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8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

    一般人都会认为,只有弱者才会拼命的修建防御设施,而强者更愿意主动进攻,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有时候情况恰恰相反,强者更喜欢坚固的防御设施,而弱者却不愿意修筑任何防御。

    比如,在苦难的抗战时期,小鬼子在华夏大地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属于比较强大的一方,但他们却在后方修筑了太多的防御建筑,各种炮楼遍布华夏大地。

    而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华夏军民,却很少去修筑坚固的城池,这是因为,强大的小鬼子修筑炮楼防御之后,待在里面基本可以保证无后顾之忧,华夏群众武装根本就无法攻克这些坚固的防御炮楼,所以,在他们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非常喜欢建设这些防御建筑。

    而华夏军民就不一样了,他们就算建设坚固的防御碉堡,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小鬼子有大量的火炮,完全有能力把碉堡给摧毁,若是士兵躲在里面就没有活路了,简直就是敌人的活靶子。

    正是由于强势一方的小鬼子,攻击有火炮,防御不怕火炮,所以,他们才能在华夏的土地上嚣张横行,而抵抗的华夏军民,又有没有攻击的火炮,攻击的时候不能破坏炮楼,防守的时候有碉堡也是活靶子,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制造防御建筑了,多造枪炮和炸药类的武器,才是华夏军民取胜的关键。

    而此时的大唐,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而所要面临的所有可能的对手,都没有强大到足以摧毁混凝土的装备,所以,大唐兵马在驻守的地方修建防御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用最小的兵力,守住最重要的位置。

    当然,李安不会仅仅留下防守的部队,还要留下许多官员和各方面的人才来经营港口,如此好的港口,若是仅仅为了威慑周边而军事存在,那就成了大唐帝国的负担了,毕竟,再少的军队也是要耗费国家财政的,若是为了守住这个地方耗费财力却不能从这个地方获得足够的好处,也就是纯支出无收益,那么,存在的意义就会降低。

    华夏的很多王朝,之所以会放弃边远地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某些地区的存在,极大的拖累了中央财政,因为不少偏远地区的民风比较彪悍,生产力比较低下,能够缴纳的税收很少,若是随意增加税赋,则会激起民变,朝廷还要调集大军前去平叛,损失就更大了,而一个朝廷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若是遇到灾年,朝廷入不敷出的时候,就会考虑把收入低但支出太大的土地给放弃掉,或者把那里的官员和军队全部撤走,让当地的豪强自己去管理,只是在名义上服从朝廷就可以了,如此,可以极大的减轻朝廷的负担。

    也就是说,一个王朝的物理边界,取决于这个王朝的财政平衡点,一般在帝国的核心区域,收入必然是大于支出的,而在边界等远离帝国核心的区域,收入就远远弥补不了支出了,但只要朝廷还能撑住,一般就不会选择放弃,可若是朝廷财政逐步紧张,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选择放弃部分耗费财政太大的土地了。

    比如,当今的大唐朝廷,在李安推动工业化之前,财政显得颇为紧张,北方的几个受降城,以及安西和北庭,都是大唐朝廷的严重负担。

    毕竟,这几个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所能为朝廷提供的财赋极其的有限,但同时这几个地方又都是远离大唐核心地区的边境,随时要面临敌对之国的进攻,为了维持这些地区,就必须在这些地方部署庞大的军队,甚至,时不时的还要打几场战争,而军队的开支有多大,所有人都心里有数,至于出现战争的开支,就更加是天文数字了。

    即便是庞大的大唐帝国,也很难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向周边释放更多的善意,甚至给予周边的赏赐被周边进贡的礼物还要丰厚。

    由于交通的不便,以前大唐在安西每部署一名士兵,对朝廷财政的消耗,相当于在内部部署十名士兵,而安西有两万多将士,对财政的消耗相当于内地的二十多万兵马,可见消耗之大。

    若朝廷最终财政支撑不住,放弃安西这等消耗巨大的边境之地,几乎是成必然了,当然,因为李安弄来了铁路,所以,安西养兵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了,养更多的兵马,所消耗的财政反而少了很多,而依托铁路能够极大的促进安西的发展,日后安西本地的税赋收入也会极大的增加,对朝廷的消耗会越来越小,甚至还会产生盈余。

    当然,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西军团全面放弃安西四镇,尽管内地参与平叛。

    有人可能会觉得,安西军之所以要离开安西四镇,进入内地平叛,是因为东北的叛军力量太强大了,而安西军也是边军,实力同样非常的强大,调强兵进入内地平叛,对平叛事业大有好处。

    这当然是正确的判断,但同时,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随着平叛战争的发展,对大唐朝廷的财政消耗极大,而好多财赋地区又被叛军给占领了,如此,朝廷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是真的没有财力去经营安西四镇了,放弃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强大的安西军返回内地之后,人数虽然还是那些人,但因为补给方便了很多,所以,对朝廷财政的消耗极大的减少了。

    另外,若是安西军不放弃安西四镇,不但消耗巨大财政的压力无法缓解,而且,吐蕃这些强敌知道大唐内部叛乱之后,肯定会趁机进攻安西,如此,安西军对朝廷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而风雨飘遥的大唐朝廷,是绝对负担不起这么大负担的。

    而随着李安的到来,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政压力已经越来越小了。

    

第九百一十二章 有钱就好办() 
李安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原本这个时期,大唐王朝应该逐渐从强大走向衰败,可李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的改变了这一情况,尤其是工业化的推进,让大唐王朝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朝廷财政一下子宽裕了许多。

