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旦悚然一惊,不由想起当年他母亲登基那近乎血流称呼的残像,立即不踌躇了,苦笑一声,应下:“罢了,既如此,愚兄这便随阿妹进宫,只是,阿妹可不能扔下皇兄不管,今日之事既是你打头,便要一帮到底,不离不弃!”

    太平公主满意了,笑容灿烂:“只要皇兄不嫌小妹多事便是。”

    李旦感慨道:“怎么会呢!若无阿妹一片忠心为国,李唐江山怕是又要落入旁姓之手了,愚兄等是否有命在也是两说。只此一功,阿妹便功莫大焉。”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躬身道:“不敢,皇兄过誉,时间不等人,还请皇兄即可入宫。”

    李旦点点头,当下,张昌宗又护卫着两人进宫直奔小皇帝居处去。

第486章 睿宗登位() 
“恭迎父亲!”

    李旦进宫的时候,宫里已经被李隆基摆平,听人报太平公主奉相王进宫,立即便率众出迎,李旦见到李隆基,一时不禁满腹复杂:“我儿辛苦了!”

    李隆基跪下请罪:“儿擅自行动,贸然行事,不曾禀于父亲,请父亲责罚!”

    李旦按下复杂的心绪,亲自扶起李隆基,道:“我儿的心意,为父明白,总好过坐以待毙,刀斧加身,我儿做得好。”

    李隆基也乖觉,看一眼旁边站着的太平公主,立即道:“此事多有赖于姑母与安定侯协助,否则,单只儿一个,也是做不成的。”

    太平公主并无得意之色,只是淡然一笑,道:“我等也不过是挣命,若是让韦氏事成,这天下何处还有我李唐子孙立足之处?皇兄等首当其冲,我也是逃不脱的!六郎是我的女婿,娶我女,自也是在必亡之列。”

    李隆基立即道:“姑母所言甚是,先前小侄带人进宫时,韦氏等正设局谋杀安定侯,若不是安定侯神勇,只怕”

    “还有这等事?六郎你怎没说?”

    太平公主讶然,关切的往张昌宗身上又看了几眼,先前看他衣饰虽有些乱,但并无伤,也就没问,不想里面竟有这许多事。

    张昌宗笑着作揖:“岳母大人放心,小婿没事。再者,均州谯王处,小婿也派了人去,京城动了,约莫过不了几日谯王便能回京。”

    谯王处也作了安排?!

    李旦、李隆基父子满脸震惊骇然,太平公主也微露惊讶之色,但旋即又恢复平静,她是知道张昌宗的为人和行事,这些年,但凡有事交托与他,他必是给你做得妥当周全的。张昌宗不以为意,微笑拱手:“岳母有心自救,委派小婿做准备,小婿的准备便做得周详些。”

    太平公主点点头,又看向满面复杂之色的李旦父子,问道:“重福处,皇兄有何打算?”

    李旦愣了一下,道:“阿妹有何建言?”

    按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重福也好,李重茂也好,都比他这个相王更加的名正言顺,又不是草原上的胡人,不兴搞兄终弟及。

    太平公主断然道:“重福是被贬斥出京的,崇茂年幼,登基这些时日,朝政竟被太后所把持,大权旁落,搞得朝政国事一片乌烟瘴气,可见不堪为帝,皇兄身为李唐子孙,难道忍心看着祖宗基业,李唐国祚就这么被搞乱?皇兄合该趁乱而起,担当重任,稳定国祚天下才是。”

    李隆基连忙附和:“父亲,姑母说的是,为了江山社稷,请父亲正位。”

    李旦左看看,右看看,还有些迟疑:“这真要走这一步?”

    “皇兄!”

    “父亲!”

    李旦有些头疼的摆摆手:“罢罢罢,只是,此事还须请宰相们和朝臣入宫才是。”

    太平公主立即道:“烦请皇兄授六郎领兵之权,以护佑宫廷安全,维持京城局面。”

    李隆基也知能否维持住局面才是事情能否成的关键,立即附议:“儿赞同。”

    当下,李旦便授命张昌宗节制军队之权,除了金吾卫的军队,连左右卫也交给他一并统领,以免左右卫因为动荡没人挟制而生乱。

    李隆基带着归顺他的羽林卫的各将领护卫宫廷,张昌宗把他的特种小队留下十人护卫太平公主,带着剩下的人直奔金吾卫大营,点了金吾卫大营的道人马戒严京城,又奔赴左右卫大营。

