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续南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管家模样的人脸上带着笑,他一直看着这边,看到杨河的队伍,特别人人身上背的盾牌,他眼中闪过诧异的神情,过来后看清杨河的样貌,更是双目大亮。

    老实说,杨河的气质风度确实不用说,读书人的儒雅又带着凌然的英气,让人一见难忘,他来到这个世界最满意的也是这副身体,还有那份十七八岁的生员身份。

    那管家来到跟前,他施礼道:“鄙人永安集管事金贤柱,敢问这位是?”

    杨河跳下马匹,他拱手回礼:“原来是金管事,在下鹿邑生员杨河。”

    金管事更露出尊敬的神情,他复又郑重再礼:“原来是杨相公,小人失敬。”

    由不得他不郑重,大明读书人不少,但象杨河这么年轻就夺得功名的人可很少,而且还有文武双全的加分,方才那一幕可让他们圩中人震惊万分。

    不光是金管事,他身后的永安集人也是议论纷纷,看向杨河目光皆有佩服与敬重之意,很多人眼睛更在杨河腰间斩马刀与强弓上打转,一边发着低低的赞叹。

    看对面如此,伍中人与有荣焉,个个挺起胸膛。

    那金管事目光在严德政身上扫了一下,神情更好,这边还有一个读书人,虽然形象不佳,但也是读书人。

    他从袖中取出一物,却是一份礼单,他道:“鄙东主见相公风采俨然,心生仰慕。他言:相公若愿曲就本集,当扫榻以待。若不愿意,还请收下本集薄礼,望与相公结个善缘。”

    他呈上礼单,杨河看了,上边开列着纹银二百两,米面二石,豆料一百斤,白盐十斤,盐砖三十斤。

    又有松江棉布十匹,黑色头巾一百顶,青蓝色短身罩甲衣一百件,深红肩巾一百领,细密布鞋厚袜一百双。解首刀一百把,矛头一百个,重箭一百只,轻箭二百只。

    还有金墨三锭,端砚两块,本笔五枝,本纸一百张,黄咨纸二百张。最后礼单上还写着细茶五斤,羊肉二十斤,猪肉十斤,烧酒二十斤,油盐酱醋若干。

    杨河仔细看着礼单,心中感慨,这些豪强能世世代代存在,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上面的礼物,米面盐巴最为珍贵,乱世中盐与粮食甚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百斤豆料也帮了自己大忙。还有那些号衣头巾,也是自己急需的,解首刀、矛头与箭矢更不用说。

    礼单中杨河甚至感觉到他们的用心与细心,比如内中笔墨纸砚的具备,逃亡途中自己这些东西都遗失了,连伍中户贴都不能记录,现在这些纸笔可帮了自己大忙。

    这些物资放在盛世不值一提,但现在,只可用雪中送炭来形容。

    他将礼单递给杨大臣,看他双目睁得圆圆的,然后杨河郑重拱手道:“既是贵东主一番美意,学生也不辜负贵人雅意,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金管事笑道:“相公客气了,区区薄意,何足挂齿。”

    他神情有些遗憾,杨河这样讲,是不打算入圩了。

    不过这情形也在他们意料中,反正一个大大的善缘结下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他们永安集能数百年千年存活下来,靠的就是眼力,不该得罪的人一定不得罪,该结交的人一定不能放过,付出区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报他们一个惊喜。

    东西较多,杨河吩咐齐友信安排青壮挑担子,伍中一片惊呼。

    显然圩寨送的礼物传开后,震动了所有人,看得金管事更是满面笑容。

    杨河上了马匹,看圩墙处那员外含笑看着这边,他对那方拱了拱手,那员外也微笑还了一礼。

    杨河再对金管事道:“足见盛情,当铭记在心。”

