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在当时,隋炀帝杀兄逼父夺权,霸占文帝宠妃,登基为帝,李世民当时夺权登基的过程,跟他太像了,魏征也是担忧李世民会像杨广那样,一旦为帝,就极力要证明自己,折腾社稷,所以编纂史书,有失客观,也可以理解了。

    ………

    次日,大隋骑兵继续追击,一路掩杀,使突厥骑兵死伤惨重,天明之后,整个鹰师、豹师全面崩溃,四处逃散,已经不见踪影了。

    十万大隋骑兵,开始重新集结,结成阵法,扑向了后方的突厥残军。

    步迦可汗得知前线豹师中伏,已经被大隋骑军围歼溃散之后,当场脸色大变,不但没有了斗志,连安全感都没有了。

    按照他以往祖上的战术,把自己的精锐放在后面,监督依附西突厥的各部落兵马,哪一部落稍有异动,不听指挥,或是违令后撤,都会以雷霆、狠辣手段,进行镇杀,以这种武力来威慑各部落。

    如今豹师溃散不堪,主力殆尽,没有对诸部落的震慑力量,步迦可汗本身也就陷入多疑之中,担心铁勒、仆骨、薛延陀等部落,会趁机对他不利。

    如此一来,步迦可汗自然不敢再迎战了,哪怕下令让诸部还击,都没了底气,各部落与西突厥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只要有人挑头,就有可能兵变,掉过头围歼步迦可汗的骑兵。

    所以,步迦可汗第一时间选择撤军退走,及早返回西突厥的势力范围,打算重振旗鼓。

    可是草原诸部,这次见识到了大隋骑兵的彪悍,还有步兵的勇猛,开始畏惧大隋,对西突厥产生离心。当步迦可汗舍弃各部逃走后,铁勒、仆骨、回纥、党项、拨也古等部落首领暗中接头,决定要同时背叛步迦可汗,依附大隋,名义上归顺东部突厥的启民可汗。

    杨素接到诸部联盟送来的信函之后,微微一笑,此行出兵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战,大隋胜了,而且胜得漂亮!

    三军开始折返,浩浩荡荡,凯旋回到了玉门关,虽然步兵损失惨重,但是整体战局上还是取得重大胜利,杨素下令犒赏三军,在玉门关内,杨素为众将举行庆功宴,各营盘也都开怀畅饮,酒肉管足,热闹喧天。

    这一场战役,胜利来之不易,有战略的运用如神,有骑军的锋利无匹,当然,更多还是八九万步兵英勇善战,激烈抗敌,吸引了突厥大军的猛攻,一点点引入了伏击圈。

    数万英魂,从此长眠边塞!

    他们的名字,不显于史,默默无闻,死的壮烈,却如昙花一现。

    这就是古之疆场的残酷,男儿驰骋之地,豪迈又激烈,代价巨大,生死勿论。

    (本卷完)

第六十一章 别离酒() 
大隋骑军深入草原,追杀突厥逃散的豹师人马,整整七天,杀出千里,重创西突厥的部落和精锐主力,这才回返玉门关。

    这次大胜的捷报,迅速快马禀告长安城,文帝得知后,龙颜大悦,下旨对前线立功的将士们,封赏升爵。

    罗昭云因为战功,加上前军主将的特殊提携,顺利晋升为军中校尉一职,同时他也拿到了兵部的调令,从府兵转为东宫右卫府,成为内府兵,官职为武骑常侍,至于这官是做什么的,他并不知晓。

    同时接到东宫调令的不止他一人,还有一些悍勇武士,被周罗睺选中,要调回京师补充到东宫率卫之中,保持东宫府兵的战斗力。

    按照大隋府兵制,府兵本身,有内府、外府之分,相沿称外军、内军,外军即驻扎地方的兵府,而内军则是在京畿之地内,属于禁军中的一小部分。

    内府的兵,多属势官子孙,如二品、三品官子充当皇帝宫内的亲卫,二品官曾孙、三品官孙、四品官子等可充当东宫亲卫,所以能成为皇帝、太子的贴身亲卫,那都是高官子弟。当然,其中庶子居多,嫡子要袭爵,还有去国子学读书,或替父打理家族之事,往往不会去当亲卫。

