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翰林院时,程默就曾见过姜飞越,也是因为樊文予与仲逸交往密切的缘故,二人同为都察院的佥都御史,倒也经常能见到。

    肖大哥很有眼力劲,他招呼姜飞越朝里走去,仲逸却趁机向程默叮嘱了一句:“你叫那个林大团也留一下”。

    程默是什么人?那是一个眼睛都会说话的人,他跟随仲逸多年,自然知道该干什么:‘仲大人,不知留下林大团所谓何故?让我先探探口风’。

    仲逸满意的点点头,轻轻道:“你问一下,凭他打铁炼铜的手艺,为何不敢上去一试呢?”。

    程默微微一愣,而后立刻明白:“仲大人放心,我自有办法”。

    众人散去后,盐课衙门再次恢复平静,衙役们巡逻依旧,院中纹丝不乱、井然有序。

    姜飞越对着属下又是一阵感慨,弄得属下们简直无地自容,表面在毕恭毕敬接受着垂询和检讨,但心里却暗暗骂了无数遍:“人家仲大人舍得花银子,你若是能拿的出来,兄弟们比谁都跑的快”。

    银子倒是其次,人心才是关键,对目光短浅之人而言,永远不会懂得。

    说话的功夫,仲逸便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脸的精神。脱去官服,换了一身布衣,反倒显得更加年轻了。

    姜飞越心中不由暗暗一惊:“换到我们都察院,这个年纪能做个七品的检查御史就相当不错了,而眼前这位年轻的从五品,更是从翰林院侍读学士任上来的”。

    想起仲逸与两位皇帝的交情,在想想他之前办过的差事,这位知府大人不由的叹道:“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啊,非我等可望其项背”。

    “知府大人,都是些家常便饭,特意吩咐后厨家的菜,你一定好好尝尝”。

    酒菜上桌,仲逸简单介绍一番,尤其那份青石桥的豆粉,特意说了一句:“相当初文大人来我们来我们这里时,唯独好这一口啊”。

    说到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姜飞越急忙起身道:“那是,那是,文大人向来意境高远、崇尚简朴,这口小吃倒是正合他老人家的口味,下次有机会进京,一定给他带上一份”。

    “诸位大人,后厨已备好饭菜,请各位这边请”。

    说话间的功夫,同提举杨尽洺走了进来,与众人客套几句,而后便带着姜飞越的随从走了出去。

    算起来,杨尽洺与姜飞越都来自都察院,只是正七品与正四品相差甚远,而且平日里也没有共同的差事,谈不上隶属。

    这种打招呼,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

    场面上的事儿,其实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

    “嗯,这饭菜确实不过,做的精致,口味独到,我今日真是有福啦”。

    屋中只剩他们二人,姜飞越也就放开许多。

    仲逸反倒似乎真的饿了,不停的夹着菜,适时碰一杯,只说了一句:“多谢姜大人赞赏,好吃——你就多吃点”。

    吃饭从来都不是这种地方、这种人的主题,这是街上的酒馆与客栈永远不能比的。

    ‘哎’。

    大约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姜飞越每个菜尝了尝,如同完成某个差事一样,之后便放下筷子道:“只可惜啊,这么好的酒菜,我无心享用啊”。

    这么一说,仲逸也只得放下木筷,举起酒杯。

    “这说起来啊,我们是一样样的,本官入仕以来一直在京城,放任一方父母,也是头一次”。

    姜飞越一脸的惆怅:“这个地方,不简单啊”。

    仲逸微微一动,自斟自饮一杯,而后慢慢的说了一句:“作为一任知府,姜大人可不能时时事事都“看看再说、等等再看”吧?这可不像是你们都察院的风格啊”。

    姜飞越急忙笑道:“惭愧,惭愧,仲大人,本官敬你一杯”。

第738章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一技之长的评选整整进行了三日,盐课提举司的大院也就热闹了三天,但凡过路之人都会驻足玩笑一句:“盐课衙门都快成街市了”。

    可不就是街市吗?任何人都可以进,随时可以走,若是口渴了,大院里还支了几口锅,锅里还不是开水,而是稠稀适中的菜粥——管够。

    这,简直不敢想象,若是遇到个大灾年,不到三日,怕是要把盐课提举司的大院给挤破了,而向来大方的仲大人,怕是也要支撑不住了吧?