    他一提缰绳,策动马匹,一行人连忙跟上,带着满满收获,就此远去。

    一路上不断有流民跟上,特别那些妇孺老少,这只队伍似乎不一样呢,跟着他们可能可以活命。

    不过也有一些人不动,他们怀着希望跪在圩门五十步外,希望圩寨能大发慈悲,收留他们。

    吊桥又再收起,沉重的圩门关上,这方复归平静,只留下一具具尸体,还有那些伤员躺在地上,发出凄凉无助的哀嚎。

    ……

    老白牛:第四个副本“永安集豪强”结束。

第30章 新人() 
已是灵璧境内,脚下的泥沙土层更厚,就算一些废弃耕地上面长的杂草也不多。

    这是一座名为双桥的废庄,因附近有两座石桥而得名。

    这里河流交汇,往日该是船桅林立,船家休憩,商贸繁盛之所,然眼下大大庄子都成了废庄,断壁残垣,蒿草丛生,老树干枯。

    一间破旧的河神庙,一张破烂的案桌,杨河坐在一张歪歪扭扭的椅上笔墨书写什么,外间人声吵杂,透过破损窗檩看去,庙前炊烟袅袅,香气不时弥漫过来。

    赵中举正带着麾下妇人忙活,旁边则有众多难民围着大锅,眼巴巴的看着。

    昨日从永安集离开后,有颇多的流民跟上来,经过一路的观察,杨河将那些老弱妇孺留下,还有随之的家人青壮。那些不相识的,纯粹的青壮团伙,则不客气的全部赶走。

    “又增加不少人了,那些米面肉食却要省着吃。”

    杨河默默想着,拿起旁边的香茗轻啜一口。

    不远处烧着大大的火塘,内中柴木“噼啪”烧得正旺,给庙内增加了温暖,案桌上摆着一个缺了半个嘴的茶壶,茶壶中腾腾冒着热气,旁边还有几个茶盏。

    杨河从永安集中获得几斤细茶,当然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喝,这个茶壶也是前些日从一个废庄收罗而来,终于派上用场。

    脚步声响起,却是严德政进来,庙中热气让他精神一振,他已经换了一身厚厚的棉袄,显得颇为臃肿,就见他手上拿着一个名册,恭敬的道:“相公,丁口户帖已经统计出来了。”

    杨河嗯了一声,接过册本,指了指茶盏:“自己倒茶吧。”

    严德政应了一声,他先为杨河添上茶水,再自己倒了一杯,滚热的茶盏温暖着手,然后在一旁破椅上坐下,细细品着热茶,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杨河翻看名册,他队伍原有六十人,新加入一百四十人,合计队伍二百人,内青壮男丁七十人,青壮妇女六十八人,大小孩童三十二人,老弱三十人。

    他翻看名册,看着一个个名字,与脑海中的印象对照,扫看一遍后,人物信息已尽数记在脑中。

    他放下名册,毛笔在旁边砚台上沾了墨,又继续书写。

    “……暂设赞画堂、议事堂。赞画堂定员赞画七或九人,内总赞一人,参赞二十三人或二十五人,参谋无定员。堂下暂设讲武堂、医护堂、军法堂、哨探队、辎重队……”

    “议事堂定员议员七或九人,内议长一人,参政二十三人或二十五人,参议无定员。堂下设民政堂,培养民政官员,储备干部。又设吏务、户务、兵务、工务、礼务、刑务六堂……”

    “编伍以甲、队、总、部、营、军、军团为架构,仿‘看不见师’制度,每队长手下有队副二人,把总手下副把总二人,千总手下副千总二人,以此类推。”

    “以十二人为一甲,内甲长一人,甲副一人,伍长二人。五甲为一队,内队长一人,队副二人,二个护兵,一队六十五人。连伍长在内,一队共有军官二十三人。”

    “军官皆入讲武堂学习,以识字率为重要升迁标准……”

    杨河书写着,编立着制度,虽然眼下只有一点点人,又居无定所,设立制度为时过早。

    不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事先准备总没错,而且青壮多了,队伍可以先编伍。

    他平静写着,字体遒劲有力,颇有揽天摘月气势,一行行未来史诗架构在他笔下绽放。

    严德政在旁看着,心中佩服,虽然他不知杨河在写什么。

    这时杨大臣的声音在外响起:“少爷,吃饭了。”

    然后是穿得圆滚滚的妹妹瑛儿跑进来,她兴高采烈道:“哥哥,吃午饭啦。”

