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榆林郡是河套平原的重要之地,郭子和曾任隋朝左翊卫,因罪流放榆林,眼下郡中饥荒,郭子和联合一些生死之交,凑成了敢死队,冲入郡丞府,捉住郡丞王才,列举他不抚恤百姓的罪行,将之斩杀,然后开仓赈济贫民,拉起一支兵马。

    郭子和自称永乐王,建立年号为丑平,封他的父亲为太公,封其弟郭子政为尚书令,郭子端、郭子升为左右仆射,拥有两万,南面联合梁师都,北面侍奉突厥,造反抗隋。

    如此一来,整个西北,黄河中上游流域,都宣布反隋,带动了周围的盗匪、义军纷纷响应,乱成一团,大隋的西北疆域,已经割裂了。

    消息传开,天下皆惊。

第五百八十七章 群情激愤() 
罗昭云陆续得知了西北反王起兵的消息,刘武周、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等人,可都是隋末反王中,实力较为强大的,属于二线行列,非那些山匪盗贼聚众造反可比。

    而一线层次的反王,当属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萧铣等人了,最特殊的当属王世充、李渊,因为在历史上,二人手中都有傀儡天子控制舆论,所以势力更大。

    “这些人起兵了,西北乱成一团,李渊也快了。”罗昭云心中算计着,按着历史节点,这种起兵的势头,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

    不过罗昭云并不感到奇怪,而是历史的日期,本来就是模糊的,后人推敲不可能那么准确,早两年、晚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罗昭云看着地图,思考着局势变化,接下来,要如何推动隋末的农民战争,从哪里争霸天下。

    最大的潜在敌手,还是李渊,罗昭云心中明白,这些地方枭雄,最后都难成气候,李渊却不同,李阀势大,关陇贵族一半可能都会站在那边,到时候,李渊坐镇庙堂,稳固后方,派出李建成、李世民出征,攻城拔寨,夺取地盘,比罗家更有优势。

    这是罗昭云的短板,他的年纪轻,如果坐镇一方,威望暂时不足,难以让许多老牌门阀归附,如果让罗艺坐镇,他又不是治国的材料,处理政务、朝堂方面,经验不足,性格太过刚烈,驾驭不了一群文臣武将。

    那可不是带兵打仗,硬性划分了,而是需要帝王心术,罗艺肯定做不到。

    罗昭云反复思量,还是觉得应该把东北六郡牢牢控制住,做为罗家的大后方,根基所在,其父罗艺能够坐镇住一方,辅以温博彦、高士廉、长孙顺德等人,还是能够把几个郡的民政处理好的。

    这样自己就能腾出手来,出去带兵,对抗李渊、李世民,还有其它群雄了。

    无论如何,后方不能乱,否则军心不稳,贤者谋士们看不到前途,自然会离他而去。

    ………

    晋阳城内,张贴不少檄文,关于当今圣上要第四次征伐辽东,消灭高句丽国的消息,在大街小巷快速传开,犹如一道旋风,使得民愤怨道。

    城内仿佛一下子炸开了锅,奔走相告,嚎啕哭声,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直接破口大骂朝廷,群情激愤。

    “狗屁皇帝,还让不让人活命了,三征辽东,死了不下几百万人。”

    “没有活路了,老婆子家的小儿才弱冠年纪,又要送死去了,可怜他爹爹、长兄、二兄们都战死了,就剩这一个独苗,让老婆子以后怎么活啊!”一个老妪大哭起来。

    “男人们都去辽东打仗,谁来耕田种地,一家老少如何糊口啊?”不少妇人也在埋怨。

    “他不让咱们活,咱们干脆反了算啦,不做隋民了,投奔义军去,反抗暴君。”

    “罗成这条狗,现在还想为狗皇帝卖命,不顾死活,亏百姓以前还念着他的威名,简直助纣为虐啊!”有李二派出的人,混在人群中,伺机挑拨,直接往罗成身上抹黑泼脏,这样可以引起民愤,对罗成也敌对上了,把他名声搞臭。

    很快,又有檄文贴出,原来是刘武周、薛举、李轨等人陆续造反的消息。

    这一下,城内的造反呼声更高了。

    “投奔马邑刘武周的军队去吧,总比去辽东战死的好。”

    “马邑在关外,不如去投奔窦建德的军队。”