    最终有六十人通过考核,仲逸为此也支付了三百两的赏银。而这些人日后再上工,工钱全部翻一倍,这样算下来,仲大人的开支一下子又多了不止一点点。

    人人都在担忧:若是这样下去,仲大人的‘家底’还能支撑多久?

    之前在大空寺,那个叫冯三保的在寺院后院藏了好多银子,仅是木箱就抬出很多只,仲逸留出五千两用于这种类似的开支,剩余的全部上缴朝廷。

    此举倒是能维系一段时日,大家的心里也好受一些:老是让仲大人破费,真的有些脸上挂不住了。

    然天下之事本就十分复杂,就拿此事来说,还有人认为这位年轻的仲大人从中顺了不少银子,这么多银子,谁见了不眼馋?

    说法多着呢

    抛开这些不说,连同其它衙门的人也纷纷议论:此事若是传到京城,别的不说,仅是那些个御史们,恐怕就过不去吧?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当初参与查办大空寺一案时,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文博远、左佥都御史樊文予全程参与,这又怎么说呢?

    “仲大人如此爱民,谁要是再乱嚼舌根子,真该千刀万剐”,大部分还是这么说的,总算是一场努力没有白费。

    说法永远无法彻底消除,不过关键时刻却能将这种说法,变为另外一种说法而已

    天气渐热,放眼望去皆是满山的花红草绿水清,该变的终究会变,不会变的永远会摆在哪里,任凭风吹雨打、寒来暑往。

    令人意外的是,知府姜飞越的行事风格大变,与之前刚赴任时的谨小慎微判若两人,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听说了吗?知府衙门也要变天了”,这是经常在街面上混迹的人最近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要说发力,知府大人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姜飞越也从衙门大院里走了出来,到城外去、到田地里去,甚至到农家小户去。

    有人说他这是学仲大人的风格,有人说这本来就是他要做的

    说什么的都有。但说来也怪,自从那次在盐课衙门共同选出六十名有‘一技之长’者后,姜飞越就再也没有来盐课衙门。

    与此同时,仲逸也从未去过知府衙门,两人似乎断了来往一般。

    这种事情,当然是先从衙门里的人口中传出来,而后再经口口相传,最后就弄得街上人人得知了。

    “听说了吧?姜知府和仲大人杠上了”。

    城墙根下,还是当初负责向众人讲解告示的老头,不过他今日的话题又换了。

    “怎么个说法?”,围观的人虽然没有当初多,但还是凑上来不少,也就为图一乐嘛。

    那老头儿瞥了一眼众人,有些不屑道:“怎么杠上了?你们也不想想,当初选了六十人,这六十人可都是有一技之长啊,仅是赏银就花了仲大人三百多两银子,还有其他开销”。

    众人连连点头:“那倒是,我们也都听说了,仲大人没有少大伙儿的一两银子”。

    老头瞪大了眼睛:“对啊,仲大人是什么人?他怎么会少那点银子呢?但你们猜怎么着?六十人全部为知府衙门给差遣了,要说人家知府大人也有这个权利,但他连几个盐户都差遣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众人再次点头附和道:“嗯,对啊,人家仲大人管着盐务,他知府衙门要那制盐的人干什么?难不成他们也要筑盐田?不可思议”。

    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人打趣道:“老刘头儿,你这是怎么个说法?不会是又收了仲大人的银子吧?尽替他说话”。

