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续南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捆成七十余小包贩卖。

    以淮盐为例,一小包淮盐八斤多,在武汉要卖一钱银,别的内陆州府要卖一钱二三分,甚至二、三钱银,到这崇祯晚年价格更加离谱,普通百姓连盐砖都吃不起。

    特别现在私钱泛滥,银贵钱贱,一两白银可兑换小平钱已达两千多文,换言之一斤盐砖就要四十多文钱,对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天价。

    太平时节,铜钱值钱时候,大明很多地方的盐价一斤只是三、四文钱,现在却涨得这么离谱。

    而且能买到盐还算好的,经常匪贼四起,交通阻塞,有钱都没地方买。

    就象杨河身上银子不少,若不到州县,一样买不到盐。

    他跟王琼娥交谈着,王琼娥巧笑倩兮,倒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她那张韵味十足的脸,想起自己辛苦缴获赚取的银两,以后相当部分要流入这女人的腰包。

    杨河就有往王琼娥脸上打一拳的冲动。(未完待续。)

第76章 分别() 
杨河还是向王琼娥下了一大批的订单,未来他心中一系列计划的开展,离不开这些工业原料。

    特别是红铜,那是一系列铜合金的基础,加上一定量的锌,也就是此时的白铅,那就是黄铜。

    黄铜延展性好,硬度低,耐腐蚀,不易生锈,可以各种冷塑加工,是枪炮弹的首选材料。

    比如黄铜弹壳,就是俗称七三黄铜,含锌30%。

    红铜,加上一定量的锡,那就是青铜,青铜耐磨损,可广泛用于滑动轴承、齿轮等要求耐磨的零部件。

    在耐磨性这点上,青铜比钢还要优良。

    但杨河问过了,锡每百斤的银价是十六两五钱,一样非常昂贵。

    这让杨河大为皱眉,倘若一搞工业化,那银子真是潮水般的流走。

    此时当然有广泛的黄铜、青铜等成品,但依杨河心中的计划,一些合金配比,还是自己来为好。

    其实若对原料要求低一些的话,倒也可以降低成本。

    此时称成色较好的红铜为“高铜”,成色较低者为“低铜”,王琼娥方才对杨河说的也是高铜,日本铜跟吕宋铜为主。

    二铜成色较好,还含有一定量的白银成份,所以商人趋之若鹜,推动价格不断上涨。

    本地原料中,也有价格便宜的,比如说滇铜,每百斤不过才银六两五钱,若在他们本地购买,每百斤才银二两二钱,白铅也是每百斤银四两七钱。

    只是出省后,各类水脚银一算,那就价格飞涨了。

    而且这铜成色不好,内含黑铅,还搀和低潮,属于低铜。

    也有各类废铜比较便宜,什么各代旧钱、旧铜器、废炮铳等杂费铜,每百斤银二两二钱。

    只是依杨河的气派,他问起后,王琼娥自然向他推荐高铜。

    还有普通火铳使用的铅,每斤价银四分五厘,杨河一口气要了两万斤。

    硫磺,每百斤价银四钱五分,杨河一样要了两万斤。

    王琼娥问杨河要不要火药,每斤银价八分九厘二毫。

    杨河想了想算了,一听这价格就知道火药纯度不高,还是自己配吧。

    零零总总,杨河向王琼娥买了一大堆东西,王琼娥妙目闪动着,却猜不透杨河想干什么。

    不过做成一笔大生意,以后还拉住一个大客户,她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因要赶往淮安,她们一行人并不在邳州停留,不过她会交待本地掌柜,接待好杨相公一行人。

    本地商铺没有的商货,最迟在十一月,她也会收罗齐整,比如杨相公要的苏钢。

    她给杨河开出的价格是一斤六两六钱,杨河向她买两百斤苏钢,就去了一千多两银子。

    这还是优惠价,依王琼娥说的,苏钢目前在淮安一片,已经涨到快七两。

    杨河心中暗叹,这些工具钢太昂贵了。

    同时感觉这大胸妹果然是实力雄厚,苏钢也有货源,贩卖违禁品更浑然无事,还公然问他要不要火药。

    ……

    此时场地已经收拾得差不多,战利品也分配完毕,黄叔过来对王琼娥低语。

    王琼娥点头,她妙目在杨河脸上一转:“杨相公,可否上路了?”