    “要不我们也杀向官府,在晋阳起兵算了。”有壮汉愤愤不平。

    这时候,人群中有李家安插的托儿,又开始发挥左右,引导舆论了:“大家不要着急,相信唐国公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他亲民如子,救济百姓,相信会保护大家的。”

    “唐国公会保护百姓安宁,说不定,不会遵从这种檄文。”

    “请相信唐国公——”

    百姓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很容易被控制舆论导向,变成了期待唐国公为他们做主了。

    城门广场的某一街巷角落,李二和唐俭、刘文静站在那里,看着百姓的反应,微微一笑道:“人心可控,需要耍一些手段,只要最后对百姓有利,对天下有利,其实过程是黑是白,并不重要。”

    唐俭、刘文静都在点头,暗自佩服二公子的手腕,活学活用,一点不拘于经卷书籍上的知识,只不过,有些腹黑,更容易做大事。

    这时候,有侍卫走过来,向李世民禀告:“二公子,王威、高君雅两位大人,联袂去了国公府,神色紧张,似乎有要事要谈,国公请二公子回去。”

    “他俩可能也得到消息,刘武周造反,正发兵雁门关,下个目标就是我太原郡了。”李世民心中一动,转身回去唐国公府。

    果然,王威、高君雅的到访,是要请李渊出兵,协助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

    高君雅道:“唐国公,眼下刘武周在马邑起兵反隋,实属大逆不道,而且北联突厥,为一己私利,要引突厥兵入主中原,目前已经攻克了马邑郡周围县城,兵力达七八万之众,加上几万突厥铁骑协助,恐陈孝意、王智辩两位将军难以围剿刘武周的兵马,如果国公发兵,说不定能够清除刘武周的叛乱。”

    李渊心中冷笑,表面却露出危难之色,不住摇头道:“太原郡的兵力也不过数万,镇守在这里,勉强够用,如果要奔赴雁门,然后出关作战,死在关外,恐怕这些将士也不会效命了。这几日你们在城内想必也有听闻,百姓快要到了民变的地步,背井离乡去送死,没有人肯去做。”

    王威咄咄道:“那也不能坐视刘武周在关外势大,攻克雁门郡啊,他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太原郡,唐国公,正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身为河东抚慰使,难道不担忧朝廷根基,任凭刘武周做大做强,勾结突厥人入关祸害中原吗?”

    “何止一个刘武周,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等起兵了,我一个李渊,能镇压几个?”李渊的语气也转冷了。

    “唐国公,你这是何意,难道执意不出兵?”

    就在这时,李世民、刘文静等人走到殿外,刘文静大声喊道:“唐公,我等掌握了最新证据,有人试图勾结刘武周和突厥,反叛朝廷,密状启奏!”

第五百八十八章 晋阳起兵() 
刘文静喊出要禀奏证据,李渊眉头一皱,眼神凌冽,喝道:“谁这么大胆,敢要在晋阳城内反抗朝廷?”

    高君雅起身,脸色阴沉道:“证据确凿吗?晋阳城内,也有人要谋反,必须要杀一儆百,绝不能姑息。”

    刘文静冷笑点头,递上了信函,李渊接过之后,扫了一遍,他是鸡食萤火虫,心知肚明,表面做足了功夫,脸色铁青,目光凶戾,怒瞪着王威、高君雅道:“好你王、高两位大人,身为监官,却监守自盗,秘密与刘武周勾结,企图里应外合,策应谋反,罪不可恕。”

    高君雅一下子呆住了,这话简直打脸啊,他刚说完要严惩谋反者,结果下一刻,就公布是他要谋反。

    “荒唐,这是含血喷人。”

    王威站起来,气得发抖道:“你们这是串通好了,好对付我二人,李渊,你是何居心?”