    ‘是是是,不过,即便你要替仲大人说话,也应该去知府衙门,向我们这些人说管什么用呢?我们又管不了天下大事’,周围的嘈杂声四起。

    咳咳,老头儿不由的脸色骤变:“你们胡说什么呢?我那还能天天挣仲大人的银子?再说了我这话还没有说完呢”。

    众人立刻安静:这是有新话题的节奏啊。

    “要说这仲大人也是,每次遇到这样事儿,都是拿出自个儿的银子来行事,这样下去,别的衙门还怎么做?莫说知府大人了,衙门里好多人脸上都挂不住了”。

    这老头儿还真不愧是测字的,转变话风只是转眼的功夫:“若是这样下去,他在盐课衙门还好,若是有一天回京城里,可有我们的苦日子了”。

    又是这话,只要大伙儿说起‘仲大人京城’,十有八九是不愿意的,那怕他们的不愿意无法左右此事。

    “呵呵呵,这下总再没有人说‘我挣仲大人的银子了吧?’”,老头满意的捋捋自己胡须,恰到好处的为自己开脱了一番。

    ‘去你吧,弄了半天,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

    众人纷纷摇头道:“以后啊,绝不会再找你测字,太不靠谱了,张嘴就来,连个良心都没有了”。

    人群很快散开,不少人竟开始鄙夷起这个老头儿来,态度和神情竟出奇的一致

    “什么人心?什么叫天地间的那杆秤?”。

    老头依旧稳稳站立在那里,脸上却是欣慰的表情:“还说你们不在乎仲大人,才说了一句他的不是,立刻就不愿意听了”。

    “我这个测字的活儿,本就是闲来无事,你们不来,也不至于饿死老朽也”。

    老头儿自嘲了一番,又缓缓向他那个小摊前走去:“放心吧,过不了多久,你们还会找我来的”。

    说法往往是不实的,尤其传的多了,也就渐渐脱离原本的真相。

    譬如就说那才被选上的六十人,其中就有林大团,他还在当初的地方。

    说来也怪,仲逸那日让程默与他交谈,一顿酒喝下去,果真第二天林大团就报了名,结果自然是全票通过。

    大伙儿只知道林大团在盐户中颇有威望,实际他会的本事,多着呢

第739章 就这么干(上)() 
林大团接到信后便匆匆来到盐课衙门,听说仲逸要找他,一刻都不敢耽误。

    对灶户们而言,这个衙门他们再熟悉不过。自从仲逸做了提举后,他们也记不得来过这里多少次了。

    仲逸叫他前来,林大团心中也能猜出个大概:从内心而言,他并不愿意做这件事,但想到仲大人自从赴任以来的所作所为,他又没有拒绝的理由。

    怀有如此想法之人大有人在,对仲逸的钦佩,在盐课衙门中如此,在灶户中也是如此。

    见到程默后,林大团立刻走了过去:“程默兄弟,上次的事儿谢啦”。

    林大团是灶户代表,在灶户中威望颇高,也得益于此,他与程默见面的次数也就多了,熟悉之后便可推心置腹。

    让林大团最终下定决心还是程默那番话,酒后一番真言,着实给了他不少是勇气。

    “这就对了嘛,仲大人踌躇满志,从来不为自己所谋,我们大理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不出一份自己的力呢?”。

    程默招呼着林大团入座,并特意叮嘱了一句:“仲大人正忙一些衙门里的事,待会儿你捡重要的说”。

    每次都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林大团紧紧攥着茶杯,连连点头应道:“是是是,我绝不会耽误仲大人”。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仲逸如期来到房中,林大团立刻上前。

    ‘仲大人,我想好了,尽管此事有风险,但我决定还是做了’。

    林大团直言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全凭大人吩咐”。

    仲逸知道这是程默的功劳,也不得不说一句:这小子,嘴太能说了。

    “大团啊,你说说看,你们家中到底有什么事儿?每次去你家皆是如此,你们家人不说,别人又无从得知,到底怎么回事?”。

    仲逸一直惦记此事,在他看来:若是林大团家里那点事儿不解决,他是无法安心做事的。

    林大团平日看着有些木讷,干活倒是把好手,大多时候都是程默寡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是一个有主意的人。

    ‘仲大人,小民还是那句话,那是小民的家事,就不劳仲大人操心了,已经为你添很多麻烦了’。

    林大团的主意早已打定:仲大人衙门差务繁忙,从目前来看也得罪了不少人,他绝不能再因自己的事儿张嘴了。

    仲逸多少有些遗憾,这一点来说,林大团与肖大可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有的时候,怕耽误别人,恰恰会为日后带来诸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