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许多文人中,也有一些实干型人才,能做谋士,运筹帷幄;能够从政,治理一方。所以,罗昭云对待这些大文人保持礼遇,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为己所用。

    毕竟自魏晋之后,门阀兴起,垄断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仕途更是被门阀把持很紧。只有在乱世时候,门阀贵族受到冲击,才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才还是出于那些旧贵。

    拉拢更多的人才,也就等于跟旧贵、门阀产生了深厚关系。

    不过有些贵族子弟,对西北百姓嗤之以鼻,觉得这些教化不多的百姓,听不懂中原文化,讲也是浪费。

    还有贵族才子,对门阀等级限制的思维根深蒂固,有些抵触普通百姓接受知识,这样会冲破贵族的知识垄断。

    罗昭云当然没有提出什么将科举深度化,要废除门阀特权的口号,那样只会招惹贵族的反感和戒备之心。

    他要把利益最大化,既给寒门子弟一个升迁的希冀,也要给贵族子弟一些特殊待遇,以普化百姓、改变风俗的触及目的来办学,暂时还提升不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程度。

    弘文馆的文人士子们,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暂时还没有想过这些西北寒门孩童,长大之后,会对日薄西山的门阀贵族制度,有什么冲击和影响。

    诸人相谈甚欢,罗昭云请姚思廉、虞世南等人,继续在西北教学、创作,将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将西北的百姓,真正拉入中原的文化习俗中,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姚思廉这等大儒,自然希望能把孔老夫子的一套儒学,在西北推广,这是每个儒者希望做的事,阐述他们坚持的文之道,惠及更多百姓。

    临别之前,罗昭云对薛芷箐做了邀请,可以随时入帅府做客,他的家眷也到了。

    薛芷箐脸上露出喜色道:“哦,依依她也来到金城了啊,那太好了,以前在大兴城时候,我曾听过她抚琴,堪称一绝,虽然当年交流几次,但未能尽兴,这回可以好好切磋交流一番。”

    “琴箫和鸣,那可是一件雅事!”罗昭云微微一笑。

    薛芷箐笑而不语,心想去见依依,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这样自己可以常出入帅府了。

    罗昭云离开弘文馆,回到帅府内,得到了一个大好消息,李靖已经打通了河西走廊,顺利拿下敦煌郡,扫平了那里的叛军队伍,重新掌控玉门关,并且带兵在数日前,横扫伊吾郡,开赴新疆天山一带,将突厥部落重新赶出了伊吾地盘。

    罗昭云接过信函,浏览过后,露出喜色:“太好了,李靖果然不负所望,成功打通河西走廊,从金城到西域三十六国,已经中东的大食国、火罗国等,都能顺畅了,沿途建立驿站,疏通路线,确保商业往来的安全,西北的经济会被带动起来,百姓富足,教化有度,改变蛮夷落后之风,对华夏真正一统也有重大奠基作用。”

    一直以来,边戍不宁,少数部落反复多变,与朝廷抗衡,很大原因是这些边戍之地,文教落后,不习中原文化,不讲仁、礼、信等,完全是实力为尊,武力征服,反复无常。他们对中原归属感较弱,如果能将边戍的文教推行开,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有华夏民族的统一归属感,以后的疆域还能扩大,更加牢固。

    萧依依道:“恭喜夫君,西北地盘铺开,如今已经是十一郡了。”

    “是啊,西海、河源、浇河、临洮、枹罕、西平、金城、武威、张掖、敦煌、伊吾,十一个郡了,整个西北地盘,如今都在公子的统摄之下。”宁沐荷也露出惊喜。

    罗昭云点点头,深思熟虑地分析道:“西北广袤空旷,十一郡的地盘加起来,等若大隋五分之一的疆域了,但是人口嘛,不足大隋的二十分之一,相对贫寒,百姓家里,连个像样的瓷器、玉器都没有,可不像中原那些百姓,陶瓷工具不缺,丝绸布匹不断,西北的经济太落后了。”

    “不过,西北也有优势,地形高纵,中原兵力往西北来打相对困难,气候不适,而且西北适合养骑兵,我西北军的骑兵队伍,很快就是各方势力中,数量最多的。”

    “夫君,接下来,我们要如何布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罗昭云说出了历史上明初学士朱升对朱元璋提出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很有借鉴意义。