    左右卫大营里,正官原被架空了,大权旁落于韦家人之手,张昌宗去了,把人叫来,先宣布韦氏乱政祸国,相王、临淄王、太平公主联手平乱,如今政归相王。

    韦家自中宗死后,争权夺利,所行所为皆不得人心,又有韦家子弟倒行逆施、虐待士卒,在军中也无威望,听闻韦家伏诛,竟齐声高呼喝彩,对张昌宗并无半分抗拒,可见韦家失人心到了什么地步。之后,令诸兵将还营,恢复正官权柄,令他们继续统领左右卫,等待朝廷号令。

    待左右卫的事情安排好,张昌宗才又带着人急匆匆去请张仁愿、唐休璟、苏瑰三人,五个宰相,韦温、韦巨源被诛,也只剩下他们三个了。

    张昌宗是带着兵马去的,虽无胁迫之意,也以礼相请,但示威的意思也很是分明。他的名声,三人都是听过的,并无信心只凭府中家丁、护卫就去对抗,自是不管心中怎么想,还只得跟着进宫。

    朝廷的重臣们便在张昌宗的相请下一一进宫,见在宫里的相王李旦、临淄王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齐齐一默,又听韦氏已然被诛杀,自是再无异议,这朝里,有气节的早就被贬斥的贬斥,流放的流放,屠杀的屠杀,剩下的都是识时务的,自是无人敢提出异议来。

    重臣到齐,一众人等齐往小皇帝宫中去,小皇帝宫门大开,也没令人防守,他宫里的宫人早就趁乱逃散了,只小皇帝李重茂一个人高居于御座之上,整个人几乎缩成一团,满面惶然之色:“众位卿家来来做甚?姑母、王叔有何事?”

    李旦看看左右,似乎六神无主;李隆基年轻不好出头,大臣们还想要点脸面,下克上,废主另立新君终归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大家面皮厚度不够,自是有些不自在,一时间,面无表情装雕塑的,低头研究地砖花纹的,突然发现袖子似乎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等等,各种情状皆有,就是无人敢与小皇帝对视。

    大家都知道,小皇帝不曾掌权,所有恶事、乱政也皆与他无关,他就是个傀儡,一切所为皆是韦太后的锅,对着这么一个无辜的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张昌宗亦然。

    太平公主左右看看,见无人应答,轻轻哼了一声,眼神带着轻蔑的扫了一眼朝廷诸公们,自己稳步上前,道:“太后窥伺神器,已然伏诛,如今朝中人心惶惶,请皇帝携相王登城门,安抚百姓。”

    李重茂一听不是来杀他的,倒是松了一口气,自然无所不应:“可,朕这就随王叔出宫登城门。”

    当下,李重茂与相王一起登城门,宣布韦太后乱政被诛,又下令免除全城百姓一年赋税减半。

    甲辰日,李重茂上朝,群臣上朝,国丧期未过,中宗梓宫尚未下葬,对着中宗的梓宫,位于百官之首的太平公主宣布:“国家不安,皇帝为了天下稳定要传位于相王。”

    众臣齐齐望向御座之上的小皇帝,李重茂也不知在想什么,竟只顾望着中宗的棺材发呆,对太平公主之言,一点反应都没有。

    气氛一时静默且尴尬,刘幽求拿着写好的传位诏书,一时进退不得。太平公主皱眉,径直上前,一把拎起小皇帝的领子,拽他:“人心皆向着相王,孩子,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下来吧!”

    竟一把把李重茂拽了下来,扔在一旁不管。之后,扶着李旦的手,于中宗棺材旁登位,是为睿宗。

第487章 郑氏南下() 
诸事定,张昌宗把节制左右卫的兵权交了回去,只管着金吾卫,事务一下子就少了许多,气温已没有那么高了,郑太太可以南下了,只是她还在庄子上,张昌宗抽了个时间亲自去接人。

    风尘仆仆的进家门,老太太安然坐在厅堂里,面前放了个小炉子,正在煮茶,旁边坐着宝宁,一脸专注的在郑太太指导下往茶汤里放东西,恍惚间,张昌宗不禁想起他小时候。那时候,他小时候觉得郑太太煮的茶汤比阿娘和嫂嫂们煮的都好喝,便缠着郑太太教他,郑太太教他的时候,似乎也是这幅景象。

    当日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可他已经长大成人,为人夫,为人父,郑太太跟前教导的孩子变成了他的女儿,一时间,张昌宗心里百感交集,眼眶都有些热起来:“太太,宝宁!”

