援的诏令快马送往了凉州,凉州距离鄯州不算太远,我们只要撑过十日,凉州的援军应该能赶得过来。”

    “十日?”李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色。

    “筹集粮草需要时间,征调兵卒需要时间,凉州到鄯州的路也不好走,只要他们愿意,十天恐怕他们连凉州都出不了。”

    高适的脸上露出些许惊色:“殿下此次奉皇命出征,难道凉州敢故意拖延?”

    李瑁点头回道:“凉州是河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的地盘,夫蒙灵察是李琮的人,指望他调兵来援,本王还不如从剑南调兵。”

    李瑁和李琮向来就有仇怨,如今有这么一个对付李瑁的机会,李琮怎么会错过。

    高适听了李瑁的话,不自觉地握紧了双拳,恨恨道:“军国大事,关及西北半壁安危,到了他们手中竟成了排除异己的手段。殿下在此冒死守城,他们竟在背后算计,着实该死。”

    李瑁拍了拍高适的肩膀,将茶杯推到了高适的面前:“达夫不必动怒,党争倾轧向来如此。”

    高适接过了李瑁推过来的茶杯,道了声谢,接着道:“殿下放心,下官不过一时气不过罢了,绝不会因此失了分寸。不过城防固然重要,还有一个人殿下也要小心。”

    “谁?”

    高适做事向来稳重,绝不会无的放矢,李瑁凝眉问道。

    高适回道:“殿下不觉得监军使王恩承对殿下太过热情了吗?他身为监军使,为何不自己将弹劾皇甫惟明的罪款呈报皇上,反倒借求情之由交给了殿下,这恐怕不和监军使的职责吧。”

    监军使的职责本就是督察并上报地方军务中的不妥之处,这王恩承发现了异常,非但不自己上报,反倒将东西交给了李瑁。

    李瑁身为皇子,见惯了宦官的奉承与讨好,所以当局者迷,没能及时差距到其中的不妥之处,倒是局外的高适发现了什么。

    “借刀杀人。”李瑁的口中缓缓吐出了这四个字。

    对于王恩承的目的,他已经有些自己的判断,只是尚需证实罢了。

第129章 论战() 
西都城,陇右节度府正堂。

    陇右道的主帅,寿王李瑁坐于正堂主座之上,节度使皇甫惟明则坐在了次席,剩下的将领中,寿王系和陇右系分坐于左右两侧,泾渭分明,俨然一副对立的样子。

    对于眼前的情况李瑁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陇右道受皇甫惟明节制,心向太子,这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李瑁也懒得去和他们套近乎。

    按照李泌的说法,陇右终究不是李瑁的久留之地,与他们讲的再多也是无益,只要不影响作战,其他也就罢了。

    李瑁正襟危坐,扫视着堂下的众人,问道:“斥候回报,吐蕃大军已经全面占据廓州,现正在往鄯州方向集结,距离西都城最多还有三日的时间。此次随本王来的步卒和廓、鄯二州的残兵合计有五万余人,据城而守问题应当不大,只是粮草有限,最多还能支撑十日,若等援军到此至少还需半月,其中尚有五日偏差,你们可有良策?”

    鄯、廓两州将士留下守城本就是受了李瑁的裹挟才来守城,心中早有不满,只是碍于李瑁的身份和皇甫惟明的颜面没有爆发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