    “我军地盘不小了,要稳固消化一下,静观其变,江东一旦出事,会使格局在变,我们下个目标,就是关陇,但动兵之前,最好促使薛举与李唐先战一场,两败俱伤,然后我们再出击,平薛举,拿下大兴城!”罗昭云思路清晰,观中原风云局势,等待出师时机。

第六百八十章 不斩来使() 
晋阳城。

    十五岁的李元吉好逸恶劳,终于没有了父亲、兄长的约束,年纪轻轻,正是贪玩时候,甫得权力,在晋阳城内横行无忌,劣迹斑斑,招惹众怒。

    甚至出行街道,看到良家女子,要调戏一番,掠夺回府,行兽禽之事。

    辅佐李元吉镇戍太原的将军宇文歆,曾屡屡劝谏,都被他当作耳旁风。

    这一日,宋金刚率军已经横扫太原郡诸城要塞,兵马杀到晋阳城下,五六万兵力,已经把晋阳城的三面给围住了。

    城内的李元吉醉醺醺地听到了刘武周大军兵临城下消息,吓得直接酒醒,慌张召集文谋武将商议对策。

    宇文歆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兵力在对手十倍的时候,才会四面合围,猛攻城池,如今我城内驻军有三万人,城外的兵力不过五六万人,只有二倍于我军。晋阳城高墙厚,粮草充足,且寒冬来临,只要坚守半个月,敌军就会退去,过一段时间,唐王肯定会派来援军,到时候太原郡就转危为安了。”

    李元吉年纪幼小,哪有那个能力,平时娇生惯养习惯了,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李元吉远不如他三个兄长成气候。

    “万一攻破了呢?”李元吉涌起强烈不安。

    有担心城破造屠的谋士提议:“另一种办法,就是突围,趁着宋金刚的兵力刚到,地形不熟,人困马乏,是突围最好机会,三面合围,还有一面,就是给守城者一条活路,代表敌军不是要完全困杀我们,只想夺城,逼我们退走。”

    “听说宋金刚破懂兵法,他麾下一名副将,名为尉迟恭,非常勇猛,绝非善类,若是猛攻城池,成败未可料。”有一名身穿青衣长袍的士大夫这样说道。

    李元吉听完,心中七上八下,犹豫不决,让他一个毫无主见的草包少年来决定军机大事,实在难为他了。

    晋阳王府内,众人分成两派,主战和主逃,相互辩论,使李元吉头都要炸了。

    接下来的两日,尉迟恭率军攻打城池,要在完全寒冬大规模降雪来临前,攻克晋阳城。

    李元吉有一次登上城门,看到了如此激烈的攻防战,心中惧意更甚,当晚就决定,自己带人突围去大兴城,留下宇文歆守城。

    他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他们的父亲兄长姐姐们都在西京,京城的繁华要比晋阳强过数倍,父亲不久要称帝,自己去西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何必在这里胆战心惊,冒死危险?

    于是,李元吉带着谋士、俾将,率领五千精兵,拂晓时分,从西城门突围而出,这里的城外没有敌军防御,就是留给城内守军撤退的路径。

    这是一种心理战略,如果四面围死,城内的守军必然誓死抵抗,就陷入了惨烈的攻防战,留下一面,没有任何伏兵,让守军撤走,瓦解军心和意志,那么攻克城池就会容易许多。

    寒冬来临,宋金刚、尉迟恭等人,不希望陷入持久战,要短期内拿下晋阳,这是针对人性弱点的战略打法。

    当李元吉带兵撤走之后,城内的晋阳贵族早就对李元吉深恶痛绝,更想投入刘武周的势力,此时,几股豪族结合在一起,用家将、部曲、武士等混合组队,偷袭南城门,里应外合,放宋金刚的军队入城。

    前后不足十日,晋阳城就失守了,太原郡落入了刘武周势力范围。

    ……。。

    柳崇礼这次作为李唐使者,手持圣旨,来到了金城元帅府,拜见少帅罗成。

    “见过佑国公,卑职柳崇礼现为内史通事舍人,携陛下圣旨,前来宣读,褒奖国公整顿西北,平定祸乱之功,请国公接旨。”

    这柳崇礼上一次被李渊派往荥阳,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李密暂时跟李渊结盟,东西联合,各取所需,还忽悠李密为盟主,如今又来忽悠罗昭云。

    罗昭云坐于帅案之后的椅子上,神色不动,一身锦袍劲装,脸色沉稳道:“且慢,你口子的陛下是哪一位?”