    这种习惯沿袭已久,一来皇帝可以恩泽高官子孙,不时提拔一些亲卫,派出去做事,很容易得到提升,二是培养这些高官子弟对皇室的忠心和归属感,三来也是一种约束大臣的质子方法,总之,原因很复杂。

    不过出内府兵外,禁军还需要大量的外府兵调到京师来协防,这些才是京师禁军真正的战斗力。

    郭孝恪、纪平伍二人,也被罗昭云推荐,要一起去往东宫右卫府了。

    二十万大军在玉门关内又逗留了一个月,威慑西域和塞北,使草原诸部纷纷脱离西突厥管辖,归附大隋称臣,上表尊隋文帝为圣可汗。

    突厥大乱,西突厥许多王族强烈不满,步迦可汗众叛亲离之下,无奈带着一些亲信和侍卫,退走吐谷浑。

    仁寿三年的这一场边疆之役,最后以大隋的胜出,西突厥的大败而告终。

    ………

    玉门关内,隋军大营内,到处是一堆堆猎猎篝火,朝廷从后方调运来的犒赏前线将士的物资已经送至,上万头牛羊,还有不少酒坛,让前线的大军,在凯旋班师,撤散之前,能够尽情享受一次胜利的狂欢。

    整个军营内,每个方阵营区聚在一起,分成一个个五十人队,都在热闹呼喊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化拳猜拳,放得很开。

    有不少士兵在庆幸自己活了下来,而且得到了钱贯封赏,又免去了家里三年的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激动。

    有的则见惯了沙场的残酷,此时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害怕情绪,喝得大醉来麻醉自己。

    箜篌、羌笛、古筝、羯鼓混杂,有中原乐器,也有塞外的胡乐,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边塞曲调。

    一些士卒喝得进行,围绕着篝火,跳起胡人的舞来。

    罗昭云也投入了这种边塞军营的狂欢之中,感受着那种大难不死之后,全军庆功的热闹气氛。

    另外,明日前线大军就要班师回朝了,一些府兵要按照原籍返回地方兵府去报道,当然,也有些人愿意留在边疆驻守,可以递交申请,由各军主将审批,决定去留。

    许多袍泽战友要分开了,一时有些难舍,所以大家相互敬酒,喝得有些别离的滋味。

    “二狗子,这一杯酒,我敬你,黄泉路上走好!”有的士兵喝到一半,忽然大叫了起来,满眼泪花,因为他的同乡,从小的玩伴,一起从军,结果前些日子,战死在沙场。

    “梁冬,走好!”

    “赵奇卤,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许多人大叫,泪光盈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们不是懦弱地哭,而是怀念战友。

    有些人在安慰,但是也忍不住哭泣出声,大军要散了,死去的人长埋边塞,许多战死的勇士,在家里他们就是顶梁柱,是丈夫,是孝儿,可现在都成了一堆尸骨。

    战争过后,生死离别,在所难免,这种滋味,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罗昭云站起身,眼角有些湿润,走出了篝火地,来到一处安静的营盘边缘,望着明月,心中被那些古代汉子的袍泽之情,有所触动。

    当然,明日就去启程,跟随周将军去长安城(隋大兴城),未来的如会如何发展,自己的穿越,是否会影响历史的发展,让他充满了期待和兴奋,当然,也有一丝对未来的茫然。

    隋文帝,杨广,李渊,高颎,苏威……以及诸多门阀大人物,都要见到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了!

    “罗校尉,你在这里啊!”

    罗昭云转过身,看到了郭孝恪和纪平伍走了过来,似乎在寻他。

    “郭兄,纪兄!”罗昭云并不摆校尉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地跟二人打招呼。

    郭孝恪、纪平伍并肩走过来,脸上都有些红润,显然酒没少喝,尤其是纪平伍脚步都有些发飘了,脸色洋溢着兴奋之情。

    二人听到罗昭云的称呼,都有些小感动,因为他是校尉,而二人刚提拔成队头和副队头,论军中官职相差不少,不论军中还是朝中,都是直接称呼‘姓加官职’,比如郭队头,纪副队头,熟悉的会喊他的字号,像罗昭云这样直接唤‘兄’,明显没有把二人当外人,也没有看清他们,所以都心中感激。

    “罗校尉,以后我们继续跟在你的麾下,去了长安,跟你同进退!”郭孝恪在这表态了,意思是以后定会站在他这一边,坚定地支持他。

    毕竟像郭孝恪、纪平伍二人都不是豪门弟子,所以去了京城,人生地不熟,想要再提升,没有门第背景,非常难了,可是他们得知‘罗成’是将门之后,所以都铁心跟着他混了。

    罗昭云对这二人性格和本领也很欣赏,可以提前结交,日后好有个照应,微微一笑道:“我们是出生入死过的兄弟,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我在,必然不会让二位兄长吃亏、受屈!”

