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续南明-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级数的道路,杨河定为一级公路。

    放下铅笔,杨河叹了口气,他打算新安庄到新安集,新安庄到焦山庄的三十里道路修成一级公路,只是按预算,这至少要六千两银子。

    怪不得古时的生活节奏极其缓慢,几百年都改变不了一丝,六千两银子,睢宁一个县都掏不出来。

    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这时代的修桥补路,都是动员士绅乐捐,但事实上普通的士绅,又有多少银子呢?他们的积蓄,都是按百年来计算,一代代巧取豪夺,能积累一千两的家身都非常不错。

    也因此这时代的修桥补路的善人,运气好被人立庙立碑,运气不好被人污告邀买人心。

    确实在这个时代修桥补路,可以获得的人心太大了。

    杨河其实有想过修水泥路,只是这想想罢了,水泥在后世微不足道,这时代怕是珍贵无比。

    依杨河知道的,清末水泥大鳄,启新洋灰公司,开厂时投资一百万银元,拥有工人四千,拥有大量的先进器械,如旋窑、生料磨、水泥磨等等,日产水泥量只约七百桶,每桶三百四十斤,一天约一百多吨。

    价钱则是一桶库平银四两,这是便宜的时候,贵时一桶白银七两二钱。

    而按后世最基本的乡村水泥路,宽三四米,长一公里,砂石先不说,光光水泥用量,就不会少于四百吨。

    不说杨河有没有这个技术生产水泥,有没有这个能力供应,就算有这个生产能力,按启新洋灰公司最便宜的价钱算,一吨水泥二十四两银子,他修一公里的路,光光水泥用料,就要耗费白银九千六百两。

    所以就算以后生产出一些水泥,他也不会将水泥用在铺路上。

    ……

    “就这样吧,就修一条青石板大道,从新安庄到新安集,又有新安庄到焦山庄的路。”

    杨河对张出恭道:“你工务堂下设规划所,先招募人手,然后修建道路的费用、工粮统计一下,然后报上来,没问题的话,就让户务堂拨款拨粮。介时开修,务必精工。”

    张出恭激动的应令,屋内各人也是现出激动与兴奋的神情。

    早前杨相公询问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预感,杨相公打算修路。

    果然如此,修的还是各人梦想不到的青石板大道。

    修路,对这个年代,可谓天大的事情,很多人一辈子的期盼,一时间屋内闹得如同一锅粥,便是管秩序的杨大臣,韩大侠,陈仇敖等人,都是惊讶的与周边人议论纷纷。

    公屯所主管杨纯良更是老泪纵横:“修路啊,还是青石板大路,想老汉在亳州,周边的官道几百年都没修了,想不到到了新安庄,竟修青石板大道,老汉等真是福气来了。”

    罗显爵喜笑的与杨千总说着什么,胡就义欢喜的对张出逊道:“庄子越来越好了。”

    张出逊用力点头,还有他旁边的二哥张出敬,咧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齐友信与旁边的严德政惊叹了几句,他看向上首的杨相公,不满二十的少年,但那种沉稳,那种平静,眼中那种智慧的光彩,与下首激动的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心中震动,是杨相公觉得此事不足为道,还是不明白修桥铺路这内中的深刻涵义?

    他想起最初在杜圩见到杨相公的情形,说实在,当时只想有个活命依靠罢了。

    但一路行来,杨相公那种指挥若定,那种见多识广,那种文武兼备,每每让齐友信暗暗心惊,这样的智者人物,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可能诞生?着实让齐友信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杨相公带领众人平定周边匪患,又要开始开垦,甚至还要修路,种种民生经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杨河注视着板上的详细规划图,在上面写上几个数据,沉思。