    ……

    杨河抱着不时拍着手的妹妹走出庙门,迎面就是一阵寒风裹着雪花,让人浑身一颤。

    明天就是十月了,阳历差两天也要进入十一月,很快就要立冬,到时就更冷了。

    好在算算路程,就算走走歇歇,也最多五天就可以走到睢宁,到了县城后,再看看附近有什么可以立足的地方。

    他抱着妹妹走出河神庙,这庙建在一座台上,因为年久失修,到处长满杂草,门上的匾额更是斜斜要掉下来。

    庙前附近有一颗大槐树,枝叶茂密,不过下半身的皮已经被剥得差不多了。

    此时大槐树下架着那口大锅,好大一堆火烧着,向四周散发着光与热,然后大铁锅里面熬着很大锅的粥,又加入大量细碎的马肉,还有众多各色的野菜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温暖与食物,让人心中安定,期盼,那些新来的难民围着,个个眼巴巴的,垂涎欲滴。

    杨河看这些难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身上衣裳漆黑。有穿着棉袄的,更是千疮百孔,棉絮都飞不出来。当中的女人们,一样蓬头垢面,面容肮脏。

    若不看她们的衣裳,都看不出她们是个女人。

    还有那些小孩,个个形状干枯,四肢有若骷髅般瘦弱无力。

    天冷了,他们甚至很多人还打着赤脚,个个面有菜色,望着沸滚的大锅只是用力吞咽着口水。

    快立冬了,天气越冷,很多人仍然衣着单薄,衣衫上满是破洞,风一吹,瑟瑟发抖。

    惨,比当初的严德政等人还惨!

    不过看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老实本份之人,对他这个首领也充满畏惧,杨河不由点了点头。

    他走向大锅,飘来的一股味让他眉头微皱,却是马肉的味道。

    其实马肉这东西未细致加工过并不好吃,特别煮或炒时有泡沫发出,伴着恶臭,让很多人不喜,而且纤维很粗,很难消化,长时间食用可能会引起肠胃疾病。

    当然,对逃难时只有野菜,树皮,草根,平常也经常以糠伴着米面食用的难民来说并不是问题,只要有食物米肉的味道,那就是香味。

    看他们个个抽着鼻子,垂涎欲滴的样子就知道。

    马肉粗更好,耐嚼,可多在嘴中回味。

    不过杨河不是很喜欢,毕竟这不是后世特别加工过的美味马肉。

    昨日他从永安集获得羊肉二十斤,猪肉十斤,烧酒二十斤,昨晚打牙祭吃了少许,今晚他准备再食用一些,特别猪肉的份量再增加少许,大快朵颐,要知道此时猪肉比羊肉还贵。

    看弟弟杨谦站在锅边,还有书童杨大臣,里长齐友信等人,又有伍中各人,特别裹着黑巾的青壮,随同杨大臣等一起维持秩序,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是老人了,有这个义务。

    杨河发现一个规律,每当有新人加入,原有老人们忠诚度都会飙升一大截。

    而这些老人们,从出杜圩开始,经过几次战斗,又这些天的米肉调养,各人就算妇女,都显出不错的锐气与精神来。

    见杨河过来,他们都恭敬的招呼:“相公,相公来了。”

    杨河点头,他来到锅前,从赵中举手中接过大勺,看难民们都渴望的看着他,特别眼巴巴的盯着那口大锅,知道他们处在极度饥饿当中,人人等着饭吃,根本没心思听从长篇大论。

    他只简单说了一句:“你等入我伍来,只需安分守已,勤恳做事,杨某定然不会亏待你等。”

    那些新人难民都是唯唯诺诺的应答,杨河按老规矩,让孩童排成一队,让他们先上来领食,然后是老者,妇女,最后是男丁。

    他亲手舀粥,每个人都给他们倒了满满一碗粥。

    这些难民眼中满是诧异与欢喜,看来真来对了,这杨相公对老弱妇孺都这么照顾,又岂会放弃自己?

    他们骚动着,在老人们喝令下一个个排队领粥,还有杨大臣,齐友信,严德政,韩大侠父子等站在一旁维持。

    又有罗显爵,觉得自己是老人了,又受到器重,非常积极,他按着腰刀,虎视眈眈的。

    一个个新人难民领到自己的粥,粥水热气腾腾,上面还有着油花,碎马肉与野菜,各样香味弥漫,清香诱人之极。

    他们下去后,都忙不迭的大口喝粥,大口嚼着里面的碎肉。

    喝着这么香甜的肉粥,很多人如在梦中,一边喝一边呜呜的哭泣。

    他们很多人之前连粥都喝不到,更别说肉了,喝到粥的这一刻,很多人眼泪不受控制就流下来。

    喝着肉粥,各人脸上也重新浮起生气与活力,对未来再次有了期许与希望。

    严德政带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