    九爷也一直在旁看着,二人对答他隐隐听闻,不由惊叹杨河的大手笔,杨相公似乎购买好多东西,这可要花不少银子,似乎建一个庄子也不需要那么多物资吧?

    不过这是杨相公的隐密,他当然不好打探。

    此时他也试探道:“杨相公?”

    杨河看看周边,其实还有很多手尾需要收拾,比如死去匪徒尸体的处理,被裹胁百姓该如何,一些物资该如何带走,伤员也要吩咐再制些担架等等,一时半会不能完事。

    而且上了官道,离目的地不远,也不是很急。

    当下他微笑道:“在下倒还要停留一会。”

    王琼娥与九爷有些遗憾,二人还想着与杨河一起上路,不过想想他们骑马,杨河他们走路,又携带一大堆东西,似乎那些难民他也要收下,一行队伍就更繁杂了。

    就算同行,也很难跟上,确实不适合一起走。

    杨河笑道:“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山水有相逢,我等总还会有相见的时日。”

    王琼娥也是笑道:“今日一别,颇为难忘,改日杨相公前来淮安,小女子定倒屣相迎。”

    三人都是施礼:“请。”

    杨河看王琼娥袅袅娜娜回马车去,这波涛汹涌在王钿儿搀扶下上了马车。

    九爷也是骑上马,他大儿子钱礼魁、四儿子钱礼爵都是跃上马匹,还有他女儿钱三娘。

    她策上马后,理了理斗篷,将红缨毡帽压低一些,沉重的狼牙棒扛上肩,又看了杨河一眼。

    众镖师也纷纷骑上马,一些人牵着分到的战马,连趟子手也是骑着,显然这些人也会骑马,只是以前没有马匹。

    还有人往轱辘大车上堆放银两,一袋袋装着,二千五百两满满堆放。

    还有较重的伤者,也是坐上车去,又有三具遇难镖师趟子手的尸体,也是小心摆着,上面盖了白布。

    看他们样子,显然准备到了邳州后,再为死去镖师准备棺木灵柩等。

    九爷吩咐着,看一切准备就绪,当下喊道:“起镖。”

    一时车队缓缓起动,轱辘大车开始行驶,挽马们打着响鼻行走,它们胸前挂的铜铃叮铃铃,叮铃铃又是响成一片。

    狼牙镖旗极力鼓舞,九爷策马过来,他大笑着拱手:“杨相公,后会有期。”

    他身旁的儿子钱礼魁,还有众镖师们都是拱手,钱礼爵也是对杨河抱了抱拳。

    钱三娘毡帽压得低低的,斗篷罩着,她一声不响过去,走了几步,又回头瞟了杨河一眼。

    仍然是一张冷艳的脸,上面的眼眸尤如寒夜中的星。

    还有王琼娥的二马相拉马车过来,车旁又是那些阎府王府的长随,弓箭鸟铳,武装齐备。

    黄叔、阎管事策马旁边。

    黄叔对杨河笑呵呵拱了拱手。

    阎管事面无表情,不过也对杨河抱了抱拳。

    车帘打开,露出王琼娥那张极有韵味的脸,妆容淡素,鹅蛋脸儿,罩在卧兔皮袄中,华贵又高雅。

    她对杨河微微一笑。

    她身旁还露出小丫头王钿儿的脸,她叫道:“杨相公,一定要来淮安啊。”

    马车缓缓驶来,一行轱辘大车慢慢远去,只听那叮铃铃、叮铃铃的铜铃声不时传闻。

    最后车队消失不见,铜铃声也不再听闻。(未完待续。)

第77章 远去() 
队兵已经仔细打扫了战场,所有能收罗的全部收罗,惯例匪徒的衣衫也全部剥个精光。

    这些衣服洗洗也能穿,很多难民身上的衣裳都传了好几代,这些匪徒身上的衣服,总比他们好一些。

    战场上匪徒的尸体横七竖八,就全部扔进一个较小的干枯水塘,然后挖土掩埋,防止瘟疫。

    到了官道上,人流相对密集,这些事却要注意。

    此战又伤亡二十几人,除了战死者,轻重伤者也有十几个,连上青铜山那场战的伤者,行走困难的人也有好多个。

    杨河吩咐再制担架,伤员全部抬着走,上面盖上厚衣被褥。

    这次战死的亡者,也全部抬着走,到了安居地后,再集体安葬。

    队员们忙活着,井井有条,旁边被裹胁的百姓则满怀期许看着。

    此次贼寇过来,裹胁有二三百的百姓,内近百个被抢掠的青壮妇女。

    早前一战,一些百姓逃散,不过大多也被寻回,聚在官道边约有二百之数。

    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看那杨相公精心救治伤员,现在更要伤者死者抬着走,不抛下一个人。

    乱世中,这何其可贵?