    他不打算搞分田到户的低生产力手法,但周边有归附的人口,未来有大量来投奔的流民,人口要安置,男人女人需要工作,基础建设,就是一个非常良好有效的促进就业手法。

    他不介意花点银子,银子流通,就是财富的河流,流出又流进,流水不腐。

    不流通,只是一堆无用的石头罢了。

    不过造成的结果,就是以后自己麾下,不是军人,就是职业武装工人。

    缝衣坊,军器坊,火药坊,耕田队、河工队,路工队,全部都是工人,全部都是军事化管理,怕是妇女拉出去也能打仗,加上职业军人,定能形成一个超组织的集团。

    然后打败一切散乱的,落后农耕里甲的组织。

    而现在新安庄的手法,就有些类似后世大公司集团的经营,杨河也有种自己在任董事长总裁的感觉。

    或许以后新安庄,会成为类似东印度公司的存在。

    甚至成为比之更强悍组织团体。

    不说眼下已经陷入无政府状况的大明官府,便是奴隶抢掠部落——满清,也远远不能与自己团体相提并论。

    他们动员能力,都与自己天差地远。

    以后自己这个团结会成为什么?

    垄断资本主义?

    军国主义团体?

    杨河很有兴趣。

    而他在沉思的时候,却忽然听齐友信颤声道:“相公救我等于水火,让大家在庄中有衣穿,有饭吃,有屋住,现在又要修路,惠及更多的人,相公为了什么?”

    一时屋内一静,所有的人,都是看向杨河。

    所有人,心中都浮起种种,自己逃难时的苦楚,沿途的凄凉,白骨纵横,千里无人烟,人相食。

    但现在,他们在庄中安居乐业,天天吃饱饭,每天睡在温暖的炕中,太平、安乐。

    这样的生活,不说乱世,便是盛世都有所不如。

    盛世,就能天天吃饱饭么?

    现在杨相公还要修路,惠及更多人,不提他种种不可思议的才华,为何他如此悲悯世人?大爱无疆?

    杨河被齐友信也是问得一愣,他沉吟道:“是啊,为了什么……”

    他种种所为,只是想在乱世中活下去,然后潜意识认为,让身旁人过得好一些,不是理所当然么?

    只是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有一间屋子住罢了。

    要让身边人干活,这种条件,不是最基本的么?

    他笑了笑,看向齐友信与屋内众人:“吃饱穿暖住好,出行有便利的道路,不是最基本的民生福利么?有何大惊小怪?”

    如九天惊雷,屋内各人都是怔住,很多人张大嘴巴,原来在杨相公心中,新安庄这天堂般的日子,只是基本的民生福利?

    齐友信睁大眼睛,他看向屋内各人。

    他看了一圈,看张松涛也是向自己看来,二人眼睛都是闪亮。

    二人看着,从对方眼眸中,他们都读出一句话:“圣人降世。”(未完待续。)

第151章 反响() 
杨河最后安排了工务堂的事情,张出恭的工务堂任务也很重,要建砖窑、石灰窑,要修水利与沟渠,特别还要修路,怕今年一年都有得忙了。

    工务堂需要大量的人手工料,目前来说人手好办,从各庄招募青壮便是,工料则不好办。

    特别修建青石板大路与碎石路,需要大量的石料,靠新安庄民慢慢砸的话,不知要砸到猴年马月,所以杨河准备对外采购工料,他的工程可不想以年来计算。

    他自己会开办若干采石场,石灰窑,不过大部的石灰碎石,都会向外购买。

    这种低技术的活计,低端的原材料,让附近赚点银钱没关系,银子只有流动起来才是银子,存在库房,铸成银冬瓜,那只是乡下土财主,没一点经济头脑的家伙。

    作为后世人,杨河自然有他的经济运作思路。

    采购量大了,久了,固定了,也可以形成一个个依附他的利益集团。

    不过工料标准他会设下,就象现在很大部分军服,外包给附近的村寨,统一的原料,统一的标准,成衣的质量基本让杨河满意。

    杨河与二堂首脑商议了一天,从明日起,就要开始大量招募人手,统计各庄的人口结构,有读过书的人,有识字的人先到位,充入各堂各所作为书办,然后是普通的工人。

    人手到齐后,就开始购买工料,勘测道路等等。

    还有焦山庄的驻守人员,目前是二总的副把总米大谷领一百人驻守,看管缴获来的粮米,火器队、杀手队各一队。

    米大谷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从杜圩一路跟来,现在做到副把总,不过老实说杨河感觉他的潜力已经到头,毕竟是中年人,可塑性不强,能到现在这个位子,已经是拔苗助长。