    李渊此时已经浑身带着杀气,脸色冷酷无情,大喝道:“来人,给我将这两位乱臣贼子拿下,听候发落。”

    “遵命!”大堂和厅外呼啦啦涌入一些带刀侍卫,直接围拢过去。

    高君雅和王威并非武将出生,功夫稀松平常,被一群侍卫手持刀刃围殴,很快就被制服了。

    二人还口中大骂,却被侍卫一顿猛扇嘴巴子,打得脸红肿、嘴吐血,狼狈不堪,被拖出去看押了。

    “父亲,现在城内百姓已经乱了分寸,对朝廷愤怒填膺了,民心可用,当抓住这一时机,直接宣布起兵。”李二上前力劝。

    李渊点头,到来此时,他的顾虑全消,也打算趁机起兵了,不过,他肯定不会反隋,而是打出拥隋的旗号,不完全撕破脸,只针对杨广一人。

    “派人去叫建成,另外,你们带上所有谋士武将,去校场集合。”

    “明白。”李二等人知道,这一次李渊来真格的了。

    半个时辰后,晋阳城内最大的校场上,旌旗飘展,人头涌涌,聚集了上万群众。

    在校场正前方,有一个点将台,李渊携带了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刘弘基、李神通、夏侯端等数十人,登上点将台,站在他的身后,如众星托月一般。

    李渊一身银铠铁甲,披着猩红战袍,身材挺拔,虽然年过五十,却没有任何佝偻,背脊如矛,笔直英挺,这得益于他一生习武不辍,又不过多沾女色,所以身形才会保持得体。

    点将台下方,三面都是铁甲侍卫,肃然站立,长枪如林,甲胄和武器的光泽,冷冽森寒。

    “咚咚咚——”

    数十只鼓角争鸣,响彻整个晋阳,让城内百姓都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了。

    校场上,一杆大旗上绣着“李”字,威风凛凛,风卷而动,猎猎作响。

    群众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唐国公决定不执行朝廷的诏令,抗旨拒绝去辽东,这一下子得到了大拥护。

    时辰差不多,李渊上前两步,对着群众和甲士,朗声道:“原本大隋,富饶强大,却因为杨广无道,十年来征战不止,所求无度,无视百姓死活,导致民怨载道,四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目前各地诸侯大小近百,不少朝廷的武将、豪族在地方也纷纷脱离隋王朝控制,今日我李渊,无法再忍看百姓生灵涂炭,填尸沟壑,决定即日起兵,保护一方百姓,解救万民于水火,不再拥护杨广为帝,而是拥立西京代王杨侑为新君,重振朝纲,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校场内传来了雷鸣般掌声,百姓欢呼,兴奋地差点蹦起来,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觉得太平日子即将到来了。

    李渊一副悲天悯人的仁者神色,他不提起兵谋反,依旧遵奉杨隋,只是要废掉杨广这个帝王,拥立了年仅十岁左右的杨侑,与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出一辙。

    裴寂、刘弘基等人都暗自佩服李渊的老辣和沉稳,表面上还是效忠大隋,展现自己的忠君爱国,完全处于救民于水火的意图,毕竟千百年来,谁要起兵反抗朝廷,肯定要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李渊爱惜羽毛,不肯直接提出造反的口号。

    但是,不少聪明人都明白,李渊最后肯定会改朝自立,否则,这样起兵之后,即便拥立了杨侑,等代王年长之后,如何肯放心,让李渊手握如此重兵,发动废立君王的兵变,简直是大忌,所以,最后李渊不改朝换代,那么杨隋也会事后算账,对他进行清洗。

    随后,李家张贴新的军规、民政策略,免除三年的赋税,开仓放粮,不让百姓挨饿,同时招募新军。

    许多壮丁兴奋加入李家军,都觉得这个时候参军,算是心腹的主力军,享受的待遇和提拔都会比以后的军队有优势,加上局面的烘托,所以,不少男丁纷纷加入队伍。

    李建成、刘弘基负责新军招募之事,李渊还是希望自己的嫡长子,能够有更多的建树和风采,比起李二的鲁莽、不按常理出牌,他还是更喜欢这个稳重成熟的长子。

    李渊安排好一切之后,回返唐国公府,这时,李世民追上去,想请父亲分给他三万精兵,他要出雁门,阻抗刘武周去。

    “胡闹,你尚未弱冠,又无带兵打仗经验,自己领军去对付刘武周,这不是送死吗?”

    李二力争道:“父亲,这几年我也参与了不少战役,领兵带着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年罗成十五六岁,已经当先锋将军,去镇压杨谅了,十八九岁,独自带军去平定吐谷浑,孩儿自认为不输他多少,想亲自带兵出征,阻挡刘武周的入侵雁门,否则雁门郡一丢,咱们的北大门就空了,到时候太原郡岌岌可危。”

    李渊瞥了李世民一眼,若有所思,摇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