    一老一小一起扭头,宝宁见到月余没见到的父亲,很是高兴,直接蹦起来就往父亲身上跳:“阿耶!”

    张昌宗自是一把接住自己的小宝贝,也不顾一身尘土,俯身先亲她一下,笑得开怀:“宝贝想阿耶没?”

    “想了!阿耶呢?有没有想女儿?”

    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地望着父亲。张昌宗仰头大笑:“想啊!天天都在想!那么,宝贝有没有完成耶娘交给的任务?”

    说着,放下女儿。宝宁自是拍着小胸脯保证:“阿耶,女儿有乖乖陪祖祖呢!”

    “那就好,等回去给你奖励!”

    “好!”

    宝宁开心的应着,拉着父亲的手过去见郑太太。郑氏面上带着笑,口中假嗔:“一身尘土便来抱孩子,也不怕脏!现在好了,父女俩都脏了,来人,带小娘子下去换洗。晓得你肯定没耐性慢慢来,看这一身尘土的,快下去梳洗一下,然后过来喝茶汤,等你来了就能喝了。”

    “哎,太太的茶汤好久没喝了,可想了,太太等我一会儿。”

    说着,就自己转后面换洗去了。

    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洗干净头脸过来,宝宁已经换好了,坐在郑太太右手边,左手边已然放好他的坐席,席前摆着一个小几,几上放着茶碗,端起喝了一口,温度正适宜,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好生叫人怀念,一口接一口的,舒坦得直眯眼。

    郑氏笑看着父女俩儿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和表情,面上的笑又深了几分,待父女俩儿一人喝完一碗,又叫人给张昌宗倒上,方才问道:“京里的事情完了?”

    张昌宗笑道:“新君登基,大事已定,余者用不上我,自是该我到郑太太面前尽尽孝的时候了。”

    郑太太哪里还不知道他,无视他一贯的嬉皮笑脸,微笑:“就算是卖乖,这个乖,我也受了。”

    张昌宗笑眯眯地拱手:“多谢太太不嫌弃。”

    郑太太老神在在的道:“你打小就这般,习惯了。”

    张昌宗仰首哈哈大笑,不以为耻,说笑几句,复又道:“阿柳空下来了,我让她和阿松护送太太您南下,再晚怕有台风,就不好上岛了。”

    郑氏点点头,道:“行李我已让人收拾好,并无什么需要准备的地方,你且休息休息,明日我们再启程。”

    “喏,多谢太太体恤,还是太太心疼我。”

    “惯会卖乖,别把我的宝宁带坏了。”

    郑氏假嗔,张昌宗故作讶然:“难道太太不喜欢?”

    郑氏淡淡扫他一眼,笑而不语,大有问他是否真要在小孩子面前做坏榜样的意思,张昌宗打个哈哈,不再胡说。

    与郑太太和宝宁一老一小叙说了一下别情,郑氏看张昌宗眉宇间难掩的疲色,虽精神头挺好,但还是催促他去休息,京里的情形,她在庄子上也是知道的,虽不至于事事皆知,但闻一知十,郑氏大致能猜到张昌宗在其中的辛苦。

    张昌宗谢过郑氏体恤,跑去睡了一觉,等睡醒已然天黑,自己看看时辰,宝宁肯定是睡了,外头下人候着他,厨下还熬着粥,就等他睡醒喝。

    “太太睡了吗?”

    张昌宗一边喝粥一边问下人,仆人答道:“回郎君,太夫人尚未就寝,还等着郎君过去。”

    “这样啊,那我过去一下。”

    说完,唏哩呼噜的喝完一碗粥,擦嘴漱口后过去,郑太太屋里,果然还点着灯,见他进来,笑了笑,示意他坐下。

    “太太有话对弟子说?”

    张昌宗坐下问道。郑氏点点头,道:“我在庄上怎么听说,此次京中的事情,乃是你那岳母与临淄王主导的?”

    张昌宗叹了口气,把自己进京后的事情大致向郑太太说了一遍,郑太太默默听他说,听完,叹了口气,双眼全是担忧之色:“六郎,今后有何打算?”

    张昌宗又是一叹,苦笑:“太太,其实弟子心里也不知道,大致总是要保住我岳母的,否则,我这么多年这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对不对?”

    郑氏一叹,深深看他一眼,道:“你这是把自己往艰难处逼。”

    张昌宗道:“大概是时也,命也吧,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