    而随着铁路网络的逐步拓展,大唐各种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条件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在边远地区的驻军,由于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养兵的成本大大降低,很多南方的美味水果,已经成为北方普通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的食物了,当然,南方的老百姓也能吃上北方的很多时令作物。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商品,交换的更加频繁,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和物流时间的持续缩短,让原本远方的商品,售价降低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降低。

    很多原本只能在附近销售的产品,此时,已经可以销往大唐全境了,商人们的价格定的低了,但利润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减少,反而挣的更多了,以前定的是高价,销量上不去,而此时,随着物流的极大改善,运输成本极大的减少了,定价自然也要跟着降低,于是,很多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得起商品了。

    另外,铁路是大唐的命脉,火车更是大唐朝廷的重要资产,若有人敢打铁路和火车的主意,那就是死罪,所以,买路钱也能省下不少,在之前走山路和水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江洋大盗和山贼啥的,要不留下买路钱,要么就是财物全部被抢,总之,运输一趟货物是非常困难的,简直就是九死一生,若不涨价十倍都对不起自己。

    不过,随着商人们逐渐从铁路运输尝到甜头,他们是越来越离不开铁路了,但铁路线就那么多,来回都是一条线,想要无限制的增加运量也是不太现实的,只能一车一车的运输,在货物量特别巨大的时候,难免会有货物被积压在车站发不出去。

    若是寻常的商品耽误几天倒也无所谓,可若是保存期非常短暂的水果类商品,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一旦耽误几天的功夫,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水果的腐烂和变质,如此一来,商人损失就非常惨重了。

    可若是朝廷完全以运输果品优先,则万一水果运量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严重影响其余商品的运输,损失同样是不小的。

    为此,朝廷也很是为难,部分商人更是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人开始学会走门路了,贿赂一下朝廷的官员,说不定自己的货物就可以先发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通融的,都是权贵阶层,普通的小商人就只能无奈的排队等候了,能不能及时把货物发到目的地,则完全凭运气,一个是何时货物能上车的运气,另一个是路途之中是否顺利的运气。

    所以,就算是走铁路,商人也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只是相比较以前走山路,这个风险降低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因为铁路的便利性,所以,在铁路兴起之后,走铁路已经是商人的必然选择,若还是走之前的山路,则这样的商人必然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再高的老本也能被贴空,除非他贩卖的商品是朝廷所不允许的,或者,他垄断了这种产品。

    正是因为铁路对商业和国防民生,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所以,朝廷对铁路极其重视,并把这项交通设施,严密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为朝廷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来源。

    这其中,贪腐问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所有铁路线的相关朝廷岗位,全部都是肥缺,不过,华夏的官场贪腐问题,自古以来就非常的严重,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如此,似乎是永远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李安并不是太关心大唐官员的贪腐问题,因为只要把蛋糕做的足够大,就算养了一些蛀虫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挑出一些比较过分的蛀虫抄家治罪,再为大唐朝廷取得足量的财富。

    朝廷的贪腐是朝廷的一大危害,但只要家里粮食足够多,有一些贪腐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至少,会被辉煌的盛世给掩盖,而养这些贪腐分子就犹如养猪,只要这些猪仔养的肥胖了,早晚是会引起主人注视,若是主人饿了的话,就会选择几个胖的肥猪杀掉,然后继续等着其余的瘦猪变成肥猪,然后接着宰杀,总之,肥猪再会算计,也不会是养猪人的对手,而一只聪明的猪,最聪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太贪吃了,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所以,自古就有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绝对的真理。

    当然,这些不是自己的职责,李安个人的精力非常的有限,要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研发各种先进的设备之中,至于让人头疼的官场问题,就留给别人去玩吧!李安就不去蹚这趟浑水了。

    直布罗陀的要塞防御,以及港口的商业规划,早就已经完成了,甚至,几个比较重要的地点,已经开始进行建设了。

    李安先是认真的参观了一番,对部下们的努力进行了肯定,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主要就是在部下设计蓝图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炮楼防御点,从而使直布罗陀的防御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休整两日之后,李安率领庞大的大唐船队,离开直布罗陀港口,准备一路返回大唐,回到自己的家中。

    在离开之前,李安留下了五百大唐将士驻守在直布罗陀,他们的驻守期限,最多的有三年时间,最少的也有一年,陆续会有别的将士来接替他们的,除了五百将士之外,还有官员和技术人才等人员大约两百人左右,整个直布罗陀,李安留下的人有七百人的样子,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足够了,他们将肩负起保卫大唐海上丝绸之路最西端的重任。

    船队出发之后,航行的还算顺利,十多天的航行硬是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看来地中海的海况还是不错的,恶劣的天气不是很多。

    在埃及北部港口停靠之后,李安与所部所有将士,全部离开船只,并把这些船只全部归还给奥斯曼,然后就直接赶往红海的北部了。

    沿途路过埃及都城的时候,李安还没忘去参观一下金字塔,顺便拜访一下老朋友奥斯曼,然后休整半日就离开了,尽快返回大唐才是李安最想做的事情。

    又是几天艰难的跋涉,李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红海北岸的港口,这里是红海的最北端,同时也是大唐运河的南部起点。

    这里的小城就是大唐运河城,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发展,小镇的人口增加了两倍还多,港口的建设也在持续的展开,原本的港口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能够停泊更多的船只。

    因为朝廷对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大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