    “那就成!罗校尉,纪某一穷二白,只有一身粗浅武艺,以后就跟着你闯荡了,不论是疆场,还是长安城,都能出人头地!”纪平伍借着酒劲说道。

    罗昭云已知二人心迹,含笑点头,顿生豪气地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长安城,我们一起去闯!”

第六十二章 长安行() 
翌日清晨,行辕大门前,有六万铁骑、四万步甲军列好了方阵,长孙晟昨日也带着兵马从阳关赶来,两军汇合,要一同回返京师。

    “呜呜呜——”沉重的号角吹响,号令一出,三军开拨,锵锵之声不绝于耳,铁蹄震动,气势雄浑。

    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沿着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一路向东,经沙州、肃州、甘州、凉州、原州、陇州、岐州,回归隋朝的京师,长安大兴城。

    从玉门关到京师,有一千多里,步兵与骑兵混杂,速度减缓,这一走就要一个月的行军时间。

    途中罗昭云主动请缨跟随周罗睺开始学习领兵的知识,周罗睺听闻之后,也非常高兴,觉得他‘少年可畏,其志可嘉’,有心提携,自然倾囊传授。

    罗昭云虚心学习如何料理军务,安营扎寨,盘查巡营,指挥调度,发号施令,以及如何跟将士们打交道,如何严军纪、立军威,赏罚分明等等。

    等他回到自己管辖的千人营区,亲自实践一番,号令百夫长、队头等,渐渐娴熟了,铭记于心,不再是纸上谈兵。

    罗昭云畅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统率十万大军,挥斥方遒,攻城略地,成为一代名将,建立不世功勋!

    ………

    行军近一个月,终于抵达了长安城的外郭。

    太子杨广受隋文帝所派,亲自带领上百文武大臣,在城外迎接凯旋而归的精锐之师。

    这一次大隋重挫西突厥铁骑,几乎成了经典之战,消息已经在长安城内广为流传,成为近些日子贵胄子弟们饮酒高宴上的谈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甚至连大街小巷的平民百姓,也知道杨素这一战,打得漂亮,消灭了西突厥的精锐,扬我大隋雄威,面对长安城内那些番邦异域的商旅和游客,都昂首挺胸,觉得大涨威风。

    一时间,杨素的名声更响了,可谓当朝第一重臣了。

    长安正门十里长亭外,锣鼓喧天,古乐齐鸣,编钟叮叮,按照周礼中的‘吉凶军宾嘉’中的军礼,演奏凯旋之乐。

    上百文武官员迎接,杨广亲自带队,站在群臣方列的正前面,一身太子朝服,头戴冠玉,气度雍容,风姿不凡,一双眼眸开阖间闪烁精光,显得睿智又沉练。

    外围区域人头涌涌,聚集了无数的围观群众,不下十万国人。

    “拜见太子殿下!”

    杨素带着一群武将,纷纷下马,走上前向太子先行礼,毕竟按照身份尊贵和权力,太子的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国公一路辛苦了,这次大破突厥,歼灭豹师数万,鹰师多不胜数,使草原部落纷纷归附大隋称臣,前所未有之盛况,威震四方蛮夷,功不可没呀!”

    杨素一身黄金甲,美须髯,身材修长,虽然已经年迈,但是骨子里还是能透发着一股锋芒,这一次大胜突厥,无比把他的威望推向了最高峰了。

    “劳烦太子及诸位大臣亲自出迎,实在受宠若惊,心中惶恐!”

    “越国公辛劳,大败突厥,扬我大隋威风,我等在后方闻之振奋,亲自出城迎接,理所应当!”

    “这也是陛下的意思,为国公及三军将士接风洗尘!”

    杨雄、牛弘、裴蕴等一些大臣纷纷出言,恭敬客气,毕竟杨素的权力太大了,可以说,权震朝野。

    别说是他本身尊贵无比,就是他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门下几个嫡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他的内外亲戚和过去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