    他们中一些人也曾是流民,见惯各队伍的悲惨与冷漠,知道最害怕的就是受伤,不但立时被毫不怜悯的抛下,甚至悲惨一些的,还会成为他人口中之食。

    这年轻相公真不错,有一副好心肠,还能打败贼寇,对那些匪贼更不留情。

    他还是有大能耐之人,跟那镖局的镖头,大户人家的少奶奶谈笑风生,各人分别时,她们似乎还依依不舍。

    真是好本事啊,跟着他,肯定各方面都有保障。

    他们羡慕的看着伍中忙活的人,真希望自己也能加入这只队伍啊。

    那两个年轻溃兵也是站在人群中,略年轻,身材修长的管枫颇有意动,他说道:“呼延哥,你说,杨相公会收下我们吗?”

    高大些的呼延晟盯着人群看,他喃喃道:“不知道……”

    二人说着话,却不知荒野流民张松涛正盯着他们看。

    此时他趴在一副担架上,厚厚毛毯制成的担架,上面同样盖着厚厚的被褥,让他满心满身的温暖。

    又得杨相公承诺收下,更是满满的安心,也立时进入状态,将自己当成队伍的一份子来考虑。

    他看这两个溃兵,依他两年的经历所知,一般的溃兵都恶习颇深,就算初是良善,慢慢也会堕落,然后成为各匪寨的骨干。

    这两个当兵的是好人吗?

    自己得替杨相公盯着。

    ……

    这些被裹胁的百姓不管收不收下,杨河肯定要拿他们当挑夫,他大致问过,这些百姓中,部分是荒野上流浪的流民,有部分则是睢宁各处被贼寇毁灭家园的村民。

    特别那近百青壮妇女,都是睢宁当地人,村寨被毁,家人被杀,然后她们被抢掠而来。

    或许到了睢宁境后,她们部分人会离开,去投靠自己的亲人朋友。

    暂时的,这些人都充为苦力吧,毕竟这次队伍缴获太多。

    杨河队伍原有三百二十五人,就挑着大量的马肉,各类锅碗瓢盆,还有银子一千多两,米面十五六石,盐巴二百多斤,米酒五十多斤,各类布匹丝绸,油盐酱醋不等。

    这次更又缴获分到银子一万两,米面粮食九十五石,大量的布匹杂货,还有各类兵器不等。

    特别二十六匹死马肯定要抬着走,伤员也要人手抬。

    这些百姓不帮着一起抬,谁抬?

    当然,东西看着多,其实也使用不了多久。

    拿米面来说,此时青壮男人的食量是一天两斤米,也就是四五斤饭,这还算普通的饭量。

    如果是杨大臣来吃,他饿的时候,一餐就可以吃二斤半的米,差不多五斤饭。

    后世半碗饭都吃不下的宅男不可理解,但却是此时的现状。

    妇女孩童虽然吃得少一些,但也少不了多少。

    此时一石一百八十八斤,虽队伍总数有一百一十多石米面,但这么多人,其实也食用不了多久。

    不过目前来说看着满满的收获,不论男女老少,都露出欣喜满足的神情。

    此战还分到五匹战马,匹匹都是骠肥马壮,鬃毛与尾巴都有修剪过,颇为神骏。

    杨河让杨大臣挑了一匹,他选来选去,也选了一匹跟杨河一样火红的战马。

    然后骑上去,兴高采烈道:“少爷,我也有马了。”

    妹妹瑛儿在旁拍着双手直乐,杨河微笑道:“大臣,慢慢的我们什么都会有。”

    看着书童高兴的样子,他也颇感满足,这真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旁边韩大侠,齐友信,张出恭,胡就业等人围着看,都是羡慕。

    不过他们羡慕不来,队伍几百人,只有杨河二人会骑马,余者齐友信就算是里长,也未骑过马。

    所以余下四匹战马,都只能牵着走,正好用来扛货。

    杨河看着四周,东西都整理得差不多,也该走了。

    不过这时,一行人突然急冲冲赶来。

    ……

    “小老儿正为相公担忧,好在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