    所以杨河也决定,任他为焦山庄保长,对外称庄主,焦山庄在内部体系中也称新安二庄。

    以后皆是如此,人口到位,外部称焦山庄、白露庄什么,内部则称新安二庄、新安三庄、新安四庄。

    一庄一庄的扩展,以新安庄名预计目标一百庄,估计一个州县能占的地方就占满了。

    然后以别庄命名,如新沂一庄,新沂二庄,新沂三庄等等,满一百又换名。

    如此蚕食鲸吞,不断扩充地盘。

    以后杨河也会不断完善各庄,如一庄设保公所五人,保长一人,副保长二人,内保长管治安军事与文化教育,副保长一人管经济商业,一人管民政屯田,福利发放。

    再配书办二个,保老人两个,一个庄子就可以运作了。

    杨河准备招募耕田队与路工队等一千人,这些人暂时都居住在焦山庄,他们若老实肯干的话,以后与妻小家人都可以成为新安庄民,在焦山庄与别的附近庄中分一套房子。

    所以米大谷也是幸运的,他只要不犯错的话,勤勤恳恳,就可以在这个位置养老。

    类焦山庄这么大的庄子怕也不会再有,以后基本都是一百户一庄。

    ……

    正月初五日,新安庄要招募人手,还要修建青石板大道的消息快速传出,一时周边震动。

    这一片村寨民众都是兴奋无比,现在新安庄的好日子谁不知道?

    谁不想成为新安庄的一份子?

    吃饱穿暖住好,这种生活谁不向往?

    早在招募乡勇时,各庄民众就踊跃前来应募,但杨相公要求太高了,大部分人落选,只有四百多青壮被招入庄中当兵,然后个个回家过年提着满篮的年货,揣了白花花的军饷,让人看了好不羡慕。

    现在机会终于又来了,各庄青壮摩拳擦掌,都想成为耕田队,或是路工队等一员。

    当兵要求高,但种个田,修个路,自己应该够资格了吧?

    众人的热情踊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其实这些青壮都有田地,少的几亩地,多的几十亩,北岸是三不管地界,也没有官府中人前来骚扰,要粮摊役。

    按理说杨河招募耕田队,这些自耕农应该冷漠以待,默默耕种自家田地才对,然众人却是欢呼雀跃,个个置自家田地于不顾。

    这个情形很诡异,然却是此时的现实。

    不错,三不管地界没人要粮摊役,然乱世中生存并不容易,没有官府中人,没有如狼似虎的衙役锁人拿人,但有如毛的小盗杆子,各种土寇毛贼穷凶极恶。

    甚至各庄各寨彼此都有火拼抢掠的,只为了那一口吃的。

    各村寨经常朝不保夕,特别小寨子,常常被烧杀抢劫,被绑票勒索,有时家中留的鸡羊杂粮都会被抢光。

    他们虽不向官府纳粮,但一样要向附近的土匪,甚至大的村寨纳粮,缴纳形形色色的保护费。

    也因为毛贼太多,各村寨都只敢耕种些近庄的田地,个个不敢扩大生产,路上更是行人绝迹,相互间的交流几乎没有,与世隔绝,购买商货都不容易。

    这还是幸运的,若不幸遇到大股的匪贼流民,比如说焦山匪,那更是活命的口粮都会被抢掠去,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早前杨河等人进新安庄之前,庄子就被屠过,上千口人,不论男女老少死于非命,这一片的村落同样惨遭焦山匪搜刮,很多人户差点连过年吃的口粮都没有。

    要不是新安庄崛起,剿灭焦山匪人,又通过随军剿匪,还有各种零工活计补贴,各村寨乡民得到了粮米银两救济,恐怕这个年,就有很多人要饿死了。

    这是环境造成的恶劣,本身淮北一片耕种田地也不容易,太多洪水了。

    稍稍一下雨,河水就暴涨,小雨小涝,大雨大涝,这是因为平原之地积水排泄非常艰难,也因此这边的田地离河流都不敢太近。

    但若不下雨,就是旱闹,庄稼地经常颗粒无收。

    而兴修水利,动不动就是耗费几千两银子,耗时多少年,各村寨哪有这个财力物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