    柳崇礼答道:“自然是新登基大宝的杨侑陛下。”

    罗昭云冷笑道:“如今天子在江都,我罗成只承认江都的陛下,其它的王侯,谁敢妄自称帝,没有江都陛下的传位,就是大逆不道,我必扫之!”

    柳崇礼力争辩道:“此言差矣,杨广曾为陛下,却贪婪无德,导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李渊自太原起兵,为了解救天下苍生,遵隋而反杨广,如今占据大兴城,已经发布檄文,昭告天下,废除了杨广,该立杨侑为新的皇帝。”

    罗昭云冷哼道:“唐王李渊,一介反臣,如同汉末之董卓、曹操之流,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当天下诸侯是傻子吗,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你拿着假圣旨前来我少帅府招摇撞骗,实在当诛,来人,拖出去,斩了。”

    柳崇礼感受到了罗成身上散发的煞气,那是军人在沙场磨砺的气质,铁血冷峻,一言号令出,十万大军皆赴战,果断残酷,他一介文人,被气场所压,听到要拉出去斩杀,直接吓得浑身冒冷汗,脸色惨白,差点瘫倒在地。

    “少帅饶命,饶命啊,卑职只是负责传讯而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少帅有仁义之名,不可犯此戒,自毁名声。”柳崇礼立即跪地求饶,文人气节一下子丢跑光了。

    罗昭云微微一笑,他懒得跟这种口才型谋士在辩论,强权即公理,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后,不符就动刀子,直接威慑了游说使者。

    “既然你都说了,我为仁义统帅,这次就饶你不死,带着唐王找人拟写假圣旨滚蛋吧,总有一日,我会兵临大兴城下,平定这个隋室的乱臣贼子!”

    柳崇礼寒蝉若惊,浑身惊出冷汗,腿肚子都发软了,再也不辩解了,心想这少帅不安常理出牌,冷峻聪智,果然不好忽悠,要不是自己机谨,说了软语求饶,只怕要被拖出去当乱贼砍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 
李元吉率五千兵马突围而出,一路狂奔,途中遇到了一撮宋金刚的伏击兵马,折损了半数,随后冰天雪地下,遭到游散在外的山匪、隋兵阻截,又损失一些人,当十数日后,逃回大兴城时候,身边兵马只有一千多人了。

    李渊听到晋阳失守的消息,雷霆大怒,但对自己小儿子也不好责罚过深,因为他还小,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经验,所以,罪名当推到其它副将、谋士身上。

    当然,李渊并不清楚李元吉在晋阳干的那些劣迹,否则,够李元吉重罚削爵的了。

    “李孝恭已经带兵回返,援救晋阳,难道你没有碰到吗?”

    李元吉慌不择路,东躲西藏地逃亡,哪顾那么多,此时支吾道:“孩儿没有遇见,整个洛川,道路不少,又是风雪交加,难以看得远处,很可能错过了。”

    李渊叹息一下,见小儿子没事,也就逐渐平息怒火,毕竟晋阳丢了,可以再夺回,只是不知道李孝恭、裴寂带兵前往,能否战胜宋金刚、尉迟恭等大军。

    两日后,柳崇礼从西北金城折返而归来,带回了罗成的原话,还添油加醋搬弄一番,把罗成不识时务,如何侮骂唐王也说出来。

    李渊心中窝火,对罗成感到愤怒,知道招安这一条计行不通了。

    “如果唐王将平阳郡主,许配给罗成,招为驸马,是否有拉拢的可能?”刘文静这样提议。

    “不妥,平阳郡主与柴绍将军已定下婚约,这样拆散,恐怕影响不好。”刘弘基反对。

    一些谋士默然,对罗成,更多人都希望能不为敌,招安过来是最好的。

    李孝基道:“唐王,我们李阀何其雄厚,百年底蕴,何必向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低头,他不来投咱们,不识时务,我们不能一味迁就,大不了,跟西北军一战。”

    此人是李渊的堂弟,也是李阀宗族中的一位颇有身份之辈,脾气倔强,对众人高估罗成,要嫁女求和的做法,表示不满。

    李建成道:“父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